1、第 1 练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作文审题训练一、语言基础知识1(原创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日本福岛核电站接连发出的爆炸声牵动人心,同时也让核电站的所有者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成为众矢之的。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品足,大加赞赏。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均发表了措辞严厉的声明,敦促日本政府认清形势,悬崖勒马,应立即停止在钓鱼岛的一切侵权行为。由国人发起的爱心贝雷帽、读书漂流、寻找身边的“活雷锋” 、“衣加衣”送温暖等活动,虽然都是很小的倡议,却能积羽沉舟,助人解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任何巧言令色,任何外
2、国单方面的行动都不能改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基本事实。打铁先要本身硬,只有领导干部自身严格自律,执政清廉,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上行下效,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A B C D答案:B 解析:“众矢之的”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评头品足”原指评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现泛指对人对事等多方的议论、挑剔。“悬崖勒马”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积羽沉舟”比喻小患不及时清除,发展下去也会酿成大祸害。“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情)。2(2016浙江省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B自开展禁毒斗争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吸食海洛因人员增幅从 2008 年的 13.7%降至 2013 年的 6.6%,近五年来戒断毒瘾三年以上人员已逾 120 万。C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D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对昆曲牡丹亭华美的唱腔和演员娴熟的技巧惊叹不已,赞美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形成了奇妙的平衡。答案:B 解析:A 项,
4、成分残缺, “打击”缺宾语中心语,应在“商品”后面加上“的不当行为” 。C 项,语序不当, “自从”应提至句首。D 项,句式杂糅,应在“舞台设计 ”后面加上逗号,其后再加上“认为这二者” 。3(原创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是否成熟,除了生理的标准,_有心理和社会的标准。现在的孩子_生理发育提前了,但心理发育_并未能同步提前。尽管校园欺凌“可恶” ,但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孩子之间的互相欺凌_实施其他不良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成长中”的现象。大部分未成年人在度过青春期后,并不会把不良行为带入成年期,而会“不治自愈” 。从这个角度看,_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主张也是违背未
5、成年人成长规律的。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包括欺凌行为,应当保持必要的宽容和“容错率” ,_是刑法的干预要保留必要的“谦抑” 。 A 也 不仅 仍 / 对于 特别B 只 / 可 甚至 是否 反而C 又 虽然 / 然后 即使 甚至D 还 尽管 却 乃至 / 尤其答案:D 解析:空前后句子是并列关系,应排除 B 项;从第二句的“但”看,空前后句子应为转折关系,应排除 A 项;从空看, “但却”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搭配,应排除 A、B 两项;空前后句子是递进关系,应排除 A、 C 两项;空前后句子衔接流畅,不需要关联词;空前后句子是递进关系,排除 B 项。故本题选 D。4(2016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三模)在下
6、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扇子有风,拿在手中”一语,客观地陈述了扇子的日常功能。其实,_,还是一种供人玩赏的工艺品。不过,扇子的用途最初不是扇风,而是为帝王遮风挡尘的“仗仪扇” 。西汉以后,扇子用以纳凉消暑在民间渐成风尚。伴随着扇子的普遍使用,_,唐宋文人就开始在扇面题诗作画,为扇子添一种雅韵。而至宋代_。陆游曾写过这样的诗句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当时画扇之盛行可见一斑。_答案:扇子不仅是纳凉用品 扇子文化也逐渐形成(扇子也逐渐艺术化) 扇面上作画盛况空前5(2016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
7、 下面是某网上书店购书流程图,请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个字。_答案:(示例一) 游客需先注册成为会员。会员登录后,可以购买图书,购买图书时既可添加图书到购物车、结账、生成订单,也可一键购买、结账、生成订单。除了购书以外,会员登录后还可修改信息、查看购物车、查询订单。(示例二) 游客需先注册成为会员;会员登录后,可修改个人信息,可购买图书,也可查看购物车、查询订单;购买图书时可添加图书到购物车结账、生成订单,也可一键购买、结账、生成订单。二、名句名篇默写6(2016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 氓中写
8、男女主人公少年时期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句子是:“_,_。 ”(2)苏轼 赤壁赋 中的名句“_,_” ,让我们认识到了个人的渺小和天地河海的辽阔。(3)宋濂在 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也不羡慕他们的两句是:“_,_。 ”答案:(1)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三、论述类文本阅读(2016河北省邯郸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保护方言,守望乡愁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
9、关系。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语言变体。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与此同时,多姿多彩的
10、汉语方言也与汉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被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 ”不止繁花 ,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
11、莫衷一是。从全国来看,汉语内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是否应该将方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所幸,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探索的步伐都已迈出。2008 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在各方言区采取活态标本,建立方言档案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思路,即在有能力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前,先做好学术性抢救。而在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节目;方言进校园,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社群,延续着
12、方言的魅力。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珍视方言,其实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讲乡音、守乡愁,让我们且行且珍惜。(选自 2015 年 12 月人民日报 ,有改动)7下列关于“方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方言和普通话同等重要,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都需要高度重视。B方言是语言的变体,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C丰富多彩的方言不仅是身份认同的标志,是情感沟通的纽带,而且
13、也是展现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标志。D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很多用方言写就的文学作品因突出表现了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作。答案:B 解析:“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错,方言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只适合特定区域内的交流。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繁花是用上海方言写成的,创造了一种不同于时代主流的语言方式,其中的吴文化韵味吸引了很多读者。B具体到如何保护方言,从全国来看,存在很多现实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国家是否应该出台政策支持,是否应该将方言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等。C保护方言的探索步伐已
14、经迈出,在民间,出现了很多利用多媒体进行方言保护和传承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乡音乡韵得以延续。D方言与乡愁有着密切的联系,珍视方言,就是对文化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由此可见,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答案:D 解析:“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过于绝对,方言只是记住乡愁的一种重要载体,而不是记住乡愁的全部。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方言写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优秀之作,从这方面来看,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一种努力。B方言该不该保护,如今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具体到如何保护的问题,仍然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看法。C
15、为更好地保护方言,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明确了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的思路。D讲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诚然,普通话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窗口也应该得到保护和继承。答案:C 解析:“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顺序错误,应该是“先做好学术性抢救,之后再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 。四、作文审题训练10(2016河北省武邑中学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台湾作家侯文咏在不乖中说道:“那时候我并不明白,不听话的人,长大一样会有前途差别只是,听话
16、有听话的前途,不听话有不听话的前途。 ”读了侯文咏的这句话,你有怎样的感想?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这个材料认为“听话的孩子”和“不听话的孩子”都有前途,不同的是,各自的前途并不相同,并没有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体现了对这个问题客观冷静的看法:承认差异,但没有褒贬。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听话”与“不听话”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并不能脱离具体环境而笼统判断其好坏。问题的关键在于“话”是不是正确的,适合不适合自己,是不是符合具体情况。比如,有些“话”本身没有错,虽然适合大多数人,但并不适合某个人;或者虽然适合这个人,却只是适合
17、这个人的某种情况,换一种情况就又不合适了。所以,这样分析下来,我们就会发现,对于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话, “听话”就是一种从善如流,汲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而“不听话”则是一种顽固不化、自以为是的做法,是需要否定的。同样,如果话是错误的,是不适合自己的,那么“听话”就是一种缺乏主见、亦步亦趋、盲目听从的做法,需要否定;而“不听话”则是一种勇于反抗、富有个性的做法,需要肯定。同学们在写作时,应该对“(不)听话”与“前途”进行辩证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这样文章才能写得深刻准确。立意角度一:同学们如果侧重表现“听话” ,可以从利弊两方面来阐述。利的一面是可以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增加自己的阅历,少走弯路,能更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弊的一面是会循规蹈矩,受人摆布安排,缺乏个性。立意角度二:同学们如果侧重于“不听话” ,也可以从利弊两方面来阐述。利的一面是容易突出个性,活出自己的精彩;弊的一面是容易自以为是,会拒绝别人的正确意见,造成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