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粤教版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面对苦难》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381910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粤教版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面对苦难》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粤教版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面对苦难》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粤教版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面对苦难》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粤教版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面对苦难》同步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筑基达标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挚爱(zh) 轨道(gu) 慰藉(j) 凸现(t)B.排斥(ch) 受挫(cu) 厄运() 娱乐(y)C.陀(tu) 铸造(zh) 苍穹(qng) 催化剂(j)D.譬如(b) 萎靡(wi m) 汲取(j) 慷慨(kng ki)提示:A 项中“慰藉”的“藉”应为“ji” ;C 项中“苍穹”的“穹”应为“qing” ;D 项中“譬如”的“譬”应为“p” 。所以答案选 B项。答案:B2.请把正确的标点符号填在序号后。_天有不测风云_不测风云乃天之本性_人有旦夕祸福_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题中应有之义_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_把自己独独看作例

2、外_答案:“天有不测风云”不测风云乃天之本性。“人有旦夕祸福”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题中应有之义,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把自己独独看作例外。3.给下列句子中填入恰当的词语。我相信人有素质的差异。苦难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_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_智慧,也可能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_人格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提示:通读以上语句,我们可以发现文中大体是排比的句式,根据文中的第一个分句,可发现本题的规律所填词语为反义词。答案:磨炼 启迪 贬抑4.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喜欢谈论痛苦的往往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而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在你所储

3、存的知识范围内饱尝人间苦难但仍能坚持下来并取得巨大成就的除贝多芬还有谁?请试举出一例。提示:先结合文章内容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围绕人在饱尝痛苦后往往不轻言痛苦,并且已有的痛苦更催人奋进。如司马迁、霍金、奥斯特罗夫斯基等。答案示例:口头上经常谈论苦的往往是并没有真正经历过苦难的人,而真正饱尝过苦难的人们却不轻易言苦,他们更多的是记在心里,经常提醒自己,鞭策自己,催自己奋进。例子: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并没有忘记作为太史令的职责,继续研究,终于写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5.本文中作者运用了一些俗语,例如“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等,给文章增色不少。结合你的生活写出几句其他的俗语并体

4、会。提示: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参考答案:例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马无夜草不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综合应用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0题。人们往往把苦难看作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当然,苦难不同于主动的冒险,冒险有一种挑战的快感,而我们忍受苦难总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它在人生中的意义也是完全消极的吗?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遇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

5、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怀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灵魂在出场。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仅仅成为一个精神事件,就称不上是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的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应当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快感和痛感是肉体感受,快乐和痛苦是心理现象,而幸福和苦难则仅仅属于灵魂。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在两者中凸现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强烈体验。幸福是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鲜明感觉。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

6、意义的实现乃至最高的实现,因此苦难与幸福未必是互相排斥的。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觉到的却是生命意义的受挫。我相信,即使是这样,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痛苦的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生命力乏弱,即无欢乐,也无痛苦。多数时候,我们是生活在外部世界里,我们忙于琐碎的日常生活,忙于工作、交际和娱乐,难得有时间想一想自己,也难得有时间想一想人生。可是,当我们遭厄运时,我们忙碌的身子停了下来。厄运打断了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了个距离,回到了自己。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肯于思考,就会对人生获得一种新眼光。

7、古罗马哲学家认为逆境启迪智慧,佛教把对苦难的认识看作觉悟的起点,都自有其深刻之处。人生固有悲剧的一面,对之视而不见未免肤浅。当然,我们要注意不因此而看破红尘。我相信,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至于说以温馨为一种人生理想,就更加小家子气了。人生中有顺境,也有困境和逆境。困境和逆境当然一点儿也不温馨,却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往往促人奋斗,也引人彻悟。我无意赞美形形色色的英雄、圣徒、冒险家和苦行僧,可是,如果否认了苦难的价值,就不复有壮丽的人生了。领悟悲剧也须有深刻的心灵,人生的险难关头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灵魂深浅。有的人一生接连遭不幸,却未曾体验过真正的悲

8、剧情感;相反,表面上一帆风顺的人也可能经历巨大的内心悲剧。欢乐与欢乐不同,痛苦与痛苦不同,其间的区别远远超过欢乐与痛苦的不同。对于一个视人生感受为最宝贵财富的人来说,欢乐和痛苦都是收入,他的账本上没有支出。这种人尽管敏感,却有很强的生命力,因为在他眼里,现实生活中的祸福得失已经降为次要的东西,命运的打击因心灵的收获而得到了补偿。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赌场上输掉的,却在他描写赌徒心理的小说中极其辉煌地赢了回来。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不足以言真正的欢乐。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烦恼的人,不足以言真正的痛苦。我相信人有素质的差异。苦难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炼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

9、,也可能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素质大致规定了一个人承受苦难的限度,在此限度内,苦难的锤炼或可助人成才,超出此则会把人击碎。这个限度对幸运同样适用。素质好的人既能承受大苦难,也能承受大幸运,素质差的人则可能兼毁于两者。痛苦是性格的催化剂,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暴者更暴,柔者更柔,智者更智,愚者更愚。6.此文选自当代学者、散文家_的面对苦难一文,节选文字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_。7.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不足以言真正的欢乐。沉溺:多指生活习惯方面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B.可是,当我们遭到厄运时

10、,我们忙碌的身子停了下来。厄运:苦难的遭遇,不幸的命运。C.痛苦是性格的催化剂。催化剂:这里指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的量和化学性质并不改变的物质。D.面对社会的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者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8.选文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9.“我相信,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 ”一句中的“珍宝”指什么?10.如何理解“对于一个视人生感受为最宝贵财富的人来说,欢乐和痛苦都是收入,他的账本上没有支出”一句?6.答案:周国平 主

11、要内容可概括为:作者指出经历苦难对于人生有很大的价值7.提示:根据语境理解,C 项中的催化剂的意思为:这里指痛苦对性格的改变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答案选 C项。答案:C8.提示:本节文字主要阐述了苦难对于人的重要价值,但人们一提到苦难都认为苦难对人的影响只是副面的,而很少想到会对人的发展有好处。所以作者在这部分的一开始就以文句的形式提出“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它在人生中的意义也是完全消极的吗?”让人们陷入思考后,禁不住看下去。参考答案:提出疑问,引起读者思考,总领下文。9.提示:理解“珍宝”一词并不难,抓住“从痛苦中提炼的”即可明白。参考答案:这里的“珍宝”指的是人们在苦难中获得的精神体悟,获

12、得的经验,学到的宝贵精神。10.提示:重点理解“视人生感受为最宝贵财富” ,既然是财富就不会有支出。参考答案:“对于一个视人生感受为最宝贵财富的人来说”痛苦后的感受也是一种收入,而并非因遭受苦难而觉得是一种失去,所以说他的账上没有支出。二、写作训练11.阅读本文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生动凝练娓娓道来的语言风格,一个是思路明晰的层层论证方式。本文凝练富有诗意的文字分布在文章的各个角落里,这些语言内涵丰富,诗意盎然,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在写作结构上采取的是标题版块的形式,结构整齐,思路清晰。就作品自身来看,内容上由浅入深,整篇文章逻辑性十分的鲜明。阅读时,请注意这些写法,仔细体会其方法和作用。现在,你能不能仿照或用你已掌握的方法发掘生活中的一个深刻的问题?动手试一试,相信你能写出自己的特色的!写作提示:写作之前要思考、观察、比较,找准要写的对象,然后用严谨辩证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发掘主题时,要全面具体,要有逻辑性,这样写出的作品才有特色,有活力,发掘的主题才会深刻。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