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1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380452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1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1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1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考点链接( 教 师 用 书 独 具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本专题的四篇论述类文章都是论说语言问题的,同时也是运用语言的典范。观点明确,论据典型、充分,思路清晰。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把握住了,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基于此,高考的题目也常常在“分析结构、把握思路”这一点上设题。高考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考查全文或某段思路。(2)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与论据之间的关系。(3)文章整体或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安排的理由。(4)文章段落组织、材料选择的效果。解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类的题目,要注

2、意以下几个切入点:1抓住文体特征,明确论点,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观点或论点是论述类文章的灵魂,起统率作用。要理清其行文思路,可分析其论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做进一步切分。如咬文嚼字一课,在分析完郭沫若改剧本和水浒 红楼梦中用词谨严的例子后,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在分析完“推敲”的例子后,又提出了“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的观点。2寻找标志性词语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

3、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关联词、表明承递关系的词语、顺序词、范围词、过渡词等。另外,一些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也能区分层次关系。如语言的演变一课,在引用邹忌讽齐王纳谏之后,为了对语言的古今变化说清楚,作者分了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 “第二种情形” “第三种情形” ,这里的“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就属于标志词。3寻找关键语句文中的有些句子,如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和小结句等,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如简笔与繁笔第三段开头:“以上是说用简笔用得好。同一部水浒传 ,有时却又不避其繁。 ”这两句话就是过渡句

4、,第一句上承对水浒传简笔用得好的分析,第二句下启对水浒传繁笔用得好的分析。4划分完了层次关系,还要对每一层的意思进行概括,概括的同时要注意语句之间的转换、衔接5如果是分析全文的结构思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明确全文的中心论点。(2)明晰文章的论证结构。常见的论证结构有总分结构、层进结构、并列结构、对照结构。(3)准确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表达的时候注意用“首先” “然后” “最后”这样的表示承接顺序的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成人不自在郭英德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胜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人不自在。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

5、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用小说的话,就是“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拘束” 。那么,作为一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不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个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中勾掉,从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 。但是对社会

6、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说采取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紧箍儿” 。紧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紧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

7、 “紧箍咒”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 。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

8、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节选自中国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 ,有删改)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 分)【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全文共 6 段,按照论证的过程分为四层。文章第 1 段首先以孙悟空的经历为例,提出中心论点“成人不自在” ;第 2、3 段阐述“不自在”的原因,认为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的自由;第 4、5 段通过写“西天取经”经历磨难,来揭示人的成长是一个修行的过程;第 6 段总结全文,写任何社会中的人都要处理好约束和自由的关系。【答案】 第一层(第 1 段):提出全文观点,成人不自在。第二层(第 2、3 段):揭示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自由。第三层(第 4、5 段):说明人的成长是一个接受各种规范、不断修行的过程。第四层(第 6 段):收束全文,强调成功的人生就是在约束与自由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