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测试卷2.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380340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测试卷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测试卷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测试卷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测试卷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测试卷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9 年秋季七年级历史教学质量检测题(二)(第一学习主题第三学习主题)考时:60 分钟 满分:100 分非选择题 问答题 总分题 号 选择题(125) 26 27 28 29 30得 分一、认真比较,四个选一。 (请将下列每小题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字母代号填在答题栏相应的位置,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1. 秦朝政府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农民缴纳大部分收获物作为赋税 征发农民去服兵役 征发农民去服徭役 农民缴纳一定数量的两钱作为赋税A. B. C. D. 2.中国

2、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 项羽 吴广 刘邦A. B. C. D. 3.秦朝是被下列的哪支农民军灭亡的?A. 陈胜 B. 吴广 C. 刘邦 D .项羽4.成语“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这个典故与下列哪一战役有关A. 城濮之战 B. 诼鹿之战 C. 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5.公元前 138 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其使命是A. 开通陆上丝绸之路 B. 帮助西域各国摆脱匈奴的统治C. 联络西域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D. 联络细雨乌孙国王,夹击匈奴6.张骞出使西域时,汉朝在位的皇帝是A. 汉文帝 B. 汉景帝 C. 汉光武帝 D. 汉武帝7.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与

3、内地的交往日益密切,下列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汗血马 葡萄 核桃 胡萝卜 打井技术 西域魔术A. B. C. D. 8.若你到新疆旅游,在博物馆里见到了许多在当时出土的中原丝织品,结合你所学的知识推断,大量丝织品从中原传入新疆最早始于A. 秦始皇统治时期 B. 汉武帝统治时期 C. 汉高祖统治时期 D .光武帝统治时期得分 评卷人9.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就开始管辖今新疆地区,西汉政府管理新疆的地方机构是A. 安西都护府 B. 伊犁将军 C. 北庭都护府 D. 西域都护10.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的重要贡献是A. 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B. 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C. 了解了沿途亚洲国家的风

4、土人情D.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11.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是A. 董仲舒 B. 张骞 C. 班超 D. 霍去病12.汉朝和西域往来日趋频繁始于A.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 B.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 C.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后 D.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后13.“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一城市打出的一条旅游口号,这一个城市是A. 北京 B. 洛阳 C. 咸阳 D.西安14.2008 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境外路线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设计,在历史上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横跨亚欧的洲际铁路A. B. C. D. 15.西汉时,通向今

5、印度、缅甸的“南方丝绸之路”已经形成,其起点是A. 长安 B. 洛阳 C. 成都 D. 重庆16.近年来,在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批汉代文物,其中有蜀郡制造的漆器,这说明朝鲜在汉朝时和中国有来往 秦汉的经济和文化对朝鲜有重要的影响 在汉朝时,朝鲜和中国往来比日本要早汉朝的经济和文化对朝鲜有重要影响A. B. C. D. 17.公元 97 年,东汉时派人出使大秦,最终到达的地点是A. 大秦 B.欧洲 C. 印度洋 D. 波斯湾18.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 ,管辖区域是A.海南岛 B. 五岭以南 C. 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 D. 西南夷地区19.“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

6、在沁园春 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的君王,其中的“汉武”的最重要功绩是A. 创立中央集权 B. 稳固大一统局面 C. 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D. 统治时期出现盛世局面20.下面是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 早晨,几十个人在一起喝小米粥B. 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C. 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D. 晚上,大家住在洞穴里,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赶走野兽和照明21.苏徹的涂山:“娶妇山中不肯留,回朝山下万诸侯。古人辛苦今谁信,只见清淮八海流。 ”这首诗称赞的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他是A. 盘古 B. 炎帝 C. 禹 D. 顺22.下面发现与半坡居民

7、有关的是发现了粟的遗物,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发现纺纶,说明当时已经会纺线,织布,制衣陶器上有刻画符号,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文字的萌芽 发现了稻谷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A. B. C. D. 23.西周分封制度规定,诸侯是周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定期朝见天子 向天子贡献财宝和特产 带兵随从天子一起出征作战A. B. C. D. 24.对齐桓公称霸作出贡献的人是A. 鲍叔牙 B. 商鞅 C. 范蠡 D. 管仲25.“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了惊人的成绩,你知道此成语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有关?A. 楚庄王 B. 齐桓公 C. 晋文公 D

8、. 周平王二、材料题。请认真读下列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2+19=31 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12 分)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材料二:秦琅邪石刻上的话:“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材料三:有古人在论及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问题:(1) 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他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1+2=3 分)(2) 材料二中说明秦王采取了哪些措施?。 (6 分)(3) 你是否同意材料三的观点?请举出秦暴政的两个例子。 (1+2=3 分)得分 评卷人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19 分)材料一:“师异道,人异论,

9、百家殊方,旨意不通透”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材料二:汉武帝在都城长安办太学,在太学里把诗 、 书 、 礼 、 易 、 春秋作为教学内容。材料三:“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问题:(1) 因材料一,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个建议的含义是什么?(2+2=4 分)(2)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后使西汉产生了什么结果?(6 分)(3) 若你是当时的官宦子弟,你可以在什么地方读书?所学的内容有哪些?(2 分)(4)汉武帝还颁布了什么法令?法令理由、内容是什么?此法令颁布后解决了什么问题?(1+2+2+2=7 分)三、问答题 (4+8+7=19 分)28.汉武帝是如何增加国

10、家财政收入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的?(4 分)29.请举例说出我国在汉代时期与亚洲的那些国家有密切关系(4+4=8 分)30.夏朝时,谁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禅让制”和“世袭制”有什么不同?你赞成那一种?请说明理由。(1+4+1+1=7 分)得分 评卷人2009 年秋季七年级历史教学质量检测题三一 选择题 1三国时期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A 棉纺织业 B 造船业 制造麻布 瓷器制造业.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匈奴 羯 氐 鲜卑.刘备死后,丞相诸葛亮辅助后主刘禅治理蜀国。稳妥地处理民族关系,使下列哪个地方得到初步开发 太湖地区 荆州地区 成都平原 南中地区历史上的“胡人汉服”

11、 “汉人胡食” ,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商鞅变法 盘庚迁都 管仲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曹操在蒿里行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他描写的这一惨境发生在 西晋 三国 东汉末年 东汉初年.三国中定都今南京的是魏 吴 蜀 西晋.东汉末年,曹操将汉献帝挟持到许昌的主要目的是 笼络民心 振兴汉室 效忠朝廷 “挟天子以令诸侯”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淝水之战 巨鹿之战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北魏迁都的原因包括旧都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不足。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满足统治阶级腐朽生活的需要。便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10.官渡之战和赤壁

12、之战的不同点是 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 曹操取得了胜利 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 发生在东汉末年 11.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当时著名的三大造船中心是侯官(今福州)番禹(今广州)临海(今临海东)建康(今南京) 12.东晋南朝时,南方农业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兴修水利,荒地变良田 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A B C D 13.曹操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 淝水之战 B 巨鹿之战 C 赤壁之战 D 官渡之战14.宋、齐、梁、陈,因为都城都在同一个地方,都偏安于江南,统称为南朝,南朝时的政治经济和最大的都会在A 建业 B 临安 C 宁波 D 建康 15

13、.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 一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A 周瑜 B 孙权 C 诸葛亮 D 曹操 16.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有密切的联系。当时为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经济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是A 诸葛亮 B 孙权 C 周瑜 D 卫温17.三国时期,诸葛亮能够多次出兵北伐曹魏的原因不包括A 诸葛亮治蜀后,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B 魏国既要对付蜀国又要防吴,力量分散给蜀国一可乘之机 C 蜀吴结盟,蜀国无后顾之忧D 魏国实力最弱18.下列历史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 孙权 B 刘备 C 诸葛亮 D 曹操19.三国时期,控制南方

14、的政权有 东汉 魏 蜀 吴 20.三国当中定都今南京的是 魏 吴 蜀 西晋21.台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称台湾为“夷洲”是下列哪个时期 东汉 西汉 南朝 三国2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有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北方战乱,人口南迁 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23.请排列下列朝代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先后顺序三国 南北朝 西晋 东晋A B C D 24.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得到贵族阶层的支持 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2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呈现的特点是A 封建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B 政权分立、民族融合加强

15、C 封建国家首次出现大一统 D 封建国家的初步形成二材料题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0+12+12=34 分)26.(10 分)材料一:如右图材料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材料三: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占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挂,水面偏能用火攻。南阳武侯祠对联请回答:(1) 图中人物和材料二中颂扬的人物都是指谁?他辅助了哪派军阀?(1+1=2 分)(2) 材料二中最能概括他功劳的是哪一句?(2 分)(3) 此人在曹操挥军南下过程中提出什么建议抗敌? (2 分)(4) 写出材料三对联

16、中涉及到的我们学习的典故(成语)及战役各一例 (2+2=4 分)27.(12 分)材料:公元 207 年,53 岁的曹操写了一首诗龟虽寿 。其中有几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思是伏在马槽上的老骥仍想驰骋千里,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见。请回答:(1) 曹操的“壮心”指的是什么?(2 分)(2) 曹操最大的功绩是什么?(2 分)(3) 曹操一生受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受挫?(2+6=8 分)28.(12 分)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这位皇帝在公元 493 年以南征为名,亲率 20 万大军南下。一路秋雨

17、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皇帝趁机说,行军途中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12 分)请回答:(1)材料中的皇帝是谁?你如何评价他?(1+2=3 分)(2)他在位时实施了很多改革措施,请说出其中的三点(3 分)(3)请说出他改革的深刻原因和目的是什么?(2+2=4 分)(4)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2 分)三简答题 (6+10=16 分)29.学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后,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请将三国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国号等列成表格。下面是小明还未完成的表格,请你帮他填完整(6 分)30.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10 分)(1)当时南方种植的农作物除了水稻,还有哪些?其原产地是哪里?(2)哪些人为江南的初步开发作出了贡献?(3 分)(3)有人说,开发也给江南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这种开发是应该被禁止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你如何看待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2+2=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