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7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377646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7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7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7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7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7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础夯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知止而后有定 定:决定。B.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著: 显露。C.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辟: 开辟。D.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非: 不对的。解析 A 项,定,目标,志向。C 项,辟,有偏向。D 项,非,批评。答案 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其机如此B.此之谓自谦C.大学之道D.小人闲居为不善解析 B 项,古义,自我满足。今义 ,自己表示谦虚。C 项,古义 ,古代天子设立的学校,与小学相对而言,教以穷理、正心、修身、治人之道。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大学和专科大学、学院。D 项, 古义,独处。今义,在家里住

2、着没有工作做。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在明明德B.所谓诚其意者C.上长长而民兴弟D.意诚而后心正解析 C 项是形容词作动词,敬重。其他三项是使动用法。答案 C4.默写下列名句名篇。(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2) , ,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孝者,所以事君也; 弟者, ; 慈者, 。 (4)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 上老老而民兴孝, , 。 答案 (1)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2)心不在焉 视而不见 (3)所以事长也 所以使众也 (4) 上长长而民兴弟 上恤孤而民不倍能力提升一、阅读鉴赏(一)导学号 5495

3、00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58 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

4、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 ,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止而后有定 止 :终止。B.致知在格物 格:推究。C.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形: 表现。D.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慎: 谨慎。解析 A 项,“止”,应为“最高的境界”。答案 A6.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

5、项是(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A. B.C. D.解析 不是直接阐释,是“小人”的做法,是从反面说明。排除这三句即可。答案 B7.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C.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 ,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D.品德低下的人背地里无恶不作 ,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

6、,这说明他们也要“慎独”。解析 D 项,理解不正确,原文是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并没有说这类人也要“ 慎独”。答案 D8.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解析 在这三个语句中,翻译的重点是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如“明明德”中第一个“明”,“ 诚于中”的“诚”,“形于外” 的“ 形”; 文言句式,如“未之有也”等。参考答案 (1)古代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2)所看重的反而疏远了,所疏远的却厚待于他,这样的事情是没有的。(3)这就是所说的内心真诚在外表上表

7、现出来。(二)导学号 54950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912 题。姚敬恒先生事略清全祖望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学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以予近所闻,近日应潜斋高弟有曰凌嘉印、沈文则、姚敬恒,皆拔起孤露 之中,能成儒者。凌、沈之名尤重,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杭之钱塘人也。姚氏,故杭之右姓。敬恒少孤,其母贤妇也。敬恒不应科举,隐于市廛 ,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曰:“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矣。 ”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改行。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每日朗诵大学一过,潜斋雅爱之。一

8、言一行,服膺师说,泊然自晦,凡事必归于厚。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 潜斋喟然叹曰:“ 为其无以为丧也。 ”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 ”殡葬皆出其手。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 ”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 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恒而许之,曰:“是独行传中人物也。 ”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访以海上事 。敬恒对曰:“游魂 不日底定矣。但闽中民力已竭,公当何以培之?”闽督肃然颔之。然敬恒以学道故,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 ,渐不可支,遂以此落其家

9、。晚年以非罪陷缧绁。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上皆程、张之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然敬恒卒以贫死。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配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注 孤露:父亡无所荫庇。 市廛(chn):店铺集中的地方。时: 通“伺”。海上事:清政府平定台湾之事。游魂: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恒皇恐,长跪谢 谢:感谢。B.访以海上事 访:询问。C.闽督肃然颔之 颔:点头同意。D.遂以此落其家 落:使 衰败。

10、解析 A 项:谢,认错,谢罪。答案 A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B.C.D.解析 C 项,均为副词,于是,就。 A 项,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因果关系,因此。B 项,动词,做;介词,替。D 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答案 C11.下列对本文主人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敬恒品学兼优,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 ,以致名声未彰。B.姚敬恒轻财重义,经常用他的经商所得接济他人。C.姚敬恒识见高远,提醒闽督姚公应以培养民力为当务之急。D.姚敬恒临难不惧,虽蒙冤入狱 ,仍诵读经典,泰然自若。解析 姚敬恒“名声未彰”, 是因为他生平只注重亲身践行,不

11、著书立说,了解他的人很少。而不是因为他经商。答案 A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2)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3)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解析 (1)关键词:“躬行”“鼎足”“顾”“知”。(2)关键词:“贸”“银色”“下劣”“ 愠”。(3)关键词:“丧”“若此”“过”,“无乃欤” 句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翻译时应注意。参考答案 (1)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 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2)他(姚敬恒 )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 银子成色不好,很生气。(3)朋友去世(你 )竟然(悲伤)成这

12、样,恐怕有些过分吧?参考译文 李二曲集中专门辑录一些公开讲论学问的前代学者,其中出身农民、工匠、商人的编成一卷,以此来勉励求学的人。据我最近听说的,近来应潜斋先生的高徒中有凌嘉印、沈文则、姚敬恒,都是在(他们 )父亲早亡、无人照料的情况下成长起来 ,成为通习儒家经典的学者。凌、沈的名声尤其大,(他们的事迹) 见于沈端恪先生 (为他们)所作的传记,而姚敬恒亲身践行,和他们(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姚敬恒,名宏任,别字思诚,杭州钱塘人。姚氏,过去是杭州的大姓。姚敬恒少年丧父,他的母亲是一个贤能的妇人。姚敬恒没有参加科举考试,隐居在商铺之中,小本经营多少赚点利息来养家糊口。他(姚敬恒)

13、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 ,(使用的)银子成色不好,很生气,说:“ 你也做这样的坏事吗?我没有指望了。 ”姚敬恒惶恐不安 ,直身跪在地上自责谢罪,请求改正自己的行为。于是拜应潜斋先生为师,每天朗诵大学一遍,应潜斋先生非常喜欢他。(姚敬恒 )一言一行 ,都遵循老师的教诲,淡泊处世,自隐才能 ,不求名声,凡事一定会以忠厚为本。沈甸华先生去世,应潜斋两天不吃饭,姚敬恒问:“朋友去世( 你) 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 应潜斋长叹道:“是因为没能力为他操办丧事啊。 ”姚敬恒说 :“请让我为先生做这件事。 ”丧事都是他亲手安排。应潜斋不肯轻易接受他人财物,只有对姚敬恒的赠送不推辞,说

14、:“我知道他的钱财并非不义之财啊。 ”不过姚敬恒也不敢拿得过多,每次等到应潜斋钱物匮乏时才接济他,( 这种做法)到( 应潜斋)去世都没有改变。应潜斋去世,姚敬恒服丧行古代的弟子之礼。姚江黄晦木先生眼中很少有满意的人,唯独见姚敬恒而赞许他,说:“(姚敬恒)是可以收录进独行传中的人物啊。 ”姚敬恒曾经到福建一带游学,福建总督姚公盛情邀请他,向他咨询平定台湾的事情。姚敬恒回答道:“台湾的郑氏政权很快即可平定。但是福建老百姓财力也已经枯竭,您有什么措施来培养吗?”福建总督表情庄重,点头赞同。然而姚敬恒因为钻研儒学 ,经营的生意没增加收益却经常施舍,渐渐入不敷出,于是因为这个家道衰落了。姚敬恒晚年无辜获

15、罪而被关进监狱。宪使入狱巡视囚犯,姚敬恒正在朗诵大学,宪使很吃惊,走进他的牢房,看到他几案上放的都是程颢、程颐、张载的书籍,招呼他坐下交谈,大为吃惊,当天就释放了他。然而姚敬恒最终因为贫穷而死。他生平只注重亲身践行,不著书立说,因此很少有了解他的人。我已经(把他的事迹) 附在了 潜斋墓表中,又搜集他的事迹为他作传,来与凌嘉印、沈文则二位并列,并且以此等待后世像李二曲这样的人。可惜寻访他母亲的姓氏,竟然没有得到。二、语言表达1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 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 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 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

16、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 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 620 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 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 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 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A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D只要 / 而且 还 虽然 但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语的搭配。第处是表示后面情况发生的条件;第处是结果,无须关联词语; 第处是表示更进一步,应填写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第处 ,紧承上文说还会出现许多后果; 第处和第处构成转折关系。据此可选出答案。答

17、案 D14.(2016全国高考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 。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 ,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 。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能力。纵观整个语段,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内在逻辑及相关提示,进行准确补写,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第处,前面说“不仅”,后面自然是“而且”,具体的内容应结合横线后面的句子内容填写; 第处,“但是”表示转折,前面是说为人类造福,后面自然是说利用不当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第处,是横线前面这样做的目的。答案示例 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 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