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尊 生一、语基落实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创伤/悲怆 收敛/眼睑 棺椁/谆谆告诫B.晕厥/晕车 蠹虫/案牍 絜驾/提纲挈领C.掊击/解剖 拾掇/辍学 积累/日积月累D.货舱/沧桑 闲暇/遐迩 倾泻/水泄不通解析 A 项,chung/chung,lin/jin,u/zhn;B 项,yn/yn,d/d,xi/qi;C 项,pu/pu,duo/chu,li;D项,cng,xi,xi。答案 D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C.D.解析 B 项,都译为“到去” 。A 项,将要/况且。C 项,用、拿/认为、以为。D 项,代词,你/连词,表修饰。
2、答案 B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因杖策而去之A.籍吏民,封府库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解析 D 项,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A、B、C 三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答案 D4 下列成语都出自庄子的一项是( )越俎代庖 大相径庭 望洋兴叹 缘木求鱼 贻笑大方 小国寡民 井底之蛙 邯郸学步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A. B.C. D.解析 出自孟子,出自老子 。答案 D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 58 题。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
3、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 ,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
4、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庄子人间世)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絜之百围絜:用绳子等计量圆筒形物体的粗细。B.匠伯不顾,遂行不辍辍:中止。C.实熟则剥剥:剥落。D.几死,乃今得之几:将近、几乎。解析 C 项,剥:通“扑”,击打。答案 C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 B 项,句中语气词,表强调/代词,他的。A 项,连词,就。C 项,语气词,用于主谓之间舒缓语气。D 项,副词,才。答案 B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匠师徒去齐国的曲辕看到了一棵被当作神树的栎树,树冠高大,树身粗壮,看的人如同赶
5、集一样多,而木匠师徒却认为其无用,对此不屑一顾。B.木匠认为栎树是百无一用的散木,所以才能长得如此粗大。文章以寓言的形式阐述了无用而用的深刻道理,贴切自然,形象生动。C.许多树木正因为对常人有用而中途夭折,不能成材,世间许多事物都是如此。栎树因为无用才活得长久,又因为长寿而被世人尊为神树。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说理。柤梨橘柚果蓏等结出的果实能为人所用而常被击打挫伤,相反,栎树因为无所可用却免遭斧斤得以保全。解析 A 项,“木匠师徒认为其无用却对此不屑一顾”错,文中师父不屑一顾,但徒弟看了个够。答案 A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2)女将恶乎
6、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参考答案 (1)这是不能当材料的树木,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它才能如此长寿。(2)你要拿什么和我相比呢?你将把我跟有用的树木相比吗?(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912 题。说 琴明何景明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其游者戴仲鹖,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扣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 。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病于材也。予观其黟然黑,邪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 ”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其器有四:弦、轸、徽、越。弦以被音,轸以机弦 ,徽以比度 ,越以亮节 。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
7、应不伏。故弦取其韧密也,轸取其栝 圆也,徽取其数次 也,越取其中疏 也。今是琴弦之韧疏,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疏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以隘故声应沉伏。是以宫商不诚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始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蟠纡纶囷,璀璨岪郁,文炳彪凤,质参金玉,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赞实出伏,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宜气养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如常以求固执
8、,缚柱以求张弛,自混而欲别物,自褊 而欲求多。直木轮,屈木辐,巨木节,细木攩,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信以居之,知以行之,义以制之,谦以保之。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仲鹖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节选自何大复集)注 文:指曲调。机弦:控制琴弦。比度:排比音节的高低度数。亮节:加大、节制琴的音量。栝(gu):琴弦插入
9、琴体的一端。数次:数,琴徽的度数;次,合乎次序,位置正确。中疏:小孔的通畅。褊:狭小。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 被:散发。B.使攻者制之中其制 中:合乎。C.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 罪:怪罪。D.一物而众理备焉 备:准备。解析 D 项,备:齐全。答案 D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宫商不诚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B.是以宫商不诚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C.是以宫商不诚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
10、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D.是以/宫商不诚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答案 C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制琴喻用人,以琴的四大部件各自的作用,道出用人时“劲则能弗挠” “时则能应变”“序则能辨方” “虚则能受益”四方面的意义。B.文中批评今之琴四部件制作不当致使琴不中用,也就是抨击当时统治者用人之不当,使文章增添了对现实的揭露意义。C.文章结尾借仲鹖之口说:“信取于弦乎一物而众理备焉。 ”这是点睛之笔,总结文章的前后内容,沟通全文的内在义理。D.仲鹖说:“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说的是他信服何子说的道理,愿意更换琴弦,
11、调整琴弦的松紧,使琴重放光芒。解析 D 项,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做法。这里的“改弦更张”,是指改变原来的错误做法,恭恭敬敬地听从何子的教导。答案 D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2)吾将尤夫攻之者也。(3)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参考答案 (1)它的质地不能胜任琴弦,所以弹起来声音不响亮。(2)我要严厉责备制琴人。(3)内里质朴,雕饰外部,显露则兼济天下,不显露则独善其身。三、表达交流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孔子曰:“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 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 ,不敢饮
12、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至乐)注 太牢:古代帝王、诸侯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脔:小块肉。短文中,庄子借孔子之口提出“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的观点,请结合庄子的人生观,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类现象的看法。(250 字左右)参考答案 短文告诉我们:做事要看清对象,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勿以己度人,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必然招致鲁侯养鸟的可笑结局,适得其反。“无为”和“道法自然”是道家学派的两个最主要的思想。 “无为”不是没有作为,而是在了解事物、事件的基础上顺其自然,不要妄为;“道法自然”就是以“道”为自然最高
13、的、最根本的法则,自然不单指自然界,而是兼指自然如此,自然而然。如果鲁侯在海鸟的问题上,采取“无为”,即“不妄为”的态度,不违反海鸟的习性,不把海鸟迎到鲁国宗庙来款待和供养,而是遵循鸟的习性,让它回归自然,那它绝不会不吃不喝,两眼昏眩,心里悲伤,熬过了整整三天而死去。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应以此为戒。14 观察右面一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注 此人下面是一块巨石。(1)描述漫画内容,至少恰当地用上一个成语。不超过 50 字。(2)给漫画拟一个题目,不要拟“无题” 。(3)写出你对此人的告诫。参考答案 (1)一个人蹲在一块大石头上,弯着腰,两臂搂住巨石,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欲将巨石搬走。(2)示例:不自量力(没脑子)(3)该放就放吧。(或:做事不妨多用用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