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 产 阶 层 发 育 滞 缓 加 重 城 市 稳 定 隐 患党国英 摘要:举凡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中产阶层崛起的过程。我们中国的 城市化过程没有伴随中产阶层的崛起。中产阶层没有崛起,谈未来社会的稳定, 谈党的领导都是大的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的实际上是城市稳定问题,而不是农村 稳定问题。不解决中产阶层发育问题,更深入的改革将难以展开;硬性展开还可 能成为风险极大的事情。 预测, 总是一件难事。 如果假设一定条件预测, 就 成了一个逻辑问题; 但判 断 那些条件存在与否, 可能是一种猜测, 所以逻辑推理的结论也可能不可 靠 。 不 过,我们的问题常常是连逻辑关系也弄不明白,于是就做一些荒
2、唐的事情。 本文要讨论的仅仅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 即与中产阶层培育相关的居 住密度问题。 其他因素别的学者多有讨论 , 笔者不谈 , 而这个问题却是笔者在唱 独 角 戏 。 笔者不认为社会稳定就是允许在政治上抱守残缺, 不思进取; 更不认为社会 稳定就是没有利益冲突。 一个稳定的、 有活力 的社会是通过多种协商办法可以调 节利益冲突的社会。本文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社会稳定这个词语。 一 、社 会稳 定的 逻辑 笔者想把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分为短期、 中期和长期几个类别 。 因素归类按 照因素调整需要的时间长短来确定。 从短期(5 年左右)看,政治家集团的重大分裂、通货膨胀水平显著上升、 对外作
3、战失败、 突发事件处理失当并致扩大, 国外政治势力挑唆国内民族冲突等, 都 会 引 起 社 会 不 稳 定 及 政 治 危 机 。 从中期(20 年左右)看,劳资(分配)关系紧张、官场严重腐败、经济萧 条 致 失 业 严 重 、 中 央 和 地 方 关 系 严 重 失 调 以 及 农 业 衰 变 致 食 品 价 格 持 续 高 位 运 行 , 会 加 重 短 期 不 稳 定 因 素 不 可 控 性 。 从长期(20 年以上)看,中产阶层成长受阻、基本制度(私人领域的产权 制度与公共领域的权威产生方式) 认同缺失、 社会组织化程度严重低下、 民族凝 聚力严重下降、企业国际竞争力严重下降等,也会加
4、重短期因素的不可控性。 以上各因素之间有相互影响。 例如, 社会组织化程度就与其他因素有密切关 系, 中产阶层成长的许多方面也与其他因素有关系。 以上短期因素在很多国家都 会 以 不 同 形 式 出 现 , 但 因 为 中 期 和 长 期 因 素 未 有 太 大 问 题 , 短 期 问 题 容 易 化 解 。 如果短期、 中期和长期因素都有极大负面性 , 就可能使一个政权发生更迭 , 甚至 陷 入 长 期 动 荡 。 下面仅讨论中产阶层崛起的财产因素。 二、中产阶级与居住密度 很多人关注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难, 而我以为我们夸大了这个难题。 农民工 要融入我们城市上 层不容易, 但要融入一般的市
5、民阶 层 并不太难。 从中国历史看, 中国人等级观念不强, 跟欧美不太一样 , 跟印度更不一样。 最大的问题是, 我们 中国的城市化过程没有伴随中产阶层的崛起。 举凡世界发达国家, 城市化的过程 就是中产阶层崛起的过程。 中产阶层没有崛起 , 谈未来社会的稳定, 谈党的领导 都 是 大 的 问 题 。 目 前 我 们 面 临 的 实 际 上 是 城 市 稳 定 问 题 , 而 不 是 农 村 稳 定 问 题 。从整体考察,中产阶层应该具备如下三个特征: 第一, 中产阶层主要物质财产形态是独栋房产 (或等价的重要城市核心区公寓 ) , 租 用 或 拥 有 皆 可 。 第二,中产阶层的恩格尔系数为
6、 0.2 以下。这意味着他们不为食物发愁。 第 三 , 中 产 阶 层 对 健 康 社 会 秩 序 有 强 烈 认 同 , 通 常 对 秩 序 、 法 制 、 民 主 、 自由和公正心向往之。 这里只讨论拥有 “独栋房产 ”问题。现在全国城市建成区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八千人左右, 但城市建成区的 住宅区的人口密度却多在 5 万/1 平方公里以上。有的大城市的居民区人口密度估计在 8 万/1 平方公里以上。这样的居住环境下,居民一般不会有中产阶层心 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密度与人们之间的负面心理有密切关系。对高密度居住环境与人的心理和生理恶变之间关系研究, 环境心理学已经有 明 确
7、结 论 。 VANVEIET 研究发现,高密度住宅对成人和儿童都有负面影响。住在 多层或高层住宅中的孩子, 在一些生活技巧的学习上发展较迟钝, 且容易感染呼 吸道疾病, 较富于侵略性 , 容易失眠, 神经系统病变发作的机率较高, 社交能力 较差。 研究者还指出, 楼层越多的住宅对居住者负面影响越大 , 对于只有 “父母、 子女” 的核心家庭来说 , 负面影响更大。 住在高密度住宅区内, 会导致更强烈的 拥 挤 感 , 并 且 出 现 其 它 负 面 态 度 , 如 知 觉 的 控 制 、 安 全 、 隐 私 与 满 足 感 降 低 , 与 其他居民的关系 恶化。 还有 , 低密度住宅区(尤其是
8、独立式住宅区)内, 邻里间的 互助明显大于人口密度较高的高层及多层公寓。环境心理学家的研究还显示, 在小层次测得的密度(如房间内人口密度)和社 会病态之间的相关程度, 高于大层次测得的密度(如城市、 社区密度)和病态现象 的相关程度。 这是因为经济弱势人群普遍住在室内密度高的地方, 而中上阶层处 于高密度社区中室内密度低的地方。 此外, 高 密度居住环境对对身体健康形成损 害, 产生 “拥挤综合症” (以上环境心理学的观点引自中国林业大学网站教学频 道 ) 。 三 、 城 市 规 划 的 “政 治 正 确 ” 每平方公里 8 千至 1 万人的人口密度能不能让 60%的家庭住独栋房?设计上 是不
9、成问题的。 我自己做过一点数据分析 。 如果规划合理 , 公共绿地面积的比例 会 压缩 , 但绿地总面积的比例会增加。 和有关政府官员交流这个问题时, 官员认 为这种规划理念尽管有合理性, 但政府的土地财政运转会产生问题。 但是, 我认 为,如果改变发展理念和财政理念,这个困难也可以克服。目前这种 “城市低密度、 居住高密度” 的人口布局以高房价为支撑, 这不仅 伤害了城市务工农民, 也伤害了城市原住民 。 城里人祖辈的积蓄买房子 , 这个钱 给了谁了?给了政府和开发商。 市民的财富发生了乾坤大转移, 搞的公共部门越 来越强大, 表现在大绿地、 豪华办公大楼 。 财富向公共领域转移, 并由官员
10、实际控制和享用;财富由普通老百姓向少数富豪转移,以致少数人的生活花天酒地、纸醉金迷。不解决中产阶层发育问题, 更深入的改革将难以展开; 硬性展开还可能成为 风险极大的事情。我们该清醒了。说中国没有土地资源解决中产阶层的独栋房屋需求问题, 完全没有道理。 第 一, 我们需要的只是改变规划理念 , 不需要降低现有城市平均人口密度 , 更不需 要多占耕地。 第二, 如果有更大的视野, 这个问题更好解决。 我国有大量不适合 农业发展、 又离城市较近的土地 , 这些地方做合理开发 , 也是独栋房屋建设的资 源。 第三 , 这个建议并不是要求个个城市大规模开发独栋房屋 。 划定的农业保护 区在东部地区会多些,制约也大一些。通过合理规划适度开发独栋住宅, 其实有利于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城市定居 问题。 目前一部分较为富裕的农村居民在脱离农业后不愿到城市定居, 与无力购 买城市稀有的独栋房屋有关。 如果有土地规划管理方面的改革, 增大城市独栋房 屋供应有利于他们进城定居, 并盘活他们在农村的房产。 城市独栋房屋供应增加 后, 市民的住房满足一步到位 , 有可能降低城市居民对多套楼房的需求 , 从而降 低城市住房需求,进而拉低房价,有利于一般进城务工家庭在城市定居。当然, 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多种配套改革。( 作 者 为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农 村 发 展 研 究 所 宏 观 室 主 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