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中 国 外 交 风 险 预 警 模 型 的 建 构 张 春【 内 容 提 要 】 进 入 21 世 纪以来 , 全 球政 治的 复杂 变化 使 覆盖 范围 正快 速 拓 展 的中国外交面临的各类风险大大增加。如何预防各类外交风险,避免其上升为 外交危 机 是 目前 中国 外交 面临的 严峻 挑战 之一 。 在 可 供选 择的 各类 应对 措施 中, 建立健全外交风险的早期预警与早期响应机制相对更为有效,也更为经济。国 际上已有大量可借鉴的早期预警与早期响应模型的建构实践,但中国外交风险 预警模型的建构还应充分虑及自身的两个特殊性:一方面,中国一贯坚持不干 涉他国内政原则,因此外交风险预警模
2、型不能简单效仿国际做法,仅聚焦对象 国内部稳定;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外交面临的风险往往 具有体系性特征,可能产生国际溢出效应。因此,中国外交风险预警模型应至 少包含三个要素,即对象国稳定、双边关系稳定及第三方溢出效应等。这一模 型能更加客观地观测中国外交所面临的国别、跨国及体系性风险,进而有利于 提 供 更 为 准 确 和 全 面 的 早 期 响 应 策 略 。【 关 键 词 】 外 交 风 险 早 期 预 警 早 期 响 应 模 型 建 构【 作 者 简 介 】 张 春 , 上 海 国 际 问 题 研 究 院 研 究 员【 中 图 分 类 号 】 D82【 文 献 标 识
3、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06-1568-(2017)03-0016-20【DOI 编 号 】 10.13851/ki.gjzw.201703002本文系 2016 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研究 ”( 2016MSJ038) 的阶 段 性 成果。17中国外交风险预警模型的建构进入 21 世 纪 第 二 个 十 年 以 来 , 中 国 外 交 所 面 临 的 风 险 乃 至 危 机 空 前 上 升 , 以 至 有 学 者 称 中 国 外 交 已 经 进 入 “战 略 挑 战 期 ”。 导 致
4、 这 一 局 面 的 原 因很多 , 如中国 自身的 快 速崛起导 致外交 议题不 断 增加, 海外利益 迅速拓 展, 外部疑虑 持续上 升; 又如 全球化时 代各种 逆全球 化 思潮的发 展, 政治制 度差 异 导 致 的 意 识 形 态 认 知 差 距 , 各 国 政 府 更 替 节 奏 不 一 导 致 的 政 策 对 接 困 难 ; 再如当代 通信革 命 使各 类 偶发与 突 发事件 数量增 多 、 影 响 增 大 、 传播 速度加 快 ; 等 等 。 所 有 这 些 因 素 都 使 中 国 外 交 正 日 益 面 临 一 个 高 度 变 动 、 高 度 复 杂 的 局 面 , 同 时
5、呼 吁 更 加 系 统 、 高 效 和 前 瞻 性 的 应 对 策 略 , 特 别 是 要 明 显 改 变 当前中国 外交被 动应对 大 于主动规 划的局 面, 或 实 现从 “压 力型 外 交” 向 “动 力 型 外 交 ”的 转 变 。 笔 者 认 为 , 尽 管 实 现 这 一 战 略 目 标 有 诸 多 手 段 , 但 相 对 而 言 更 为 有 效 且 更 为 经 济 的 手 段 是 建 立 具 有 全 面 预 测 能 力 的 早 期 预 警 与 响 应 ( early warning and response, EWR) 模 型 , 推 动 中 国 外 交 风 险 早 期 预 警
6、体 系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一 、 中 国 外 交 风 险 预 警 的 需 求 分 析全球化与 相互依 赖的日 益 深入对国 家间关 系至少 产 生了两方 面影响: 一 是国家间 关系的 紧密程 度 远超历史 记录 ; 二是 基于 更为紧密 的关系 , 国 家之 间爆发外 交危机 甚至战 争 的可能性 大大降 低, 但发 生各类 外 交摩擦 或风险 的 可 能 性 却 大 大 上 升 。 相 应 的 , 国 家 间 关 系 的 关 注 重 点 应 该 从 传 统 、 高 烈 度 的 外 交 动 荡 、 外 交 危 机 、 战 争 风 险 等 , 逐 渐 转 向 非 传 统 和 低 烈 度
7、 的 外 交 摩 擦 与 外交风险 。 由 于各国 外交 关系紧密 程度远 超以往 , 不加预防 或不受 控制的 外 交 风 险 极 有 可 能 产 生 全 方 位 的 溢 出 效 应 , 对 经 济 、 政 治 、 安 全 、 文 化 领 域 产 生 消 极 影 响 , 从 而 形 成 全 面 风 险 甚 至 危 机 。 因 此 , 预 防 和 管 理 外 交 风 险 对 整 个 国 际 体 系 都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就 中 国 而 言 , 随 着 国 力 快 速 上 升 , 中 国 正 日 益 向 全 球 大 国 甚 至 全 球 强 国 发 展 , 中 国 与 世 界 的 关 系
8、 日 益 紧 密 且 范 围 不 断 拓 俞 正 樑 : 中 国 进 入 战 略 挑 战 期 的 思 考 , 国 际 观 察 2011 年第 6 期,第 2-4 页 。 赵可金:中国外交 3.0 版 : 十 八 大 后 的 中 国 外 交 新 走 向 , 社 会 科 学 2013 年第7 期,第 4-14 页。182017 年第 3 期宽 , 外 交 风 险 对 中 国 国 家 利 益 的 影 响 深 度 和 广 度 均 有 所 上 升 。 例 如 , 进 入 21 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中国与日本、菲律宾、韩国等国家的外交危机或 紧 张 关 系 , 很 大 程 度 上 都 与 早 期 风 险
9、预 警 与 响 应 机 制 的 缺 失 有 关 。 因 此 , 中 国 必 须 加 强 对 外 交 风 险 的 理 论 研 究 , 并 切 实 建 立 外 交 风 险 预 警 机 制 。( 一 ) 外 交 风 险 的 理 论 分 析 随着人类 社会进 入 “风险 社会” , 人们对 威胁与 风 险的区分 日益模 糊。但事实上 必须对 这两者 加 以区分 , 威胁 在很大 程度 上是一种 现实存 在, 并可 能 或 已 经 产 生 某 种 后 果 ; 而 风 险 则 往 往 是 潜 在 的 , 其 后 果 尚 未 充 分 显 现 。 潜 在风险是 否会转 化为现 实 威胁, 很大 程度上 取决于
10、 人们对风 险的早 期预警 和 早期响应 是否及 时和有 效 。 随着 现代技 术的发 展, 潜在风险 转化为 现实威 胁 的速度已 大大提 高, 这迫切需要 人们将 风险管 理 置于比威 胁应对 更为优 先 的 议 事 日 程 上 , 以 避 免 产 生 更 大 的 后 果 和 成 本 。 为 实 现 这 一 目 标 , 首 先 需 要 对外交风 险作基 本的理 论 分析, 并考察 中国所 面临 的具体外 交风险 , 从 而为 中 国 建 立 更 有 针 对 性 和 更 为 有 效 的 外 交 风 险 预 警 机 制 奠 定 学 理 基 础 。笔者认为 , 外 交风险 是指 外交关系 中存在
11、 的潜在 不 稳定因素 , 它 可能随 形势变化 和应对 方略调 整 而消弭于 无形或 升级为 外 交危机 。 外 交风险 存续于 外交正常 状态与 危机状 态 之间的一 个连续 空间 ; 或 者说, 外交风 险存续 于外 交危机的 潜伏期 。 在 从正 常的外交 关系向 危机状 态 转变之前 , 往 往会出 现各 种不稳定 因素 , 对这 些不 稳定因素 的应对 是否合 理 、 产生 这些不 稳定因 素的 环境是否 持续或 持续多 长 时间, 往往会严 重 影响 其 发展方 向 。 需要 指出的 是, 由于这些 不稳定 因素很 大 程度上仍 属于风 险而非 威 胁范畴 , 因 此在实 践中往
12、 往 容 易 被 忽 视 。 由 于 风 险 一 般 潜 而 未 发 , 对 外 交 实 践 者 而 言 , 评 估 风 险 升 级 为危机的 可能性 本身就 充 满风险 : 夸大 这一可 能性 , 很可 能意味 着自身 工作 不 力 或 能 力 不 够 , 如 果 解 释 工 作 不 够 有 力 、 预 警 信 号 不 够 明 确 、 响 应 措 施 不 有关风险社会的讨论,可参见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何博闻译,译林出版 社 2004 年版。 有关从风险到威胁的转变速度加快的讨论, 可参见西萨 希达戈: 资讯裂变: iPhone、 超跑、无人机,全球经济与想像力结晶的发展之路,戴至中译,台
13、北日月文化 2016 年 版 , 第 5、 11 章 ; 道格拉斯 洛西 科夫 : 当下的冲击 , 孙浩、 赵晖译, 中信出版社 2013 年版 , 第 5 章。19中国外交风险预警模型的建构够 有 效 , 还 可 能 引 发 更 多 连 锁 效 应 ; 低 估 这 一 可 能 性 , 也 会 带 来 风 险 , 一 旦 事 态 失 控 并 转 化 为 危 机 , 后 果 也 很 严 重 。 因 此 , 对 外 交 实 践 者 来 说 , 既 要 避 免 夸 大 外 交 风 险 而 导 致 “自 现 式 预 言 ”实 现 的 局 面 , 也 要 及 时 预 警 和 响 应 以 避 免 风 险
14、失 控 , 其 中 的 平 衡 往 往 难 以 把 握 , 外 交 史 上 也 不 乏 此 类 案 例 。要改善对 外交风 险预警 的 把握, 就需 要进一 步区分 外交风险 的性质 与特 征 , 并 辅 以 相 应 的 早 期 预 警 和 早 期 响 应 努 力 。 首 先 , 应 根 据 外 交 风 险 的 领 域 性特征来 确定具 体的预 警 和响应努 力。 从传统 的政 策领域角 度看 , 外交 风险 可 能 涉 及 政 治 、 经 济 、 军 事 、 文 化 等 领 域 。 但 考 虑 到 全 球 化 与 相 互 依 赖 的 日 益 深 入 , 军 事 议 题 引 发 外 交 风 险
15、 甚 至 冲 突 的 可 能 性 已 大 大 降 低 ; 同 时 , 政 治 意识形态 主导的 外交风 险 也有所下 降, 尽管 美国在 冷战结 束 后所推 行的民 主 推广政策 使这一 类风险 在 部分国家 有所上 升; 相比 之下, 各类经 济性和 人文 性接触诱 发外交 风险的 可 能性正快 速上升, 尽管其 严重程 度 可能远 不及军 事 和政治议 题。 换言 之 , 在 极难 管理 的军事 、 政 治类 外交风 险 大为 下 降的同 时 , 相 对 容 易 管 理 的 经 济 、 文 化 类 外 交 风 险 正 迅 速 增 加 。其次, 应准确 识别外 交风 险的紧迫 程度 , 以便
16、 预警 和响应时 作更为 精准 的 调 整 。 一 般 而 言 , 由 于 政 治 和 军 事 类 外 交 风 险 的 高 政 治 性 质 , 其 对 外 交 关 系的潜在 危害更 大, 紧迫 度也更高 ; 而 经济和 文化 类外交风 险的紧 迫 度则 相 对较低 , 而且 这类风 险可 以通过诸 多非官 方渠道 或 手段加以 缓解 , 进而 可为 外 交 运 作 争 取 更 大 的 缓 冲 空 间 。再次, 还应区 分外交 风险 是首次发 生还是 重复发 生 , 不同 领域的 外交风 险 如 果 反 复 发 生 , 其 紧 迫 程 度 也 会 发 生 变 化 。 一 般 而 言 , 由 于
17、政 治 和 军 事 类 外交风险 的高政 治性质 , 这类风险 在首次 发生时 的 紧迫程度 都相当 高, 因为 一旦应对 不够及 时或不 够 恰当, 很可能 引发外 交危 机。 但 在建立 了基于 相关 处理经验 的机制 后, 政治 与军事类 外交风 险反复 发 生的可能 性大大 下降 , 即 使 发 生 , 其 紧 迫 程 度 也 将 明 显 下 降 , 这 一 方 面 是 由 于 有 章 可 循 , 另 一 方 面 则 是相关各 方均可 能不愿 为 此牺牲全 局利益, 更多将 此当作 一 枚讨价 还价的 筹 码。 相 比之 下 , 经 济和人 文类外交 风险在 首次发 生 时往往可 通过
18、非 外交手 段 加以应对 , 但 如果反 复发 生则意味 着非官 方或非 外 交手段的 失败或 无效 , 甚202017 年第 3 期至意味着 该问题 被政治 化 甚至安全 化, 需要官 方或 外交手段 介入 , 因此 其紧 迫 程 度 反 而 呈 现 上 升 态 势 。最 后 , 还 应 针 对 外 交 风 险 的 影 响 范 围 ( 如 双 边 、 三 边 或 多 边 性 风 险 ) , 设计相应 的预警 和响应 机 制。 大多数 外交风 险存在 于双边 关 系或其 内部 特 定 领域, 但仍 有 不少风 险超 出双边关 系范畴 。 这 既可 能是双边 性外交 风险的 溢 出 效 应 ,
19、也 可 能 是 风 险 本 身 是 由 第 三 方 国 家 /集 团 所 诱 发 的 。 因 此 , 早 期 预 警和响应 机制必 须充分 虑 及所有或 至少是 重要的 利 益攸关 方 及其关 切, 尽可 能 同 时 消 除 显 性 和 隐 性 的 外 交 风 险 。( 二 ) 中 国 面 临 的 外 交 风 险 随着自身 快速崛 起, 中国 面临的外 交风险 空前增 加 , 甚至 用 “全面 显现”加以形容 也不为 过 。 导致 中国外交 风险空 前增加 的 主要原因 包括以 下几个 方 面: 一 是快速 崛起使 中国 的外交议 题迅速 增多 ; 二 是中国崛 起促使 自身海 外 合法利益
20、迅速拓 展, 中国 的外交使 命逐渐 从相对 单 一的利益 促进向 复合型 的 利益促进 与利益 保护发 展 ; 三是中国 崛起与 国际体 系转型两 大进程 的高度 重 合 , 为 以 美 国 为 代 表 的 国 际 社 会 预 防 性 地 “管 理 ”中 国 崛 起 提 供 了 机 会 ; 四 是 冷 战 结 束 后 进 一 步 强 化 的 各 国 政 治 民 主 化 态 势 或 所 谓 “民 主 化 浪 潮 ”, 为 各国外交 关系的 长期相 对 稳定带来 了严峻 挑战; 五 是当代通 信技术 革命的 发 展使外交 所处的 时间关 系 发生重大 变化 , 各类 突发 事件、 偶发事 件的全
21、 球性 效 应 超 乎 想 象 , 这 为 中 国 外 交 带 来 了 重 大 风 险 。需要指出 的是 , 学术 界对 中国外交 风险的 研究仍 存 在很大不 足。 绝 大多 数研究都 聚焦于 中国海 外 利益所面 临的风 险, 而非 真正的外 交风险 。 此外, 也有少数 讨论涉 及领事 保 护风险 、 政治 风险等 , 但仍与外 交风险 本身有 所 参 见 薜 力 : 中 国 “一 带 一 路 ”战 略 面 对 的 外 交 风 险 , 国 际 经 济 评 论 2015 年第 2 期 ; 蒋 姮 : “一 带 一 路 ”地 缘 政 治 风 险 的 评 估 与 管 理 , 国 际 贸 易 2
22、015 年第 8 期 ; 欧 阳 俊 、 邱 琼 : 加 勒 比 地 区 的 投 资 机 遇 与 风 险 研 究 , 拉 丁 美 洲 研 究 2015 年第 4 期 ; 李 涛 : 中 国 海 外 经 济 利 益 拓 展 的 方 式 、 风 险 及 维 护 路 径 探 析 , 经 济 问 题 探 索 2014 年 第 1 期;等等。 参见夏莉萍:中国领事保护需求与外交投入的矛盾及其解决方式,国际政治研 究 2016 年第 4 期 ; 卢 光 盛 : 斯 里 兰 卡 国 家 风 险 评 估 与 对 策 , 国 际 工 程 与 劳 务 2015年第 11 期;江天骄: “一带 一路”上的政治风险缅
23、甸密松水电站项目和斯里兰卡科伦 坡港口城项目的比较研究,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6 年 第 1 期;等等。21中国外交风险预警模型的建构差 距 。 因 此 , 本 文 试 图 从 外 交 风 险 的 领 域 分 布 、 紧 迫 程 度 和 影 响 范 围 来 分 析 中 国 目 前 面 临 的 外 交 风 险 。 但 需 要 说 明 的 是 , 由 于 中 国 的 快 速 崛 起 , 不 同 地 区或国家 群体对 中国的 认 知存在重 大差异, 相应地 导致外交 风险的 领域重 要 性 发 生 变 化 。 这 样 , 对 中 国 目 前 面 临 的 外 交 风 险 的 分 析 或 评 估 , 或
24、 许 应 结 合 地 区 /国 家 群 体 、 领 域 而 判 断 其 紧 迫 程 度 及 影 响 范 围 。表 1 中 国 面 临 的 主 要 外 交 风 险 及 地 区 分 布政 治 军 事 经 济 人 文亚 太 地 区 紧迫 影响面广 紧迫 影响面广 相对紧迫 影响面广 相对紧迫 影响面广北 美 地 区 紧迫 影响面广 紧迫 影响面广 相对紧迫 影响面广 相对紧迫 影响面广欧 洲 地 区 相对紧迫 相对紧迫 相对紧迫 相对紧迫中 亚 地 区 不紧迫 不紧迫 不紧迫 相对紧迫拉 美 地 区 背景性 不紧迫 不紧迫 紧迫中 东 地 区 背景性 不紧迫 不紧迫 不紧迫非 洲 地 区 背景性 不
25、紧迫 相对紧迫 相对紧迫资料来源:笔者自制。从主要地 区角度 看, 中国 面临的外 交风险 在亚太 地 区最为全 面、 紧迫且 影 响 面 广 。 随 着 地 理 距 离 的 增 加 , 中 国 面 临 的 外 交 风 险 的 全 面 性 、 紧 迫 性 和 影响范围 都呈总 体递减 态 势 (表 1) 。 就政治 性外 交风险而 言, 亚太 、 北 美 、 欧洲等相 对严峻 , 特 别是 对中国崛 起的长 期战略 意 图持怀疑 态度的 地区 , 存 在 重 大 的 政 治 性 外 交 风 险 ; 相 比 之 下 , 中 亚 、 拉 美 、 中 东 及 非 洲 等 地 区 , 政 治 因 素
26、更 多 是 双 边 关 系 中 的 背 景 性 因 素 ( 尽 管 未 必 都 是 有 利 的 ) 。 例 如 , 根 据 2016 年 的一项 民意调 查, 非洲 36 个国家 的民 众对中国 持正面 看法的 比 例 达到 63%, 其中 政 治因素 的影响并 不大 。 军事类 外交风险 的情况 大体上 与 Mogopodi Lekorwe, Anyway Chingwete, Mina Okuru, and Romaric Samson, “Chinas Growing Presence in Africa Wins Largely Positive Popular Reviews,” A
27、frobarometer Dispatch, No. 122, October 24, 2016.222017 年第 3 期政治类外 交风险 一致, 但 地理因素 使亚太 地区乃 至 中国周边 地区的 军事类 外 交风险明 显高于 其他地 区 。 相对 而言 , 经济 和人文 类外交风 险的紧 迫性和 影 响 面 总 体 上 与 中 国 和 对 象 国 家 和 地 区 的 交 往 密 度 相 关 。 中 国 与 亚 太 、 北 美 、 欧 洲 、 拉 美 、 非 洲 等 地 区 的 经 济 、 人 文 联 系 相 当 密 切 且 呈 现 出 迅 猛 增 长 的 态 势 , 因 此 出 现 外
28、交 风 险 的 可 能 性 正 快 速 上 升 , 与 此 相 应 , 其 紧 迫 性 在 上 升 , 影 响 面 也 在 扩 大 。从主要国 家群体 看, 中国 与发达国 家的外 交风险 明 显高于与 新兴大 国和 发展中国 家的外 交风险 。 总体而言 , 发展 中国家 与 中国的外 交关系 更为稳 定 , 出现各类 外交风 险的可 能 性较低 , 影响 面也相 对较 小。 基 于对国 际权势 转移 的担忧 , 发达 国家对 中国 持怀疑态 度, 特别是 担心 中国可能 取代其 在国际 体 系中的主 导地位, 因此它 们与中国 在各领 域的关 系 都可能 被 政治化 甚至安 全 化 , 进
29、 而 导 致 各 类 外 交 风 险 出 现 的 可 能 性 升 高 。 同 时 , 作 为 一 个 整 体 , 发 达 国家联手 应对中 国崛起 的 可能性也 在上升, 因此各 类外交 风 险的影 响范围 也 可能在短 时间内 迅速扩 散 , 特别 是领土 领海争 端、 同质性经 济制裁 或报复 措 施 以 及 人 文 交 流 限 制 等 。新兴大国 群体作 为一个 整 体并没有 特定的 单一议 事 日程, 其团 结一方 面 基 于 传 统 的 南 南 合 作 团 结 精 神 ( solidarity) , 另 一 方 面 基 于 争 取 在 未 来 国 际 体系中占 据更高 地位的 共 同
30、愿景, 因 此中国 与这类 国家的 外 交风险 要明显 低 于发达国 家。 但正是 由于 缺乏共同 的具体 议程或 目 标作为黏 合剂 , 新兴 大国 之 间 的 分 歧 仍 较 为 突 出 , 其 内 部 团 结 往 往 受 到 国 际 社 会 的 质 疑 。相 比 之 下 , 随 着 中 国 逐 渐 实 现 与 发 展 中 地 区 的 整 体 性 合 作 机 制 的 全 覆 盖 , 即 从 最 初 的 中 国 东 盟 对 话 , 到 上 海 合 作 组 织 、 中 非 合 作 论 坛 、 中 阿 论 坛, 再 到 2015 年成立 的 中拉论坛 , 中 国与发 展中 国家的合 作机制 日益
31、成 熟 、 合作层次 日渐丰 富、 合作 内容不断 深入 , 政治 和军 事类外交 风险出 现 的可 能 性大幅度 降低 , 但由 交往 密度增加 导致的 经贸和 人 文摩擦正 迅速增 多, 从而 使 经 济 、 人 文 类 外 交 风 险 持 续 上 升 。需要注意 的是, 各地区 国 家也可根 据发展 水平进 一 步加以细 分。 总 体上, 各 地 区 内 更 为 发 达 的 国 家 与 中 国 出 现 政 治 和 军 事 类 外 交 风 险 的 可 能 性 更 高 ,23中国外交风险预警模型的建构地区内相 对落后 的国家 与 中国出现 经济和 人文类 外 交风险的 可能性 更高。 因 此
32、, 中 国所面 临的外 交风 险不能简 单地通 过定性 方 法加以笼 统概括 , 这 也进 一 步 凸 显 了 外 交 预 警 模 型 建 设 的 重 要 性 。二 、 中 国 外 交 风 险 预 警 模 型 建 构 的 外 部 参 照自 1966 年 美国社 会学家 罗蒙德 鲍 尔 (R aymond A. Bauer) 出 版 社会 指 标 一 书 以 来 , 各 类 早 期 预 警 模 型 迅 速 兴 起 , 并 逐 渐 从 最 初 的 经 济 、 卫 生 、 自 然 灾 害 等 领 域 , 向 社 会 、 安 全 、 暴 力 冲 突 等 领 域 扩 散 , 日 益 成 为 集 体 决策
33、必须 考虑的 因素之 一 。 对中 国而言 , 理 解早期 预警的基 本概念 与操作 方 式, 汲 取早 期 预警模 型发 展的经验 与教训 , 并 借鉴 早期冲突 与外交 预警和 响 应 的 相 关 模 型 , 发 展 自 身 的 独 特 模 型 十 分 重 要 。( 一 ) 早 期 预 警 和 响 应 的 理 论 与 模 型 发 展 早期预警 和响应 被认为 是 一个阻止 各类危 机以保 护 人民生命 的手段, 是就潜在冲 突或危 机的爆 发 、 升级 和复发 发出预 警信 号, 深 化决策 者对冲 突或 危 机 的 原 因 、 发 展 和 影 响 的 理 解 , 并 提 出 响 应 方
34、法 的 一 个 连 续 过 程 。 顾 名 思 义, 早 期预警 和响应 模型 包含早期 预警和 早期响 应 两个要素 。 所 谓早期 预警 就是围绕 各类议 题通过 定 量、 定 性或混 合方法 实现 系统性的 数据收 集、 分析 和 /或 提 出 建 议 的 过 程 , 包 括 风 险 评 估 和 信 息 共 享 。 一 般 而 言 , 早 期 预 警 包括三个 要素 : 一是 对正 出现的威 胁风险 的时间 与 规模进行 评估 ; 二是 分析 这些威胁 风险的 性质并 描 述可能的 场景; 三 是与决 策者就早 期预警 分析进 行 沟通。 与此相 应, 早期 响应是指 在想象 的风险 转
35、 化为威胁 的各个 阶段所 展 开的旨在 减少 、 消除 或改 变风险的 各种努 力。 早期 预警和早 期 响应 存在多 个 相 互 关 联 的 环 节 , 而 数 据 收 集 、 处 理 、 分 析 等 贯 穿 整 个 过 程 。 Raymond A. Bauer, Social Indicators,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1967. Alexander Austin, “Early Warning and the Field: A Cargo Cult Science?” Berghof Handbook, Berlin: Berghof Resea
36、rch Center for Constructive Conflict Management, 2004, p. 2. Lawrence Woocher, “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Biases on Early Warn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 Annual Convention, March 29, 2008, p. 3,http:/www.usip.org/specialists/bios/current/docs/effects.pdf. Alexander
37、Austin, “Early Warning and the Field: A Cargo Cult Science?” p. 23.242017 年第 3 期经过 40 余 年 三 个 阶 段 的 发 展 后 , 早 期 预 警 和 早 期 响 应 的 模 型 建 构 已 日益全面和 完整。 第 一阶段 是 20 世 纪 60 年代 以经济 风险为主 的早期 预警活 动 , 这 一 阶 段 的 发 展 既 受 到 当 时 重 视 经 济 增 长 进 而 强 化 经 济 风 险 预 警 意 识 的 影 响, 也 得益于 经济学 本身 的定量研 究方法 日益成 熟 的技术条 件。 当时较 具代
38、表 性 的 经 济 风 险 早 期 预 警 模 型 包 括 美 国 的 哈 佛 景 气 动 向 指 数 和 先 行 指 数 以 及日本经 济企划 厅提出 的 景气动向 指数等。 第二阶 段是 20 世 纪七八 十年代 , 风 险 预 警 逐 渐 向 社 会 、 政 治 、 生 态 等 其 他 与 经 济 高 度 关 联 的 领 域 扩 散 , 理 查 德 艾 斯 特 斯 ( Richard Estes) 和 约 翰 莫 根 ( John Morgan) 于 1976 年 提 出了一个 相对完 整的国 家 不稳定衡 量指标 体系, 而定量研 究技术 的深入 发 展使 20 世纪 80 年 代 提
39、 出 的 诸 多 风 险 早 期 预 警 模 型 的 可 操 作 性 大 为 增 强 。 冷战的结 束推动 早期预 警 和响应模 型建设 进入第 三 阶段, 即全 球系统 性预警 和 响 应 时 期 , 以 联 合 国 、 世 界 银 行 、 国 际 货 币 基 金 组 织 等 为 代 表 的 国 际 组 织 围 绕 社 会 、 经 济 、 卫 生 及 环 境 建 立 了 大 量 风 险 早 期 预 警 和 响 应 模 型 。早期预警 和早期 响应模 型 的发展呈 现四个 重要特 征 : 一是从相 对短期 的 重在治标 的操作 性预警, 逐渐向相 对长期 的旨在 标 本兼治 的 结构性 预警及
40、 更 为全面的 超越特 定国家 或 地区的系 统性预 警发展 ; 二是从 单 一领域 、 单一 视 角 向 日 益 全 面 的 领 域 、 视 角 方 向 发 展 , 特 别 是 逐 渐 从 经 济 学 向 社 会 学 、 政 治 学 、 管 理 学 、 环 境 科 学 、 系 统 科 学 等 综 合 性 预 警 方 向 发 展 ; 三 是 研 究 方 法 经历了从 定性到 定量再 到 定性与定 量相结 合的方 法 的发展 , 预 警模型 的可计 算 性 、 可 操 作 性 不 断 强 化 , 越 来 越 强 调 数 据 收 集 、 处 理 和 分 析 的 重 要 性 ; 四 是从最初 单纯强
41、 调预警 向 预警与响 应并重 的方向 发 展, 强 调预警 对象 、 响应 针 对 性 等 的 重 要 性 。尽管可追 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的情 报和军 事侦察 努 力, 但与其 他领域 的 早期预警 和响应 模型的 建 设相比 , 外交 、 安 全领域 的早期预 警和响 应模型 的 Richard J. Estes and John S. Morgan, “World Social Welfare Analysis: A Theoretical Model,”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Vol. 19, No. 2, 1976, pp. 3-15. 转引
42、自鲍宗膏、李振:社会预警与社会稳定关系的深化对国内外社会预警理论的讨论,浙江社会科学2001 年第 4 期,第 109-113 页。 Barnett R. Rubin and Bruce D. Jones, “Prevention of Violent Conflict: Task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United Nations,” Global Governance, Vol. 13, No. 3, 2007, pp. 391-408.25中国外交风险预警模型的建构建设仍相 对较晚 , 到 20 世纪 80 年 代, 联合国 难 民事务高 级专员 开始预 测 政
43、 治性的人道主义危机,1994 年的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则是当代意义上的冲突 早期预警 和响应 模型建 设 的主要触 发事件 。 自 那以 后, 国 际上逐 渐发展 出三 代冲突早 期预警 模型 , 每 一代都有 所差异 且各有 所 长, 形 成目前 三代模 型并 存的格局 。 第 一代冲 突早 期预警模 型形成 于 20 世 纪 90 年代 后半期 , 基 本 上 集中于冲 突预测 并为决 策 提供分析 和支持。 第二代 冲突早期 预警模 型则更 接 近其所关 注的地 区, 增设 了现场监 控人员 或协调 人 员, 在 关注预 测和分 析的 同 时 , 也 开 始 对 早 期 响 应 有 所 涉
44、 及 。 自 2003 年 出 现 的 第 三 代 冲 突 早 期 预 警 模 型 具 有 当 地 化 特 点 , 现 场 监 控 人 员 与 响 应 者 的 角 色 往 往 由 同 一 行 为 体 扮 演, 其 关注的 核心是 如何 有效利用 当地的 具体信 息 , 根本 目标仍 是预防 特定 地区的暴力冲突。 为更好地 构建外 交风险 早 期预警和 响应模 型, 需进 一步识别 冲突或 安全 类早期预 警和响 应模型 的 类型差异 。 尽 管并未 形成 统一认识 , 但 对冲突 早期 预警和响 应模型 的分类 主 要有以下 方法: 一 是以模 型建构 行 为体的 性质为 标 准, 将其 分
45、为政 府型、 国 际组织型 、 研究 型 (包 括 学术 、 非 政府组 织和智 库 ) 以及私营 型; 二是依 据 方法论可 分为定 量、 定性 和混合模 型; 三是 根据使 用目的分 为早期 预警模 型 和政策模 型; 四是依 据 功能范畴 , 分 为条件 与因 果模型 ( conditional and causal models) 、 预测模 型 (pre dictive models) 和总 体风险与 能力模 型 (g eneral risk and capacity models) ; 还有学 者从应 然角 度 , 分 为 相 关 性 模 型 ( correlation model
46、s) 、 顺 序 模 型 ( sequential models) 、 链 接 模 型 ( conjunctural models) 和 响 应 模 型 ( response models) 。 笔者认 Patryk Pawlak and Andrea Ricci, eds., Crisis Rooms: Towards A Global Network? Paris: European Union 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 2014. Frederick Barton and Karinvon Hippel, “Early Warning? A Revi
47、ew of Conflict Prediction Models and Systems,” PCR Project Special Briefing, Washington, D. C.: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08. David Nyheim, Can Violence, War and State Collapse be Prevented? The Future ofOperational Conflict Early Warning and Response, Paris: OECD/DAC, 2008.
48、Monty G. Marshall, “Fragility, Instability, and the Failure of States: Assessing Sources of Systemic Risk,” Center for Preventive Action Working Paper, 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08, pp. 9-11. Suzanne Verstegen, “Conflict Prognastication: Toward a Tentative Framework for Conflict Asse
49、ssment,” Clingendael Institute CRU Occasional Paper, 1999.262017 年第 3 期为 , 上 述 分 类 方 法 均 有 可 借 鉴 之 处 。 首 先 , 中 国 的 外 交 风 险 早 期 预 警 和 响 应 模型应当 由相对 更了解 情 况的智库 创建 , 并为 政府 所用, 特别是 为政府 冲突 预防和早 期响应 的决策 提 供信息和 决策输 入。 其次 , 中国 的外交 风险早 期预 警和响应 模型应 当结合 定 量与定性 方法, 同 时兼顾 早期预警 和早期 响应两 种 功能。 再次 , 中国 的外交 风险早期 预警和 响应模 型 也应当在 提供预 警和响 应 的基础上, 通过积 累发现 风险的因 果关联 尤其是 要 识别风险 转化为 威胁或 危 机的门槛 或临界 点。 最后 , 中国 的外交 风险早 期预 警和响应 模型应 当基于 历 史趋势而 发展其 预测能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