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文部分测试卷(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第卷(共 36 分)一、(18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着凉/着想 攒射/人头攒动 咬文嚼字/朵颐大嚼B鹬蚌/鬻爵 古刹/铩羽而归 自怨自艾/方兴未艾C树阴/荫凉 吐血/血雨腥风 车载斗量/载歌载舞D躯壳/脱壳 一幢/横冲直撞 直截了当/安步当车答案 D解析 A 项 zho/zhu,cun,jio。B 项 y,ch/sh,y /i。C 项yn/yn,xi/xu,zi。D 项 qio,zhun,d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胁从 一柱香 计日程功 树倒猢狲散B寒碜 显像
2、管 焕然冰释 时世造英雄C文身 增值税 指手画脚 蚍蜉撼大树D熟稔 顶梁柱 世外桃园 针尖对麦芒答案 C解析 A 项柱炷。B 项焕涣,世势。D 项园源。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_,_遗世独立的佳人。A钟爱 洋洋洒洒 浮动 好像B喜爱 纷纷扬扬 浮动 犹如C钟爱 纷纷扬扬 飘动 好像D喜爱 洋洋洒洒 飘动 犹如答案 B解析 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 ),只用于人。喜爱: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 “梅
3、”是物,此处应选“喜爱”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纷纷扬扬:(雪、花、叶等) 飘洒得多而杂乱。据描写对象,此处应选“纷纷扬扬” 。 “浮动”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飘动”多用于具体事物。此处选“浮动”更好。 “犹如”与“好像”比,书面色彩更浓些,更符合该段的语言特点。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开学已经很多天了,可是他仍然久假不归,我想他家里一定出了什么事。B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也将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C中国小说史上多续书,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艺术质量可以与原书相媲美,这是毋庸
4、置疑的, 红楼梦也不例外。D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心不古,人们冲破了条条框框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干,求实创新,祖国面貌焕然一新。答案 C解析 A 项久假不归:指长久借用而不归还。 “假”在这里并非“请假”的意思。B 项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C 项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D 项人心不古:今人的心地不如古人那样淳朴。可改为“人心思变” 。5(2013湖北)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美丽中国以歌舞为主,融入京剧演唱、茶艺表演、少林武术等元素,加上奇幻的灯光,震撼的音响,一幅美丽中国的大写意,声光舞影流溢着浓郁
5、的中国情。B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C从汶川到芦山,地震确实有能量剥夺太多本该鲜活滋润的生命,但地震却没有能量剥夺站立在废墟上的那些生命依然坚强。D网友们纷纷撰写微博,围绕着 “追星”的话题,或幽默,或自嘲,或“假正经”一番,捧腹之后,总有一种耐人寻味留在心中。答案 B解析 本题从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 项成分残缺, “一幅大写意”缺谓语动词,应在“一副”前添加“形成” 。C 项语序不当,第二个分句中“剥夺”的宾语应该是“那些依然坚强的生命” ,应把“依然坚强”提到“生命”的前面
6、,并在“生命”前添“的” 。D 项句式杂糅, “耐人寻味”就是“让人寻味” ,不能作“有”的宾语,该句与“总有一种滋味留在心中”杂糅。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A BC D答案 C解析 由首句知下一句的主语是“今天” ,且为一个总领句
7、,应是;中的“接力处”跟中的“接力棒”衔接,所以在后;是总结句;谈“今天”的做法;从反面谈不珍惜“今天”的后果。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谈谈现代散文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 ”正是这种“发现” ,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 ”,具有划时代意义。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 ,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 ,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
8、学的同步对接;同时,由“文章”上升为“文学” ,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 。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在散文里,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达夫所说“个人的发现”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 。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 ,散文当然更不例外。据此他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他这里所说的“个性” ,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 ,指的也都是这种“自我” 。散文是一种“实
9、” “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所谓“实” ,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现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 ,是构筑整个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 。在这里, “真实”是绝对的要求。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散文的这种“纪实性” ,是“文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
10、“默契” ,是不可率性改动的。散文需要写“实” ,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即是写“虚” 。写“虚” ,又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的路,主“理” ,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杂文、随笔等走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内向的路,主“情” ,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艺术散文走的即是此路。(有删改)7下列对“现代散文”的有关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郁达夫认为现代散文是作家心灵的真实
11、流露,它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更能体现作家的个性。B现代散文以白话代替了文言,在文字形式上实现了大的变革,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接。C现代散文大大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使散文这种文体获得了思想的大解放而走向辉煌。D “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个体对 “自我”的发现,使现代散文不再只是“代圣贤立言”的文章。答案 B解析 张冠李戴, “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接”是由于散文在内容上对“自我”的发现。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既要建立在作家的生活基础之上,又要写出作家的情感、精神。B现实生活是作家营造精神家园的基石,散文应该真实地表现这种生活,而不能矫情、虚构。
12、C散文的用意是表现出人的精神感悟和情感世界,并以此打动人,所以写实并不是散文的真正目的。D杂文和随笔着力于表现“ 人与社会”的关系,艺术散文则着力于表现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答案 D解析 曲解文意,艺术散文观照的是“人类自身”而不只是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散文由于对“自我” 的肯定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先秦之后的古代散文却完全淹没了自我,是没有“心”的应时之作。B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的“自叙传” ,因而他的散文都是其生活的真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C只有以开掘人性、净化心灵为要务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这样的文章虚实结合,有着
13、特殊的艺术魅力。D现代散文之所以广受读者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作家能依据“纪实性”原则,反映真实的生活,表达真挚的感情。答案 D解析 A 项主观臆断,由原文 “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和“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可知,中国古代散文也有“自我”存在。B 项过于绝对, “都是其生活的真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错。C 项以偏赅全, “只有以开掘人性,净化心灵为要务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错,在“人与社会”关系上着力的散文一样可以动人。三、(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程琳字天球,永宁军博野人。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权三司使范雍使契丹,命琳
14、发遣三司使。太仓赡军粟陈腐不可食,岁饥,琳尽发以贷民,凡六十万斛,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贷妻子使以病告。琳察其色辞异,令有司验得捶死状。蒙正连姻章献太后家,太后谓琳曰:“齐雄非杀人者,乃其奴捶之。 ”琳曰:“奴无自专理,且使令与己犯同。 ”太后默然,遂论如法。改三司使,出纳尤谨,禁中有所取,辄奏罢之。内侍言琳专,琳曰:“三司财赋,皆朝廷有也。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帝然之。或请并天下农田税物名者,琳曰:“合而为一,易于勾校,可也。后有兴利之臣,复用旧名增之,是重困民,无已时也。 ”再迁吏部侍郎,遂参知政事,迁尚书左丞。时元昊反,犹遣使来朝,众请按
15、诛之。琳曰:“遣使,常事也,杀之不祥。 ”后使者益骄横,大臣患之。琳曰:“始不杀,无罪也;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元昊死,谅祚立,方幼,三大将分治其国。议者谓可因此时,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琳曰:“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 ”议者惜其失几。既而遣使册命,夏人方围庆阳。琳曰:“彼若贪此,可缓庆州之难矣。 ”命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果喜,即日迎册使,庆阳之围亦解。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琳持重不扰,前后守魏十年,度要害,缮壁垒,增守御备。植杂木数万,曰:“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 ”人爱之,为立生祠。改武胜军,又换镇安军节
16、度使。上书曰:“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 ”未报,得疾卒。赠中书令,谥文简。(节选自 宋史列传第四十七)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仓赡军粟陈腐不可食 赡:供给B太后默然,遂论如法 论:商量C帝然之 然:认为对D未报,得疾卒 报:答复答案 B解析 论:判罪。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琳为官机智的一组是( )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 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 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 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 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 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A B C D答案 B解析 表现的是程琳的忠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琳执法如山,
17、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王蒙正虽然与章献太后家联姻,但他的儿子王齐雄杀人,程琳同样对他依法进行严惩。B程琳善于处理政事,元昊造反仍派使朝见,程琳力排众议,主张不杀;元昊死,幼子立,程琳主张不应趁人之丧,而应采取怀柔政策。C程琳能从危机中捕捉时机,朝廷派使者去册封契丹,偏偏遇到夏人包围庆阳,他便让人把册封用的礼品财物转赐给夏人,从而解除了庆阳之围。D程琳非常体恤民生疾苦,管理大名府时,不但从不扰民,还主张合并天下农田税物名称以减轻百姓负担,百姓对他十分敬爱,为健在的他立了祠庙。答案 D解析 “主张合并天下农田税物名称以减轻百姓负担”是他任三司使时所为。第卷(共 114 分)四、(24 分)1
18、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贷妻子使以病告。(5 分)译文:_(2)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5 分)译文:_答案 (1)王蒙正的儿子王齐雄打死一名老兵,买通老兵的妻子儿女让他们以病故报告。(2)现在既然骄横,可以公布他们的恶行而诛杀他们,是国法,又担忧什么呢?参考译文程琳字天球,是永宁军博野人。被举荐服勤辞学科,补授泰宁军节度推官。权三司使范雍受命出使契丹,命程琳处理三司事务。太仓供给军队的粮食陈腐几乎不可食用,那年又大饥荒,程琳全部取出借给灾民,共六十万斛,饥民赖此保全活命,还回来后军队又得到了好粮食。迁任给事中
19、、暂时代为掌管开封府。王蒙正的儿子王齐雄打死一名老兵,买通老兵的妻子儿女让他们以病故报告。程琳观察他的妻子儿女神色、言辞异样,下令有司检验出被打死的症状。王蒙正与章献太后家联姻,太后对程琳说:“王齐雄不是杀人的人,是他的奴仆打死的。 ”程琳说:“奴仆没有自作主张的道理,而且下令与自己动手犯罪是相同的。 ”太后默然无语,于是按照法律判罪。改任三司使,开支收入尤其谨慎,宫中要取用东西,总是奏请取消。内侍说程琳专权,程琳说:“三司财赋,都是朝廷所有。我替陛下节省,对我有什么呢?”皇帝认为他说的对。有人奏请合并天下农田税物名称,程琳说:“合而为一,易于考核检查,可行。后来有兴利之臣,又用旧的名目增加,
20、这是加重贫困百姓的负担,没有停止的时候。 ”两次升迁后任吏部侍郎,于是参议政事,调任尚书左丞。当时元昊造反,还派使者来朝见,众人请求按律诛杀他们。程琳说:“派遣使者,是平常事,诛杀他们不吉利。 ”后来使者更加骄横,大臣们担忧这件事。程琳说:“开始不杀,是因为他们无罪;现在既然骄横,可以公布他们的恶行而诛杀他们,是国法,又担忧什么呢?”元昊死,谅祚即位,正年幼,三个大将分别管理国家。议论的人说可趁这个时机,用节度使的官衔收买三个大将,使他们各自占有自己统领的地盘,使契丹的势力变弱小,可以不作战而使它屈服。程琳说:“趁人丧事之机,不是用来安抚远方的人的办法,不如趁机来安抚他们。 ”议论的人痛惜他失
21、去了机会。不久朝廷又派使者前去册封,夏人刚刚包围了庆阳。程琳说:“他们如果贪此钱财,那就可以缓解庆阳的围困了。 ”把要赐予的礼品财物的数字都转报给夏人,夏人果然高兴,当日迎接册封的使者,庆阳的围困也解除了。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管大名府。程琳掌握重权而不扰民,前后守魏地十年,度量要害,修缮军营的围墙,增加防守和抵御的设施。种植几万株杂木,说:“以后建楼造船这些用材,可以不从百姓那里出了。 ”人们敬爱他,为他建立生祠。后改任武胜军,又换任镇安军节度使。上书说:“我虽老,还能为国守边。 ”还未得到答复,患病去世。追封中书令,谥号为文简。14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1)(2)题。(8 分)江乡故
22、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 分)答:_(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 ,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 分)答:_答案 (1)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2)“长”或“畏” 。 “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
23、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 “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首联写与故人相聚的时间、地点;颔联写在乱世中相聚实属出其不意;颈联写秋夜的凄凉景色,暗寓他乡生活的辛酸况味;尾联写长夜叙谈,借酒浇愁,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人相聚的珍惜和朋友间深厚的友谊。全诗叙事写景,情景交融,含蓄婉转,真切感人。全诗情景交融,婉转深至,韵调清美,悠然不尽。夜深将晓,显示出异地故人相会的喜悦及友人们的真挚感情,衬托出羁旅生活的孤独、寂寞和愁苦。他乡遇故人,是人生之一大极乐,正因为当中浸透着多少的异乡
24、孤寂啊!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1)_,_,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二十四桥仍在,_,_。( 姜夔扬州慢)(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 !( 白居易琵琶行)(4)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答案 (1)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2)波心荡 冷月无声 (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4)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五、(12 分)16根据示例,请给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心灵的独白”栏目写一则导语。要求:语言生动形象,主题集中,句式可不相同,60 字左右。(4 分)示例 栏目:历史的天空
25、导语:在历史的长河里,伟人以其思想的光芒成为照耀世界的一支明亮的火炬。他们伴着一盏青灯,坚守着精神家园,不为物役,不做钱奴。追随伟人吧,追随意味着发现,追随意味着提升,我们的人生积淀将一天比一天厚重,读懂平凡世界中属于自己生活的那本大书,成为最好的自己。栏目:心灵的独白导语:_答案 (示例) 只有当所有的人都心存善良、心存敬畏、心存感激、心存爱意时,我们的世界才能真正充满爱。让我们心灵的天空,永远回荡着人性独白的歌声,绽放出异样的色彩吧!17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诺奖梦、强国梦,我们正在一步步实现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你的中国梦是什么?请参考下面的例句,用一组排比句的形式,说说自己的中
26、国梦。(4 分)例句 绿色家园梦让雾霾不再笼罩,让沙尘不再肆虐,让污水不再横流,让江河不再干涸。让山青、水净、天蓝、地绿,让虎啸、猿啼、鸟鸣、狼奔、兔走、鱼游,让人们诗意地栖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地之上,让大地成为我们绿色的家园!我的中国梦:_答案 (示例一)统一梦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从头到脚都是一个中国故事;台湾,同是中国人、中国心,炎黄的血脉;台湾,你的姓是中国,你的姓名就是中国台湾。两岸人民共有的文化,炽热着我们中国人的统一梦。(示例二) 足球梦伤不起!中国足球把中国球迷伤得最深。伤不起!中国足球是中国非此即彼最平民化的一个梦。伤不起!中国足球打进世界杯是几十年数亿
27、中国人同做的一个梦!然而中国足球队屡战屡败,中国足球世界杯的梦就这样年复一年地做着、破着,破着、做着,是不是所有的梦都成真了以后,中国的足球梦还会在中国人的心中慢慢做下去?18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相同。(4 分)挫折纵然无情,却给人无尽的砥砺;失败固然残忍,却能使人趋于顽强。一湾溪流,曲折回转中却能荡出山鸣谷应的回响;_,_。_,_。答案 (示例) 一株寒梅 风刀霜剑中却能吐放沁人心脾的幽香 一波巨澜 腾起跌落时却能激起惊心动魄的雄壮六、(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故 乡沈天鸿我又一次地回到了故乡,看到了时间流逝的痕迹,进入眼帘的人和事物,
28、都因与我上一次保存在记忆里的印象有了一段距离而显得遥远,这使我有些恍惚,他们同我打招呼,说话的声音仿佛是从很远的地方通过一根电话线传来,细小而飘忽。我的神情可能因此有些怪怪的,因为他们总是很注意地看我一眼或几眼,然后才匆匆走开。他们知道他们已经变老了吗?我凝视着他们的脸或背影,看见时光之手不停地在他们身上抚摸时光之手没有光,它投下的是阴影,正是这种抚摸使阴影进入生命,使生命逐渐失去光泽。但他们对此显然毫无知觉,因为时间的长度还不够,距我上次回来才几个月而已。而且,人总是很难看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我也同样如此。天气很好,风轻柔地吹着,带着傍山依水的故乡特有的那种我熟悉的气息。这唤起了蕴藏在我
29、心中的亲切感,但仍然有些不对头,它吹在我身上产生的感觉总是夹杂着陌生与疏远。因为太熟悉了才陌生?似乎是这样,如果展现在我面前的不是故乡而是异地,我不会觉察到时间流逝的痕迹,也不会有现在这种感觉,因为本来就是陌生的地方或者事物,足以制止陌生感觉的产生异地本就是陌生的,有何陌生可言?不变的是生活,不仅与我上一次回来时相比毫无变化,与我许多年前回来也毫无本质的不同。更换的总不是生活,而只是生活中的人,甚至连那些长在田中的水稻,地里的玉米黄豆,也如同不曾更换它们与十年五十年或者数百年前有什么不同?而人虽然更换了,劳作的姿势以及身影,却不曾更换。比如说我现在看见的那个剥玉米的老女人的姿势和神情,她投在下
30、午的地上,鸡鸭在上面跑来跑去,甚至很从容地将屎尿遗在其中的那个影子,与在她之前生活过、剥过玉米的那些女人有什么不同?玉米在她手上缓慢地旋转着,一柱金光从逐渐被剥开的包皮中长出,最后完全赤裸,像是被什么用牙齿细细地很小心地咬过,留下了极规则的牙痕。那是谁咬的呢?反正不会是人。也许是时间?很可能是的,人所食用的,都是已经被时间咀嚼过之物,只是人很少意识到罢了。现在,秋天下午的阳光很温和地照耀在那根玉米上,玉米迸出的光更强烈了,照亮了那女人低着的脸,有些像波动的水光一样在那女人脸上闪烁,使那张憔悴而且苍老的脸竟然颇为光彩起来。我有些惊讶,仔细想想,这并不完全是因为那金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那女人安详从容的神情。一个剥玉米,睡下去就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醒来的乡村老妇也能如此从容。她此刻的眼里除了玉米,还能看见什么?她看见我了,或者说是感觉到有个人走到她面前了,她本能地抬起头来,看见这个走过来的人是我,她笑了一下,算是招呼,顺手将脚边那些剥下的枯萎的玉米包皮拢了拢,又低下头一如既往地剥她的玉米。我有点惭愧,在故乡,我只是个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