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型中美关系.docx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2364865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中美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新型中美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新型中美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新型中美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新型中美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习近平治下的中美关系以建设性的现实主义, 来实现中美共同使命陆克文澳大利亚第26任总理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福中心高级研究员2015年 4月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Harvard Kennedy School 79 JFK StreetCambridge, MA 02138Fax: (617) 495-8963Email: belfer_centerharvard.edu Website: http:/belfercenter.orgDesign See “Xi Jinping Holds Talks with

2、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May 20, 2014). Conference on Interaction and 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in Asia. Available at http:/www.cica-china.org/eng/yxxw_1/t1158542. htm; See Michael D. Swain, “Xi Jinpings Trip to Latin America” (2014).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Available at “http:/www.hoover.or

3、g/sites/default/files/research/docs/clm45ms-xi_jinpings_trip_to_ latin_america.pdf; See “Xi Jinping Attends China-Latin America” (July 18, 2014).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vailable at http:/ xjpzxcxjzgjldrdlchwdbxagtwnrlgbjxgsfwbcxzlldrhw/t1176650.shtml.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

4、学院贝尔福中心 15反而会对双方都造成灾难性的结果,更不用说对世界其他区域将造成的严重后果。尽管中美关系存在深刻的问题,冷战时期的对峙局面已不复存在,现存的是战略关 系的僵化。事实上,中美之间存在经济上深度的相互依存。正式如此的互相经济依 存,给予国际关系学者们信心,认为这将有效避免双方之间任何公开的对抗情形的 发生。但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美国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已不复往日。尽管如此,在以下两种情形下,中美之间军事冲突仍然可能发生:可能是两国战机 或军舰发生意外冲突,以及随后进行的不恰当的危机处理;也可能是中国军事力量 与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比如日本或菲律宾)发生(无意或有意的)冲突。关于日本

5、,本报告认为,在2013-2014年中日双边紧张局势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后,两国政府在2014年年底采取措施,缓解了双方对于尖阁列岛/钓鱼岛周边的对 峙局面。两国军方已经建立热线,从而降低意外冲突升级的可能性。但是,中国南 海的情况不同:中国持续开展大规模的领土收复行动;与越南和菲律宾的关系仍十 分紧张;军方之间尚未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从国家利益、回旋空间或个人倾向的 角度看,习近平暂时既不会停止对这些领土的强硬捍卫,也不会将主权问题交由任 何形式的外部仲裁。相较而言,还有一些其他的可能性较低的导致中美发生冲突的理由,尤其是朝鲜半 岛和台湾问题。朝鲜不可能成为中美冲突的导火索,因为习近平政府对

6、于金正恩推 进核武器试验计划十分不满,而且习近平担心朝鲜半岛核危机会从根本上破坏中国 的经济改革。在习近平授意下,中美就朝鲜问题的战略对话不断加深。但是,关于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权来说,一切皆有可能,从而任何对区域稳定造成的后 果也皆有可能。关于台湾,中国政府和马英九政府间长达六年的政治和经济合作有 可能即将结束。如果一贯支持台独的民进党赢得2016年台湾总统选举,并再次煽 动台湾进行独立公投事件,习近平可能会采取比其前任们更强硬的路线 要注 意,对于美国而言,台湾关系法的条款尚未改变。显然,挑起与美国之间的军事冲突对习近平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成为严重影响中 国经济崛起的梦靥。此外,在可

7、预见的未来,中国的军事力量几乎不可能在与美国 的直接对抗中取得胜利。这也说明了习近平为什么决定通过专业化和现代化将中国 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一部“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国家机器。习近平 通过思考和阅读战略文献,应该已经得出这样的结论:贸然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并 非明智之举。传统中国战略思想明确指出,除非握有胜算,否则绝不出兵。在习近 平的领导下,中国军事扩张和现代化的最终目的不是战胜美军,而是通过让美国质 疑自己是否有绝对胜算从而形成威慑,防止美国海军出兵干预中国周边 。16 习近平治下的中美关系从中期来看,本报告以 “修昔底德陷阱 ”为参照分析了中美关系的弱点。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

8、当出现巨大战略机遇时,为了先发制人,崛起的大国极有可能会与 现有大国发生战争。根据案例研究,在过去500年里出现过16次如此情况,很不 幸的,有12次导致了战争。习近平十分了解这一历史事实及其对中美关系的潜在 影响,因此也期待中美关系从战略竞争转变为“新型大国关系 ”。 6从更长远的角度分析,习近平及其顾问都不会听信中国媒体和学术界关于美国经 济、政治和军事实力衰退的说法。习近平政府中的大部分人士仍十分清醒地明白, 美国政治体系和经济所具备的极强的自愈和重塑能力。此外,习近平也意识到中国 人口收缩将可能带来的问题;相较而言,美国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经济体的人口则在 持续增加。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本报

9、告的结论是,中美两国在中长期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很小。 这能解释为何习近平更倾向于通过经济和政治手段增加中国在地区和全球的影响 力。未来十年,习主导的中国式“奋发有为”外交将日益显著。6. 中国在亚洲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影响力会持续显著增 强,同时中国也会成为改革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秩序的 积极参与者如前文提及,本报告提出了一个核心地缘政治事实,即我们正在目睹埃文-费根鲍 姆( Evan Feigenbaum )所描述的 “两个亚洲 ”的崛起:逐渐被中国主导的 “经济 亚洲 ”和仍然被美国主导的 “安全亚洲 ”。 7 中国与亚洲各国的贸易份额均超过美 国。美国则与大部分亚洲的海洋国家都建立了联盟或战略

10、合作伙伴关系。相反,中 国的唯一战略“盟友”朝鲜已逐渐成为战略负担。如果战略紧张关系将中美驱使向 对立局面,该地区国家可能会在中美两国间做出零和战略选择时将面临更大压力。中国近期不断通过制度创新继续提升其在亚洲及更广阔的地区范围内的经济影响 力。金砖银行(新发展银行)正开展全球业务;亚投行专注地区业务;丝路基金主 要投资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国家。同时,从长远来看,亚洲许多国家不免担忧中国 日益强大,这些国家正选择加强其与美国的安全合作关系来对冲。因此,未来亚洲 地区的战略两极化现象有可能进一步加剧。6 Graham Allison, “Destined for War: Can the U.S.

11、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 Trap?” Forthcoming. Please see http:/ belfercenter.org/publications/ for details.7 见埃文 . A. 费根鲍姆,罗伯特 .A. 曼宁, “双面亚洲 ” 。 外交政策 ( 2012年 10月 31日)。网址: http:/ 17中美贸易对比(世界)美国 中国非洲拉美欧洲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0 10 20 30 40 50份额数据来源:欧洲委员会2013年贸易数据,可参考http:/ec.europa.eu/trade/policy/ countries-an

12、d-regions/statistics。或参考:国会研究服务,美台关系:政策相关问题 概述 。(华盛顿特区,国会研究服务, 2014)亚洲存在不同的地区架构方式作为应对亚洲安全挑战的机制。本报告对这些架构方 式进行了研究。美国和西方国家隐约意识到,习近平最近关于其“亚太安全观” 讲 话中反应出的中国偏好的区域制度设置。在2014 年5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 会议(亚信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提出在整个地区建立包含 “共同安全 ”、 “综 合安全 ”和 “合作安全 ”在内的整体安全观。然而,习近平明确指出他的 “亚太安 全观 ”不包括美国,似颇具挑衅意味:“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办。

13、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 亚洲人民来处 理。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亚洲人 民有能力、有智慧通过加 强合作,来实现亚洲和平稳定。” 8中国对于未来地区架构的战略思想初具雏形:根据习的规划,亚洲地区的未来安全8 习近平阁下,“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 会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14 年5 月21日)。网址:http:/ zxxx_662805/t1159951.shtml.18 习近平治下的中美关系架构不应包括美国或其联盟结构,但地区的未来经济架构则可以进一步协商。习近平的安全架构模板似乎是亚信会议。一个复苏的亚太

14、经合组织论坛,包括亚太自由 贸易区(而非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是他更希望实现的经济架构。本报告认为,是时候通另一种机构形式将中美纳入一个共同的区域安排,以应对日 益增多的安全和经济挑战。建立互相竞争的架构只会使区域分化情况恶化。此外, 本报告认为,任何将美国排除在地区安全架构之外的公开尝试只会增强现有的美国 军事联盟,而不会对其产生削弱作用。与其在机构设置上拔河,中美携手建立泛地 区机构安排反而更具建设性。这一机构安排不会解决所有的地区安全问题。但是它 将帮助应对并逐渐缓解这些安全问题。信心建立措施可以进一步融入到更透明的安 全文化中,构建未来更安全的亚洲。但是这一构想仅在中美两国共同决

15、定向这一共 同区域机构进行投入的前提下方能实现。否则,我们将发现自己所生存的仍然是一 个“零和游戏”的世界。在亚洲之外,以及在更广泛的国际秩序改革过程中,中国一直以来致力于增强国际 秩序的“多极化”。因此,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下大 多数多边机构的成员。过去,由于国力有限,中国将多边主义视为扩大其全球外交 影响力的手段,尤其是通过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成员身份实现。这一情况已经开 始变化。习近平在2014年11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面临“国际秩 序之争”。来自中国领导人的这一言论显得异常犀利,表明中国将在习近平的领导 下对当前多边体系提出一系列改革建议,

16、并暗示国际社会应对此做好准备。该行动 可能会表现在联合国和其他多边机构对于现存条约或监管体系进行定期审核的过程 当中,中国所发出的声音。中国致力于积极参与当前全球规则秩序的变革。并没有证据表明中国打算抛弃现有 秩序。但是,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中国并不将现有体系视作一成不变。因此,我们 预测,中国将在多边政策和机构措施方面表现的更加活跃。这也说明,中国创新大 胆的表现与其过去“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处事方针形成鲜明对比。7. 同梦想共使命下的建设性现实主义:关于中美关系的共 同战略方案在冷战最后阶段的“缓和”之前,美苏根本不可能达成共同战略。双方不但在意识 形态上相互对立,而且公开表明对方为军事敌

17、人并开展代理人战争。美苏双方随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福中心 19准备开战,甚至准备对对方进行核打击以毁灭之。但是,美苏两国后来逐渐开始制定基本协议,以避免危机和意外对峙。相反,尽管存在困难,中美关系一直处于积极区域。1972年至今,中美关系始终 比美苏关系更具功能性,且从未升级至美苏之间的敌对状态。 9 如前文所述,中国 和美国对于对方都拥有非公开和半公开的战略叙事。但是两方尚未拥有与对方共享 的战略叙事。实现中美关系共同战略叙事虽有一定难度,但并非毫无可能。考虑到 未来涉及的种种利害关系,这一可能性必然会增加。中美关系共同战略框架能为双方带来一系列利好: 首先,对美国政府而言,共同战略

18、框架可以为争夺政策关注和空间的政府机 构以及负责处理对华关系的机构提供战略指导,从而确保机构间的政策一致 性,以及与中方政府官员对话时的政策一致性 ; 第二,对中国政府而言,共同战略框架可能带来更多好处,因为中国政治和 官僚决策流程相比美国更加等级分明,共同战略框架可以为整个体系提供指 导以避免官僚机构的内耗; 第三,对两国而言,连贯的战略框架还会注入以下积极因素:共同有效处理 重大分歧,以避免不必要的对峙;共同承诺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在有困难的 政策领域开展合作;以逐步建立政治资本和战略信任作为共同目标。 因此,本报告认为中美关系共同战略框架应包括以下内容:对于两国关系中 无法在可预见的未来解

19、决的问题,保持“现实主义”的态度;对于能够在双 边、地区和全球层面上通过高层政治努力解决的问题,提供“建设性” 的建 议;以“共梦想同使命”为指导,通过共同行动(而非公开声明)解决共同 问题,逐步建立战略互信。9 唯一的特例是,美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合作所达到的高度,但这与1972年后的世界秩序处于完全 不同的战略情境。20政策建议1. 中美关系中的现实主义因素中美两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制定者都标榜各自的现实主义作风。中 国现实主义的灵感可见孙子兵法以及武经七书。美国现实主义 的理念则来自Von Clausewitz、E.H. Carr 和Hans Morgenthau等等 大家学说的杂糅

20、。在中国著名哲学学派中,几乎找不到与西方国际 关系理论中的理想主义者或自由国际主义者的对等概念。因此,尽 管两国的历史经验迥异,要建立获得中美两国共同信任的战略框 架,关键是要从“现实主义”角度认识彼此的基本不同(甚至有时 冲突)的国家利益。中美关系中存在争议的领域的清单并不短,但绝非无法克服。而 且,如前所述,中美须澄清此份清单的内容,首先明白在哪些问题 上彼此意见向左,方才能够健康地发展两国关系。以下关于中美争议问题的列表仅供参考: 台湾问题,包括未来美国对台军售; 中日关于东海主权的争议; 中国和其他国家关于中国南海主权的争议; 美国保留其在亚洲军事同盟; 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继续推进,以及

21、相互监控对方军事力量; 承认中国政治体系的合法性问题应让中国人民自己解决;和 处理双边、基于非政府组织和联合国多边框架下关于人权问题 和包括互联网监管在内的基本自由问题的争议。这些问题不应视为两国关系中的“禁区”。相反,这些问题应明确 为重大难题,需要持续讨论,但不能任其破坏两国关系。在特殊极 端情况下,一旦危机发生,两国元首应立即直接沟通,以阐明双方 的立场以免全面关系恶化的发生。这些中美关系之间难啃的骨头,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福中心 21若以足够的政治意志力和共同的战略沟通平台,是可以被管控的。与此同时,必须充分重视中美关系之中的“建设性”互动,以积极达成在双边、多 边、区域和全球范

22、围内的可能进展。否则,在纯粹的“现实主义” 的危机管控过程 当中,中美关系的发展将有可能在拉锯中窒息。中美之间关于对方最终战略意图的 互相消极揣测很有可能引致“超现实主义”预言的自我应验,从而引来危机、冲突 和战争的长期风险。2. 建设性现实主义和双边关系在下列政策领域,双方可以通过建设性合作,在可控时间内解决重大双边问题: 签署双边投资协议。这是因为外国直接投资对双方经济产生的长期变革性影 响,且双边投资活动会使中美两国在对方的经济未来发展中产生直接利益。 与贸易不同,投资活动对对经济关系的制度基础有着更立竿见影的效果; 制定联合战略,成立联合情报工作组,打击阿富汗和新疆等地区的恐怖主 义,

23、美方应明确谴责新疆分裂主义分子和/或圣战武装分子针对中国平民的恐 怖主义行为,承认以平民为目标的恐怖主义袭击是世界范围内都是不可接受 的; 制定和签署双边网络协议,以规定有关民用和非民用通道的规则; 在2014年 11月达成协议的基础上,制定一整套军事透明化措施和协议,以处 理意外军事事件; 就中美两国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进程达成一致,注意到俄罗斯已 经正式批准该条约,而中国的立场是如美国国会批准该条约则中国也将批 准。3. 建设性现实主义和地区事务地区关系紧张、大国对立以及庞大武器市场等问题混合在一起,使亚洲局势变得 越发严峻。2014年亚洲各国的军费开支总和第一次超过了欧洲各国军费开支

24、的总 和。中美可以在亚洲的广大地区内逐步建立战略信任的领域,参考清单罗列如下: 制定联合战略,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与和平统一:22 习近平治下的中美关系 无论朝鲜半岛统一后由谁执政,应向朝鲜提供安全保证。此外还需要开展协商探讨在半岛无核化与和平统一的进程中美军是否继续驻扎朝鲜半 岛; 除非各国领导人开展宏大的战略协商,否则上述目标无法实现; 如果无法就终止北朝鲜核武器项目达成协议,美国及其盟友将扩大弹道 导弹防御(BMD)计划,以预防未来北朝鲜的导弹威胁; 制定一个并行的执行关于伊朗核问题达成的任何协议的联合战略; 制定联合协议,最终对跨太平洋伙伴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 和亚太自由贸易区进

25、行整合,防止亚洲地区被划分为不同的贸易集团, 而后者将不利于现有区域紧张气氛和 /或政治路线的缓解; 就长期建立亚太共同体(APC)编写概念文件,以鼓励该地区围绕共同安全 展开合作,详见下文; 美国领导行动,或联合其二战时期的盟友(包括中国)共同采取行动,与日 本一起解决日本二战期间在亚洲发动战争的历史问题,以帮助亚洲摆脱70年 前这场战争遗留的政治、外交和安全政策影响。4. 建设性现实主义与亚太共同体的构建当下而言,亚太地区缺少一个泛地区性的机制架构,来管控,改善,或减少与日 俱增的地区内的政治、安全和经济的分歧。亚太经合组织( APEC)是一个成功的 促进地区自由贸易的经济机构,但其缺少政

26、治 -安全方面的作用。而且 APEC并不适 宜发展政治-安全方面的功能,因为其成员包括非主权国家经济实体,譬如香港、 台湾等。而且参与 APEC的相关拉美国家在亚太地区安全等话题上并无甚兴趣。还 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印度还不是 APEC成员,而地区安全的架构,印度是不可或缺 的。东盟地区论坛( ARF)包含一个安全的议题,但是其成员太过宽泛,且包含朝鲜这 个地区安全秩序的“捣蛋鬼”。而且,长期以来,东盟地区论坛并未很有成效。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 OSCE)能够在成员国之间建立起适度的信任和安全建设措 施,并管理缓解现存的安全紧张;而由于亚太地区缺乏一个类似欧洲安全与合作组 织的机构,导致地区大部分安全政策争议只能通过双边途径进行管理,并无益于缓 和地区局势的高度紧张。一直以来,亚太地区既缺少一个区域纠纷解决机制,又没 有世界其他地区内建的区域安全政策协同的惯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活动策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