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考试与创新人才选拔关系的思考对考试与创新人才选拔关系的思考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江泽民同志 1995 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人才选拔的研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我们应加快改革的步伐,坚持发展创新教育的战略,以选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人的创新能力是指以丰富的想像力和敏锐的观察力,所表现出的具有开拓新局面,解决新问题和获得新成果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人类社
2、会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只要是正常的人,都具有创新的禀赋,都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都有可能成为创新人才.考试在一定意义上既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核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水平.因此,考试是常用的教育测量和人才评价的手段.从考试本身来说,考试的完善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考试具有教育,评价,激励等多种功能,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各种学历考试,资格证书考试等将伴随着人的一生.为适应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不论是哪个年龄阶段的人的考试,都应充分发挥考试的特有功能.对青少年的考试,一方面,考察他们的学业情况,促进他们全面,健康
3、地发展;另一方面,应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路.对高考考生,应突出对能力的测试与考查,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选拔创新人才,应把握三个原则:i.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现行的选拔性考试制度过于刚性,用“ 一次考试定终生“ 的测评体制 ,确实无法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思想,才华,个性和创新潜质等,不利于大学对创新人才的选拔,尤其是一些偏才,怪才难圆大学梦.改革应当使考试制度更具有弹性,既能够面向大多数,又能够兼顾特殊情况,应当创造更多的机会,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使考生不会因为一次的失误而抱恨终生,不会因为特殊的原因而被拒之于大学
4、门外.2.有利于满足多样化的需求.高等教育需求的主体是多样的,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需求,国家也有国家发展的需求.考试首先要解决的是社会公平,同时也要考虑效率:既要满足大众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也要充分考虑国家发展的需要.理想的考试制度应使各种需求都得到满足,但在目前高等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要疏通考试渠道,设法按需分流,使不同的主体尽可能各得其所.3.有利于学校形成办学特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阶段推进,高等教育系统多层次,多方式,多类型的格局已逐渐形成.学校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有种种条件的限制,其中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生源特色.学校作为人才培养
5、的主体,应当有招生自主权.一张试卷面向所有的学校,一天津市考试院余永玲一种计划框定考生的来源,一次录取决定考生的前途,就难以依法落实学校招生自主权和考生的选择权,难以使考生充分享受教育的权利,学校也难以形成富有个性的办学特色,最终会影响到创新人才的培养.考试制度是与一定的教育目标相适应的.过去,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存在着评价维度单一,评价手段单一和录取方法单一等不足之处.同时比较注重应试教育,过分夸大考试的功能和作用,片面强调考试的结果和评判,未能深刻揭示考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未能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考试模式和制度,尤其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鉴于此,必须加快现行考试制度的
6、改革.1.树立现代考试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以及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标准和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不要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而要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摒弃重知识,轻能力,重检测,轻
7、督导,以记忆书本知识的数量与质量,掌握技艺的准确与熟练为标准评价,选2005 年第 3 期天津教月一个优秀的教育研究者,其课堂教学本身应具有艺术性,否则难有说服力.一堂课的导入与总结,提问与讨论,过渡与衔接以及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对学习者的评价方式等,培训者都应以自己的教学给教师们以良好的示范.在以往的培训中,基本上都是灌输式传授知识.如果教师只有被灌输的经历,他们是不可能放手让自己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如果培训评价形式单一,只注重终结性评价,不能起到示范作用,教师们也就很难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和质量观.身教重于言教.以实际行动教育,激励,带动
8、教师们比任何说教都重要.因此,在教师培训中应注重培训方式的示范作用,培训者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以平等参与的一天津市西青区教师进修学校王艳丽教学方式培训 l,并用新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和质量观来评价,使教师亲身体验新课程所追求的新理念,转变自身的学习方式,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一,突出教师学习主体.倡导体验参与式教学教师的年龄,学历,爱好,专长,实际教育教学水平不同,他们在教育理论水平,教育技能技巧,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因此,在培训中必须考虑到教师们的个性特点和差异,打破千篇一律的格局,体现出层次性,还教师以学习的主体地位,适合每个教师的
9、发展.1.自主式培训模式.在培训中,对培训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由教学双方共同参与,教师自主选择,合作完成.2.选修课式培训模式.将培训课程列出菜单供教师自主选择,在培训中注重以教师为拔人才的传统观念,树立以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以创新教育为核心评价,选拔人才,督导教学双方的教育目标.2.进行考试内容的改革.考试内容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的考查,科学命题.命题是实施考试的关键环节,是衡量预期目标的重要指标.因此,命题质量如何直接决定着人才的选拔.要把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要注意考查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一是考试目标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形成最大关
10、联度,明确解决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等一系列问题,将创新教学目标的不同方面,不同要素分解形成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考试目标.二是确定各种教学目标的权重,制定课程考试双向细目表.考试题不仅要对课程内容具有足够的覆盖率,也要能蕴涵所确定的教育目标.三是确立体现创新特点的考试题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J 新兴趣.2o05 年第 3 期3.改革招生录取制度.建立多元化的高校招生录取模式,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首先是要确立与完善其中的某种招生录取制度为主体制度.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目前的“以高考总分为录取的主要依据,德智体等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基本方法,可以仍然成为高校招生的主体制度.但“德智体等全面
11、衡量“ 要有实质性和可操作性,应当把学生学业性智力以外的有关评价结果,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与高校招生录取相挂钩,比如有关评价结果加权计入高考总分.但是,仅有这种招生制度,如前所述也是不够完善的,需要在主体制度之下,有多种特殊的招生录取方法作为主体制度的补充,形成多元化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比如,我们可以逐步引入或完善以下招生录取方法.如推荐面试的招生录取方法.有些考生并不是各科都优秀的“全才生“,但在某一学科有特殊的才能,天赋,或在全国性甚至国际性重大学科竞赛中有获奖记录,如果参加高考按照常规招生录取,这些考生有可能因个别科目考试成绩不理想影响录取.对于这类考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经所在学校推荐,向有关高校申请入学资格.接受此类申请的高校通过面试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才能以及学生所提供的各方面证据加以校验核查,自主决定是否录取,并及时告知有关考生及其所在学校.建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制度并非易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直接,也容易规范,透明度,公平性都较高.但是在创造教育中正确,公正地测试,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却相当困难.这是因为创造力本身就具有多样性,多维性,多质性等特征.因此,我们不应对传统考试制度全面否定,而应对现行考试制度加以改革,以利于创新人才的选拔.(责任编辑刘世泽)TIzjIzm 口 c(=Tloz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