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望聞問切四診運用於 口腔與舌診,吳宏乾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助理教授 宜陞中醫診所院長,前言,中醫診察疾病的方法,包括望、聞、問、切四個方面,簡稱為四診。 通過四診可以了解到病人的神色、形態、心理變化,以及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過程,做為辨證的依據。,望診,望診藉由觀察病人的神氣、外觀形態、皮膚色澤、五官、舌質舌苔以及排泄物的性狀等,判斷生理或病理的狀態。 望診運用於口腔,以觀察口唇、口腔、齒齦、舌頭、咽喉為主要。,一、口唇,觀察口唇可以診斷脾胃的病變。 口唇診斷主要是看其顏色及形態。,二、口腔,靈樞五味論:鹹入於胃;其氣上走中焦,注於脈,則血氣走之,血與鹹相得,則凝,凝則胃中汁注之,注之則胃中
2、竭,竭則咽路焦,故舌本乾而善渴。 口腔中之唾液,以觀胃氣盛衰。 溫熱之邪最易劫傷津液,而津液之有無,則為溫熱病預後決診的重要依據。 津液之枯竭實證、熱證為多。,三、齒齦,腎主骨,而齒為骨之餘,因此人體牙齒與腎有關聯。 牙齦為手陽明、足陽明經脈所絡,因此牙齦與胃、腸則有密切關係。,四、咽喉,咽喉是肺胃之門,多條經脈絡於咽喉部,發病屬肺、胃、腎三者為多。,五、舌,一般認為,舌質和舌苔的變化,可反映體內臟腑。 絲狀乳頭:與脫落細胞、食物殘渣、細菌、黏液等共同作用,形成舌苔。 蕈狀乳頭:形態、數量、色澤的改變,是影響舌質變化的主要因素。,舌面部位與臟腑的相互關係:舌根屬腎,舌中屬脾、胃,舌尖屬心、肺,
3、舌邊屬肝、膽。 臟腑中,以心、脾、胃與舌的關係最密切: 脾主肌肉,而舌體的主要組成為骨骼肌;又舌與脾胃的消化有密切關係,所以舌頭主要呈現脾胃的狀況(脾之外候)。 心開竅於舌(舌為心之苗)。 舌苔乃胃氣薰蒸而成 。,經絡與舌象形成的關係:手少陰心經繫舌本足太陰脾經連舌本(散舌下)足少陰腎經夾舌本足厥陰肝經絡舌本肺系(喉嚨)上達咽喉連舌根,望舌體舌色、形質、動態:以候臟腑陰陽虛實,氣血盛衰。舌形、舌色與氣血的盈虧和運行狀態有關 望舌苔苔色、苔質:以分析病邪的寒熱深淺,邪正的消長。舌苔、舌質的潤燥與津液的多少有關 正常健康人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而潔淨,舌形不胖不瘦,柔和潤澤,轉動靈活。,診家直訣:舌苔
4、雖惡,舌質如常,胃氣穢濁而已。 形色外診簡摩:舌苔無論何色,皆屬易治,舌質既變即當察其色之死活。活著,隱隱猶見紅活色,氣血阻滯非藏氣敗。死者,乾晦枯萎無生氣,藏氣不至真藏色。 以舌苔和舌質比較,舌質的診察更為重要。,(一)望舌質舌色,(1)淡白舌 淡白舌之舌體,一般多較正常肥大。 舌面濕潤多津,舌的邊緣因受壓而出現齒痕,呈荷葉邊樣。 一般胖嫩舌體多見陽虛寒濕患者,瘦小舌體多見於氣血兩虛患者。,(2)紅絳舌 形成紅絳舌可由陽熱有餘,或是陰液不足造成虛熱。 舌色鮮紅或深紅,一般均是營血中有熱,絳舌之臨床意義亦然,其實熱程度較紅舌更為嚴重。 陰虛再進一步的發展,成為純虛證而無陽亢見證,此時舌象表現,
5、多呈光滑而枯萎。 辨舌指南:舌雖絳而不鮮,乾枯而痿者,腎陰凅也。舌絳而光亮者,胃陰亡也。 ,紅絳之色僅在舌的局部出現: 辨舌指南:舌尖獨赤起刺,心火上炎之故。舌尖紅而出血者,心經邪熱壅盛所致。舌邊色赤者,肝熱也,甚則起芒刺者,肝熱極也。 中醫舌診:舌色大部份顏色淺淡,有部份為鮮紅色,按其部位不同,分為紅在舌中為脾胃之火,紅在舌根為腎火,紅在舌尖,邊部為心肝之火。但淡白挾紅,常以虛火為多。,(3)青紫舌 青紫舌色主要多見於瘀血之症。 紫舌在寒證,熱證中均可見到。 舌質發青,一般均言屬寒,主有瘀。舌邊色青者,有瘀血鬱阻也。 通俗傷寒論:舌色見紫,總屬肝臟絡瘀。因熱而瘀者,舌必深紫而赤,或乾或焦。因
6、寒而瘀者,舌多淡紫帶青,或暗或滑。,(二)望舌質舌形,診察舌質的神氣,靈動精爽,紅活鮮明,主要是從舌質的榮枯、老嫩察之。,腫脹:舌體增大,輕的較正常稍胖,重的可腫脹塞滿口腔。胖脹舌見於黏液水腫,現代醫學認為舌之腫脹,主要是舌之結締組織增生,組織水腫或血管,淋巴回流障礙等因子有關。 瘦癟:常見於消耗性疾患,全身消瘦,如嚴重的肺結核,肺原性心臟病伴肺部感染及晚期癌症等患者。現代醫學認為瘦癟舌主要為營養不良,舌肌及舌上皮痿縮所致。,點刺:舌上的蕈狀乳頭增生或肥大所形成。 紅刺舌:舌尖或舌前緣尖,絲狀乳頭萎縮或減少,邊兩側的蕈狀乳頭頭目增多,多見于失眠或夜間工作緊張之人,又見於多食酸辣等刺激品者及發熱
7、後之病人。 紅星舌(草苺舌):絲狀乳頭萎縮減少,蕈狀乳頭增生、腫脹充血形成,密集于舌尖及舌前中部,呈草莓狀,現稱草莓舌或覆盆子舌。常見於發疹熱病,如猩紅熱,麻疹等之發疹極盛期。手術後持續高熱一周餘,出現紅星舌。其次在燒傷病人及一硝酸灼傷患者也可見之。 白星舌:蕈狀乳頭肥大而水腫變性,稱為水泡舌。不論紅星,白星舌均常於絲狀乳頭萎縮之光紅舌並見,白星舌較紅星舌之消耗性營養不良更甚,抵抗力差,舌萎縮更嚴重,故白星數目往往不多,散在于舌中根部。,裂紋:舌上淺裂紋主要是由於舌黏膜萎縮,使舌之縱紋或橫紋透出表面而形成,舌之深裂紋則為較嚴重的舌萎縮性病變,使舌上皮失去正常結構。裂紋可呈縱形,橫形,井形,爻紋
8、,腦回狀,鵝卵石狀。裂紋常見於慢性舌炎中,兼見舌痛,口乾等現象。 光滑舌(鏡面舌) :主要為絲狀乳頭及蕈狀乳頭均萎縮所形成。形成原因多由汗下過度,應潤而用燥藥,病久失治。,(三)望舌質舌態,痿軟:舌軟而至無力的自由轉動,稱痿軟舌,此有暴久之分。 強硬:舌強不能言,指中樞神經病變,常是溫熱病熱入心包之後,由於熱擾神明,神志昏迷。又說若雜病舌見強硬,多屬內風,常為中風預兆。 偏歪:屬全身病時往往見于中風後遺症,常與口眼歪斜或四肢偏癱同時並見。屬局部病的則為舌下神經受壓迫損傷等。 顫動:舌之顫動多責於肝。常見於甲狀腺機能亢進,體虛軟弱的患者,或慢性酒精中毒者。 伸縮:可見吐弄舌及短縮舌。,(四)望舌
9、苔苔質,(五)望舌苔苔色,苔色有白、黃、灰黑。 健康人舌上常有薄薄一層白苔。 苔色可由白到黃,由黃到灰黑(熱證);可由白到淡灰,或淡黑色(寒證)。,白苔是各種舌苔中最常見的,屬肺,主表,主寒。,黃苔患者的舌質,多見紅或絳色。黃色舌苔,一般示病入裏,邪已化熱。一般疾病,初起舌苔均為白色,必發熱已達一定程度,持續一定時日,舌苔始轉黃色。 灰黑苔病情多數必較嚴重,主要是絲狀乳頭增殖變黑所致。灰黑苔患者之舌質則視病情而異,多數為紅絳舌。雜病見灰黑苔,皆因實熱傳裏。,聞診,聞診是利用聽覺以及嗅覺來診察疾病,包括聽病人語言、呼吸、咳嗽等聲音,嗅病人身上散發出來的氣味和排泄物的氣味。,一、聽語聲,1.語言:
10、 語音低微,說話時斷時續為虛證。 語言響亮有力為實證。 身熱煩躁、多言者,多屬於實熱證。 安靜、少言者,多屬於虛寒證。 高熱神昏,胡言亂語,聲音有力者稱為譫語。 自言自語,聲低無力,反覆斷續者稱為鄭聲。 狂言笑罵,語無倫次,多為癩狂。,2.聲音: 咳嗽聲低微或先重後輕,呼吸聲微弱者為虛為寒。 咳嗽聲響亮或由輕轉重,呼吸聲粗大者為實為熱。 若嘔吐聲響亮,量多者為實。 嘔吐聲低弱,量少者為虛。 胃部有水聲者,為胃中停水。 腸鳴氣脹者,為中焦氣滯。,二、嗅氣味,1.呼吸氣:氣熱者為肺熱;氣冷者為肺寒。 2.口氣:若口中有酸腐味是傷食,或是消化不良、脾胃虛弱。 3.口臭:常見於口疳、牙疳、齲齒等口腔疾
11、病,多屬於胃熱。 4.痰、尿、便氣味:若氣味臭、色深、質稠,多為溼熱或熱毒。如果無臭氣、色淡、質稀,多為寒溼或虛寒。,問診,問診是了解病人病情和病史的主要方法,在四診中占有重要地位。 問診是詢問病人或陪診者來了解疾病發生的時間、原因、經過、病痛所在、既往病史、生活習慣以及飲食愛好等與疾病有關的情況,內容廣泛。,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其中與口腔診斷有關的,為問飲食與問口味。,一、問飲食,1.飲食: 多食善飢者為胃火盛或消渴; 食慾減低者為脾胃虛弱。
12、胃痛而進食減輕者為虛證; 食後而胃痛加劇者為實證。 久病而飲食尚可者有胃氣,癒後較好。 久病不能食,反突然暴食,稱除中,多見於脾胃之氣將絕。,2.口渴: 口渴而喜冷飲者為熱證。 口不渴或口渴而喜熱飲者為寒證。 口乾而不喜飲水者為溼盛或陰虛。 大渴、多飲、尿多為消渴。,二、問口味,口中苦澀是屬心火盛及肝膽有熱。 口中甜是屬脾胃溼熱或脾虛水溼上泛。 口中鹹是屬腎經有熱。 口中酸屬肝胃蘊熱。 口中淡而乏味,多屬陽氣虛弱及脾虛。 口中黏膩是溼濁內蘊。 口中臭多屬胃熱。 口中腥多屬肺熱。,切診,切診包括切脈和按診,是醫者以手觸摸病人的脈象和按壓身體局部部位,以了解病情變化。,一、脈診,當人體臟腑氣血發生
13、病變,血脈運行自然受到影響,脈象會有變化,故觀察脈象,可以判斷疾病的病位與預後,作為辨證施護之依據。,二、按診,對病人的肌膚、手足、胸腹、俞穴施行觸摸按壓,以測知局部之冷熱、軟硬、壓痛、痞塊或其他異常變化,來推斷疾病部位及其性質。,口腔疾病,口齒局部疾病,牙痛 牙癰 牙齩癰 牙宣,骨槽風 口瘡 口糜 唇風,牙 痛,牙痛是牙齒疼痛的簡稱。無論是牙體或牙齒周圍的病變均可引起該症。如常見的齲齒、牙癰、牙宣、牙齩癰、骨槽風等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牙痛。,風火-直侵牙體,邪聚不散,氣血滯留 齲齒牙癰胃火-素盛之人,循經上蒸,傷及齦肉脈絡 或風熱邪毒外犯 牙宣 牙齩癰 -腎陰虧損,虛火上炎,灼爍牙體及牙齦 骨
14、槽風,實火,虛火,牙痛,齲齒牙痛,牙 癰,牙癰是指發生於牙齦處腫痛溢膿的癱腫。相當於急性根尖膿腫。 病名與別名:牙癰、牙蜞風(或牙棋風) 、牙癰風 牙齒急性根尖膿腫,引起膿液的積聚,膿液常沿抵抗力最低的部份排泄引流;可通過根管從齲洞排膿;沿牙周由齦溝排膿;通過牙槽骨壁在黏膜下,皮下排膿。 膿液排出過程中分為三個階段:1.急性根尖膿腫;2.骨膜下膿腫;3.黏膜下和皮下膿腫,也屬中醫的牙癰範疇。,齲齒日久,穢毒邪結 傷及牙齦及牙根 平素過食炙糐,脾胃兩經火盛 積熱循經上沖,發於牙齦 脾胃蘊熱於裡 外邪引動積熱上犯齒齦而發 風熱邪毒侵犯,牙癰,牙齩癰,牙齩癰是指發於盡牙(即真牙)咬合處齒齦的癰腫。與
15、智齒冠周炎相似。 病名與別名牙齩合、架風、角架風 牙齩癰,即智齒萌出困難而引起牙齦及牙冠周圍軟組織的炎症。多見於青年人,主要發生在下領第三磨牙,現代醫學稱為智齒冠周炎。, (異位或阻生) (直侵真牙) 真牙萌出困難 穢毒積聚 (內外合邪) (循經上犯) 胃熱內蘊外感風熱 風火相煽,牙 齩 癰,牙宣,以齦肉萎縮、牙根宣露,浮動而疼,經常滲血或滲膿為特徵。與萎縮性牙周炎相似。 病名與別名:牙宣、齒動搖、齒挺、食床、齒齦腫痛、齒根欲脫、齒間出血、齒根出露、牙縫出血 牙周病是發生於牙周組織的慢性進行性疾病,多由局部牙結石等的刺激發展而來。早期有牙齒發癢、浮起感,咀嚼無力,遇冷水時覺得牙齒發酸,繼而牙齦
16、紅腫、出血,齦下有堅硬的牙結石,牙齦邊緣與牙齒分離形成一個假袋,擠壓牙齦常有膿液從此袋溢出,牙周病逐漸破壞牙齒支持組織,終致牙齒動搖、脫落、咀嚼機能喪失。 牙周病的患者極多,特別是中年和老年人,在青年中牙齦和牙周組織有炎症者也為數不少。,嗜食膏梁厚味 脾胃積熱 熏蒸牙齦 齦肉腐化滲膿 腎陰虛損 精虧髓少 腎精不得上達 牙齒疏 陰虛火旺 虛火上炎於齦肉 豁動搖 氣血不足 氣虛不攝血,血不循經 齒間滲血, 肌寒血弱,齒失濡養 齦萎宣漏,牙宣,骨槽風,骨槽風是指邪毒及牙疾侵犯臉骨致使耳前腮頰之間硬腫,漸大如胡桃,引痛筋骨,或潰後難癒,且有腐骨排出的疾病。相當於頜骨骨髓炎。 病名與別名:骨槽風見於外科
17、正宗卷四:“骨槽風初起生於耳前,連及腮、痛隱筋骨;久則漸漸漫腫,寒熱加瘧,牙關緊閉,不能進食。”牙槽風,穿腮毒,附骨,穿珠,牙叉發,穿腮發。 骨槽風病變以下頜骨為多見,本病邪毒不僅侵犯骨槽,往往累及全頜骨與頜面部的鄰近組織,多發於青年人或成年人。 頜骨骨髓炎俗稱“骨槽風”,常伴有面部的蜂窩組織炎,剛開始有牙痛,牙齦紅腫,繼而面部腫脹,壓痛明顯,常伴有張口受限,進食和吞嚥困難;疼痛可反射到頭部及耳部,夜間不能安睡,附近淋巴結亦腫大疼痛,全身可有發熱和不適等症狀。,邪毒熾盛,齲齒 牙癰,牙齩癰失治 頷骨外傷,風火邪毒乘機侵入,循經上灼,正虛邪實,形體衰弱,久病不癒,氣血耗損 七情所傷,累及脾腎,結
18、毒於陰陽氣虛衰,深襲骨槽,骨 槽 風,口瘡,本節所討論的是狹義口瘡。它指口腔內之層、舌、頰及上顎等處黏膜發生單個或多個黃白色如豆大的潰爛點。潰點局部疼痛,或平時不痛,而僅在受刺激時才感疼痛。 臨床上分為實證與虛證兩大類,實證多為心脾積熱而致,與阿弗他口炎相似;虛證多由陰虛火旺而致,常易反覆發作,故又稱復發性口瘡。 病名與別名:口瘡之名,首見於內經。別名口疳,又稱白口瘡、赤口瘡,尚有“熱病口瘡”、 “傷寒口瘡”、“時氣口瘡”等。內經還稱口瘡為口瘍。外科正宗,卷四所論“口破”,實際上也把口瘡包括在內。 口瘡在歷代文獻中有不同的含義。有些著作把口腔的一切潰爛,統稱為口瘡。,素嗜飲食燥熱 復感風火燥邪
19、 心脾積熱口腔長期不潔 熱盛化火 熏濁口腔 肌膜腐爛 實證口瘡 黏膜損傷 引動心脾經熱 邪毒侵襲素體陰虛 勞傷 陰虛陽亢 虛火上炎口腔 黏膜潰爛 病後傷陰稟賦陽虛 陰寒內盛虛陽上浮 蒸灼口腔 虛證口瘡 患病日久 陽氣既虛 過用寒涼耗傷陽氣 溫化失調寒濕困聚口腔,口瘡,口糜,口靡是指口腔肌膜靡爛成片如靡粥樣,並有特殊氣味的疾病。 病名與別名:口糜首見於內經。鵝口瘡,雪口,白口瘡。 本病見於大人者多稱口靡,見於小兒者稱鵝口瘡。鵝口瘡有一定傳染性,若衛生不佳,隔離預防不好,可在小兒中傳染流行。 鵝口瘡又稱白色念珠菌病,為真菌屬的白色念珠菌所致。念珠菌常寄生在皮膚和黏膜,特別是陰道和指甲周圍。嬰兒在分
20、蛻時於母體陰道感染,或乳母乳頭和哺乳器染有,轉而感染於嬰兒。成人可能是白色念珠菌的自體接種。當口腔唾液酸化,或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使口腔內細菌受到抑制,細菌間拮抗作用失去平衡時,即有利於白色念珠菌的大量滋長而患病。本病可從口腔蔓延致咽部、喉頭、氣管及食道。,飲食失節- 脾胃受傷- 濕熱蘊積 膀胱濕熱- 移於小腸- 濕熱不化,濕熱上蒸口腔- 口舌糜爛,胎中伏熱- 蘊積心脾- 熏蒸於口與濕濁交結- 乃生白屑- 鵝口,口 糜,唇風,唇風以唇部紅腫,疼癢,日久破裂流水為特徵的唇部疾病。好發於下唇,與剝脫性唇炎相似。 唇風病名見於外科正宗:“唇風,陽明胃火上政,其患下唇發癢作腫。破裂流水,不疼難癒。”醫
21、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中也有記載:“唇風多在下唇生,陽明胃經風火攻,初起發癢色紅腫,久裂流水火燎疼。” 別名常以其症狀表現特徵而命名:唇瞤,驢嘴風 。 唇由皮膚與肌膜組成,其內側肌膜是頰肌膜的移行部份,而唇風表現個唇紅部的水腫充血,出現水泡,糜爛,膿血,痂皮,瘙癢等一系列急慢性炎症過程,那麼除剝脫性唇炎外,糜爛性唇炎與濕疹糜爛性唇炎也應屬唇風的範疇。,風火邪毒(風吹、日曬、菸酒刺激)-肌膜受損,過食辛辣厚味- 脾胃濕熱 - 循經上灼 唇部氣血凝滯,直犯於唇,內外困結,引動內邪,唇 風,全身疾病,復發性口瘡 白塞綜合證 乾燥症候群,復發性口瘡, 西醫論述:為口腔黏膜病中常見病 病因: 複雜,目前不明
22、顯。可能與免疫功能低下有關。誘發因子:病毒、細菌感染、過敏反應、內分泌失調、消化道障礙、便祕、睡眠不足、神經系統異常、家族遺傳、環境污染、維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蛔蟲症等。 特點:有周期性反覆發作病史。 病位:發生於口腔黏膜之表淺性潰瘍或壞死性黏液腺周圍之潰瘍,有局限性。 好發於唇、頰、舌等處,牙齦與硬顎較少。 臨床特點:口舌生瘡,反覆發作,此起彼伏,纏綿難愈。可單發或多發甚或聚集,有明顯灼痛感,常影響進食。可不經治療而愈,愈合後不留痕跡。潰瘍呈圓形或橢圓形,表面淡黃色,周圍充血,有紅黃凹痛之特點。 全身症狀不明顯。 病程:約710天。 年齡層:青壯年居多。,中醫論述:最早記載於內經,稱為口
23、瘡、口瘍、口糜。 素問氣交變大論歲金不行,炎火乃行民病口瘡。 素問五常政大論大暑以行,咳嚏鼽 ,鼻痔口瘍。 素問氣厥論膀胱移熱於小腸,鬲腸不便,上為口糜。 諸病源侯論府藏熱盛,熱乘心脾,氣衝於口舌,故令口舌生瘡也。 外臺秘要心脾中熱,常患口瘡。 聖濟總論口瘡者,由心脾有熱,氣衝上焦,重薰口舌,故作瘡也。 病因病機:心脾鬱熱,陰虛火旺,氣血不足,陽虛挾濕,肝經鬱火,脾氣虛弱 故病機複雜抓住其:發病之新久,病程之長短,舌苔之有無與厚薄, 則不難分辨虛實。 臨床觀察:舌部口瘡實證多則之心火,虛證多為腎虛, 唇頰齒齦潰瘍實證多則之胃熱,虛證多為脾濕。,治療 關鍵問題:阻止復發。(三階段)間隔期:扶正去
24、邪以除邪毒入侵與積聚。以補、通為法補:益氣養血 通:舒通經絡復發之後,潰瘍之前:去邪以除血肉腐敗為主,以清、消為法清:清解積聚之毒熱 消:消散凝聚之氣血 潰瘍已成:扶正,去邪並用,清、補為法清:清除餘毒與腐敗 補:健脾養胃,白塞病,西醫觀點 白塞病(Behcet disease)是一種多系統病變,以口、眼、生殖器,皮膚症狀為主,常表現為復發性口腔和生殖器潰瘍、皮膚損害,以及葡萄膜炎,常導致失明。 白塞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仍不清楚,目前西醫認為其為一種自體免疫病,發病與免疫失調有關,主要是應用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控制病情。 臨床表現:復發性口瘡性潰瘍是診斷的必要條件,潰瘍常疼痛,直徑為210mm
25、,深淺不一,中心成淺黃色壞死的基底,可單獨或成批出現,位於唇、牙齦、頰黏膜和舌。潰瘍持續12週後消失,不留瘢痕。皮膚損害則包括毛囊炎、結節性紅斑和痤瘡樣皮疹。眼睛損害是最嚴重的併發症,偶爾迅速進展而導致失明。,本病初期,大多首先在口腔、眼睛發生病變。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繼續出現前、後陰的病變。 主要病變: 1.口腔損害:多在口唇、舌側邊緣、舌尖、頰、齦等處,反復破潰蝕爛,類似復發性潰瘍。此伏彼起,長期不愈。陣發性疼痛劇烈,影響言語和進食。這種症狀,也常波及扁桃體、咽後壁、鼻咽腔等。 2.眼部損害:發生虹膜睫狀體炎,前房積膿,此外還可能發生結膜炎、角膜炎等。時間一久,則視力衰退,瞳孔縮小,嚴重的導致
26、劇痛。甚至失明。 3.生殖器損害:男性病人,於陽莖、龜頭、陰囊發生潰瘍。女性則陰唇、陰道等處發生與男子相同的潰瘍。也是腫脹、疼痛,彼伏此起地反復發作不休。甚至蔓延及肛門及其周圍。 4.皮膚損害:常見者為結節性斑,少數有多型性紅斑。皮膚常有非特異性過敏,以針刺皮膚,即出現丘疹或小膿疱。,中醫觀點 中醫認為白塞病與傳統中醫的“狐惑”相類似。 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症治曰:“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於喉則為忘,蝕於陰則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亦、乍黑、乍白。蝕於上部則聲嗄,甘草瀉心湯為之。蝕於下部則咽乾,苦參湯主之。蝕於肛者,雄黃燻之。“ 傳統中醫認此病是
27、人體溼熱內蘊、毒邪內侵所致,並多以清熱解毒利濕之法治療。,乾燥症候群,乾燥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 SS)是一種侵犯外分泌腺體尤以唾液腺和淚腺為主的慢性炎症和破壞為特徵的自身免疫病 ,臨床常出現口腔乾燥、眼乾燥、齲齒、反復發生的腮腺炎等 ,尚可同時累及其他器官造成多種多樣的臨床損害,嚴重者如長期低熱、皮疹、關節疼痛。乾燥症候群可以單獨存在(原發性),亦可出現在其他已肯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繼發性)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硬化症、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繼發性。,原發性乾燥綜合徵(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pSS)根據2002年,乾燥綜合徵國際分類標准如下
28、.口腔症狀:3項中有 1項或 1項以上1.每口感到口乾持續 3個月以上2.成人後腮腺反復或持續腫大3.吞咽乾性食物時需用水幫助.眼部症狀:3項中有 1項或 1項以上1.每日感到不能忍受的眼乾持續 3個月以上2.感到反復的沙子進眼或砂磨感3.每月需用人工淚液 3次或 3次以上.眼部體徵:下述檢查任何 1項或 項以上陽性1. Schirmer I 試驗 (+)(5mm/5min)2.角膜染色 (+) ( 4vanBijsterveld計分法),西醫學的病因 SS的發病可分為2部分:(1)在易感基因的背景下,外部因素(如病毒等)的參與導致外分泌腺上皮細胞過度凋亡並表達自身抗原;(2)自身抗原吸引淋巴
29、細胞侵入靶器官導致第二階段器官明顯和持久的損傷。(3)特點:表明本病既有體液免疫亢進,又伴有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故目前認為此病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西醫的治法 因本病為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故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常用的藥物有:1.腎上腺皮質類固醇藥物,此類在病情控制後注意逐漸減量;2.細胞毒藥物,此類有抗細胞代謝作用的硫柞嘌吟和屬於烷化劑的環磷胺,服藥後要嚴密觀察(肝腎功能與尿液變化(注意血尿變化)。 近年來認為磷酸氯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對於明顯的T細胞功能低下或缺陷導致 B細胞功能過高者可合用細胞免疫增強劑(如轉移因子等)提高T細胞的功能。,中醫病因病機,外感燥邪致病,往往多夾風熱,所謂“風為百病之始也”因此,該病初起形如外感,若夾風熱濕毒之類邪氣,則會出現耳前後與領下腫脹,以及咽喉腫痛等症。 內傷致燥:影響水液的分佈與代謝。若津液輸布發生障礙,津液不能濡養臟肺器官,則會出現一系列乾燥的臨床症狀。肺的宣發和肅降作用失常就會引起津液的輸布障礙而出現SS的諸多症狀 ,如眼乾、口乾、鼻乾、皮膚乾燥、便秘等。腎主水,腎水不足會出現腎陰虛,或氣化不足會致水分分布不均,皆可出現燥象,但其中氣化不足的燥象會出現渴不欲飲、小便不利等現象。 病理產物的影響:血瘀致燥與燥盛成毒(化火)。瘀血內停、氣機受阻、水津不布是瘀血致燥的病機所在。,中醫辯證論治,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