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液系统疾病,缺铁性贫血(IDA),缺铁性贫血(IDA),一、概念体内缺铁有一个发展过程 ,最早是体内贮存 铁耗尽(iron depletion,ID),继之红系细胞内发生缺铁,称为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ron defficiency erythropiesis,IDE),最后才发展缺铁性贫血(iron defficiency anemia,IDA),故缺铁性贫血是由于 体内贮存 铁(包括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内)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而发生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二、铁代谢,1、铁的分布:正常成年男性体内铁的总量约为5055mg/kg,女性约为3540mg/kg
2、。体内的铁大致可分成两大部分:功能状态铁: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酶和辅酶因子、转铁蛋白结合的铁。贮存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2、铁的来源和吸收:正常人体铁来源于食物,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1.5mg的铁既可维持体内铁的平衡(孕妇和哺乳的妇女铁的需要量为24mg)。在非生理情况下,大量铁可随药物或输血进入体内。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小肠上皮细胞根据体内铁的贮存及红细胞生成状态调节铁的吸收。当大量口服铁剂时,铁也可被动地弥散进入肠粘膜细胞。,3、铁的转运:从小肠粘膜细胞吸收的铁(Fe +2 )进入血浆后,经铜蓝蛋白氧化成高铁(Fe+3 ),与血浆中的转
3、铁蛋白结合被运到各组织中去。转铁蛋白是由肝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合成的1球蛋白,每个转铁蛋白可结合两个铁原子( Fe+3 ),血浆中所有转铁蛋白结合位点构成血浆总铁结合力。正常情况下,仅1/3转铁蛋白的铁结合点被铁占据,这部分称为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4、铁的再利用与排泄:红细胞的正常寿命约为120天。当红细胞衰老后,被肝、脾及骨髓中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和其他含铁化合物经过代谢分解后,被释放出的铁并不排出体外,而是进入全身的铁代谢池,重新利用,合成新的血红蛋白或含铁化合物,如此周而复始地维持体内铁的动态平衡。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铁的排泄量不超过1mg。哺
4、乳的妇女每天从乳汁中排出的铁约1mg。,5、铁的贮存:体内多余的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及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 正常情况下,血清铁蛋白浓度与体内贮存铁量有密切的关系,铁蛋白1g约等于10mg的贮存铁。临床上常用血清铁蛋白测定来衡量铁的贮存量。含铁血黄素是铁蛋白部分变性,作骨髓检查时,可被亚铁氰化钾染成蓝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三、IDA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因:1、慢性失血: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在之一,长期小量出血比一次大出血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胃肠道出血。月经过多。其他:例如,咯血和肺出血、反复鼻出血、血透失血、PNH、反复献血等。,2、铁需要量增加而摄入
5、不足: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青春期的男女,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铁的吸收不良:例如,胃酸缺乏,胃空肠切除,慢性腹泻等。,发病机理:1、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 2、红细胞内缺铁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3、组织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四、IDAl临床表现,1、贫血症状:2、组织缺铁表现:儿童发育迟滞,体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易兴奋;异食癖;口炎,舌炎;毛发干枯,指甲扁平、变薄、脆而易折、甚至反甲;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3、原发病的表现:例如,月经过多,黑便,胃空肠切除术后的并发症等。,五、IDA实验室检查,(一)血象:典型患者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
6、多。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血小板计数高低不一。(二)骨髓象:骨髓呈增生活跃。幼红细胞增生,中幼红细胞及晚幼红细胞比例增多。幼红细胞核染色质致密,胞质较少,血红蛋白形成不良,呈老核幼浆型。粒细胞及巨核细胞多无显著改变。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蓝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消失,铁粒幼红细胞消失或显著减少。,IDA患者血片 IDA患者手掌,(三)生化检查:1、血清铁(8.9molL)2、总铁结合力(64.4molL)3、转铁蛋白饱和度(15)4、血清铁蛋白(14gL),六、IDA的诊断,1、诊断的目标有: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明确引起缺铁的病因或原发病。2、缺铁性贫血诊断的依据: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有缺铁的依据。存在铁缺乏的病因,铁剂治疗有效。,为明确及查明引起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或原发病,还需进一步根据病史、体检中发现的线索,作某些针对性的检查。,七、IDA的鉴别诊断,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2、慢性病性贫血。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八、IDA的治疗,(一)治疗原则:1、补充足够的铁以满足血液及组织的需要,同时要补足贮存铁直至恢复正常。2、除去缺铁性贫血的原因,病因治疗相当重要。 (二)铁剂治疗:1、口服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首选方法。2、注射铁剂:要严格掌握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