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执业护士考试-儿科护理学题库.doc

上传人:为人民服务 文档编号:2358399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4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护士考试-儿科护理学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执业护士考试-儿科护理学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执业护士考试-儿科护理学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执业护士考试-儿科护理学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执业护士考试-儿科护理学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儿科护理学题库第七章 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1属于正常足月儿的一项是 A胎龄37 周 B体重在 25004000gC身高47cm D器官功能未成熟 E有高危因素的活产婴儿2属于未成熟儿的一项是 A胎龄在 3742 周 B体重在 25004000g C身高47cmD器官功能未成熟 E有高危因素的活产婴儿3低出生体重儿指 A出生体重不足 1000g B出生体重不足 1500g C出生体重不足 2000g D出生体重不足 2500g E出生体重不足 4000g4极低出生体重儿指 A出生体重不足 1000g B出生体重不足 1500g C出生体重不足 2000g D出生体重不足 250

2、0g E出生体重不足 4000g5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百分位置是A第 10 百分位以下 B第 1090 百分位 C第 90 百分位以上D第 50 百分位以下 E第 50 百分位以上6小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百分位置是A第 10 百分位以下 B第 1090 百分位 C第 90 百分位以上D第 50 百分位以下 E第 50 百分位以上7巨大儿指出生体重超过 A5000gB4000gC3000gD2000gE1000g8不属于高危儿的一项是 A高危妊娠孕妇分娩的新生儿 B异常分娩出生的新生儿 C有疾病或畸形的新生儿 DApgar 评分低于 10 分的新生儿E其兄姐

3、在新生儿期有异常死亡者(911 题共用备选答案) A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 50 百分位B出生体重不足 1500gC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 10-90 百分位D出生体重不足 2500g E胎龄在 42 周以上9.过期产儿指(E)10.极低出生体重儿指(B)11.适于胎龄儿指(C)第七章 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第二节 第三节 正常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1足月儿的外观特点有A.胎毛多 B.四肢屈曲 C.乳晕不清 D.女婴大阴唇不能遮住小阴唇 E.男婴睾丸未下降2.早产儿的外观特点有A.肤色红润,毳毛少 B.头发分条清楚 C.乳晕明显 D.足底纹少 E.耳舟直挺3新生儿体温调

4、节的特点中不包括A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B皮肤体表面积小不易散热 C皮下脂肪薄易于散热D棕色脂肪能量贮备少 E能通过皮肤出汗散热4早产儿时有呼吸暂停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肺泡数量相对较少 B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 C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D肋间肌薄弱 E膈肌位置高5新生儿开始排出胎便的正常时间是A12h 内 B18h 内 C24h 内 D36h 内 E48h 内6对于人工喂养的早产儿,选择配方奶粉喂养是因为A易发生呼吸暂停现象 B为减轻生理性黄疸 C肾小管排酸能力差D容易发生严重感染 E早产致视网膜发育不良7早产儿容易发生出血的原因之一是缺乏A维生素 AB维生素 DC维生素 KD维生素 EE维生素 C

5、8.新生儿易患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是由于缺乏AIgA BIgMCIgGDIgEEIgD9早产儿主要的护理诊断不包括A体温调节无效 B婴儿喂养无效 C有感染的危险 D不能维持自主呼吸 E体液不足10未成熟儿的护理应特别重视的是A加强喂养 B注意保暖 C预防感染 D皮肤粘膜护理 E预防接种11关于适中温度,错误的描述是A指一种适宜的环境温度 B指一种适宜的人体温度 C在保证新生儿正常体温的前提下D同时使机体氧气消耗最低 E同时使机体能量消耗最低12下列早产儿的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按出生体重保暖 B.合理喂养 C.出现青紫即持续高流量吸氧D.预防感染 E.加强皮肤粘膜脐带的护理13为预防早产儿出血

6、,出生后应给予A.维生素 AB.维生素 BC.维生素 CD.维生素 DE.维生素 K14.不属于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原因是A.摄入不足 B.皮肤蒸发 C.胎粪排出 D.小便排出 E.出生体重低15.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幅度为A.大于出生体重的 5%B.小于出生体重的 10%C.大于出生体重的 10%D.小于出生体重的 15%E.小于出生体重的 20%(1618 题共用备选答案)A23 天 B10 天左右 C23 个月 D6 个月以内 El 岁左右16小儿生理性黄疸多发生于出生后(A) 17小儿生理性腹泻多见于出生后(D)18小儿出现生理性贫血的时间多在出生后(C)正常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

7、护理1一新生儿,女,日龄 3 天。洗澡时母亲发现其两侧乳腺均有蚕豆大小肿块,轻挤有乳白色液体流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用手挤压 B.挑割肿块 C.手术切除 D.使用抗菌素 E.无需处理2.新生儿,女,日龄 1 周。母亲在换尿布时,发现其尿布上有少量血丝。此外,无其他异常表现。该新生儿出血的原因最可能是 A.血尿 B.下消化道出血 C.假月经 D.肛裂 E.痔疮3.一新生儿胎龄满 37 周,体重 2300g,皮肤极薄,干燥胎毛少,耳舟已形成。该新生儿属于A大于胎龄儿 B极低出生体重儿 C适于胎龄儿 D早产儿 E小于胎龄儿4.一胎龄 35 周的新生儿,出生体重 2500g,身长 47cm,皮肤红

8、嫩,胎毛多,头发细软,足底纹少。该新生儿属于A足月儿 B足月小样儿 C早产儿 D低出生体重儿 E小于胎龄儿(56 题共用备选答案)A置暖箱中保暖 B予敏感抗生素,防止感染C进行蓝光治疗 D静脉点滴氨茶碱 E口服维生素 E5.患儿男,孕 32 周早产,出生体重 2.2kg,皮肤薄嫩,体温 35。应立即(A)6.患儿男,孕 42 周剖宫产,羊水度浑浊,皮肤干皱,体温 36。应立即(B)第七章 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第四节 患病新生儿的护理1与新生儿 Apgar 评分标准 无关的是A体温 B心率 C呼吸 D肌张力 E皮肤颜色2新生儿窒息时首选的护理措施是A给氧 B刺激呼吸 C清理呼吸道 D纠正酸

9、中毒 E注射强心剂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最主要的病因是A围生期窒息 B肺炎 C病理性黄疸 D败血症 E硬肿症4缺氧缺血性颅内出血多见于A早产儿 B足月儿 C适于胎龄儿 D正常体重儿 E巨大儿5产伤性颅内出血多见于A早产儿 B低出生体重儿 C小于胎龄儿 D极低出生体重儿 E足月儿6属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神经系统的兴奋症状是 A嗜睡 B昏迷 C肌张力低下 D脑性尖叫 E拥抱反射消失7不属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病情观察的主要内容是A神志状态 B瞳孔大小 C囟门状态 D各种反射 E饮食情况8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一项是A保持安静,避免各种惊扰 B头肩部抬高 2530 C注意保暖,必要时给氧D经常翻身

10、,防止肺部淤血 E喂乳时应卧在床上,不要抱起患儿9新生儿颅内出血,在早期为降低颅内压宜选用A20%甘露醇 B呋塞米(速尿) C地塞米松 D50% 葡萄糖 E氢化可的松10避免新生儿颅内出血加重的关键措施是A及时吸氧 B及时注射维生素 KC积极建立呼吸 D加强孕产期保健 E保持患儿安静,少搬动1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最主要的原因是A大量红细胞破坏,胆红素产生过多 B肝 Y、Z 蛋白缺如,摄取胆红素不足C肝酶水平低,结合胆红素能力不足 D易致胆汁淤积,排泄胆红素能力不足E新生儿肠肝循环的胆红素增加12属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表现是 A黄疸出现过早 B黄疸程度过重 C黄疸退而复现 D黄疸消退延迟 E一般预

11、后良好 13不属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原因是 A大量红细胞破坏,胆红素产生过多B肝 Y、Z 蛋白缺如,摄取胆红素不足 C肝酶水平低,结合胆红素能力不足D易致胆汁淤积,排泄胆红素能力不足 E新生儿感染导致胆红素产生增加14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是A母婴血型不合 B母乳性黄疸 C新生儿败血症 D肝炎综合征 E先天性胆道闭锁15不属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表现是A黄疸出现过早 B黄疸程度过重 C黄疸退而复现 D黄疸消退延迟 E一般预后良好 16与母乳性黄疸无关的表现是A一般在母乳喂养后 45 天出现 B23 周达到高峰 C412 周后降至正常 D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可能 E停止母乳喂养 2472 小时

12、后黄疸下降 17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的大便颜色为 A红色 B金黄色 C墨绿色 D灰白色 E黑色18胆红素脑病早期的征象是A嗜睡,肌张力减退 B抽搐,肌张力增高 C肌张力正常,体温正常D痉挛减轻,呼吸好转 E脑瘫,智力低下19未成熟儿易出现低体温的主要原因是 A代谢率高,产热少 B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C棕色脂肪多,产热少 D肌肉发育差,产热少 E体温调节功能强,散热快20与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无关的外界因素是A寒冷 B早产 C黄疸 D窒息 E感染21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皮肤硬肿症状发生的顺序是 A四肢、臀部、躯干、面颊、腹部 B下肢、臀部、面颊、上肢、躯干 C下肢、上肢、臀部、躯干、面颊 D腹

13、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 E下肢、臀部、躯干、上肢、面颊22判断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预后最重要的指标是A体温 B脉搏 C呼吸 D尿量 E出血2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中度硬肿的范围是 A20%B25% C25%50% D50%E75%24重症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常见死亡病因是A肾出血 B肺出血 C硬肿部位出血 D颅内出血 E消化道出血2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最关键的护理措施是A合理喂养 B预防感染 C观察病情 D减轻水肿 E逐渐复温26新生儿重度硬肿症复温的要求是A迅速复温 B48h 内体温恢复正常 C812h 内体温恢复正常D1224h 内体温恢复正常 E2448h 内体温恢复正常27新生

14、儿败血症最常见的致病菌是A厌氧菌 B葡萄球菌 C大肠埃希菌 D溶血性链球菌 E肺炎球菌28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A脐部感染 B宫内感染 C胎膜早破 D羊水穿刺 E消化道感染29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是 A发热、拒奶 B病理性黄疸 C肝脾肿大 D白细胞计数增高 E无特征性表现30新生儿败血症最易并发A化脓性脑膜炎 B肺炎 C皮肤脓肿 D骨髓炎 E深部组织脓肿31.由产前、产时感染途径导致的新生儿败血症,其临床表现多发生在A.出生 3 天内 B.出生 3 天后 C.出生 4 天后 D.出生 5 天后 E.出生 1 周后32.由产后感染途径导致的新生儿败血症,其临床表现多发生在A.出生 1

15、小时内 B.出生 1 天内 C.出生 2 天内 D.出生 3 天内 E.出生 3 天后33出生 3 天内起病的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的致病菌是A革兰氏阳性球菌 B革兰氏阴性球菌 C革兰氏阴性杆菌 D革兰氏阳性杆菌 E抗酸分枝杆菌34出生 3 天后起病的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的致病菌是A革兰氏阳性球菌 B革兰氏阴性球菌 C革兰氏阴性杆菌 D革兰氏阳性杆菌 E抗酸分枝杆菌35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最有意义的依据是A.高热 B.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 C.皮肤有感染灶 D.C 反应蛋白15ug/ml E.血培养细菌阳性 3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A足月儿 B过期产儿 C早产儿 D晚期新生儿 E正常体重儿37新生

16、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缺乏A肺表面活性物质 B缺乏氧气 C缺乏能量 D缺乏蛋白质 E缺乏维生素 D38.新生儿破伤风的常见病因是 A.寒冷 B.早产 C.缺氧 D.产伤 E.不洁接生39.破伤风属于 A .菌血症 B.败血症 C.毒血症 D.脓血症 E.脓毒症40新生儿破伤风早期出现的临床表现是A发热 B惊厥 C角弓反长 D苦笑面容 E张口困难41.破伤风强直性肌肉收缩最先发生在 A.面肌 B.颈项肌 C.咀嚼肌 D.肋间肌 E.四肢肌42.不属于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问题是 A.行为紊乱与痉挛有关 B.组织完整性受损与脐部感染有关C.营养失调与痉挛致喂养困难有关 D.有感染的危险 E.体温过低4

17、3.治疗破伤风,首选的抗菌素是 A .红霉素 B.氯霉素 C.青霉素 D.链霉素 E.新霉素44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脐部处理措施中不妥的一项是 A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 B或 1:4000 高锰酸钾清洗 C洗后涂 2.5%碘酊 D洗后涂龙胆紫 E敷消毒纱布45.新生儿破伤风健康教育的重点是 A .避免不洁接生 B.保证营养 C.控制痉挛 D.对症治疗 E.预防感染患病新生儿的护理1一足月新生儿,出生后 1 分钟,心率 70 次/分,呼吸弱而不规则,全身皮肤青紫,四肢肌张力松弛,刺激咽喉无反应。该患儿属于 A正常儿 B轻度窒息 C中度窒息 D重度窒息 E极重度窒息2一新生儿,出生 2 天,产钳分娩。

18、今晨抽搐 2 次,哭声尖,拒乳,前囟饱满。脑脊液化验正常,血钙2.2mmol/L ,血糖 2.4mmol/L,血白细胞 10.310 9 ,中性粒细胞 60%。最可能的诊断是A新生儿低钙血症 B新生儿低血糖症 C新生儿颅内出血 D新生儿败血症 E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一新生儿日龄 5 天,生后第 3 天起出现皮肤轻度黄染,一般情况良好,血清胆红素 171mol/L(10mg/dl),该新生儿属于 A新生儿败血症 B新生儿溶血症 C先天性胆道闭锁 D新生儿肝炎 E生理性黄疸4一新生儿,日龄 5 天,生后 24 小时内出现黄疸,且进行性加重,在蓝光治疗中,错误的护理措施是A及时调节暖箱内温、湿度 B

19、蓝光灯管与患儿的距离为 3050cmC注意保护视网膜,男婴睾丸D适当限制液体的供应 E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副作用5一新生儿,日龄 4 天,诊断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下列处理措施中不妥是A供给足够液体和热量 B尽量减少肌肉注射 C快速复温 D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 E注意有无出血倾向6一新生儿,出生体重 2500g。出生 3 天后因双下肢及臀部硬肿入院,体温 30,腋-肛温差为 1。拟采用暖箱进行复温,其起始温度应为 A26B28C30D32E347一新生儿,日龄 8 天,足月顺产。2 天来皮肤黄染、反应差、不吃奶。检查:体温不升,面色发灰,脐部少量脓性分泌物。血白细胞 20109中性粒细胞 6

20、5%。最可能的诊断是A.新生儿溶血症 B.新生儿败血症 C.新生儿肝炎 D.新生儿硬肿症 E.先天性胆道闭锁(810 题共用备选答案)A 生理性黄疸 B新生儿溶血症 C新生儿败血症 D新生儿胆道闭锁 E母乳性黄疸8生后 24 小时内出现黄疸,进行性贫血,肝脾肿大提示(B)9生后 2 周左右出现黄疸,肝脏进行性增大,粪便呈灰白色提示(D)10母乳喂养后 45 天出现黄疸,患儿一般状态良好,停喂母乳黄疸下降提示(E)患病新生儿的护理(13 题共用题干)一足月新生儿,第 1 胎第 1 产顺产,生后 18 小时出现黄疸,肝肋下 2cm,胎便已排空。血总胆红素258umol/L,子血型 A,Rh 阳性;

21、母血型 O,Rh 阳性。1导致该患儿黄疸最可能的原因是 A生理性黄疸 B新生儿败血症 C新生儿 ABO 溶血症 D新生儿 Rh 溶血症 E先天性胆道梗阻2对该患儿除换血疗法外宜尽快采取的护理措施是A蓝光疗法 B肝酶诱导剂 C手术治疗 D抗菌治疗 E密切观察3对该患儿病情观察的重点是A黄疸程度 B肝脾大小 C反射肌张力 D大便颜色 E体温高低第八章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第四节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1维生素 D 的转化中活性最强的是A.7-脱氢胆固醇 B.胆骨化醇 C.麦角骨化醇 D.25-羟维生素 D E.1,25-二羟维生素 D2维生素 D 在体内羟

22、化的最后脏器是 A皮肤 B骨骼 C肾 D肝 E脾3人体维生素 D 的主要来源是 A.紫外线照射皮肤而合成 B.动物肝中的维生素 D C.蛋黄中的维生素 DD.人乳中的维生素 D E.牛乳中的维生素 D 4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 A.日光照射不足 B.生长发育迅速C.肝肾功能不全 D.维生素 D 摄入不足 E.饮食中钙磷比例不合适5母乳喂养儿佝偻病的发病率比人工喂养儿低的原因是 A.人乳中含钙多 B人乳中含磷多 C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 D人乳中含维生素 D 多 E人乳中含乳白蛋白多6婴幼儿易患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原因是 A肝肾功能不成熟 B消化酶分泌不足C胃肠发育不成熟 D食物

23、耐受能力差 E生长发育迅速7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初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运动发育迟缓 B方颅、鸡胸 C肌张力低下 D睡眠不安、易激惹 E “O”或“X”型腿 8佝偻病活动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神经精神症状 B骨骼改变 C肌肉松弛 D手足搐搦 E惊厥、喉痉挛9佝偻病骨样组织堆积的表现是A方颅 B乒乓颅 C前囟宽大 D出牙延迟 E睡眠不安 10佝偻病骨质软化的表现是A肋骨串珠 B漏斗胸 C方颅 D手镯 E脚镯11.口服维生素 D 制剂预防佝偻病,通常开始于生后A1 周后 B2 周后 C4 周后 D6 周后 E8 周后12为预防佝偻病,婴幼儿每天服用维生素 D 的剂量是A100200UB20040

24、0UC400800UD10001500UE15002000U13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实验室检查的表现为A血清蛋白降低 B血糖降低 C血胆固醇降低 D血碱性磷酸酶降低 E血钙磷乘积降低 14不属于佝偻病激期骨骼的 X 线表现是A骨骺软骨带增宽 B干骺端临时钙化带增宽 C骨质疏松 D骨干弯曲 E青枝骨折 15口服维生素 D 制剂治疗佝偻病,其治疗剂量使用的时间是A1 个月 B2 个月 C3 个月 D骨骼体征消失 E佝偻病痊愈16预防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应强调的是A. 母乳喂养 B及早添加辅食 C及早口服鱼肝油 D及早服用钙剂 E经常晒太阳17为预防佝偻病,服用维生素 D 制剂预防量一般

25、应至A.3 个月 B.1 岁 C.2 岁 D.3 岁 E.4 岁18小儿手足搐搦症最根本的原因是A缺乏钙 B缺乏维生素 D C缺乏热量与蛋白质 D缺乏铁 E缺乏维生素 B12与叶酸19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血清钙低于正常 B血清磷低于正常 C钙磷乘积低于 30D维生素 D 缺乏 E甲状旁腺功能正常20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在发病机制上与佝偻病的区别是AVitD 的缺乏 B血钙降低 C血磷降低 D甲状旁腺功能代偿不足 E钙磷乘积降低21.手足搐搦症发作时,血清钙离子浓度一般低于A.1.0mmol/LB.1.75mmol/LC.1.88mmol/LD.2.25mmo

26、l/LE2.45mmol/L22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发生手足搐搦症状多见于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学龄期23小婴儿发生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最常见的症状是A喉痉挛 B面神经怔 C手足搐搦 D无热惊厥 E陶瑟征24手足抽搦症的主要死亡原因是A全身惊厥 B手足搐搦 C喉痉挛 D低血钙 E低血糖25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正确治疗步骤是A维生素 D补钙止痉 B补钙止痉维生素 DC止痉补钙维生素 DD维生素 D止痉补钙 E止痉维生素 D补钙26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惊厥发作时的急救处理措施中错误的一项是A立即使用止惊剂 B立即肌注维生素 D C迅速补充钙

27、剂 D先用钙剂后用维生素 D E警惕喉痉挛发生(2729 题共用备选答案)A.软骨营养不良 B.甲状腺功能增强 C.甲状腺功能减低 D.甲状旁腺分泌增加 E.甲状旁腺分泌不足27.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是(D) 28.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发病机制是(E)29.呆小病的发病机制是(C)(3032 题共用备选答案)A12 个月 B36 个月 C610 个月 D1 岁左右 E3 岁左右30.佝偻病后遗症期多见于(E)31.肋骨串珠及郝氏沟多见于(D)32.颅骨软化多见于(B)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1患儿,4 个月。处于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激期,此期的特异症状是A.多汗 B

28、.枕秃 C.手镯征 D.肌肉松弛 E.颅骨软化2患儿,5 个月。平素多汗,夜眠不安。体检发现前囟未闭,枕秃,血清钙稍低,血清磷低,考虑可能的诊断是A佝偻病初期 B佝偻病激期 C佝偻病恢复期 D佝偻病后遗症期 E手足搐搦症3患儿,5 个月。夜间烦躁不安,多汗。体检发现有颅骨软化,枕秃。血钙 2mmol/L,血磷 1.0mmol/L,碱性磷酸酶 310U/L。诊断及治疗的选择是A佝偻病初期,口服维生素 D 预防量 B佝偻病初期,口服维生素 D 治疗量C佝偻病激期,口服维生素 D 预防量 D佝偻病激期,口服维生素 D 治疗量E佝偻病恢复期,口服维生素 D 治疗量4患儿 10 个月,易激惹,夜间常哭闹

29、、多汗、睡眠不安。体检:见方颅、肋骨串珠。下列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A鼓励母亲多抱患儿到户外晒太阳 B增加富含维生素 D 的辅食C补充钙剂 D口服维生素 DE加强站立和行走锻炼5患儿,4 岁,曾患佝偻病。查体见:鸡胸、严重的“X”形腿。该患儿的治疗原则是A多晒太阳 B多做户外活动 C给予预防量维生素 DD给予治疗量维生素 DE可考虑矫形手术治疗6患儿 8 个月,佝偻病。中度等渗性脱水入院。经输液治疗后脱水已纠正,出现面肌抽动。首先考虑A低血糖症 B低钙血症 C低钾血症 D低镁血症 E低钠血症(79 题共用备选答案)A低血糖症 B低血镁症 C化脓性脑膜炎 D佝偻病 E手足搐搦症7患儿男,月龄 3 个

30、月,出生于 11 月。近日常常夜间啼哭,多汗。可能是(D)8患儿男,1 岁。清晨醒来,尚未进餐,突然抽搐、多汗、肢冷。可能是(A)9患儿女,4 个月,人工喂养。因枕部颅骨软化肌注维生素 D3。2 日后清晨突然全身惊厥。可能是(E)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13 题共用题干)10 个月患儿因惊厥反复发作入院。系人工喂养。查体:体温 37,除见方颅枕秃外其他无特殊。诊断为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1该患儿手足搐搦症发病机制中不同于佝偻病的是 AVitD 严重缺乏 B钙磷乘积下降 C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D甲状旁腺反应迟钝 E神经系统发育异常2该症的治疗原则是 A补钙止惊补 VitD B补钙补

31、VitD止惊 C止惊补钙补 VitDD止惊补 VitD补钙 E补 VitD止惊补钙3该患儿如口服维生素 D 制剂治疗,其使用治疗量的时间是A1 个月 B3 个月 C6 个月 D12 个月 E用至骨骼体征消失第八章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营养不良1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体内缺乏 A钙 B铁 C维生素 D D热量与蛋白质 E维生素 B12与叶酸2婴幼儿营养不良最常见的病因是 A.先天不足 B.喂养不当 C.缺乏锻炼 D.疾病影响 E.免疫缺陷3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体重不增 B体重下降 C皮下脂肪减少 D肌肉松弛 E身高低于正常4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减少的顺序是 A四肢、臀部、躯干、面

32、颊、腹部B下肢、臀部、面颊、上肢、躯干 C下肢、上肢、臀部、躯干、面颊 D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 E下肢、臀部、躯干、上肢、面颊5符合 I 度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的是A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 15%25%B精神委靡 C肌肉明显松弛 D腹部皮下脂肪 0.4cm 以下 E身长低于正常6造成营养不良患儿水肿的主要原因是A喂养不当 B严重感染 C消化道畸形导致营养吸收不良 D蛋白质严重缺乏 E总热量不足7营养不良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营养性贫血 B维生素缺乏 C支气管肺炎 D自发性低血糖 E腹泻8营养不良患儿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营养性贫血 B维生素缺乏 C支气管肺炎 D自发性低血糖 E腹泻9早期诊断营养

33、不良最敏感的指标是A.前白蛋白 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C.转铁蛋白 D.血浆铜蓝蛋白 E.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10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热量供应的原则是A由少逐渐增加至正常需要量 B由少迅速增加至正常需要量 C由少逐渐增加至超过正常需要量D由少迅速增加至超过正常需要量 E由少迅速增加至正常需要量的 2 倍11.轻度营养不良患儿调整饮食时,起始供给的热量为A.3545kcal/kgB.4555kcal/kgC.6080kcal/kgD.80100kcal/kgE.100120kcal/kg12.重度营养不良患儿调整饮食时,起始供给的热量为A.3545kcal/kgB.4555kcal/kgC.

34、6080kcal/kgD.80100kcal/kgE.100120kcal/kg13给予营养不良患儿肌注苯丙酸诺龙的目的是 A增强机体抵抗力 B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 C促进机体脂肪合成 D促进机体糖原合成 E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14营养不良的预防措施中不包括A生长发育监测 B指导合理喂养 C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D积极治疗疾病 E早产儿给予静脉高营养(1517 题共用备选答案)A5%15%B 15%25%C 25%40%D30%50%E40% 以上15轻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B)16中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C)17重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E)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患儿,6

35、 个月。体重 5.5kg,生后母乳喂养,量少,未增添辅食。体检:精神可,面色稍苍白,腹部皮下脂肪0.5cm,最可能的诊断是 A正常儿 B佝偻病 CI 度营养不良 DII 度营养不良 EIII 度营养不良2患儿女,1 岁。诊断营养不良。近日,其母亲发现患儿经常眨眼,可能是由于缺乏A维生素 AB维生素 BC维生素 CD维生素 DE维生素 E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4 题共用题干)患儿女,1 岁,牛奶喂养,未添加辅食。近 4 个月来,食欲差,面色苍白,皮肤弹性差,精神不振,体重6kg,皮下脂肪 0.2cm.1.该患儿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 A自我形象紊乱 B有感染的危险C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D知识

36、缺乏 E生长发育的改变2该患儿目前最主要的护理措施是 A口服胃蛋白酶帮助消化 B饮食管理 C增加户外活动 D预防低血糖 E预防感染3该患儿调整饮食时,开始供给热量为A4555kcal/kgB6080kcal/kgC 90110kcal/kgD120140kcal/kgE150170kcal/kg4.一日凌晨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该患儿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浅促,脉搏减弱,此时首先考虑的是A心力衰竭 B呼吸衰竭 C严重感染 D低钾血症 E低血糖症第八章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小儿肥胖1肥胖是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 A5%B10%C15% D20%E25%2关于小儿肥胖症最多见的发病原因是 A长

37、期能量摄入过多 B遗传因素 C内分泌失调 D活动过少 E神经中枢调节异常3.小儿单纯性肥胖症表现为皮下脂肪增多,其分布特点是A以四肢为主 B呈向心性 C以面部为主 D以腰部以下及腹部为显著 E均匀分布4不属于肥胖患儿的护理措施是 A采用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B加大活动量,活动量越大越利于减肥 C选择体积大、饱腹感明显而热能低的蔬菜食品D选择有效而又容易坚持的运动项目 E消除心理负担,鼓励参加社交活动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小儿唾液腺发育完善的时间是A12 个月 B34 个月 C56 个月 D712 个月 E1218 个月2婴儿开始添加淀粉类食

38、物的月龄是A2 个月 B3 个月 C4 个月 D5 个月 E6 个月3婴儿容易发生溢乳最主要的原因是A贲门松弛 B幽门痉挛 C胃呈水平位 D胃酸分泌少 E消化能力差4母乳在胃排空的时间是A12 小时 B23 小时 C34 小时 D45 小时 E56 小时5.母乳喂养儿肠道的主要细菌是 A.链球菌 B.大肠杆菌 C.双歧杆菌 D.变形杆菌 E.嗜酸杆菌6.人工喂养儿肠道的主要细菌是 A.链球菌 B.大肠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变形杆菌 E.白色念珠菌7小儿易发生肠套叠的主要原因是 A肠道吸收面积大 B肠壁通透性较大 C肠系膜较长且固定差 D直肠粘膜粘膜下层固定差 E植物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8

39、幼婴易发生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 A肠道吸收面积大 B肠壁通透性较大 C肠系膜较长且固定差 D直肠粘膜粘膜下层固定差 E植物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9新生儿胎粪的特点是 A粘冻状、深绿色、无臭味 B软膏状、金黄色、有酸味C成形、淡黄色、有臭味 D稀糊状、黄绿色、每日 4-5 次 E成形、白陶土色、无臭味10母乳喂养儿粪便的特点是 A粘冻状、深绿色、无臭味 B软膏状、金黄色、有酸味C成形、淡黄色、有臭味 D稀糊状、黄绿色、每日 45 次 E成形、白陶土色、无臭味11如带有大量奶瓣(乳凝块)的大便提示 A对淀粉类不消化 B对脂肪不消化C对蛋白质不消化 D消化道出血 E先天性胆道梗阻12不符合生理性腹泻的

40、特点是 A多见于 6 个月以上母乳喂养儿 B多见外观虚胖,面有湿疹C出生后不久大便每天 46 次 D一般食欲、精神良好 E体重增长正常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患儿 2 个月,母乳喂养,昨起添加营养米粉,当晚大便呈稀糊状,至今已 34 次,有酸味,多泡沫。该患儿大便情况提示 A对淀粉类不消化 B对脂肪不消化 C对蛋白质不消化 D消化道出血 E先天性胆道梗阻2患儿男,3 个月,母乳喂养。腹泻 2 个月,大便 46 次/天,稀或糊状,无脓血。食欲好,面有湿疹,体重5.8kg。最可能的诊断是 A.迁延性腹泻 B.慢性腹泻 C.生理性腹泻 D.饮食性腹泻 E.感染性腹泻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

41、理 第二节 口炎(1 3 题共用备选答案) A.白色念珠菌 B.腺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单纯疱疹病毒1鹅口疮的病原体是(A) 2溃疡性口腔炎的病原体是(D)3疱疹性口腔炎的病原体是(E)(46 题共用备选答案) A.口腔粘膜充血水肿呈红绒状 B.口腔黏膜可见大小不等的糜烂溃疡C.口腔黏膜出现奶凝块状物 D.口腔黏膜出现成簇黄白色小水疱 E.咽及软腭黏膜出现黄白色小水疱4.溃疡性口腔炎口腔黏膜特征(B)5.鹅口疮口腔黏膜特征(C)6.疱疹性口腔黏膜特征(D)1患儿 6 个月,患鹅口疮 5 天。其首选的护理诊断/问题是A.疼痛:与口腔黏膜炎症有关 B.营养失调:与拒食有关

42、C.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D.口腔黏膜改变:与感染有关 E.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感染有关2一新生儿,出生 5 天。因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今日发现口腔内有乳凝块样附着物,诊断为鹅口疮。在清洁口腔时应选用 A温开水 B生理盐水 C2%碳酸氢钠溶液 D3%过氧化氢溶液 E0.1%利凡诺溶液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小儿腹泻1不属于婴幼儿腹泻的易感因素是 A消化酶分泌少 B胃酸分泌少C消化道负担小 D胃肠道 SIgA 量少 E人工喂养儿牛奶易被污染2不属于婴幼儿腹泻病因中非感染的因素是 A食饵性腹泻 B轮状病毒感染 C症状性腹泻 D过敏性腹泻 E气候突然变化3引起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因是 A

43、感染 B受凉 C过敏 D饮食不当 E生长过快4引起小儿秋季腹泻常见的病原体是A.腺病毒 B.柯萨奇病毒 C.轮状病毒 D.合胞病毒 E.流感病毒 5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不可能诱发的肠炎是A迁延性肠炎 B大肠杆菌肠炎 C慢性肠炎 D金葡菌肠炎 E真菌性肠炎6轮状病毒肠炎常发生于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 E全年散发7引起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致病菌是A大肠埃希氏菌 B空肠弯曲菌 C耶尔森菌 D鼠伤寒沙门氏菌 E变形杆菌8大肠杆菌肠炎常发生于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 E全年散发9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的粪便性状为 A蛋花汤样便 B粘液脓血便 C海水样粪便 D豆腐渣样便 E果酱样粪便10轮状病毒

44、肠炎的粪便性状为 A蛋花汤样便 B粘液脓血便 C海水样粪便 D豆腐渣样便 E果酱样粪便11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的粪便性状为 A蛋花汤样便 B粘液脓血便 C海水样粪便 D豆腐渣样便 E果酱样粪便12.不属于轮状病毒肠炎的特点是 A.多见于 6 个月2 岁小儿 B.多发生于秋季C.常伴有上呼吸道症状 D.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 E.大便有腥臭味13真菌性肠炎的粪便性状为 A蛋花汤样便 B粘液脓血便 C海水样粪便 D豆腐渣样便 E果酱样粪便14.不属于大肠埃希菌肠炎的特点是 A.多发生于秋季 B.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C.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炎呈蛋花汤样便 D.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炎呈粘液脓血便 E.可发生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15区别轻、重型婴幼儿腹泻的主要指标是A病程长短 B热度高低 C大便次数 D呕吐次数 E有无水电酸碱紊乱16不符合轻型婴幼儿腹泻临床表现的一项是A偶有呕吐或溢乳 B每日腹泻数十次 C大便中仅见脂肪球 D无明显中毒症状 E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护理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