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中高职课程目标衔接问题的思考.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235222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中高职课程目标衔接问题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中高职课程目标衔接问题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中高职课程目标衔接问题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中高职课程目标衔接问题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中高职课程目标衔接问题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对中高职课程目标衔接问题的思考CommunicationofVocationalEducation20o6.5课程发对中高职课程目标衔接问题的思考口杨显彪(隆回县小沙江镇教育办,湖南隆回 422207)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以下简称中高职衔接) 仍然是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的一项重要工作.中高职衔接包括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专业设置的衔接,学制的衔接,教育体制的衔接和课程的衔接等,其核心是课程的衔接.而课程的衔接,首先是课程目标的衔接.一,课程目标的衔接应由针对职业岗位扩展到职业生涯要实现中高职课程目标的衔接,首先就要使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都面向职业生涯,而不

2、能只面向具体的职业岗位.这是因为,自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社会职业岗位体系已逐渐成为一个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动态大系统,职业岗位的消失和产生交替重复.一些学者估计,平均 50%的职业可能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发生变化;每 35 年就有约 50%的职业技能需要更新.就职业岗位的内涵来说,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也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因而,职业岗位已只能适合于作为岗位培训的目标,而不太可能成为职业教育的稳固基础.在现代社会中,人才流动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社会人员的这种就业需求也必然对职教目标和内涵产生影响.职教目标的针对性过强,就不能满足“社会人“的流动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97 年新版国际教育

3、分类法第 89 条中也提到:第三级教育的第一阶段,按教学计划的定向可分为两类,其中 5B 类教育的计划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这里的 5B相当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职业或行业,甚至是某类职业或行业,其覆盖面可以远远超过职业岗位的范围.1995 年美国国家职教研究中心(NCRVE)向联邦政府所提“立法原则建议“第一条中提出 :“旨在使今日的学生或学员获得能适应明日需要的各种理念的充分理解,不能仅局限于职业入门的具体技能,而要关注到行业或职业的各个方面.“第二条中又提到 :“应排除只教某种职业岗位技能的课程.

4、“l2J 可见,在此文件中,职教课程目标的宽度也大大扩展了,不仅超越职业岗位关注到行业与职业的各个方面,而且考虑到了学生的明日需要,也就是说职教课程应顾及到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二,课程目标的衔接体系应做到系统优化,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中高职课程目标衔接体系的系统优化是指在构建课程目标衔接体系之前,应按专业情况和办学条件选择较优化的课程目标衔接的方式,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础.从宏观上归纳,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教学单元衔接法,另一类为专业大类对口衔接法.前者以教学单元(或模块)为基础 ,是一种相互独立又各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单元,按程度深浅可分为若干层次,不同层次的课程的衔接是通过

5、教学单元间的衔接来实现的.这种衔接方式在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时,基本上可以避免重复学习和学习内容的脱节,较为精确,但这种体系的建波及更新牵涉面广,须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有可能完成,工作量巨大.后者以中,高等职业教育间的专业大类为对口衔接的基础,包括两种具体的形式:一种是以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分类为基础,使其对应若干高职教育的专业;另一种是以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分类为基础,使其对应于若干中职教育的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这种方式虽较粗糙,但其对口衔接的准备工作较简易,且不存在经常更新和补充教学单元的繁琐性工作,操作性较强.衔接程度更好.中高职课程目标衔接体系的有机整合是指课程作者简介:扬显彪(1968 一),

6、男,湖tnA.,itl-t.g-小沙江镇教育办主任,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38.C.u.r.r.ic.ulumexp.l.o.i.t.a.t.i.on内容确定后对课程目标及其相应的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内容是按形成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需求,经过调查研究,专家咨询和综合分析后确定的,因而,课程内容主要是由各专业的职业定向选择决定的,而非由原有学科的完整性来确定.这种职业定向的选择包括课程内容的定向选择,课程内容问比重的选择配置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时比例的确定等几方面.课程内容确定后就应该对它们进行整合.这一整合应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方向,并体现“能力本位 “的教育指导思想 .中高职课程目标

7、衔接体系的合理排序是指为实现课程衔接的整体优化而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的排序.这种排序是基于知识和技能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的逻辑联系的,因为知识和技能有这种内在逻辑联系,在进行课程目标衔接时就不能违背它.因此,中高职学校在确定课程内容以后,应确定各课程内容的逻辑结构,以决定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和行进路线.只有这样,才能既使教学以合乎知识和技能内在关系的合理途径进行,又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和脱节.三,中高职课程目标衔接的确定要进行教学分析和课程模块化设计工作中高职课程目标的衔接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上,因而必须进行教学分析.教学分析工作就是把已具体化的社会需求的知识,技术,技能列成相应的教学模块,划分课

8、程及实践环节,确定教学顺序,设计教学方式,方法,选编教材及有关参考资料,准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并确定总体教学目标,考核测试标准和方法,同时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在教学分析中,要打破原有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社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要求来设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以后,就要根据教学目标,遵照教育规律和知识的相关性,独立性设计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以能力为中心的多种课程组合模块,再将若干个模块组成一个完整的,从中职到高职一贯的专业课程体系.中高职课程目标的衔接必须符合中高职各自的专业培养目标,或者就专业总目标分解成若干课程模块目标,每个课程模块目标又分解为若干个课程目标,形

9、成一个适应社会某一类职业岗位群的总体课程目标体系.其中还应提出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基础(预备) 知识与必需的技术,技能及其发展趋势.在进行课程模块化组合时,可选择应用性,技术性强或科技含量较高的专业课程,也可针对某一种能力的培养,组合一组模块式课程,实行开放式教学,以满足社会上职业培训,技能培训等非学历教育的需求.四,建立中高职衔接的统一的课程标准鉴于职业教育“品种多,批量小 “的特点,中高职学校不可能也没必要制定每个单一课程的标准,但我们可以根据专业大类的特点和要求,分别制定相应的统一的中高职课程标准.实际上,目前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中高职课程衔接得较好的一般都制定了统一的课程标准.建立统一的课程

10、标准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大类专业分别确定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而高等职业院校则结合这一标准制定出大类专业统一的入学标准,进行对口招生.此类课程标准包括普通文化课程标准和专业课程标准.普通文化课程标准,可分文科,理科,工科三大类分别制定三套课程标准,由于其适应性较强,可考虑由国家统一制定的方式;专业课程标准可以按财经类,商业类,计算机类等专业大类分别设立,由于其地方性和区域性较强,一般应由省或地市一级制定.制定统一课程标准的类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国家或地区具体制定统一的每一门课程(单元)的标准,并按程度分成若干层次,从而形成数以千计的不同层次课程(单元) 组成的或不同等级教育的教学计划.如英

11、国技术教育委员会为中,高级技术教育统一制定了 5000 个左右的标准教学单元,这些单元按程度分成 5 个层次,前三个层次属中等技术教育,后两个层次属高等技术教育.其中第一层次的单元与初中课程衔接,相邻层次的单元问可以衔接,学校依据学生所学单元总数的最低值和高层次单元所占百分比的最低值分别颁发中高职毕业证书.第二种是按高中阶段毕业要求制定统一的分类课程标准,如法国对中高职课程分类衔接的具体做法是将中职按行业,职业分为 17 类,每一类都制定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高职各专业分别对口其中某一类,以该类的课程标准为基础设计高职课程,从而实现中高职课程设置上的衔接.第三种是按高职学校入学要求制定分类的统一的课程标准.我国台湾地区将所有开设专业归并成 30 个大类,每类都根据高职同类专业的要求制定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课程标准.参考文献:1肖化移.面向 21 世纪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教通讯,1997(5):162吕鑫祥.高职课程改革的若干理论要点J.中国大学教育,20o2(1o)-26责任编辑:盛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