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心理测试证明:下列图片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力有关,你的心理承受力越强,图片转动越慢。美国曾经以此作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测试,他看到的图片是高速旋转的,而大部分的老人和儿童则看到的是,这幅图片是静止的。请大家自己为自己做一下测量。看你的心理承受力有多大,以待自己更好的调整心态。,高发人群 精神负担过重的人群 脑力劳动繁重的人群 体力过度透支或虚弱的人群 人际关系紧张复杂的人群 长期从事单调机械工作的人群 压力过大的人群 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的人群 饮食不平衡的人群 有不良嗜好和情绪的人群 性格内向和古怪的人群,大学生亚健康的危害 降低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像精力不集中、精神紧张、悲观、烦躁、头晕、耳
2、鸣等一些常见的亚健康表现都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影响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很多人的亚健康表现在精神上,如厌恶社会、不愿意接触同学、对人不信任、多疑、嫉恨等,都会对身边的人造成一定的影响。 引发心理和生理的疾病 某些亚健康状态经过恶化,发生病变,从而转化为心理或生理上的疾病,只有经过治疗才能得到改善。 导致早衰和诱发猝死 从衰老机理理论看,亚健康人群的免疫功能下降和内分泌失调是导致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猝死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本身就是身体过度劳累、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产物。,1、学习环境及心理因素 缺乏足够睡眠 大学校园基本上都提供校园网或宽带网,因此喜欢网游的学生,尤其是男生
3、,常常会熬夜玩游戏,导致精神亢奋,无法入眠。 上网时间过长 许多高校的大学生都有上网的习惯,有些人在网上做兼职,有些人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等。因此,大量课余时间都消耗在网上。上网时间过长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如电脑辐射会损伤皮肤,降低视力, 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会引起精神紧张, 大脑混沌。沉迷于网络游戏,对生活 中其他事物的兴趣会逐渐消退,精神 萎靡不振,与其他同学不能融洽相处。,心理压力过大 某些高校的学业比较繁重,加之学 生工作、升学、就业等所带来的压 力,一些大学生终日处在焦虑、紧 张状态,总感到有做不完的事。 学习环境不适应 大学新生踏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往往会丧失学习的优势,加上对同学老
4、师的不熟悉和交往不多,教学和管理方式方法的不同等,都有可能造成学习不适应,产生心理问题。 学习目标不明确 上大学的目标实现了,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没有现实、可行、明确的目标使许多大学生茫然失措,无所事事,特别是在学校宽松的学习环境和管理模式下,使他们极易失去有力的监督和学习的动力,生活的意义也不再那么明确。,人际关系不和谐 一些大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很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生活慵懒及缺少锻炼 很多大学生无论是在什么学校还是在家里,
5、喜欢“宅”着不动,不少学生宁愿叫外卖也不愿下楼去食堂,然后便是一手盒饭,一手电脑,真是慵懒的生活。 虽然学校有体育课,但是一周也仅有一 两节,而在其他的课余时间里,很多学 生会选择宅在宿舍、出门逛街或是去图 书馆自习,很少自发地参加体育锻炼。,4、社会因素 社会适应能力差 社会的激烈竞争,生活频率的加快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引起多虑、失眠、多梦、头痛,再加上目前高校扩招、校舍紧张、学生活动空间相对减少、空气污染严重,容易使人烦躁、心情郁闷等。 社会认知不足 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断的过程。大学生对社会认知的不足,可造成寂寞、焦虑、紧张、反感等不良情绪;在社会生
6、 活中也因此可能受到更多的伤害和打击; 也可能养成不良社会行为或难以适应社会 变化,而出现身心疾患。,5、学校因素 教育政策措施不当 例如高校不合理地追求学生全面发展,不注意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心理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运动环境等方面的改善不到位,教学制度和管理方式存在缺陷等等。 健康指导师资不足 高校应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咨询 的工作队伍。实际上,很多学校很 难达到上述要求,存在着明显的师 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教学效果和质量不如意等问题。,7、家庭因素 家庭的教育观念 一般的家庭仍然以智育
7、为重,对美育、体育和德育往往不太倚重。而现代大学生在新的教育观念影响下,易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厌学心理,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 家庭的教育方式 青少年的心理受到严重压制,他们的精神世界已渐成荒漠,青少年与父母的代沟越拉越宽了。孰不知,这样的情况,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们何来完美的健康。他们身心已被束缚,我们只能看到他们物质条件的高度优越而精神世界的严重贫瘠。,家庭教育欠缺 家庭教育的不当、父母离异或长期外出务工、家庭暴力、家庭过于贫困等因素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强大的刺激和伤害。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往往依赖性强,意志力比较薄弱,不仅外在的体力体能明显不足;内在的毅力也很差,在新的环境中易产生身心的失调。
8、社会经验不足 上大学的目标实现了,下一个目标是什么?目标困扰者许多大学生,没有现实、可行、明确的目标使他们感到茫然失措,无所事事,特别是学校宽松的学习环境和现代管理模式,致使他们极易失去监督和动力,生活的意义从此若隐若现或者突然丧失。,(1)躯体亚健康 神经系统:头脑昏沉或头痛,眼睛疲劳,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黑蒙,多汗,眩晕,失眠,多梦,坐立不安,口苦,等; 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胸痛、手脚发冷等; 呼吸系统:气短、呼吸急促、喘息等;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想吐,咽喉异物感,腹痛,经常便秘或紧张就腹泻等; 泌尿生殖系统:尿频,尿急,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性冷淡,性高潮
9、缺乏等; 运动系统:颈背部僵硬、酸痛,四肢发沉,关节不灵活等; 其他:脱发,早脱,皮肤干燥瘙痒,易感冒,手指震颤等。,(2)心理亚健康 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恐慌、自卑、迷茫、空虚、无聊、神经质、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他们的学习效率低,对生活缺乏兴趣,厌学,对未来丧失信心等等。 情感障碍:譬如冷漠、无望、无助、压抑、孤独、空虚、轻率、失恋、三角恋等等。 意志力薄弱: (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人际关系障碍:突出表现为对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害怕参加社交或群体性活动等。 处事能力不足:不能处理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常感手足无措。 社会行为厌恶:对他人的正常行为或活动
10、产生厌恶心理等。,Sub-health of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一)自我调节 1、生活方式的调节 养成有规律的生活方式,顺应人体的正常时钟; 每天的进食、运动、睡眠等都要相对稳定; 远离不良嗜好,不吸烟、不饮酒、不熬夜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爱好; 远离网络游戏,避免过程时间上网;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体质。通过躯体的运动来转移身心的疲劳,摆脱亚健康状态; 正确对待两性情感关系。,(一)自我调节 2、心理的调节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境; 教育学生调控情绪,对周围有正确合理的认知,以乐观平和的心态面对、解释和评价所遇到的生活事
11、件; 要有自知之明与自爱之心 确立理想而又现实的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使自己达到最佳状态; 在交往中要真诚待人、尊重同学,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自卑的学生要超越自卑,克服人际关系的困扰; 正确认识到个体的差异性与和谐发展的关系,使个体在社会系统中找到归属感,从而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二)学校干预 1、开展健康教育 由于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原因较多并且复杂, 治疗应针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每一个个体。 通过广泛地开展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 提倡规律的生活节奏、均衡的营养膳食、适当的体育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 能有效地避免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全方位参与的整体工程。 从健康教
12、育的角度来开展亚健康治疗的相关研究, 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二)学校干预 2、定期健康检查 校医院应该定期对学生进行全面健康检查,同时增加亚健康方面的筛检并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有针对性的采取群体和个体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干预。 亚健康的大学生中的表现多为精神压力,教师一旦发现学生中有情绪变化,应该给予辅导、帮助、关心而不是对其批评或不理睬。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排适当的健康讲座等,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减少亚健康状态的发生。,(二)学校干预 3、丰富课余生活 在开设课程的同时还要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多多的参与,这样既能够丰富校园的生活也使同学身心健康,还能帮助同学更多的进行交流,增强交流能力。例如我校举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各种比赛、宿舍文化月活动、各班级的节日娱乐活动等。 4、建立健康档案, 辅导员与存在有亚健康问题的同学谈心,如仍不能解决同学的问题,可带其来校医院进行治疗,医院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开具健康处方。,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