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速度的变化,环节一:提出问题,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环节二:猜想与假设,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环节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如何设计实验?,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得出结论 评估 交流与合作,科学探究的环节:,环节三:设计实验,方法:用刻度值测出SAC的长,同时测出小车从A滑到C所经历的时间t,用算出速度,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块、,原理:,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2)上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1)
2、秒表的使用方法,方法:t1 = tB,方法:t2 = tC tB,讨论二:,复位,计时,讨论三:,实验中应记录哪些数据?,S1、S2、tB 、tC、 t1 、t2 、V1、V2,思考:能让小车从B点开始运动吗?能让小车运动到B点时开始计时吗?,环节三:设计实验,PPT模板: PPT素材: PPT背景: PPT图表: PPT下载: PPT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PPT论坛: PPT课件: 语文课件: 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 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 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 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 和S2,并标记A、B、C ; (2)将金属片放在B点,测
3、出小车从A点滑到B点的时间tB, 则t1 = tB ; (3)将金属片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间tC ,则 t2 = tC tB ; (4)计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 。,环节三: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数据表格,t1= tB = t2= tC t= S1= v1= S2= v2=,环节三:设计实验,环节四:进行实验,1、调整斜面的高度适中,使小车刚好从斜面上滑下,不能太快。 2、练习停表的操作:启动、停表、回表、读数。,注意事项:,准备工作:,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2、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
4、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金属片,金属片,金属片,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金属片,金属片,结论:小车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实验数据,环节五:分析与论证,大,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环节六:评估,上半段路程和下半段路程分得不等; 计时; 测量估读,(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 观 点是否正确。 (2)学习了用实验探究物体速度变化的方法。,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初中阶段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应该清楚掌握什么?,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中的注意事项,课堂小结:,o,t,s,o,t,s,静止,匀速直线运动,o,t,v,o,t,v,匀速直线
5、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4、分析运动图像,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乙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v甲 v乙 B、v甲 v乙 C、v甲 = v乙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o,t,s,甲,乙,A,例: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 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 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像(s-t图), 你从该图像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_ (2)_ (3)_,在前2秒物体匀速运动了2m,物体在 5秒没有运动,57秒物体以2m/s的速度运动,t/s,v/m/s,4,6,8,2,答:(1)小车前2s内的速度为1m/s (2)2s、3s、4s和5s时刻小车距离出发点为2m (3)小车后2s内的速度为2m/s (4)整个过程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5)小车在7s内通过的路程是6m (6)小车在第25s内处于静止状态 (7)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停止运动3s (8)小车后2s内的速度大于前2s内的速度 (9)小车在7s内的平均速度为0.87m/s (10)小车后2s内的速度是前2s内的速度的2倍,思考:此题若换成 v-t 图答案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