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2018083101107.doc--点击预览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2018083101108.doc--点击预览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2018083101106.doc--点击预览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2018083101114.doc--点击预览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_2019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2018083101110.doc--点击预览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2018083101111.doc--点击预览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2018083101109.doc--点击预览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_2019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2018083101112.doc--点击预览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2018083101113.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 1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初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S:32 Cl:35.5 K:39 Ag:108 Ba:137一、选择题(1-10 题每题 2 分,11-20 题每题 3 分,共 50 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B.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NO x)C.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D.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是由于含氮、磷的大量污水任意排放造成的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石英坩埚、水泥和陶瓷都是硅酸盐产品B.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NaClO, “洁厕灵”的有效成分为 HCl,若将两者混合使用,其杀菌效果和去除厕所污渍的效果都将加强C. “玉兔号”月球车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二氧化硅D. 高铁车厢大部分材料是铝合金,铝合金材料具有强度大、质量轻、抗腐蚀能力强等优点3.能确认发生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4.某原电池总反应为 Cu+2Fe 3+ ===Cu2+ +2Fe 2+ ,下列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选项 A B C D电极材料 Cu、Zn Cu、C Fe、Zn Cu、Ag电解液 FeCl3 Fe(NO3)2 CuSO4 Fe2(SO4)35.已知:H 2 (g)+I2 (g) 2HI (g) ΔH<0。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甲 中加入 H2和 I2各 0.1 mol,乙中加入 HI 0.2 m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欲使甲中 HI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 HI 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 B.甲中加入 0.1 mol He,乙不变- 2 -C.甲降低温度,乙不变 D.甲增加 0.1 mol H2,乙增加 0.1 mol I26. 设 N A表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常温下的新制氯水中,若含有 Cl-数为 N A,则其中含有 ClO -数也为 NAB. 12.0 g 熔融的 NaHSO4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 0.1NAC. 一定条件下,1.0 mol Cl 2与足量铁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 NAD. 78 g Na2O2与足量 CO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NA7. 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 Fe2+(Fe3+):还原铁粉,过滤B. Cl2(HCl):饱和食盐水,洗气C. Na2O2粉末(Na 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加热D. HNO3溶液(H 2SO4):适量 BaCl 2溶液,过滤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电子式:B.Na + 的结构示意图:C.用电子式表示 MgCl2的形成过程为:D.M 2+ 离子核外有 a 个电子, b 个中子,M 原子符号为 Ma+ b+ 2a+ 29.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 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B.铝热反应中, 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C.图 I 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图 II 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10.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3 -A B C D实验室制 备Fe(OH)2实验室制氨气 制过氧化钠验证浓 H2SO4的脱水性、强氧化性1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HCl 和 NaOH 反应的中和热 Δ H=-57.3 kJ·mol-1 ,则 H2SO4和 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 H=2×(-57.3) kJ·mol -1B.CO(g)的燃烧热是 283.0 kJ·mol-1 ,则 2CO2(g)===2CO(g)+O 2(g)反应的Δ H=+2×283.0 kJ·mol -1C.2H 2(g)+O 2(g)===2H2O(g) Δ H0,能自发进行D.浓硫酸的稀释和铝热反应均为放热反应12. 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推测A Mg 与水反应缓慢,Ca 与水反应较快 Ba 与水反应会更快B Si 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 Ge 也是半导体材料第ⅣA 族的元素的单质都可作半导体材料C HCl 在 1 500 ℃时分解,HI 在 230 ℃时分解 HBr 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D Si 与 H2高温时反应,S 与 H2加热能反应 P 与 H2在高温时能反应13. 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的是( )A B C D甲 Cu Na2CO3 Fe NaAlO2乙 CuO NaOH FeCl3 Al2O3丙 CuSO4 NaHCO3 FeCl2 AlCl3丁 Cu(NO3)2 CO2 Fe(NO3)2 Al(OH)3- 4 -14.Al-Ag 2O 电池是一种可用作水下动力的优良电源,其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总反应式为 2Al+3Ag 2O+2NaOH=2NaAlO 2+6Ag+H 2O,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工作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且正极质量逐渐减小B. 当电极上生成 1.08 g Ag 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01 molC. Al 电极的反应式为 Al-3e - +4OH - =AlO2- +2H 2OD. 工作时电解液中的 Na+ 移向 Ag2O/Ag 电极15. 下列通过实验观察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结论A AlCl3 溶液中逐滴滴加 NaOH 溶液至过量 Al(OH)3 能溶于强碱溶液B铝、镁用导线连接后投入 NaOH 溶液中,铝表面有气泡 铝比镁更活泼C 硅既能与氢氟酸反应,也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单质硅是两性物质D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固体加稀 HCl 溶解,再加 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 反应后固体中不含+3 价的铁16.在一个恒温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mA(g)+nB(g) pC(g)+qD(s),当m、n、p、q 为任意整数时,一定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②气体总质量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 v(A)∶v(B)∶v(C)∶v(D)=m∶n∶p∶q⑥混合气体密度不再改变A. 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④⑥ D. ①③④⑥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 -①NH 3的水溶液能导电,故 NH3是电解质 ②向含有 BaCl2和 NaOH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硫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101 kPa、150 ℃时, ag CO 和 H2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 O2中完全燃烧,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的 Na2O2固体后,Na 2O2增重 ag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⑤22.4 L 的 CO 气体和 28 g N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⑥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⑦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⑧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A.②③④ B.②④⑦⑧ C.①⑤⑥⑦ D.③⑤⑥⑧18.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 和 Z 位于同一主族。m、n、p 均为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甲、乙、丙为其中三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丙为淡黄色固体,易溶在 XZ2中,n 是一种二元弱酸。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省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X<Y B.非金属性:Y>Z>XC.Y 与 Z 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有漂白性 D.W 与 X 组成的化合物中只有极性键19.如图所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甲表示反应:4CO(g) +2NO2(g)==N2(g) +4CO2(g) ΔH0- 6 -20.在 25℃时,密闭容器中 X、Y、Z 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建立平衡需要的时间为 20 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初始浓度/(mol·L -1 ) 0.2 0.1 0.1平衡浓度/(mol·L -1 ) 0.05 0.05 0.2A.反应可表示为 3X+Y 2Z B.建立平衡过程中,用 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v (Z)=0.005 mol·L-1 ·s-1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 Z 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若初始浓度:X 为 0.2 mol·L-1 ,Y 为 0.2 mol·L-1 ,Z 为 0.8mol·L-1 ,则平衡向右移动二、填空题(21~24 题,共 50 分)21.(12 分) 某兴趣小组研究亚硝酸钠,查阅下列资料,试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药品 NaNO2 (亚硝酸钠)性质1.在酸性溶液中有较强氧化性,能将 Fe2+ 氧化成 Fe3+ ;2.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盐。(1) 已知 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 2NaNO 2+4HI=2NO↑+I 2+2NaI+2H2O。请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若有 0.75mol 电子转移,则被还原的氧化剂粒子数为_______。 (用 NA表示)(2)误食 NaNO2会导致血红蛋白中的 Fe2+转化为 Fe3+而中毒,可服用维生素 C 解毒。下列分析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A.NaNO2被还原 B.维生素 C 具有还原性C.还原性: 维生素 C Fe2+ D.NaNO2是还原剂(3)下列方法中,可用来区分 NaNO2和 NaCl 的是______ (填序号)。A. 焰色反应 B.分别滴加酸化 FeSO4溶液和 KSCN 溶液C.在酸性条件下加入 KI 淀粉溶液 D.分别滴加 AgNO3溶液(4)某同学把新制的氯水加到 NaNO2溶液中,观察到氯水褪色,同时生成 NaNO3和 HCl,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22. (12 分)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 CO、CO 2- 7 -和 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①CO(g)+2H 2(g) CH3OH(g) Δ H1②CO 2(g)+3H 2(g) CH3OH(g)+H 2O(g) Δ H2③CO 2(g)+H 2(g) CO(g)+H 2O(g) Δ H3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反应①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化学键 H﹣H C﹣O C≡O H﹣O C﹣HE/( kJ•mol-1) 436 343 1076 465 413由此计算 Δ H1=______。已知 Δ H2=﹣58 kJ•mol -1,则 Δ H3=______。已知:CO 中的化学键是 C≡O,CH 3OH 的结构式为(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CH 3COOH(l) + 2O2(g) 2CO2(g)+2H2O(l) ΔH 1=―870.3 kJ·mol -1 ;②C(s) + O 2(g) CO2(g) ΔH 2=―393.5 kJ·mol -1 ;③H 2(g)+1/2 O2(g) H2O(l) ΔH 3=―285.8 kJ·mol -1 。则反应 2C(s)+2H2(g)+O2(g) CH3COOH(l)的 ΔH=______kJ·mol -1 。(3)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CH 3OH)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组装出了自呼吸电池及主动式电堆 。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①该电池工作时,b 口通入的物质为 。 ②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工作一段时间后,当 12.8 g 甲醇完全反应生成 CO2时,有 NA个电子转移。 23.(12 分)在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H2和 CO2 发生如下可逆反应:CO2(g)+3H 2(g) CH3OH(g)+H 2O(g) Δ H <0,实验测得反应物在不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 CO2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8 -(1)该反应的 ΔS 0(填或),该反应在 (填“低温”或“高温”)条件下利于自发进行;(2)比较 T1与 T2的大小关系: T1 T2(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 T 1和 p 6的条件下,往密闭容器中充入 3 molH2和 1 mol CO2,该反应在第 5 min 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的体积为 1.8 L;则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若温度不变,压强恒定在 p 8的条件下重新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变为 L。24. (14 分)已知 A、B、C、D、E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 与 C 同主族,A与 B、A 与 E 形成共价化合物,A 与 B 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E 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6,D 是同周期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1)五种元素中,E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画出 C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2)B 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3)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 D 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 X、Y、Z 三种物质中均含有上述元素中的某一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①X、Y、Z 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若 W 固体俗称干冰,则反应 Y― →Z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 W 是强碱,且 Y 是白色难溶固体,则 反应 Y― →Z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②X、Y、Z 是均含有同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W 是一种常见金属单质,且上述转化均在- 9 -常温条件下完成,则反应 Z― →Y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初考试化学试题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A D C D C A D D A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B D B A B A B C C(填空题每空均为 2 分 )21.(1). (2). NaNO2 (3). 0.75NA (4). D (5). BC (6). NO2-+Cl2+H2O=NO3-+2H++2Cl-22. (1)-99 +41(2) -488.3(3)①CH 3OH; ②O 2+4H++4e-=2H2O③2.423. (1) 低温(2) < 反应Ⅲ为放热反应,温度降低,反应正向移动,所以 T1< T2(3) 4/27 或 0.148 8/15 或 0.53324.(1)第三周期ⅦA 族 (2)离子键和共价键(3)Al2O3+2NaOH= ==2NaAlO2+H 2O(4)①COError!+CO 2+H 2O===2HCOError!Al(OH)3+OH - ===AlOError!+2H 2O②3Fe 2+ +NOError!+4H + ===3Fe3+ +NO↑+2H 2O- 1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选择题部分(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 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 “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C 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 “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2.宋代从乾德元年(963 年)开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知,即兼理、兼管之意)” 。北宋知县的设立表明A.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B.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C.提高了君主的权力 D.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3.“他们凭藉祖先的余荫……凡州郡掌管选举诠叙的官吏,如中正、主簿、功曹之类,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而且由中央到地方的高级长官亦由他们包揽独占,使一般平民不易有参加的机会。 ”材料反映的是A.科举制形成的必然性 B.察举制引发社会动荡C.科举制打破特权垄断 D.世家大族垄断选官权4.雅典的伯利克里于公元前 451 年规定担任一天陪审员,给费 2 个奥勃,后来增至 3 个奥勃,约相当于那时候雅典一般老百姓半天的所得。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A 提高陪审员的收入 B 鼓励公民参加国家事务C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 保证司法独立与公正5.恩格斯说:“在英国,谁都知道,土地贵族和(工业)资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争夺统治的要求,是英国全部政治斗争的中心。 ”下列能反映这一“要求”的史实是A 1688 年光荣革命 B 《权利法案》的颁布C 责任内阁制形成 D 1832 年议会改革6.《西方政治制度史》中提到:“总统虽由两院议员选举产生,并在某些方面受到议会两院制约,但仍拥有巨大的权力。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依据的法律是- 2 -A 《权利法案》 B 1787 年宪法 C 1875 年宪法 D 1871 年宪法7.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 英国 的船坚炮利 B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 中国的闭关锁国 D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8.钱穆先生提出了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 ”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太平天国A 发动天京变乱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定都天京 D 提出《资政新篇》9.李鸿章在奏折中言:“但令(北洋水师)游弋北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倭尚畏我铁舰,不敢轻与争锋。 ”他的这一论断A 正确评估了中日双方舰队的实力 B 高估了日军的战斗力C 导致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 与战争发展情况不符10.据《每周评论》 (1919 年 5 月 11 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 “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 。这说明五四运动A 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 B 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觉悟C 展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 D 展示了工人阶级作为主力军的光辉形象11.2015 年 5 月 9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了俄罗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莫斯科红场阅兵仪式,展示了我国作为和平大国的国际形象,这支军队创建于A 黄花岗起义 B 武昌起义 C 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12.“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击、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 “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基层民主制度 D 政治协商制度13. 有学者认为,1919 年英、美、法控制着整个世界;而 100 年之后,任何政治集团将不仅是由 3 个西方人组成,而是由世界 7 个或 8 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所组成。这一观点成立的主要依据是A 殖民体系瓦解,新兴力量崛起 B 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对抗C 国家实力消长,力量对比变化 D 区域集团发展,局部冲突加剧 1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 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 ,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 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 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3 -C 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 全凭兴修水利工程15.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图一 司母戊鼎大方鼎 图二 甲骨文图三 青花瓷 图四 三星堆青铜礼器A.图一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的是商朝高超的铸造工艺B.图二甲骨文中出现了“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西周开始的C. 图三青花瓷在宋代被奉为珍品D.图四三星堆青铜礼器充分展示出东汉时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16.“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 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B 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C 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D 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7.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 30 种。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A 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B 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C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D 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18.1904 年,德国六个大的化学公司成立了两个大卡特尔。他们集中管理,维持价格,以较- 4 -少的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推动因素是A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 德国统一的完成 D “经营者革命”的推行19.1926 年 12 月,有戏报鼻祖之称的《罗宾汉》在上海创办,该报内容兼电影、戏曲、演艺之类,后改为专业的戏剧报,每期都有关于戏剧界的掌故、趣闻、轶事和名角的花边新闻,得到广大戏迷和普通百姓的喜爱。该报A 推动了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B 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直接产物C 是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体现 D 说明近代上海传统文化的繁盛20.从西方工业近代化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出,其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条:一是从银行融资,二是设立股份公司吸引民间资本。而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这一现象说明A 洋务运动缺乏有力资金支持 B 财政危机影响近代化发展C 中国工业化道路具有特殊性 D 西方发展经验不具借鉴性21.美国学者赫德里克.史密斯在《俄国人》一书中,讲到 20 世纪 70 年代的苏联时,说:“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 ”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 苏联最重视工业发展 B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优越性C 经济体制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 D 工人阶级有强烈的主人翁精神22.1953—1957 年间我国工业与基本建设投资情况统计工业投资金额 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数行业 比例(%) 投资主体 比例(%) 金额(亿元)重工业 85 中央 81.8 481.15轻工业 15 地方 18.2 107.32上表反映了新中国A 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B 工业体系的构建模式C 工业布局的合理发展 D 地方经济发展的困境23.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现代工业存在国营企业与公私合营企业两种主要形式,两种形式的主要区别是A 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B 生产的经营规模C 生产的经营方式 D 生产的市场化程度- 5 -24.“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运动,到 70 年代初,规定城市和农村夫妻生育不能超过 2 个小孩,但到 80 年代,每个家庭只允许生育 1 个孩子。 ”中国政府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 人口增长过快 B 优生优育,提高国民素质C 计划经济的发展要求 D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25.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 ,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进行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A 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 B 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C 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 D 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6.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马赛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提出,国家对经济调节的最好方式是计划化,但所谓的“法国式计划化” ,就是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把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方向统一起来。马赛的“法国式计划化”A 把“计划”定义为计划经济 B 是国家协调所有社会力量的发展方式C 主张实行完全的市场调节 D 是对“滞涨”引发经济危机的反思27.下图反映的是某国际组织从 1981 年到 2009 年向各成员国提供贷款的情况(注:图中“其他”指的是贷款额低于 112.95 亿美元的国家的贷款总额百分比) 。由此可判断该组织A 致力于消除国际性贫穷 B 促进了国际汇率的稳定C 消除了成员国贸易壁垒 D 是南南合作的重要成果28.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普遍蔓延,在这一过程中,少部分人成了赢家,而大多数人则为社会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 16 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6 -A 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B 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C 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 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29.某地区一些国家签订了一份合作文件,包含如下主要内容。该文件是A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B 《罗马条约》C 《欧洲联盟条约》 D 《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30.拉吉.德赛等人指出:“亚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国拒绝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 ”亚投行的建立表明A 中国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 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被其取代C 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改变 D 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非选择题部分(共 3 小题,40 分)31.法治即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实施法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 分)材料一 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理自己的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 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第九表 不得为任何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十二铜表法》材料二 诸八议者(注:八议者指与封建贵族有关 的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人) ,犯死罪------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 ;流罪以下减一等。——《唐律疏议》材料三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孙中山全集》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 ,而是“民治” ,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1.完善成员国范围内没有国界的内部大市场;2.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统一问题;3.建立政治联盟,包括外交和防务政策;4.发展各成员国在司法和内政(如移民、反恐等)的合作- 7 -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4 分)(2)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先生“悉以宪法行之”中的宪法指什么?(2 分)(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4 分)(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 (2 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 分)材料一 明万历至清道光末的人口和粮食情况估计时期 全国总耕地(亿亩)粮食用地(亿亩)亩产量(市斤)总产量(亿市斤)人口(百万人)人均耕地面积(市亩)人均粮食产出(市斤)明万历(1573-1620)7.56 7.18 243.5 1 748 120 6.3 1457清初顺治(1644-1661)6.07 5.767 243.5 1 404 100 6.1 1404康雍之际 9.84 9.102 279.2 2 541 130 7.6 1955- 8 -(1720)道光末(1850)12.54 11.288 325.5 3 674 450 2.8 816——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整理材料二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最为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材料三农民纷纷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四 “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 983 年 1 月)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万历至清道光末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6 分)(2)近代工业化对传统农村经济具有解构与重建的双重作用。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概括近代工业化对农村副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变化。 (4 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经济所有制的性质在此前后发生什么重大变化?(2 分)(4)材料四的评价,针对农村改革的什么举措?(2 分)(5)有人认为目前农村经济属于小农经济,你是否认同?说明理由。 (2 分)- 9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 社会财富分配格局变化,货币财富积累劳动力市场 中 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出现 商品市场相关行业发展 引进先进技术 新的管理方式与雇佣关系——据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解读材料,围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证。 (要求:论题围绕材料信息并符合题目要求,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12 分)- 10 -省六校协作体高 二期初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D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题眼是“西周对后世影响” 。礼乐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崩溃,不能说对后世影响深远,故 A 项错误;“封建”指的是分封制,后来逐渐被中央集权制度取代,故 B 项错误;世卿世禄制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阶层的变动,新兴地主阶级兴起,世卿世禄制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故 C 项错误;西周时期士大夫坚持家国天下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使任何出现在中央王朝视野中的民族部落政权都要臣服于中央王朝,臣服于天子脚下,虽然在具体管理上奉行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但是中央集权的思想源头已经开始,故 D 项正确。2.A 材料反映的是宋代以较高官职监理县官的做法,是中央政府针对地方政府采取的措施,用以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A 。3.D 从材料中“他们凭藉祖先的余荫……凡州郡掌管选举诠叙的官吏,如中正、主簿、功曹之类,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 ,可知当时的选官权力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故选 D。A选项没有反映出这一点;B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九品中正制;C 选项错误,科举制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形成。4.B5.D A、B、C 三项中的事件发生时,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还未强大起来,还不可能与土地贵族争夺政权,排除;1832 年议会改革是工业资产阶级争夺政权的斗争,D 项正确。6.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员联席会议选出,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因此 C 项说法正确;A、D 两项分别为英国和德国的法律,两国没有总统,可以排除;B 项为美国宪法,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可以排除。7.B 8.B 9.D 材料反映了李鸿章认为日军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事实上日本军队主动出击,给北洋舰队以重创。所以,李鸿章的判断与此后的事态发展不符,D 项正确,C 项错误。从其言论来看,他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A、B 两项错误。10.B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1919 年” “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 ,由此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从五四运动学生游行过程来看,支持者有“人民” 、西洋人、巡警等多方面的力量,B 项正确。11.C 12.D 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的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11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 项正确。13.C 殖民体系瓦解,新兴力量崛起是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依据之一,非主要依据,故 A 项错误;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对抗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依据,故 B 项错误;题干中“任何政治集团将不仅是 3 个西方人组成,而是由世界 7 个或 8 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所组成”的现象是由国家实力的强弱决定的,故 C 项正确;区域集团发展,局部冲突加剧是局部战争爆发的依据,故 D 项错误。14.B15.A B 早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了养蚕缫丝了;C 青花瓷是元代珍品;D 青铜器在商周时期最盛,三星堆出土的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16.A 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其适应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因为重农抑商可以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17.C 新航路的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世界范围的流动,但没有实现自由 流动,因为世界范围贸易关卡林立,如中国的“海禁”政策,故 A 项错误;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B 项错误;亚洲和美洲是通过新航路开辟连接起来,不是欧洲的殖民活动,故 D 项错误。18.B “卡特尔”是垄断组织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德国统一的完成是在 1871 年,德国统一有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但不是垄断组织产生的直接原因,故 C 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故 D 项错误。19.A 该报内容得到广大戏迷和普通百姓的喜爱,说明该报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文化多元化,故 A 项正确。20.C 洋务运动“两条道路都行不通”是因为中国工业近代化建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背景下开展的,使其无法获得相应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保障,这与西方工业近代化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故选 C 项正确。21.C 20 世纪 70 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致使工人生产积极性下降,故 C 项正确。22.B 材料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重工业、轻工业的投资金额与比例,二是中央和地方在基本建设上的投资数额与比例,这说明 1953—1957 年中国工业体系主要由中央投资重工业领域,体现了工业体系的构建模式,故 B 项正确。- 12 -23.C 1956 年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公私合营企业成为公有制,故 A项错误;生产经营规模不是主要区别,故 B 项错误;我国对国营企业实行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对公私合营企业实行赎买政策,二者经营方式不同,故 C 项正确;无论国营企业还是公私合营企业都是公有制,在国家计划经济管理下,二者在生产上不受市场影响,故 D 项错误。24.D 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缓慢才是导致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故 D 项正确。25.B 材料指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预” ,后来的罗斯福新政实行大规模干预经济,可见,罗斯福新政不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故 A 错误;材料中“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的信息说明胡佛也曾经对经济进行过干预,这给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故 B 项正确;C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胡佛的政策加深了经济危机,但并非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故C 项错误;开创美国经济发展新模式的是罗斯福新政,故 D 项错误。26.B 根据材料“把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方向统一起来”得出是由政府协调,调动社会力量发展 经济,故 B 项正确。27.A28.B 据材料信息“资本主义的逻辑------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 “整个世界都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可知作者强调资本主义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即“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B 符合题意。29.C 30.A 中国主导成立亚投行是中国实力增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体现,故 A 项正确;亚投行是亚洲区域的多边金融机构,不能取代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故 B 项错误;成立体现不出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的改变,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成立亚投行的原因,体现不出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故 D 项错误。31.(1)差异:《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 ;注重公平性。 (2 分)唐律侧重于保护贵族、官僚的法律特权(或亲疏贵贱有别) ;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或皇权至上) 。(任一点给 2 分,照抄原文不给分)(2)宪法:《临时约法》 (2 分)(3)建设: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1954 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8 年后平反冤假错案;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包括新《宪法》在内的各种法律法规) ;依法治国- 13 -入宪(4 分)(4)认识:“法治”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法制化是人类进步的表现。 (任一点 2 分,表述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32.(1)变化情况:人均粮食占有量有较大的变化,总体上大幅度下降。 (2 分)原因:人口增长速度大大超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商品经济有 了很大发展,对经济作物需求量增加,许多耕地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导致粮食作物种植比例下降,减缓了粮食总产量的增长。 (4 分)(2)表现: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有利变化:新的手工业行业增多;生产技术得到革新;手工织布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4 分)(3)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 分)(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 分)(5)不认同。坚持了土地公有制的前提(或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2 分)33.总分(12 分) 明确提出观点(3 分) 论证(9 分)一等(12---9 分) ①论题完全围绕题目主旨,准确体现材料核心信息;②围绕所提论题展开论述,理由充分;③准确运用相关史实,层次清晰④语言表达准确规范,逻辑严密。二等(8---5 分) ①论题能够围绕题目主旨,能够体现材料基本信息;②基本围绕论题展开论述,理由较充分;③史实运用较准确,层次较清楚;④语言表达比较规范,逻辑较清楚。三等(4---0 分)①观点明确,来源符合常理及题目要求(3 分)②观点模糊、观点离题或没有明确观点(0 分)③观点较明确可酌情给分①论题没有围绕题目主旨,未能体现材料信息;②论述脱离论题,或缺少必要论证- 14 -③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未运用相关史实;④语言表达不清晰,逻辑关系不清。示例一论题: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明显受到外国因素影响。论证:鸦片战争后的列强侵略促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具备了一定的劳动力、市场等条件;中国一些早期民族企业,也开始学习西方向近代资本主义企业转型;开明地主阶级为自强求富兴办洋务,从西方引进了近代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随着列强经济扩张加剧和洋务运动深入,一些官僚、地主、绅商等开始投资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以上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过程表明,其产生具有自身的一些基础,但也明显受到了外国因素影响。示例二:论题: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既遵循了客观规律,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论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等条件逐渐具备的过程中产生的,遵循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客观规律;但中国商品市场和雇佣劳动力的出现,也是列强倾销商品和国人从西方引进的产物;近代化所需资金,主要源于官僚、地主等的封建剥削和积累与买办的代理收益。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既遵循了客观规律,也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先天不足”的独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