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20180828539.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20180828540.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20180828541.doc--点击预览
- 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20180828542.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 5 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 1 节李仕才第五章 第一节基 础 巩 固 一、单项选择题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B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C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生物多样性减少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解析】 第 1 题,结合图示信息及各地理因素的相互关系知,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第 2 题,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土层浅薄,土壤贫瘠。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 ,完成 3~4 题。3.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B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4.该示意图体现了( B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解析】 第 3 题,图示反映了该区域水、大气和生物之间的关系,灌溉使得土壤湿2度增大,同时也会使得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土壤热容量增大,就会调节气温,使得气温变化幅度减小,蒸腾作用加强,会使得局部降水增加,进一步增大土壤湿度和植被覆盖率。第 4 题,该图反映了该区域水、大气和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8·闵行模拟)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表示碳物质在地理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完成 5~6 题。5.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限制碳物质向哪个圈层的流动( A )A.大气圈 B.岩石圈 C.水圈 D.生物圈【解析】 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则本质上就是限制碳物质向大气圈流动。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中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解析】 图中显示④环节是人类利用化石燃料向大气圈排放碳物质的过程,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二、综合题7.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完成下列各题。(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_整体性__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__生物(植被)__。(2)图中 A、B、C、D 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是__C__,表示不3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_A__,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__B__,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_D__。(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__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__【解析】 第(1)题,由图中箭头可看出,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反映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点,其中生物(植被)常常被看作是一个区域的环境标志。第(2)题,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是水文因素对地貌的影响;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是由气候所决定的;绿地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作用是生物对气候的调节;植被破坏可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第(3)题,黄河含沙量大主要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加上人为破坏植被,在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而形成的。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各类工业废水造成淡水河污染严重,为此,广东省著名的侨乡惠阳不得不花费数亿元巨资从 30 多千米外的西枝江上游引水解决当地居民的饮水难题。材料二 经过惠州、深圳等地环保部门多年不懈地整治,排入河中的工业废水已得到有效控制,河水水质及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多年来几近绝迹的鹭鸟、锦毛鸡、喜鹊、斑鸠等鸟类又重新回到了惠州淡水河畔安家。(1)材料一中体现了哪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__水对生物(人类)的影响。__(2)材料二中,经过人类的整治,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是否产生了新的功能?属于哪方面的功能?__是。平衡功能。__(3)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哪些方面的特征?__①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②某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__【解析】 本题以案例的形式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材料一中河水的变化导致了人类饮水的困难,材料二中的描述体现了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为生物的生存创造了条件,两个材料共同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统一演化过程和某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两个方面的特征。综 合 提 升 一、单项选择题读漫画“把云留住” ,回答 1~2 题。41.该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C )A.土地盐碱化 B.大气污染C.森林破坏 D.温室效应2.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A )A.整体性 B.差异性C.开放性 D.同一性【解析】 第 1 题,漫画说明森林破坏导致蒸腾作用减弱,云量少了。第 2 题,森林破坏导致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空气中的水分减少,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8·湖南永州质检)澳大利亚东侧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却在大量死亡。据研究,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读图,回答 3~4 题。3.图中Ⅰ、Ⅱ两地纬度大致相同,但气候却差别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C )A.地形 B.植被C.洋流 D.海陆位置【解析】 根据图可以看出,Ⅰ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西侧,Ⅱ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侧,两地的纬度相当,都临海,但是Ⅰ地西侧为西澳大利亚寒流,Ⅱ地东侧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因此主要影响因素为洋流。4.下列关于该地珊瑚大量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只有气候因素变化才能使生物因素发生变化B.澳大利亚的自然带具有整体性特征C.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都会发生变化D.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特征都是不变的5【解析】 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却在大量死亡。据研究,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该地珊瑚大量死亡,说明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都会发生变化。5.(2018·广西钦州高新区月考)某地理学习小组曾在野外发现呈歪斜状、单个生长的树林,当地人俗称“醉汉树” “马刀树” ,成片生长时则被称为“醉林” ,并绘制了示意图。据此可推断( C )A.该地盛行风向 B.该地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高低C.该地曾发生过滑坡 D.该地曾发生过洪涝灾害【解析】 “醉林”是过去发生滑坡现象的指示物之一。 “一枝黄花”是一种有害生物,原产北美,进入我国后在南方一些省份泛滥成灾。它根系发达,繁殖力强,其根茎、种子均可繁殖,一株“一枝黄花”一年可繁殖两万余株,一旦蔓延,将无法种植农作物,一旦蔓延成灾,对生态环境和物种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结合生物入侵的案例,回答 6~7 题。6.材料中描述的生物入侵现象,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D )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将产生新的功能C.地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D.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各个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7. “一枝黄花”在我国的南方部分省份迅速蔓延,其主要的原因是( A )A.这些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其生长B.该地区的土壤呈酸性,适宜其生长C.这一外来物种在该地区没有天敌D.这一物种在该地区发生了变异【解析】 第 6 题,生物入侵现象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之一,也就是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将会导致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第 7 题, “一枝黄花”在我国南方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的气候适宜其生存,植物生存的关键是看其与环6境适应与否,并不是靠天敌来调节。二、综合题8.(2018·山东临沂检测)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回答问题。图中丙湖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不到 120 毫米,而年蒸发量达 2 500 毫米,湖泊经常干涸。甲河的主要特点是河流源于降水丰富的东部高地,流经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的广大平原地带,以致中下游流量较小,为使中下游发展农牧业,当地修建了引水工程。但在引水灌溉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生态问题,下图为灌溉增加引起的生态问题示意图。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甲河流中下游引水灌溉面积增加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①径流: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上升;河流水质变差;②土壤:土地盐碱化;③生物: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各要素是指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该题是引河水灌溉,即地表水的变化对其他要素的影响,结合图示不难作答。1第 5 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 1 节李仕才第五章 第一节一、单项选择题下图是“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 1~2 题。1.使空气中 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B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燃烧化石燃料C.动植物尸体分解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2.根据以下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判断正确的是( A )6CO2+12H 2O C6H12O6+6O 2↑― ― →光 能 叶 绿 体A.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B.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是因为大气层的 CO2愈来愈少C.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同时也放出氮气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有机质转化为元素和简单化合物【解析】 燃烧化石燃料是大气中 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 ,读图,回答 3~4 题。3.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D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4.此图可以说明( A )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③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温室气体,而森林的破坏,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全球变暖。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是循环流动,而能量则是单向流动。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 5~6 题。5.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C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6.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解析】 第 5 题,修建水库必然会使库区蒸发量增大,土壤中的水分增多,植被覆盖率增大的结果是植被的蒸腾作用加强。第 6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要素发生变化时,其他要素也会发生变化,这充分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2018·江西红色七校联考)采用物理覆盖技术来抑制平原水库的无效蒸发,可节约更多的水资源。下图为某地常年蓄水水库的观测数据,其中 12 月至次年 3 月蒸发量极小,观测困难。据此完成 7~8 题。37.该地 11 月份有覆盖与无覆盖条件下,水库蒸发量差异很小,原因可能是 ( A )A.水面结冰 B.风速增大 C.水质变差 D.水库干涸【解析】 该水库在 12 月至次年 3 月蒸发量极小,最有可能是水面结冰造成的,A 对。材料说明水库常年有水,D 错;风速和水质状况无法根据材料判断出来,B、C 错。8.与覆盖前相比,水库覆盖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 ( A )A.降低库区大气湿度 B.减轻库区土壤盐渍化C.加大地面辐射强度 D.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解析】 水库覆盖后 ,库区蒸发减弱 ,库区大气湿度降低,A 对;覆盖后库区蒸发量减少,地下水位升高,可能会加剧库区土壤盐渍化,B 错;库区被覆盖之后会减小地面辐射强度,C 错;水库覆盖会阻碍浮游植物的生长,D 错。二、综合题9.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应遵循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读“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图” ,回答下列问题。(1)A 表示__微生物__的分解作用。(2)B、C 表示__呼吸作用__,D 表示__光合作用__,若 D__一旦停止__,碳循环就无法进行。(3)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__二氧化碳和碳酸盐__形式存在的。(4)当今自然环境中的“温室效应”是大气中的__二氧化碳__增加造成的。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中__对植被的破坏__和__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__,它破坏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整体性__功能。(5)人类向池塘中排放的污水使水质变坏,水生植物过度生长,导致鱼类因缺氧大量死亡,这是干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平衡__功能,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引起__其他要素__甚至4整个__地理环境__的改变。(6)简述生物出现后显著的地理意义:__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迁移;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__。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 50 年来,我国消失的面积大于 1 平方千米的湖泊多达 243 个。我国西部的大湖也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材料二 1825~1958 年洞庭湖面积的变化(阴影部分为洞庭湖)。(1)分析洞庭湖迅速萎缩的主要人为原因。__植被破坏导致泥沙淤积;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缩小。__(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湖泊萎缩、消亡对环境的影响。 削弱了调蓄径流的功能,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农业受到影响、生态遭到破坏;生物栖息地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荒漠化面积加大。 (3)我国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其主要原因是什么?__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全球变暖,蒸发加剧;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增多。__【解析】 第(1)题,注意回答的是洞庭湖萎缩的人为原因。第(2)题,湖泊这种水文要素的变化,会引起河流水文、气候、生物等地理环境及其他要素的变化,同时也会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产生影响。第(3)题,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的增多,不是单一因素影响所致,其中有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人类活动的原因。1第 5 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 2 节李仕才第五章 第二节基 础 巩 固 一、单项选择题长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流水侵蚀作用的不同,导致长白山各坡火山灰厚度不同,火山灰最少的北坡植被带的垂直变化最为完整。下图为长白山火山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1.长白山北坡植被类型自下而上为 ( A )A.红松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B.山地常绿阔叶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C.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冰雪D.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暗针叶林—高山冰雪【解析】 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北坡植被类型自下而上为红松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A 对。B、C、D 错。2.东坡只有地势较平坦处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 ( D )A.气温 B.降水量 C.光照 D.土壤【解析】 根据材料“长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 ”东坡地势较平坦处,火山灰侵蚀较少,土壤肥力较高。东坡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土壤,D 对。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3~4 题。23.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A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解析】 由图可知,自然带在东西方向上延伸,在南北方向上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带 P 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B )A.地形 B.洋流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解析】 受千岛寒流的影响,自然带 P 在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偏低。植被生长季是指植被开始复苏返青(生长季始期)到植被枯黄落叶(生长季末期)之间的时段。伏牛山位于我国河南省西部,大致呈东西走向。下图表示伏牛山地区各时段植被进入生长季始期和生长季末期的面积比例。据此完成 5~6 题。5.伏牛山地区的植被出现六个时段的生长季始期,说明伏牛山 ( D )A.跨纬度大 B.跨经度大 C.水热充足 D.地势起伏大【解析】 伏牛山分布于河南西部,大致呈东、西走向,跨纬度小,A 错;伏牛山位于河南西部,经度差小,B 错;水热条件充足就不会有较为漫长的生长季始期,C 错。伏牛山区,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域分异较大,D 对。6.在伏牛山地区,同一种植物 ( D )3A.分布在海拔较高处的生长季始期较早B.分布在海拔较高处的生长季末期较晚C.同一海拔上北坡的生长季始期较早D.同一海拔上南坡的生长季末期较晚【解析】 海拔低处热量条件好,积温条件好,生长季始期早,生长季末期晚,海拔高处生长季始期晚;从坡向来看,南坡热量条件较北坡好,积温条件好,生长季始期早,生长季末期晚,北坡生长季开始晚结束早。二、综合题7.下面两幅图模拟的是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状况和未来(2050 年)的可能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例 A、B 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为:A.__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__;B.__温带草原带__。(2)图甲中由 C 至 D 植被变化体现了__从沿海向内陆__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__水分__。(3)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 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__位置: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范围:寒温带针叶林几乎从我国消失;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积将明显缩小;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__(4)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峡面积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__全球气候变暖。__台湾岛面积变小,台湾海峡将变宽。__4【解析】 第(1)题,由题中自然带分布图可知,A 为南方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为西北的温带草原带。第(2)题,由于水分条件差异,由 C 到 D 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3)题,对比甲、乙两图可以看出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第(4)题,植被类型整体向北推移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且因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台湾岛面积可能会变小,台湾海峡可能会变宽。综 合 提 升 一、单项选择题(2018·广西钦州港区检测)下图是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1.F 区域的自然景观主要是( C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C.热带荒漠 D.高山草甸2.F 处自然景观的形成,受 H 影响较大,H 为( D )A.南赤道暖流 B.加那利寒流C.几内亚湾暖流 D.秘鲁寒流【解析】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该大陆为南美洲西海岸。F 处受副热带高压及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降水少,为热带荒漠带。(2018·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月考)读“世界植被类型分布图” ,完成 3~4 题。3.此图中,图例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B )A.森林 B.草原 C.沼泽 D.荒漠4.图中 1、2 两种植被类型,分别体现了( D )A.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5B.1—垂直地带性 2—非地带性C.1—非地带性 2—垂直地带性D.1—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解析】第 3 题,图例所示的植被类型分别是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第 4 题,温带草原的分布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热带草原的分布主要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2018·四川遂宁质检)读如图(1、2、3、4)四幅“海拔 5000 米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 (甲乙丙丁中的①②③④代表自然带数目) ,回答 5~6 题。5.四座山位置分布纬度最高的是( D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 该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海拔相同的山,纬度越高,垂直带谱越少,丁垂直带谱最少,说明纬度最高。6.山地垂直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 B )A.由热量差异造成的 B.由水热差异造成的C.由水分差异造成的 D.由海陆分布差异造成的【解析】 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就是垂直分异。所以垂直分异的基础应是热量和水分差异随海拔不同而变化导致的,故 B 项正确。(2018·广东韶关)某游客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现,园内海边一小山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左图),而背海一侧的植被则高大而茂密(右图)。据此完成第 7~8 题。7.该公园所处的自然带是( A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高山草甸带 D.热带季雨林带8.山丘东南沿海植被低矮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D )A.热量过低 B.降水稀少6C.光照不足 D.土层瘠薄【解析】 第 7 题,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 8 题,山丘东南沿海地区,地下水盐度大,土壤贫瘠,因而植被低矮稀疏。二、综合题9.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 ,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 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1)“邓肯号”于 1864 年 8 月 25 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 40 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 10 月 6 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地中海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亚热带常绿硬叶林__带。(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乙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丙__地。(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乙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温带荒漠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温带草原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从沿海向内陆__的地带性差异。(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地形__、__海陆位置__。10.(2018·山东省宁津一中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下图示意新疆地形、轮廓、自然带和季节性牧场图。7材料二 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1)分析①自然带的形成原因。甲山峰山麓地带位于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再加上高大山地的阻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形成荒漠。 (2)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流水等外力侵蚀后,并被(冰川、流水、重力等)搬运;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成。 (3)转场游牧的过程历经艰辛,要面临许多“挑战” ,请根据材料说明转场面临的主要困难。距离远(时间赶);地形复杂,高差大;沿途畜牧生产保障条件差;容易遭受自然灾害(雪灾、冻害、旱灾、风灾等)的威胁;导致牧草不足,牲畜掉膘(减重)、疾病、甚至死亡,使畜牧业产量下降。 【解析】 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外力作用、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结合图示信息判断出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是其最典型的特征,据此可以推出①自然带的成因;由于干旱,晴天多,温差大,风日多,风化强烈;流石滩属于堆积地貌,结合区域再分析其具体的外力表现;转场面临的主要困难意在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从地形、自然灾害、水资源等方面具体分析。(1)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加上山地的阻挡作用,使得该地气候干旱,山麓地带形成温带荒漠带;随着山体海拔高度上升,降水逐渐增多,依次出现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和山地草甸带。(2)该地气候干旱,物理风化作用强,是形成碎石的主要原因,而冰川和冰雪融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是碎石在山麓堆积而形成碎石滩的主要原因。(3)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天山海拔高,起伏大,夏季需到山上冬季需下到山麓,距离远,沿途牧草条件不一,且全年均有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在转场中发生则8更加容易导致牲畜的死亡。1第 5 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 2 节李仕才第五章 第二节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自然带叙述正确的是( C )①自然带与自然带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②每个自然带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③自然带的分布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④垂直分布的自然带,纬度越高,带谱越多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自然带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读下图,回答 2~3 题。2.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A )A.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C.是由于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解析】 西安与五原经度相近,但纬度不同,其景观差异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3.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B )A.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树生长【解析】 该诗句反映了沿海与内陆的地域分异。2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欧、非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 ,据此回答 4~5 题。4.导致沿途①和③、②和③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 ④洋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5.从③→④→⑤体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 第 4 题,①和③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其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①地受季风环流影响,③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两地因大气环流不同使降水存在差异。③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同纬度的②地则为热带草原气候,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②地海拔高。第 5 题,③→④→⑤纬度不同,热量发生差异,体现了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中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读“某山地位置及其植被—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 ,回答 6~7 题。6.该山地分布在( B )A.高原山地气候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C.温带沙漠气候区 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7.北坡比南坡( C )A.光照强 B.坡度陡C.水分多 D.林地少 【解析】 第 6 题,根据该山地的位置及山麓的植被可判断,该山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第 7 题,图中北坡比南坡林地多,可推知北坡降水多。下图为我国某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及现象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为该地区主要的自3然带,图中左上方给出了 M 山对应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据图回答 8~10 题。8.图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自然带分别为 ( D )A.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B.森林草原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C.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D.荒漠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解析】 读图可知,Ⅰ、Ⅱ、Ⅲ、Ⅳ均位于我国黄河流域,自北向南,自然带依次为荒漠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9.该地区自然带由西北向东南递变的主导因素为 ( C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夏季风 D.地表径流【解析】 读图可知,该区域自然带递变的主要原因是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10.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在 M 山东、西两坡出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 A )A.水分 B.太阳辐射 C.热量 D.坡度【解析】 同一自然带在 M 山东、西坡出现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同海拔西坡多。二、综合题11.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 ,完成下列问题。4(1)图中 A、B、C、D 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__热带雨林带__、__热带草原带__、__热带荒漠带__、__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__。(2)从非洲自然带分布图中可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__赤道__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__经__线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陆地环境__由赤道到两极__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__热量__为基础的。(3)图中 E 处按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应该出现__热带雨林__景观,但实际呈现的是热带草原景观,这是由于__东非高原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水热状况__。(4)赤道以南的 C 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受沿岸__本格拉寒流__的影响。【解析】 非洲自然带的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既有地带性分布特点,又有非地带性分布特征。分析时注意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进行分析。12.下图中是“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把下列各自然带的代码填入与图中 A、B、C、D 对应的位置上。①高山草甸带 ②冰碛和地衣带③常绿阔叶林带 ④针叶林带A__③__;B__④__;C__①__;D__②__。(2)此图自然带分布反映陆地环境的__山地垂直__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同__从赤道到两极__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3)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完整,其原因是__北坡山麓的海拔比南坡高__。(4)南坡积雪冰川分布的下限海拔比北坡低,其原因是__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海洋性冰川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