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9 高考语文一轮选练习题(4)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2018河北石家庄质量检测)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5 个字。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 24 等份,_,统称“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_,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五大领域: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二十四节气”的申报,_。解析:处,根据前面“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 24 等份”及后面“统称二十四节
2、气 ”可以判断,此处可填“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 ”。处,根据前面“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后面“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可以推知,此处可填“传统农业生产与节气密切相关” 。处,根据前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大领域可以推断,此处可填“属于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这一范畴” 。答案:(示例)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 传统农业生产与节气密切相关 属于“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这一范畴2、(2018福建省质检)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打开手机上的特定软件,机主握住手机,再用另一只手轻击肘部,手机上的传感器就可以获取因此产生的振动,据说,这样可以检测
3、骨密度。B随着国力提升,我国对人才的吸引力愈来愈强,出国与回国人数比例已从 2006 年的 3.151 下降到 2016 年的 1.281,呈现人才加速回流。C大数据在给各领域、各行业带来颠覆性变化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提升了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力,成为促进国家治理变革的基础性力量。D为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对网络餐饮业的监管,管理部门出台新政,要求餐饮网店必须有实体店铺,让广大消费者吃上安全优质的食品。解析:选 C。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 项,成分残缺,应在“获取因此产生的振动”后加上宾语“信息” 。B 项,成分残缺, “呈现”缺少宾语,应在句尾加上“态势” 。D 项
4、,偷换主语, “让广大消费者吃上”的主语应该是“餐饮业” ,但根据句前省略分析,这句话的主语是“管理部门出台新政” 。3、(2018广东中山第一中学统测)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四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日前国防科工局发布的“玉兔”号月球车在第二个月夜休眠前机构控制出现了异常的消息,让无数国人在产生了第三个月昼它能否正常自主唤醒的忧虑的同时,献上了希望它2能经受住第二个月夜超低温考验的祝福。答: 解析:本题考查长句变短句。本题中的事件有时间先后,所以应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短句。首先机构控制出现异常,其次国防科工局发布消息,最后国人担忧它能否在第三个月昼正常自主唤醒,同时献
5、上祝福。答案:(示例)“玉兔”号月球车在第二个月夜休眠前机构控制出现异常,国防科工局日前发布了这一消息,无数国人担忧它能否在第三个月昼正常自主唤醒,同时又祝福它能经受住第二个月夜超低温的考验。4、请以“秋天的树”为中心,写一段表现黄叶将落未落时树木的情形的文字。要求:(1)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2)不少于 80 字。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扩写时要以“秋天的树”为中心,描写秋季黄叶将要飘落时的情景,同时要扣住“将落未落”这个关键词。另外,还要注意使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答案:(示例)秋天的一棵棵树,都静静地站在夕阳里,端庄优美,宛
6、如一个个娴静美丽的少女。她们浑身披满了金灿灿像蝴蝶一样美丽的黄叶,而这些黄叶就像一群准备跳伞的伞兵,她们商量着,低语着,很快将行动。5、(2018陕西榆林模拟)假如你的朋友要从下图左下角所示的“目前位置”开车到右上角所示的“目的地” ,但他根本不清楚路线,现在请你从下图中选择必要的信息加以组合,给他发一条简洁明了的手机短信,告诉他最佳的行驶路线。(不超过 60 个字)答: 解析:此题为地图解读题,实际上即描述开车的路线。解答此题应当细读地图内容,明确题目中的目前位置和目的地,然后借助图中的重点地标“麦当劳” “转盘” “第一人民3医院”等进行表述;同时还要注意图中的方向标和比例尺,尤其是比例尺
7、,虽然在图中并不起眼,但只要出现必有命题者的用意,切勿遗漏。表述答案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及表达的准确,如“东偏北方向” “约 200 米” “东南方”等词语,一定要表达清楚。答案:(示例)北向直行至麦当劳右转,行至转盘沿东北方向经第一人民医院折向东偏北方向,行驶约 200 米后转向东南方,行驶约 200 米即到。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明盈香生态乐园种植了西瓜、荔枝等不同品种的瓜果,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他们在瓜田李下拍照留影,享受着夏日的一丝清凉。顺应天时地利,中国人传承出一整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依二十四节气安排日常生活及农业活动,这曾在漫长的农耕时
8、代被奉为圭臬。毋庸置疑,诗词大会上武亦姝的走红,说明古诗文教育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为人们对古诗文缺乏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出现了这种追捧。作为金融业较发达的地区,佛山金融人才缺口依然存在,市金融办正着手推进金融人才招揽工作, “佛山版”金融引才方案已是呼之欲出。近年来,一些二三线城市出现了奇特的现象:市政设施完善、住宅群落整齐,却万人空巷,这是当地政府违背市场规律大搞房产开发的后遗症。江苏卫视春晚亲民之至,不仅请来了炙手可热的网红少女傅园慧登台演绎洪荒之力,还开放热线允许观众在直播时来电发表意见。A BC D解析:选 A。瓜田李下:喻指容易使人误解的地方。望文生义,使用不当。奉为圭臬:比喻把某些
9、言论或事物当成自己的准则。使用正确。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使用恰当。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使用正确。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使里巷空阔冷落。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使用不当。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使用不当。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渔家傲秋思下片中,范仲淹以声色点染出戍边战士“不寐”时所闻所见的句子是“_” 。(2)琵琶行中,白居易在描写琵琶女与五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后,又以“_,_
10、”两句高度概括了琵琶女美好年华的悄然而逝。(3)李白在蜀道难中,不仅描写了蜀道奇异的自然景色,也通过“_,_” 两句,写出了自己对蜀地容易发生叛乱的担忧。答案:(1)羌管悠悠霜满地 (2)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4(3)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二、古代诗歌(一)古典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双调蟾宫曲 江淹 寺徐再思紫霜毫是是非非,万古虚名,一梦初回。失又何愁?得之何喜?闷也何为?落日处萧山翠微,小桥边古寺残碑。文藻珠玑,醉墨淋漓,何似班超,投却毛锥 。【注】 江淹:南朝济阳考城人,出身寒微,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他少年时以文章显名,晚年才思衰退,诗文无佳句,世称“江郎
11、才尽” 。汉时班超为官府抄书以奉养母亲。曾投笔喟叹道:“大丈夫没有别的志略,应当仿效傅介子、张鸳立功异域以封侯,怎么能长久地从事笔墨工作呢?”于是弃文投军。(1)下列对这首曲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紫霜毫”代指古人所用的毛笔,江淹以毛笔来评论世间的是是非非,只不过博得个万古虚名,到头来全是一场空。B第四、五、六句为三个反问句连用,意在说明虚名的得与失,无须喜,无须愁,无须怀闷于心,一定要看淡虚名。C “落日”两句写景,第一句写夕阳沐浴下的萧山轻淡青葱,从古至今,几无变化;第二句则写小桥边的古寺衰败颓塌,唯余残碑断石。D “落日”两句写景承上文对江淹一生的感叹,为想象之景,在鲜明的对
12、比中,表现物是人非,江山依旧,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感慨。E本曲的最后三句引用班超的典故,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大丈夫就应该像班超那样,投笔从戎。解析:选 BD。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B.“一定要看淡虚名”不准确,这不是本首曲子的主要观点。D.“想象之景”错,应为作者借眼前之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慨。(2)试分析作者在本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答: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体会本曲的情感态度,要从关键句和注释入手,通过注释可以了解大致的人物典故故事,而三个反问句,则道出了作者的态度。答案:作者借咏叹江淹的身世,感叹写文章无用,不如弃文从武。在平缓的语句中,隐喻着深沉的喟叹。 “紫霜毫
13、”三句通过写江淹以生花妙笔作诗撰文,不过博得个万古虚名,因此,虚名的得与失,无须喜,无须愁;“文藻”四句紧承上文,写出即使文采过人,满腹珠玑,也不如像班超那样投笔从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二)文言文阅读5(2018四川省德阳市二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崔仲方,字不齐,博陵安平人也。仲方少好读书,有文武才干。年十五,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同就学。时高祖亦在其中,由是与高祖少相款密。后以明经为晋公宇文护参军事,迁司玉大夫,与斛斯徵等同修礼律。后以军功,授平东将军,赐爵石城县男,邑三百户。时武帝阴有灭齐之志,仲方献二十策,帝大奇之。后与少内史赵芬删定格式。寻从帝攻晋州,又令仲方说翼城等四城
14、,下之。授仪同,进爵范阳县侯。后以行军长史从郯公王轨擒陈将吴明彻于吕梁,仲方计策居多。宣帝嗣位,为少内史,奉使淮南而还。会帝崩,高祖为丞相,与仲方相见,握手极欢,仲方亦归心焉。其夜上便宜十八事,高祖并嘉纳之。又见众望有归,阴劝高祖应天受命,高祖从之。及受禅,上召仲方与高颎议正朔服色事。仲方曰:“晋为金行后魏为水周为木皇家以火承木得天之统又圣躬载诞之初有赤光之瑞车服旗牲并宜用赤。 ”又劝上除六官,请依汉、魏之旧。上皆从之。令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至黄河,西拒绥州,南至勃出岭,绵亘七百里。明年,上复令仲方发丁十五万,于朔方已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以遏胡寇。丁父艰去职。未期,起为虢州刺史。上
15、书论取陈之策,上览而大悦。转基州刺史,征入朝。仲方因面陈经略,上善之,赐以御袍袴,并杂彩五百段,进位开府而遣之。及大举伐陈,以仲方为行军总管,率兵与秦王会。及陈平,坐事免。未几,复位。后数载,转会州总管。时诸羌犹未宾附,诏令仲方击之,与贼三十馀战,诸部悉平。仁寿初,授代州总管,在职数年,被征入朝。会上崩,汉王谅馀党据吕州不下。炀帝令周罗睺攻之,中流矢卒。乃令仲方代总其众,月馀拔之。进位大将军,拜民部尚书,寻转礼部尚书。后三载,坐事免。寻为国子祭酒,转太常卿。朝廷以其衰老,出拜上郡太守。未几,以母忧去职。岁馀,起为信都太守,上表乞骸骨,优诏许之。寻卒于家,年七十六。(节选自隋书列传二十九 ,有删
16、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为金/行后魏为水/周为木/皇家以火承/木得天之统/又圣躬载诞之初/有赤光之瑞车/服旗牲/并宜用赤B晋为金行/后魏为水/周为木/皇家以火承木/得天之统/又圣躬载诞之/初有赤光之瑞车/服旗牲/并宜用赤C晋为金/行后魏为水/周为木/皇家以火承/木得天之统/又圣躬载诞之/初有赤光之瑞/车服旗牲/并宜用赤D晋为金行/后魏为水/周为木/皇家以火承木/得天之统/又圣躬载诞之初/有赤光之瑞/车服旗牲/并宜用赤解析:选 D。 “后魏为水周为木”中的“后魏”和“周”都是朝代名,属于专有名词,所以应该在“后魏”的前面断开,据此可以排除选项 A 和 C;第二处
17、, “又圣躬载诞之初”6翻译为“且圣上诞生之初” ,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因此中间不需要断开,据此可以排除选项B。综上所述,可以确定答案为 D 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中国古代察举制中的一个科目,后成为科举考试中进士科的考试内容。B崩,避讳说法之一,本义是山倒塌,原专用于帝王之死,后亦可用于太后等。C拜,按一定的礼节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拜为上卿”中的“拜” 。D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请求退职。告老、乞身、致仕、乞归、致政等与之同义。解析:选 A。 “科举考试中进士科的考试内容”错,明经与进士二科同为科举考试的科目。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18、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仲方少时就有文才武略,周太祖对此很惊讶,让他和皇子们一起学习,当时隋高祖也在,因此仲方和隋高祖从小就有交情。B崔仲方善于言谈,长于谋略,虽然以文入仕,却因军功多次升职,先后被授予司玉大夫、石城县男、范阳县侯等职位爵位。C崔仲方有政治远见,对时为丞相的隋高祖衷心相随,连夜给他进献适宜的计策,又劝他代周自立,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D崔仲方虽然历经四朝,颇受重用,但仕途依然不顺,一生多次起落,担任文官武职,辗转于朝廷地方,时有去职免官之事。解析:选 B。司玉大夫一职“因军功所得”原文无据。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年,上复令仲方发丁十五万,于朔方已东缘边险
19、要筑数十城,以遏胡寇。译文: (2)炀帝令周罗睺攻之,中流矢卒。乃令仲方代总其众,月馀拔之。译文: 解析:(1)发:征发;缘:沿着。(2)总:统领;拔:攻占。答案:(1)第二年,皇帝又令崔仲方征发十五万劳力,在朔方以东,沿着边境险要的地方修筑了几十座城,来阻止胡人入侵。(2)隋炀帝派周罗睺去攻打吕州,他(周罗睺)却被流箭射中身亡。于是皇帝下令让崔仲方代替统领这支军队,一个多月就攻克了吕州。崔仲方,字不齐,博陵安平人。崔仲方小时喜欢读书,有文才武略。十五岁时,周太祖见到他,认为不同一般,让他与皇子们一同学习。当时高祖也在其中,渐渐地彼此之间7关系密切起来。后来以明经做了晋公宇文护的参军,升迁为司
20、玉大夫,与斛斯徵等人一同修撰礼律。后来因为建立军功,被授予平东将军,赏赐石城县男爵位,世禄封地三百户。当时周武帝暗地里有灭齐的志向,崔仲方献上二十条计策,周武帝大为惊奇。后来与少内史赵芬修改确定规章法度。不久,跟随周武帝攻打晋州,周武帝又令崔仲方劝降翼城等四城,都如愿攻下。被授予仪同,晋升为爵位范阳县侯。后来担任行军长史,跟随郯公王轨在吕梁活捉陈将吴明彻,崔仲方计策很多。宣帝继位后,他被任命为少内史,奉命出使淮南后回来。适逢宣帝去世,高祖做丞相,与崔仲方相见,握手言欢,十分高兴,崔仲方也诚心归顺。他连夜呈上治理国家的十八条方针,高祖都赞许接纳了。崔仲方又见高祖众望所归,私下劝高祖应天受命,高祖
21、听从了他的建议。等到高祖接受周武帝禅让后,召崔仲方和高颎一起商议改朝时间及所用的车马祭牲的颜色。崔仲方说:“晋是五行中的金,后魏是水,周是木。皇家用火承托木,能天下一统。且圣上诞生之初,有红光瑞气,所以车马衣服旗帜,都应该用红色。 ”又劝说皇上依照汉、魏的旧制任命六官。皇上都听从了他的建议。皇上下令他征发三万劳力,在朔方、灵武修筑长城,东至黄河,西到绥州,南到勃出岭,绵延七百里。第二年,皇帝又令崔仲方征发十五万劳力,在朔方以东,沿着边境险要的地方修筑了几十座城,来阻止胡人入侵。遇父丧而离职守丧。守丧期未满,起用为虢州刺史。他上书论述攻取陈国的策略,皇上看后非常高兴。改任崔仲方为基州刺史,征召入
22、朝。崔仲方于是当面陈述策略,皇上认为很好,赐给他御袍袴和各色彩绸五百缎,晋爵位开府并派遣他去伐陈。等到大举出兵攻陈时,崔仲方被任命为行军总管,率兵和秦王汇合。平陈后,他因犯事被免职。不久,又恢复职位。几年以后,被任命为会州总管。当时,各部羌人还没有归顺朝廷,皇帝传旨命令崔仲方出征,他和敌人打了三十多仗,各个部落都被平定。仁寿初年,崔仲方被任命为代州总管,在职几年后,被征召入朝。正值皇上去世,汉王杨谅的余党占据吕州,朝廷屡攻不下。隋炀帝派周罗睺去攻打吕州,他(周罗睺)却被流箭射中身亡。于是皇帝下令让崔仲方代替统领这支军队,一个多月就攻克了吕州。被晋升为大将军,被任命为民部尚书,不就转任礼部尚书。
23、三年后,因犯事获罪免职。不久又被任命为国子祭酒,转任太常卿。朝廷因他已年老力衰,让他出任上郡太守。没多久,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一年多后,又起用为信都太守,但他上表请求退休,朝廷予以优待,准许他的请求。不久在家中去世,时年七十六岁。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他擎着民族精神的火把王富仁毫无疑义,李何林先生是一个学者、一个教授,但我渐渐感到,李何林先生却不是以一个教授、一个学者的形象来塑造自己的。甚至他的学术著作,也不带有展示自己学术风采的味道。那么,我们怎能通过所谓学术成就的论述表达出我们对李何林先生的真实感受8和感情呢?在这时,我想到了高尔基笔下的丹柯的形象。丹柯把自己的手
24、,伸到自己的胸膛里,掏出了他那颗燃烧的心,当作火把举起来。他是举着他的心灵走路的人。李何林先生举着鲁迅,举着鲁迅的作品,实际上就是举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灵。我们跟着他的心灵的火把走出了思想的黑暗。但他的身影也就隐在了他所举着的火把的光芒里,因为他不愿用自己的身影遮住他的心灵的光芒鲁迅的光芒。李何林先生是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诞生在中国社会的,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家庭里,靠着一个偶然的机缘才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我也出身于一个农民的家庭里。我知道,像这样一个从底层走出来的知识分子,首先怀抱的不是一个当学者的愿望,实际上,我们在获得受教育的机会的时候,还不知道学者和教授为何物而是一个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
25、的愿望。文化首先使我们看到的是社会的不公正,是下层社会群众的苦难,是改变这种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愿望和要求。但也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的想象里,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那些我们十分敬仰的大学者、名教授,都是一些充满社会正义感的知识分子,都是代表着中华民族光辉未来的社会精英。我认为,大概正是这样的心理原因,使李何林先生首先成了一个革命者,一个社会黑暗的反抗者。但他作为一个革命者,并不是要领导一场革命,并不是要自己成为革命的领袖,也不是为了革命胜利后的飞黄腾达。他的革命,实际就是反抗黑暗的意思,就是要担当社会正义的意思。这就使他有了与鲁迅更接近的思想和灵魂。李何林先生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和自己家乡的“文字暴动
26、” ,受到当地政府的镇压后逃离家乡,来到北京,避居于未名社。在这时,他开始搜集整理文学论争的史料。我认为,正是在这种更切近地了解中国新文学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过程中,李何林先生发现了鲁迅,发现了鲁迅的独立价值,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真正所希冀的。鲁迅就是他的心灵,就是他的心灵所渴望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李何林先生热爱鲁迅及其作品,尊敬鲁迅的为人,但李何林先生似乎又疏远着现实中的鲁迅。他没有像很多爱好文学的青年那样给鲁迅写信,向他表示尊敬和爱戴,他也没有拿着他编的鲁迅论去拜访鲁迅,并且向鲁迅解释他编辑鲁迅论的真正原因。他一生没有见过鲁迅,没有接受过鲁迅的馈赠,也没有馈赠过鲁迅什么礼品和鲜花。
27、他与鲁迅活在同一个世界上而又各自走着自己的路。他对鲁迅的冷淡也正像鲁迅对他的冷淡。当鲁迅看到李何林先生编的鲁迅论的时候,分明是把李何林先生等同于那些依靠名人而出名的青年知识分子的。但李何林先生从未主动向鲁迅表白自己的心迹,即使在多年之后看到鲁迅的有关文字时,也没有愤慨于鲁迅的“多疑”和“猜忌” 。李何林先生与鲁迅的关系,并不是中国人通常很在意的人情关系,李何林先生心目中的鲁迅,并不是现实生活中那个作为文化名人的鲁迅,不是一个他需要讨好和崇拜的鲁迅,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风格,它们活在鲁迅的作品中,而不仅仅活在鲁迅这个人的肉体中。李先生9对鲁迅的崇拜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个人崇拜,
28、权力崇拜,而是一种思想信仰。这信仰属于鲁迅,也属于李何林先生自己。这才是李何林先生,是我们感受和理解中的李何林先生。(摘编自王富仁他擎着民族精神的火把 ,有删改)相关链接:在鲁迅研究的历史长河中,后来的研究者也许永远也忘不了一个正直而有风骨的研究专家,他就是李何林先生。李何林先生的鲁迅研究是从文本出发,注重实证的。凡接近李何林先生的人或者是熟读了他的著作的人,都会深有感触。他经常倡导学生读原著、查字典、找资料,并身体力行。(张铁荣鲁迅研究史上实证派的旗帜 ,有删改)李何林自始至终是把自己卷入到现代思潮的论辩里的,参与的结果,就是放弃了问题意识打量的可能,使学问变成人生搏斗的一部分。长达半个世纪
29、的风雨,他从未以局外人的角度梳理文学史。(孙郁布道者李何林 ,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何林先生并未以学者的形象来塑造自己,却最终成为一名学者,并受到同行的推崇,说明真正的学者不是靠自己包装自己就可以打造出来的。B李何林先生举着民族精神的火把带很多读者走出了心灵的黑暗,他为了能让鲁迅的思想照亮更多人,在研究中主动将自己的思想隐藏在鲁迅的光芒后。C李何林先生首先成为一个革命者,他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和“文字暴动” ,这样的经历使其研究能够着眼于鲁迅的思想。D李何林先生的研究注重实证,倡导从作品和资料中获得思考和结论,同时,他投身于现代思潮的论辩里,将人生与做学问紧紧交
30、织在一起。解析:选 B。 “在研究中主动隐藏在鲁迅的光芒后”错误,由原文第二段“李何林先生举着鲁迅自己的心灵”可知,李何林先生与鲁迅的思想是一致的,不存在主动隐藏思想的问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学术成就向我们展现出的李何林先生的形象并不真实,于是作者想到了高尔基笔下的人物丹柯,因为丹柯与李先生有较大相似性。B正是因为作者和李何林先生同样出身于底层的家庭,他才更理解李先生做出的选择,认为像李先生这样的知识分子首先是怀抱反抗黑暗、担当正义的愿望。C文章强调“在我们的想象里”那些大学者、名教授都充满社会正义感,说明实际并非如此, 意在借此讽刺那些学者、教授的虚伪。
31、D文中多次将李何林先生与鲁迅进行对比,分析二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借鲁迅的10“多疑”与“猜忌”反衬李先生的形象。E李何林先生对现实中的鲁迅持疏远态度,却有一颗火热的心,他挚爱着这个民族,践行着位学者应有的道义。解析:选 BE。A 项, “学术成就向我们展现出的李何林先生的形象并不真实”错,由原文第一段“甚至他的学术著作我们怎能通过所谓学术成就真实感受和感情呢?”可知,学术成就并没有展示出李何林的形象,而不是展现出的形象不真实。C 项,作者的主要意图是说明李何林先生首先成为一个革命者、反抗者的原因,而不是“借此讽刺那些学者、教授的虚伪” 。D 项, “对比” “反衬”错,文中并未将李何林先生与
32、鲁迅进行对比,同时写鲁迅对李何林先生的“多疑”和“猜忌”只是表明现实中二人之间关系很冷淡,并无反衬李先生的形象之意。3. 作为一位鲁迅研究者,李何林先生“正直而有风骨”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第二段将李何林比作“丹柯” ,举着他的心灵走路,引领我们走出“思想的黑暗” ;第三段写他是一个革命者,一个社会黑暗的反抗者;第四段写他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和“文字暴动” ,这些都表明他勇于反抗社会黑暗,勇于担当社会正义;第五段写李何林研究鲁迅,热爱鲁迅及其作品,却又疏远着鲁迅,他与鲁迅“活在同一个世界上而又各自走着自己的路” ,他崇拜鲁迅,却不是个人崇拜、权力崇拜,而是一种思想信仰,这些都体现了他人格的独立。答案:社会担当。作为革命者,李何林曾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和“文字暴动” ;作为学者,李何林发现了鲁迅反抗黑暗、担当社会正义的思想人格。人格独立。李何林热爱鲁迅作品及其为人,但又疏远着现实中的鲁迅。他对鲁迅的崇拜,不是个人崇拜、权力崇拜,而是一种思想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