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升社区网络的商业运营能力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特色,探讨和实践了项目导向的课程内容,过程引导的课程结构,任务驱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丰富的、开放的网络教学资源;校企共建、产学研结合的建设机制。 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项目导向;做学合一;校企共建;教学资源 1 引言 “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是高职财经类、管理类等专业的计算机公共课,也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基础课程。长期以来,该门课的教学方法是:多媒体教室讲课 学生上机训练 综合训练,其缺点是学生在学习和训练时,不知道所学习的东西有什么用,不能很好地把握知识的重点,也不能
2、很好地训练在实际工作中所需要技能,学完了整个课程后,也不知道该课程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应用于实践。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使用了项目导向、做学合一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 采用行动过程导向组织教学内容 Visual FoxPro 是一种实用性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它建立小型应用系统非常方便。对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学习该门课的目的有三个: 1) 具备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能建立起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框架,掌握使用 Visual FoxPro 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 具备小型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包括需求分析、开发方法和开始过程。 3) 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能够将所学的
3、基础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行动导向来组织教学,即按照开发一个小型应用系统的过程来组织,把“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的各知识点融入到小型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本院图书馆的需求,自行开发了一套包括各种数据处理功能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该课程以完成该项目的设计制作为主线,把整个课程教学内容分成项目分析、数据处理、编程技术、可视化技术、综合实训等五个模块共 22 个单元完成,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如图 1 所示。 3 采用任务驱动、做学合一的教学方法 “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基本上是按单元进行
4、的,各单元所需学时不等,我们根据单元需要,安排多个课时连上,每个单元教学目标就是能够完成“图书馆管理系统”中部分功能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过程基本上按照五个步骤来完成,如图2: 第一步:展示“图书馆管理系统”某部分的功能、运行和试用工作效果,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明确本单元学习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第二步:讲解或讨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其中,必须讲到解决这一问题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和技能时,以本单元所要完成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相应功能为案例,教师讲解和操作其中一部分,其余类似的部分让学生自行完成。 第三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完成本单元所要设计与制作的功能
5、。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给予指导,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或对学生进行分组,同一小组的几名学生合作完成。 第四步:在学生完成具体操作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强调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注意事项,把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提升到理性的认识。有些属于本单元的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本次项目中没有用到的,教师加以延伸和拓展,延伸与拓展要自然过渡、适可而止。 第五步:完成本单元的设计和制作任务后,让学生能够解决同类性质的问题,要求学生另行完成其他类似功能的设计或相类似应用程序的制作,提出新的问题,布置相关课后训练习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在教学条件上,要使用多媒体机房(机房+投影仪)进行上课,边讲边练,学习知
6、识技能与完成项目结合起来。根据需要,有时先讲后练,有时先练后讲,有时边讲边练。 4 校企合作,课程共建,走产学研合作之路 为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也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我们确定与黄冈市教育考试院和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等十多家企事业共建课程,实现了学校、学生和共建单位多方共赢。 4.1使教学更贴近实际 教学素材、使用案例直接来源于共建单位,更符合实际需要。如“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功能安排、数据流程、界面要求都是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的。教学过程中,为便于学生对项目需求、功能布局的理解,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或部门进行考察和调研,让他们真实体会到需求分析的过程;项目制作过程中,所
7、设计的功能和界面能否满足使用单位的要求,要让学生去征求单位管理员和工作人员的意见,充分体现软件工程的思想;请共建单位的数据处理专家给学生上课,提出他们的设计思想,提出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2 为共建单位解决实际困难 课程共建的另一方面,为合作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如黄冈市教育考试院每年考试类别多,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大,由于工作人员尤其是编程人员少,他们亟需懂得数据库技术的人员协助处理,这几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为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如开发“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系
8、统” 、 “中考招生系统” 、 “考试照片核对系统”等等,这些无法购买到、功能因单位而异的软件,大大提高了共建单位的工作效率,也展现了 Visual FoxPro 的强大功能。 4.3 课程建设针对性更强 课程建设包括课程大纲的修订、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师资的培养和教学资源的建设。在不影响企业生产和保守技术秘密的前提下,选取优秀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建设,他们及时提供本行业有关技术、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新信息,协助调整和修订“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教学大纲和课程建设规划,参加行动导向的教材编写工作;安排部分教师到共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要求担任“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
9、”教学的主讲教师和指导教师必须根据共建单位的需要至少开发一个应用软件,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安排学生利用暑假期间到合作单位进行课程实习;学校任课教师与企业研究人员一道,参与企业的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活动等等。这些工作的开展,促进了该课程的进一步开发,保证了该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使课程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区域经济的针对性更强。 4.4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高职教育的职能之一是为社会服务。我们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实现了这一点: 一是为社会进行培训,曾先后为黄冈市教育考试院培训等级考试考务管理员、为科技局培训乡镇信息员、为学院教务培训教务员、为下岗职工举办再就业培训班; 二是为各单位开发小
10、型应用系统,如为黄冈市教育局开发“黄冈市小学升初中报名录取系统” 、 “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系统” 、为黄冈市档案局开发“通用档案管理系统” 、为学院财务处开发“学生收费管理系统” ,为教材科开发“教材管理系统”等;三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实习、顶岗等多种形式为企业提供数据库处理技术,如每年自学考试报名时,学生前往协助数据处理,市信息中心集中学生前往各乡镇村组进行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 四是对社会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的培训工作,每年培训考生 300 人左右,合格率较高;五是通过网络答疑,为学生和社会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答疑。 5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是一
11、门操作性、应用性强的课程,实践体系的建立非常重要,我们通过四步实训法较好地解决了学习实训问题,如图 3。 这种实训体系充分体现了技能逐步形成的过程,先校内,后校外,先单项,后综合,最后面临的是实际项目。校外实训一般安排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主要时间是假期,我们建立了两种类型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一是紧密型的,如学院图书馆、黄冈市信息中心、黄冈市教育局、武汉软件外包基地和黄冈市财政局等等,这些基地可随时接收学生实习和实训,他们的数据可信赖地交给学生处理,遇到问题往往交由师生协助解决,他们派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和实训;另一种是临时性的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单位需要学校临时协助进行数据处理或临时接受
12、实习实训学生,如进行季节性的统计、个别小型应用系统的开发等,这部分实习基地数据较多,是一种松散型的关系。由于本课程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我们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课程成绩计算方法,考试办法充分体现动手能力为主,我们建立的考核体系如图 4 所示。 6建立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院自 1999 年开设本课后,一直注重教学资源建设。到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教材、试题库、案例库、项目库、学习指导、实训指导、辅助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平台等在内的课程资源。 1) 教材方面:2001 年编写出版了数据库应用(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 年在此基础上,重新整理编写并出版了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教材和
13、配套的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学习指导 ,该教材被列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005 年再次修订,按知识点结构体系编写了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 和配套的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上机指导与习题解答 ,还出版了配套的二级 Visual FoxPro 考试指南 ,编印了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练习册 ,该教材的出版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在一年多时间里印刷了 7 次,发行 2 万多册,在 2006 年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首届自编教材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我们还编著了Visual FoxPro 课程设计指导(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详细介绍了课程设
14、计的方法、技巧,提供了课程设计的实例,据了解,这是国内第一本关于课程设计的指导书。书中每个模块各单元按照行动目标、行动摘要:研究性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讨论研究性教学及其三种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重点探讨了“问题解决模式”下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及其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以利于充分发挥其在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编译原理 传统的继承性教学模式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教育教学思想之中,成为人们习惯性的行为方式,用这种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存在严重弊端,不能满足大学生发展创造性学习能力的要求。为解决这
15、一问题,研究性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对于研究性教学模式所赋予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如何将这一模式有效地应用于具体的课程教学之中,仍是一个值得引起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在对研究性教学的概念、内涵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编译原理”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的实施,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多以 “维持性”为特征,忽视了大学教学应具有的“研究性”和“创新性” 。学生平时接受的教学常以书本为中心,缺乏对真理发现过程的揭示和与当代科学研究发展现状的联系,课堂活动常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气氛沉闷,教学原理简单,缺少现代多媒体原理的应用;教学评价的形
16、式单一,缺乏对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评估。在这种维持性教学的指导下,大学生的学习多成为继承性、模式化的,因此难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 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现代教育原理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边互动过程。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为学而存在,学又要靠教来引导,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1。 研究性教学体现在教与学的双方,包括课内与课外两个方面,二者互为补充。前者指的是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者途径,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新知识,力图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和创新过程揭示出来,使学生既获取新知识,又受到知识
17、创新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必要训练。后者是指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研究性,即通常所说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拟定相关研究课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搜集信息、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独创性学习活动,它是课堂研究性教学活动的延伸。研究性教学注重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发展探索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放在首位,所以它是一种现代型的教学方法2。 3 研究性教学的三种模式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高校,研究性教学有三种模式“问题解决模式” 、 “自主研究模式”和“课题参与模式”3。前者一般适合于课堂研究性教学,后面两种一般适合于学生课外研究性学习。 3.1 问题解决模式 这
18、一模式是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发展水平,借鉴前苏联的马赫穆托夫提出的理论总结出来的,即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出问题搜集科学事实探求解题方法得出科学结论运用新知识。 3.2 自主研究模式 自主研究就是学生独立从事和完成某项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其程序是:学生发现问题确定题目搜集资料并制定研究计划分析资料并实施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报告。指导教师不会直接参与其中,只是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原理指导。 3.3 课题参与模式 这一模式是指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从中进行科学学习、科学探索和科学实践的一种活动。在严肃缜密的科研氛围中,学生们可以获得在传统式教学中获取不到的宝贵经验和成长体验。 对于模式而言,并没
19、有适合于各门课程的统一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课程的特点作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有效的策略。 4 研究性教学的实践 “编译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学科的核心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近几年,我们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对开展“编译原理”研究性教学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4.1 研究课程内容特点,构架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 教师应从初学者的角度,经过比较和分析,选择出一套适合初学,内容体系和结构相对合理,又能反映出学科水平和发展趋势的理想教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研究过程。在教学内容上应不局限于一本教材,结合其他参考资料,认真研究、认真提取,构架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20、,内容上要体现基础性、先进性、前沿性,这是研究性教学的首要任务。 “编译原理”这门课程涉及的理论较为抽象,初学比较困难,因此我们比较和分析了国内外多种教材的内容,选择了初学较为容易,同时内容和结构比较合理的陈火旺院士编写的教材,结合其他国外经典教材,构建了科学合理的“编译原理”教学内容体系。 4.2组织教学内容,精心挖掘研究性问题 “问题”是研究性教学的载体,也是研究性教学的切入点,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充分挖掘可供研究的题材,是组织好研究性教学的首要环节。一般来说,凡是具有智力挑战和教育价值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性教学的题材。 “编译原理”课程在教学内容上适合建立“问题空间结构” ,也就是
21、将理论和原理产生的需求背景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抽象为一个个“问题” 。每一个“问题”又进一步划分成“子问题” 。在此基础上安排教材章节、电子版素材和“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 “编译原理”课程大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挖掘问题: (1) 理论和原理出现的背景和联系。比如, “编译原理”课程的词法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形式语言与有限自动机理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研究程序语言的形式化定义,形式语言与有限自动机之间的关系以及形式语言与有限自动机理论如何应用到词法分析过程中等一系列问题。再比如含有空串和不含空串的非确定有限自动机之间存在什么联系,为什么要转换为确定的,非确定的和确定的有限自动机之间有
22、何联系,等。设计这些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的能力。 (2) 研究学科发展动态,了解前沿研究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 “编译原理”包含的内容广泛,随着语言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编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出现。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不断跟踪学科的研究前沿,用前沿的研究成果来不断地更新和充实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更新的知识,教师应尽量把前沿成果组织成为适应学生知识结构的研究性题材,比如现代体系结构下的编译原理以及当前流行的开发环境,等。教师要根据学科发展前沿给学生必要的指导,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课后查阅资料学习。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分流培养,构建不同的培养模
23、式很有意义。 (3) 分析与其他课程内容的联系。随着科学原理的迅猛发展,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日趋明显, “编译原理”课程与“数据结构” 、 “操作系统” 、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等先导课程关系密切,因此在进行“编译原理”课程的研究性教学过程中,适当组织一些与其他课程相联系的研究性题材,对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联系的观点和发散性思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例如, “编译原理”课程自顶向下语法分析有两类方法:递归下降分析法和非递归的预测分析法。在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程序设计语言的相关内容设计问题。在比较这两种方法在自顶向下语法分析中的不同点的基础上,引导学
24、生归纳递归程序和非递归程序的设计方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4.3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在大学教学中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4:进入问题情景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我们注重学生自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实验教学进行了结合。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掌握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在深入研究实验教学的内容体系、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将实验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验证知识型实验。这部分实验内容,强调基础性和系统性,以验证知识、帮助理解课程基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为主。二是设计型实验。这种研究设计过程既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25、过程,又是自己进一步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三是分析综合型实验。利用流行编译器的开放源码,使学生分析编译器的整体结构,学生可以对其中的子程序进行修改,从整体上加深对整个编译程序的理解。最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对出现的问题相互讨论,使学生更全面的思考和理解问题。 4.4 研究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我们在“编译原理”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和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 (1) 开展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首先“编译原理”课程内容讲解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递进式,首先将各个基础层次的内容讲清楚,引出“问题空间” ,其次分析同类方
26、法的异同点。比如自底向上语法分析包括算符优先分析、LR(0)分析、SLR 分析、LR(1)分析和 LALR(1)分析。这些分析方法的模型大体相同,均采用移进-规约思想,不同点在于构造分析表的方法不同,通过多媒体教学,以动画的方式形象生动地对工作过程进行演示,从而把过程讲清,把原理讲透。 (2) 探索网络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根据“编译原理”课程的特点,进行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和教学指导。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综合学生问题,在归纳分析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 (3) 开展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引导学生课下收集当前流行的编译器的资料,分析不同开发
27、摘要:针对目前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作者适时引入相关案例,介绍电子商务领域所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通过上机操作测试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提出“以学生为本”选取教材、专题讨论组织、试验环境的改进措施。关键词 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信息安全;教学实践与探讨;启发式教学1 引言 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数学、计算机、通信、信息、法律和管理等许多学科,涉及内容广泛,既要掌握基本原理知识,也要具有应用技术和设计方案的技能。因此,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本人在信息安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适时设计问题,施加因势利导的启发;辅之以适当的课外作业,巩固课堂知识
28、;设置灵活的考核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2 信息安全课程的知识结构及教学目标 2.1 信息安全课程的知识结构 按照研究的角度和内容不同,信息安全课程包含的四方面内容:(1) 密码学理论与技术 所涉及到的知识有基于数学的密码理论和技术,包括古典密码体制、分组密码、序列密码、公钥密码体制、认证码、数字签名技术、HASH 函数、身份识别技术、密钥管理及 PKI 技术;在非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方面,主要包含信息隐藏、量子密码和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理论与技术。 (2) 安全协议理论与技术 安全协议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安全协议的安全性分析和各种安全协议的涉及与分析研究。典型安全协议有:安全电子支
29、付协议(SET)、安全套接字协议(SSL)及 IPSec 协议,等。 (3) 信息防范理论与技术 主要包括:信息分析与监控,入侵检测原理与技术,应急响应系统,计算机病毒,等。 (4) 网络安全与安全产品 网络安全包括网络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还包括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的涉及与分析,网络安全产品的研发,等。常见的网络安全产品有防火墙、安全路由器、虚拟专用网(VPN)、安全服务器、CA 和 PKI 产品、用户认证产品、入侵检测系统(IDS)、漏洞扫描工具,等。 2.2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框架、通用技术;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能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
30、的密码算法和协议,并逐步具备解决信息安全中的与密码相关的工程实践的能力;掌握几种常用的应用安全协议和开发组件;将典型的安全技术初步应用到实践中。 3 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思路与实践 信息安全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所涉及的前序课程主要有: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高等数学。这些学科在我校计算机系一般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才能修完。因此,信息安全课程的开设不能与其他前序课程并行,选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开设最佳。 3.1 通过趣味性的实例实施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点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
31、主观能动性双向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角色,实现教师引导与学生积极学习相结合;同时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书本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在启发式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求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对于信息安全课程的密码学理论部分,若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甚至有一些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先避免直接进行比较理论知识的讲解,先介绍密码技术的发展历史,比如采取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吴用智赚玉麒麟”中所见到的一首藏头诗开始讲述其中所包含的密码学知识。“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难逃可无忧” ,从而引出我国古代使
32、用具有艺术色彩的隐写技术来保密真实信息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密码技术的学习积极性。随后引入原始的“凯撒密码”技术的讲解,并让学生主动参与这些算法的演算,分三人一组的进行上机实践。在上机实践的时候每组中有一方为发送方,一方为接收方,第三方为入侵方,通过实验测试这些算法对数据的保密功能以及测试该算法的抗攻击能力,避免了纯理论讲解教学模式。 3.2 通过适时设计问题实现因势利导的启发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围绕知识点设计适当的问题是启发式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信息安全课程关于对私钥加密体制的代表算法 DES 及公钥加密体制的代表算法 RSA 的讲解部分,更不能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
33、程中可设计适当的情景问题,先从公钥与私钥密码体制的特点讲起,并以典型代表算法 DES 与 RSA 为例,设立“如何将二者优点进行结合的设计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从被动接收 RSA 和 DES 的理论的模式转移出来,主动参与对问题的讨论。老师因势利导的启发学生,并给出以 RSA 算法传输 DES 的密钥,以 DES 算法保密要发送的消息的设计方案。然后进行算法理论核心介绍,并通过 Java 的调包类给出算法的实验测试。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算法应用的掌握。 3.3 通过设置适当的课外作业,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课下能加强复习。教师可以围绕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
34、,选择一个相关的课题或者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去完成。当然也可以针对信息安全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利用课堂所讲的知识点,通过查阅学习相关资料知识后来自己设计一个主动防范的安全体系结构。这样可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锻炼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3.4 设置灵活的考核方式 由于信息安全课程内容比较多,在进行期末考核时应该合理分配基础知识与知识应用的比例。对于大纲要求掌握基本理论部分的内容应该占 70%。对于理论运用和学科发展趋势方面的知识点应该采用发散的方案设计题,灵活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能力。比如对对称密码体制与非对称密码体制及散列函数的结合应用方面,设计了一道 “以
35、DES 算法、RSA 算法及 MD5 散列算法为例,设计最佳的具有保密功能签名的方案” 的考题,让学生在对对称密码体制、非对称密码体制、散列函数的应用及数字签名的理解的基础上发挥理论运用的能力。在成绩总评方面,设计的成绩比例为:课堂出勤和讨论 20,上机实验作业 30,期末卷面 50。基本达到了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上机、方案设计的全面考核。 4 实施效果及分析 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该课程教学中收到了明显效果。从学生反馈信息中可以看到,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比较牢固;应用比较灵活,能将书本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实例进行结合;上机编程能力得到了巩固。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学生在期末考核中能正确运用基本知识
36、进行方案设计的超过 30,能基本进行设计方案的也有40。在考核试卷分析表中(表 1)可以看出:考核分布呈合理趋势。 表 1 期末考核试卷分析表 5 对信息安全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探讨 5.1 不同专业学生教材的选取要有所区别 在选择教材方面,应本着立足于学生的专业基础及课程特点的原则,实现“因材施教” 。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学生对基础学科掌握比较透彻,编程有一定基础,可以选择理论深一些的教材,比如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及现代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等教材;对于教育技术及软件学院的学生来说,应侧重于技术应用上,考虑选取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基础或信息安全概论等教材。 5.2 进一步完善实验环境 为了
37、加深对算法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上机实验是必需的一个环节。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算法。因此,在配合课堂教学的同时应该提供给学生比较广阔的实验环境,在后台开发工具方面可以不局限于一种工具。既要提供常用的基本开发工具(如 C,C+ ),也要提供灵活方便的开发工具(Java,C#),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及训练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进行测试。对于教材后半部分的动手试验,应该提供适合教学试验目的路由器、防火墙及 VPN 设备。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试验指导教师的专业培训,便于他们在试验中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 5.3 专题讨论必须加强 在早期的教学中,曾经为了赶进度而忽视了专题讨论,导致学生了解
38、的知识仅限于书本内容,知识掌握比较片面、单一。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学生理解稍难的部分,教师应当适当放慢教学进度,组织专题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听取学生的观点,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相应调整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术研究前沿,可以请有所建树的研究人员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补充,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关注发展动态,开拓视野,培养研究兴趣。 6 结束语 在信息安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在首位,大力探讨带实例性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应当在“以学生为本选取教材” 、 “组织专题讨论”及“进一步完善试验环
39、境”等方面加以适当的改进,从而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雪梅.“启发式”教学方法势在必行J.云南高教研究, 1987,(3). 2 王军,李玉柏,吴军蹄.“主动探索,多边互动”教学法及其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外语教学中的应用A.TWO 与中国高等电子教育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陈建潮,李洛,熊薇.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导入”案例式”教学方法J.计算机教育 ,2004,(4):2226. 4 路璐,孙宣东,明俊峰,等.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9):124-125. 5 王旭仁,徐远超.信息摘要:本文
40、介绍了我院对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建立了多层次的、以学生为主导的考核模式,可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计算机组成技术实验;考核模式;改革 1 引言 计算机组成技术课程的考核评价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首先,该课程内容庞杂,即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学习的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接口技术这三门课程的主要原理和基本知识点都融合在这一门课中;其次,该课程所面对的学生专业背景迥异。工业自动化、企业管理、应用化学等十几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该课程。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真本领、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做到融会贯通,同时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针对以
41、往实验考核的一些弊端,我们提出多层次、多形式的考试模型,对现有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能动性、过程性,使之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 2考核模式改革的目标及具体措施 2.1 计算机组成技术实验考核改革的目标第一,通过考核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消除他们对考核的抵触情绪,从被迫接受考核到对考核有兴趣,并最终落实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上。 第二,增强考核的功能性,使考核真正成为反映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习者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指针,使之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力的反馈环节。 第三,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品质,通过考核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主动精
42、神和勇于承受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在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2.2 计算机组成技术考核改革的具体措施 (1) 考核内容多层次 现代教育提倡张扬个性、面向学生的因人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考核评价手段才趋于合理。考核命题考虑不同院系学生的专业基础,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既覆盖面广,更要重点突出,着重考察专业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考察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多元的、综合性的终结考评制度,特别是在成绩评定时要对学生具有创新的、探讨性的观点给以较大的权重。 (2) 考核形式多样化 考核形式的丰富和方法的多样是促使传统教育思想转变的有效手段。以往的实验考核,一般采
43、用书面实验报告的形式或一次性统一命题考核。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 首先,采用书面实验报告形式难以公正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并上交,这一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无法杜绝相互抄袭现象。 其次,一次性统一命题考核的题目容量有限,相对于丰富的教学内容而言,考察的知识点严重不足,代表性差,可信度不高。 第三,在这两种评价模式里,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只是被评价的客体,教师的工作量大,评价效果也不好。教学评价应更注重其弹性、变通与多元化,强调以学生为本位1。 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实行综合评定方法。尤其要加强教学阶段考查,即增加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的应用。考核方法采用实
44、验命题考试、口试(自选命题报告和答辩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方案设计、撰写小论文等形式。这样既考核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总成绩的计算可采用如公式(1)的计算方法: 总成绩= 命题考试70%+(平时报告成绩50%+自选设计50%)30% 其中命题考试成绩、平时报告成绩、自主设计均按百分制记。在不同专业的课程中可以根据专业的具体特点,适当调整总成绩中各项考试所占的比重。特别是自主设计,可有效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研究式学习,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自主设计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同学们设计了“新型固定电话留言机” ,不但支持汉字或英文留言,还可以根
45、据不同的来电号码或预设密码给出不同的自己设定的提示音及独立空间留言;化学工与工艺专业的同学们设计了“试剂状态显示仪” ,可以动态地显示化学试剂的温度等信息。在自主设计过程中,学生不再被动地应付考核,而是积极地参与,并享受着这一过程所带来的成功和乐趣。 (3) 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考核本身不是目的,是教育中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大学生的心理可塑性极强,设计科学而合理的考核,将其作为一种价值标准,诱导学生向此目标努力,并通过考核结果的比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其奋发向上,开拓进取,这也是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实质内涵。 (4) 重视考核结果分析 建立教学与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使
46、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如在评价指标内容上要充分考虑相互涵括、相互影响的因素。另外,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根据教学与评价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考虑怎样有助于发展两者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功能。在评价问题解决以后,就应当建立配套的政策措施。对此,英国一学者曾作过非常精辟的论述:“评价的关键不在于怎样评,而在于评了做什么” 。因此,对考核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也是抓好考核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试卷分析获得的信息不仅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学习,同时对提高考核质量,对改进考核模式、提高试卷命题质量也大有益处。 3 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优势体现 3.1 增强了考核的功能性 教学评价一般分为总结性评
47、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三种1。总结性评价在一门课程结束或某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时进行,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确定不同学生各自所达到的水准或彼此间的相对地位,并确定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此外,总结性评价还有以下用途:预言学生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否取得成功;确定其后教学过程的教学起点;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作证明。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学习单元结束时进行,目的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弥补不足,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诊断性评价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进行,目的是确保学生在学习开始时具备必要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特性,即诊断性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学生贴标签,而是为教师设计一种可以排
48、除学习障碍的教学方案,使教学适应学生的特性和背景2。 目前高等院校中包括计算机组成技术在内的多数课程的考核都应用了总结性评价,而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应用的较少。总结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定并证明学生的总体学业成绩,但大学与中小学不同,大学生已经通过了竞争激烈的高考,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除了评定奖学金外,总结性评价证明学业成绩的功能已没有多少价值。因此,考核既不能对学生进行诊断和安置,更不能改进教学过程,也很难对学生进行证明和分等。考核只是习惯性教学程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造能力的功能性不强。 3.2 实施效果 在 20042010 学年中,我们对计算机组成技术课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并应用上述实验考核模式评价改革方案,受到了全校各专业学生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平时答疑的学生明显增多,课堂气氛活跃,主动学习和主动上机的学生明显增多。图 1 是 20042010 年计算机组成技术课程结束后参加全国、省及校级计算机相关科技创新竞赛参赛及获奖情况分析,可以看到实施改革方案以来,参赛人数年年呈现上升趋势。 4 结论 科学的实验考核体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组成技术实验应注重差异,设计多层次的考核体系,促进学生的成长,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思想活跃、适应性强、有开拓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晓岚,陈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