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统计教案设计授课年级 大二 专业 会计电算化 授课班级 11 会电大二班 学生人数 32 人 授课人: 杨耀芳 时间: 2012-11-20使用教材: 基础会计(山西经济出版社)课型: 综合课章节名称: 第四章 静态分析指标 第三节 平均指标算术平均数项 目 内 容程序设计“复习旧课,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设计练习,老师评点” “ 分析结论,得出结果 ”创设问题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有什么变化?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应该如何理解?什么是权数?权数是怎样发挥它的作用的?教学设计思路解决 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复习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引出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
2、算,得出什么时候应该加权。分析推导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让学生牢牢掌握住公式的应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果,理解权数的作用。达到目的学生解决这三个问题的过程既是公式的学习过程,又是学生获得新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知识点编号学 习目 标具 体 描 述 语 句一知识目标理解简单算术平均数的公式,明确权数不同的平均数计算方式。掌握变量分布数列的加权平均数的计算。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在统计整理过程中熟练使用这一计算方法。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体验初步的数据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三情感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生
3、的职业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引导学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简单平均数的计算,加权平均数公式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练习使得学生可以熟练掌握。教学难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运用。权数的意义。通过案例讨论,加深学生理解记忆。教 学方 法1. 多媒体教学2. 讲授法、提问讨论,启发式点拨3. 师生互动,案例分析4. 学生做练习,教师评讲,指出学生在学习加权算术平均数容易出错的地方。学 情分 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对于平均数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础。本章节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加权的含义,并且能够使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来解决
4、生活中变量出现次数不同的平均数的计算。教学内容(一) 复习简单算术平均数。 nxxn21(二) 学习加权算术平均术的计算。1、 简单算术平均数的特点是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相同。如果变量值出现的次数不同,就得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2、 含义:将各组的变量值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即次数总和)而求得。3、 公式: (各组变量值各组次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各组次数fx ff xXn21其中:x 算术平均数xi 第 i 组的标志值或各组中的组中值fi 第 i 组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即频数 总和符号编号 目 标 内 容备注及时间分配教一组织教学师:我们在小学二年级就学过了平均数的
5、计算,平均数对于我们同学是不陌生的。下面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平均数的计算可以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生:思考平均数用于生活中的情况,并且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引出加权平数的应用(3m)二创 导设 入情 新景 课师:复习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 例 1:某生产组 10 名工人生产同一种零件的日产量分别为17、20、19、20、18、18、20、19、19、20 件。求这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 生:拿出作业本练习例 1,并且抽一名学生到把答案写到黑板上。 师:评讲答案,对于做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杨。 学生做练习教师巡查指导。(5m)学过程教三合 获作 取探 新究 知师:将例 1 进行修改再求平均数例 2:某
6、生产组 20 名工人日产量的资料求:该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生:1、讨论例 1 和例 2 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用例 1 的公式再来求例 2?2、和老师一起,通过例 2 学习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思考:什么是权数? 3、权数是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通常用人数,件数,次数表示。4、理解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 强调权数的概念。日产量(件) 工人人数(人)比重( %)17181920123410203040合计 10 100理解加权的含义 评讲例2。(20m)四综合练习,理解难点 权数就是频数,是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但之所以权数会起影响平均数大小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各组权数不同从而结构不同引起的。(4m)五
7、知识拓展师:对于组距式数列,应该怎样求出算术平均数?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通过计算组中值,可以把组距式数列变化成单项式数列,然后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得出。例 3:根据某班 40 名同学的统计学成绩原始资料分组整理如表 2,根据此表资料计算平均成绩。通过用很方便的方法计算学生最熟悉的平均分数,吸引学生兴趣。(16m)学过程六小 结作 业思考:当各组变量值 x 同时+、-、*、/ 同一个常数时,平均数会如何变动?当次数 f 这样变化呢?P89 ,计算题 4、6。(2m)13067.54Kiixf教学反思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从简单平均数到加权平均数再到
8、等距式加权平均数,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整堂课学生和教师都配合得很好。知识点深入浅出,难易适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主导地位也得到了发挥。教师评价该堂课教学比较成功,学生掌握了知识点,达到了师生互动教学评价学生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下列表格:说明:A 为熟练掌握 B 为掌握良好 C 为基本掌握 D为有所欠缺掌 握 程 度目 标A B C D简单算术平均数 什么是权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及计算 研究等距式变量数列如何求平均数 长 治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教 案 首 页授课时间及班级 2012-11-20 11 会电大二班 学生人数 32 人 章节与标题 第四章 静态分析指标 第三节 平均指
9、标算术平均数 讲授目的及要求 一 知识目标: 理解简单算术平均数的公式,明确权数不同的平均数计算方式。掌握变量分布数列的加权平均数的计算。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在统计整理过程中熟练使用这一计算方法。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体验初步的数据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情感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引导学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 讲授重点 简单平均数的计算,加权平均数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讲授难点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运用。权数的意义。 讲授方法 1. 多媒体教学 2. 讲授法、提问讨论,启发式点拨。 3. 师生互动,案例分析。 4. 讲练结合,加强巩固。 需用教具与挂图 多媒体 授课人: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管理系 杨耀芳审批 2012 年 11 月 10 日基础统计教案设计经济贸易管理系杨 耀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