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大学生需求的政务微博发展对策研究 以山东大学学生为例郑晓彤 谭必勇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济南 250100)摘 要通过设计山东大学学生政务微博关注度的问卷调查,采用 spss 分析、了解政务微博发展现状。经分析得出,目前政务微博建设尚处萌芽阶段,其内容构造、运营模式均有诸多不足。第一,微博内容碎片化,不能使大学生充分获取信息;第二,微博服务形式化,未满足大学生的求实心理;第三,微博定位模糊化,未发挥引导大学生舆论的功能。针对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建议从内容聚合、评估体系、管理机制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政务微博服务。关键词大学生;政务微博;问卷调查 ;spss 分析The Resear
2、ch 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tudent Demand-based Administrative Micro Blog Taking student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Zheng Xiaotong Secondly, formalistic micro-blogging service failed to live up to students expectation; Thirdly, fuzzy position of such micro blog didnt play th
3、e function of guiding the public opinion among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Focusing on such problems facing the administrative micro blog, it is recommended that micro-blogging service can be optimized by improving its content aggregation,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Key words: Univ
4、ersity Students; Administrative Micro Blog; SPSS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一、引言随着 web2.0 时代的到来,微博的应用愈加广泛,已嬗变为现实政治的载体,政务微博应运而生。2011 年被称为政务微博元年,全国各地的公安微博、各级党政机关微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政务微博的应用不仅对微博功能拓展影响重大,而且开拓了公民参政议政的项目基金 本文系 2010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 公众需求导向的政府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与服务机制研究 (项目批准号:10YJC870032)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郑晓彤,女,
5、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生;谭必勇,男,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电子邮箱:。2电子化平台,因而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关于政务微博的研究,近年来学术界主要从政务微博的传播特征、发展现状、具体应用三方面给予关注。有关政务微博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领域,由最初的基本状态描述深入到学理探讨,如梁芷铭的政务微博传播机制初探 1、韩娜的传播学视角下政务微博的发展路径探析 2等,认为政务微博主要有传播主体的权威性和特定性、传播媒介的互动性和裂变性、传播内容的独占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政务微博发展现状和对策是学术研究的重点,诸如赵国洪、陈创前的“微博问政”现象的实证研究基于新浪微博的分析 3,何芳的浅析
6、政务微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4,相德宝、吴竞祎的政务微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5等,这些论著或宏观梳理政务微博发展历程,或结合具体实例加以叙述,总结了政务微博主要面临的发展不平衡、管理不科学等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利用传播学理论分析政务微博传播机制、影响力和发展现状,有助于深化对政务微博本质的认知,分析制约发展的相关因素,为政务微博发展提供对策。结合政治学、档案学等其他学科探讨政务微博的具体应用,体现了学术界对政务微博的全方位研究。政治学领域主要研究政务微博在参与民主政治、社会管理和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微博问政是网络新媒体培养公民政治意识和加强政治参与,促进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传播形式,
7、推进了信息公开化和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民主政治建设和公共领域构建。 6政治学领域的研究还揭示了政务微博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档案学的研究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政务微博的档案化,二是档案馆政务微博的利用。目前,学术研究多以宏观分析视角为主,鲜有基于特定用户需求的分析,尤其缺乏对大学生政务微博需求的研究。2013 年 1 月的第 3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达到 11.3%7。大学生网民数量众多,是微博公民参与的重要主体,他们倾向于通过微博平台介入公共事务,表达诉求,对政务微博的互动性、透明度、权威性要求更高。此外,大学生具有求新、求异心理,具有较高
8、的信息敏感度,分析大学生政务微博需求,有助于把握社会新动向,提高政务微博创新能力。总之,基于大学生需求探讨政务微博的发展策略,有助于打造理性、有序、高质量的政治参与平台,拓展政务微博功能,提高用户粘性。二、研究过程及方法(一)研究目的本文以山东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主体,以当前中国政务微博为研究客体,通过设计大学生政务微博关注度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微博关注偏好和需求,以拓展政务微博的服务领域,丰富其用户类型,并为创新青年群体参政议政的路径与方法提供政策建议。(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1 梁芷铭, 政务微博传播机制初探 , 新闻爱好者 ,第 12 期(2012 年).2 韩娜, 传播学视角下政
9、务微博的发展路径探析 , 新闻与写作 ,第 2 期(2012 年).3 赵国洪、陈创前, “微博问政”现象的实证研究基于新浪微博的分析 , 图书情报工作 ,第 6 期(2012 年).4 何芳, 浅析政务微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 编辑之友 ,第 7 期(2012 年).5 相德宝、吴竞祎, 政务微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 新闻与写作 ,第 2 期(2012 年).6 蒋东旭、严功军, 微博问政与公共领域建构 , 新闻研究导刊 ,第 4 期(2010 年).7 http:/ 2012 年 12 月至 2013 年 2 月,调查对象为山东大学在校本科生。本次问卷采用实地和网络两种形式送发。 2.问卷
10、设计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先借鉴有关政务微博关注度的调查问卷编制经验,后构建大学生政务微博关注度调查问卷 ,并进行预测试和修改,整理成最终问卷。共有 20 道题,分为四个部分:基本信息。包括年级、性别、专业共 3 道题;微博利用度。包括是否使用微博、使用微博频率、常关注的微博类型等 3 道题;政务微博认知度。包括开设政务微博的必要性、政务微博作用、关注度、关注原因和种类等 6 道题;政务微博功能评估。包括对微博政务公开、在线办事、交流互动三大功能的评估,一共 6 道题;问题与对策,包括政务微博的不足、改进措施,共 2 道题。3.数据回收与处理共发放 1200 份,收回 1150 份,回收率为
11、95.83%。其中有效问卷 1077 份,有效率93.65%,并通过 SPSS18.0 对回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三)调查样本基本信息统计笔者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其基本分布情况(见表 1) 。本次调查中人文社科专业学生人数达 55.1%,超过样本总数一半。受访者的学科背景对政务微博的认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样本学科覆盖全面,各项指标偏差小,减少了不必要主观因素的干扰。表 1 受访的山东大学本科生基本信息统计表变 量 类 别 频率 百分比 (%) 排序 变量 类别 频率 百分比 (%) 排序女 584 54.2 1 社 科 452 42.0 1性 别男 493 45.8 2 理
12、工 317 29.4 2大一 446 41.4 1 农 医 167 15.5 3大二 371 34.4 2专业类型 人 文141 13.1 4大三 154 14.3 3 - - - -年 级大四 106 9.8 4- - - - -三、大学生政务微博关注度现状分析(一)偏好新颖实用的微博内容调查结果(参见图 1、图 2)显示,73%的学生已开通微博,43%的受访者几乎每天使用微博,28%的受访者每周都用。可见,大学生微博使用频率高,易形成对政务微博的长期关注,构建稳定的用户群体。4313, 29%764, 71%是 否图1 山东大学本科生微博开通状况图2 山东大学本科生微博使用频率学生经常关注
13、的微博类型体现其关注偏好。据调查(参见图3、图4),有472人关注名人微博,达到使用微博总人数的61.8%,热点话题微博的关注人数为366,占47.9%,这两种微博最受学生欢迎,成为关注的主流。相比之下,政务微博关注度较低,只占16.8%,说明政务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接受度有待提高。调查得知,大学生对微博多媒体拓展功能要求较高,大部分学生不只满足于了解文字信息,更倾向于关注图片、视频类的微博内容,注重政务微博的“镜像”力、表现力。0 50 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名人微博热点话题微博其他企业微博政务微博重点学校微博472366196135128105图3 山东大学
14、本科生微博关注偏好5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最好有视频最好多一些图片无所谓文字为主即可5581096532图4 山东大学本科生微博多媒体应用需求可见,大学生关注他人微博的目的主要在于满足信息获取、娱乐消遣、新媒体体验三大需求。第一,名人微博和热点话题微博及时性和即时性强,面对突发事件时,往往能第一时间表明态度、澄清谣言并持续关注事态的发展。大学生关注这两类微博,更易满足其及时获取信息的需求。第二,名人微博主要涉及影视明星、主持人、知名歌手及各类公众人物,热门话题微博也充斥着轻松诙谐的调侃,整体娱乐性强,大学生可通过关注微博满足其娱乐消遣的需求。第三,微博作为新兴媒体,
15、可以阅读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切合大学生追求新颖、时尚事物的特点,能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新媒体体验,所以受到青睐。综上,大学生偏好轻松、热门、新颖的微博内容,具有求实、求新、求变的使用心理。(二)视政务微博为自媒体 1时代公众服务新媒介调查发现(见图 5),64.6%的学生认为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开设政务微博,学生的普遍支持为政务微博的推广奠定良好基础。但是仍有 26.3%的学生持中立态度,认为微博可有可无,甚至还有 9.1%的学生认为其完全没有必要,这说明政务微博在学生群体中的认可度仍有提升的空间。图5 山东大学本科生对开设政务微博必要性的认知状况大学生对政务微博作用的理解可体现其对政务
16、微博的功能期待。由图6知,认为微博是1 首次对“自媒体”释义的来自于 Shayne Bowman 和 Chris Willis 于 2003 年 7 月在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的一份自媒体研究报告,他们提出:自媒体是普通公民经由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一种提供与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具体参见:Dan Grillmor (2004). We the Media: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Sebastopol: O Reilly. From: http:/ 山东大学本科生对政务微博作用的认知状况此外,统
17、计显示(见表2),自己切实关注过政务微博的学生只有427人,仅占被调查总数的39.6%,而在这一群体中有216人认为政务微博无关紧要。由此可见政务微博并未带给大学生良好的用户体验,在关注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不能认识到政务微博在参政议政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其可替代性强。表2 山东大学本科生政务微博使用行为及认知状况您是否了解政务微博变 量了解,并关注过 听说过但未关注 完全不知道合计有必要 201 117 73 391无所谓 216 229 156 601大学生是否必要关注政务微博完全没必要 10 22 53 85合计 427 368 282 1077而大学生关注微博的动机及关注微博的类型也呈现多元
18、化分布状况(参见图7、图8)。在调查的学生群体中,58.10%(248人)的群体希望通过政务微博了解政务动态,与政府互动,发表意见。其次便是出于生活和办事的需要关注政务微博,选择这一选项的人数为88,占20.6%。从关注类型看,民政、财政和环保三类微博最受欢迎,此类微博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实用性强,颇受学生欢迎。758.10%20.60%13.30%12.90%1.20%0.50% 想了解政务动态,与政府互动,发表意见生活和办事需要他人推荐课程学习需要其他强制要求图7 山东大学本科生关注政务微博的动机分布55.50%43.10%35.10%18.50%4.20%民政财政环保药监其他图8 山东大
19、学本科生关注政务微博的类型分布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大学生对政务微博的认知状况。学生们基本认可政务微博的存在价值,将其视为自媒体时代政府服务的新媒介。故而对微博的实用性要求高,希望能够借助微博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政务信息。四、政务微博公众服务能力分析服务是电子政务系统的生命线,面向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应当成为政务微博今后发展的核心内容。政务公开、在线办事、政民互动是政府三项基本的公众服务,问卷第13题至第18题即针对该内容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对政务微博公众服务能力的满意度。(一)政务公开广度有限以公众为中心,提供丰富、真实的信息服务是电子政务提供公众服务的重要内容,和传统媒介相比,
20、政务微博自身的广泛性、便捷性、即时性等特点使其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具备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图9、图10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微博有关重大事件的信息更新较快,有53.6%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关注的微博能涵盖基本、常用的内容;认为微博信息十分全面的同学只有79人,仅占18.5%;甚至有27.9%的学生认为政务微博内容少,没有代表性。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政务微博公开的内容满意度较低,大学生信息来源渠道广,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微博如果仅提供与政府网站等相雷同的内容,便无法体现其独特作用,很难获得学生认可。从微博具体信息来看,“新出台政策及解答”、“政务信息公开”、“与老百姓生活8密切相关的信息”、“对时事、
21、社会热点的看法”四类内容的关注度较高,均在40%以上,但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事实真相说明”这一内容的关注较少,可见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作用尚未被大学生完全认可,其独特作用未充分发挥。总的来说,政务微博政务公开工作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实现对重点事件、热点话题的信息搜集和公布,但是内容的全面性、独特性仍较为欠缺,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微博信息建设,由“突出重点”向“覆盖全面”转变,不仅可以做到详略得当,更能实现信息全方位覆盖,拓宽政务公开的渠道。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比较及时,重大事件更新比较快非常及时不及时说不清53.
22、90%15.70%15.50%15%图9 山东大学本科生对政务微博信息更新状况的认知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涵盖基本、常用内容内容少,没有代表性十分全面53.60%27.90%18.50%图10 山东大学本科生对政务微博信息全面性的认知44%43.30%41.70%41.50%2.80%政务信息公开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对时事、社会热点的看法新出台政策及解答其他图11 山东大学本科生对政务微博信息公开内容的关注度(二)在线办事效度不足完善微博办事功能,体现了政府服务平台化的发展趋势,“在线办事”已成为政务微博功能评估的重
23、要组成部分。问卷通过第16、17题了解大学生利用微博办理事务的情况。由表3可知,在关注政务微博的427人中,只有87人真正利用过微博办理日常事务;其中,9有54人对其办事效果较为满意。在“想到过利用微博”和“完全没想过利用微博”的学生群体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其只能提供基本办事信息,不够全面。表 3 山东大学本科生对政务微博在线办事功能的评价遇到问题是否想到通过微博与政府部门联系变 量想到并实施 想到过 根本没想过合计作用很大,能够切实解决问题 54 33 5 92有一定作用,但是不够详细全面 28 118 102 248完全没用 4 16 15 35政务微博提供的办事信息对解决实际问题是否有用说
24、不清 1 13 38 52合计 87 180 160 427(三)政民互动深度欠缺政务微博中政府的指令性和解释性信息虽然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但政民互动也是体现政务微博特色,实现微博服务公众的功能之一,是保障公民享有的政治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手段。大学生通过转发、评论政务微博,实现与政府部门的深层次互动,使学生大范围参与政府决策成为可能。因此建立健全微博政民互动渠道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调查显示(见图12),有238人认为政务微博的互动功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效率较低,目前仍存在问题。今后应当提高政务微博的工作效率,对大学生的评论快速反馈,学生提供的意见建议及时处理,改变文字互动的单一形式
25、,拓宽互动渠道,让微博真正成为政民互动、收集民意、反映民情的重要工具。0.00% 10.00%20.00%30.00%40.00%50.00%60.00%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效率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作用很大,政府回复率高,速度快。是群众网络问政的重要载体没有一点作用,还不如政府网站说不清55.70%25.80%11.50%7%图12 山东大学本科生对政务微博互动功能的基本评价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务微博的政务公开、在线办事、政民互动功能均有一定的欠缺,归根究底是内容构造、服务方式、运营理念不成熟,阻碍了公众服务功能的发挥。具体表现在如下三点:1.微博内容碎片化在传播学领域,碎片化通常是指信息以
26、简单的形式传播和呈现。依据中国人民大学彭兰教授的观点,碎片传播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指信息来源的多元化、观察视角的分10散化、信息文本的零散性和信息内容的缺失性;二是指意见的异质性、分裂性 1。碎片化传播虽然使得内容短小精悍,便于交流,但更易造成语义不明,无主题化的问题。由前期问卷分析可知,目前政务微博的内容结构单一,缺乏主题。许多政务微博只是将网站上的消息原封不动的转发过来,甚至多是每日新闻和天气预报。信息组织无序、重合度高、内在联系性差,消解了政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2.微博服务形式化“政务公开”只涉及重点内容,覆盖面窄;“在线办事”仅提供办事信息,不能实现“一站式”办事服务,实用性不
27、强;“政民互动”变成了微博用户单方面表达意见,信息处理效率低。政务微博提供的以上三项公众服务流于形式,削弱了大学生通过政务微博参政议政的热情。3.微博定位模糊化部分政务微博对自身定位不清晰,仅仅将其作为政府公告或政府网站内容的翻版,忽略了微博用户年轻化、个性化等特点。导致微博内容枯燥乏味,因特色和吸引力不足而难得到网民关注。依据传播学中的“教养理论(cultivation theory)” 2,大众在与媒介接触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起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大学生处于价值观成熟时期,社会媒体对其言论、观点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政务微博具有灵活、高效、信息权威的特点,其在思政教育、舆情引导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
28、性,舆情引导应当政务微博重点开发的功能。但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认为政务微博未能及时回应社会热点,发布权威信息,抢占话语权,在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过程尚显不足。其内容与政府网站、博客、论坛的信息重合度高,可替代性强。说明工作人员微博运营理念落后,没有充分挖掘微博这一新兴社会媒体的独特优势,对政务微博定位模糊,忽略了对大学生舆论的引导。五、政务微博的优化措施问卷调查显示(见图 13),65.3%的大学生认为应当首要加强微博信息公开工作,提高政策措施的透明度。选择“加强效能监察、评估”和“加强组织领导”两个选项的人数分别占到 42.2%和 41.5%。以上三个选项选择的人数最多,体现了大学生对政务微博建
29、设的主流意见。其主要涉及内容建设、绩效评估、管理运作三部分。1 彭兰, 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 , 今传媒 ,第 10 期(2010 年).2 教养理论是由美国著名传播学家乔治格伯纳(George Gerbner)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针对电视媒体的广泛普及并深刻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及行为而提出的一种电视传播学理论。具体参见:Gerbner G, Gross L, Morgan M, et al.(2002). Growing up with television: Cultivation processes. Media effects: Advances in The
30、ory and Research, (2): 43-67.110 10 20 30 40 50 60 70力推信息公开,增强政策措施的透明度加强效能监察,建立科学考评督办问责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权威的政务微博统筹协调工作机构加强培训宣传,提高领导干部和网民素养及参与积极性其他65.342.241.530.20.5图13 山东大学本科生对政务微博优化措施的认知状况从政务微博的组成成分看,传播者的权威性、传播信息的真实性都对政务微博传播效果有直接影响,内容组织方式、用户对语言信息的理解等也是决定微博受众广度的重要原因。结合上述对政务微博传播机制的理论分析,以及大学生对政务微博发展的意见反馈。政务
31、微博今后的优化发展应当着眼于信息聚合方式、微博语言表达、评估模型建设、联动机制优化四个方面,打造组织有序、内容详实、评估民主、管理科学的电子化政务平台。(一)构建“去碎片化”传播的聚合方式克服微博内容碎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引入聚合方式。尝试通过将微博信息分类,设置不同标签、主题、微群,实现信息有序聚合和发布。本文将政务微博的信息按照其作用分为形象类信息、公共服务类信息、互动类信息三大类,并按照不同种类设置不同的发布标志,实现“去碎片化”。其中,形象类信息主要体现政府和城市整体风貌,诸如政府风采展示、城市宣传片、当地美食推介等;公众服务类信息主要是包括政务公开信息、办事信息、便民贴士、突发事件
32、信息四部分,这是政务微博的核心内容,是利用率最高的部分;而互动类信息主要是民众意见反馈、转发和评论其他部门的微博、与用户情感交流的信息等。不同类型的信息涉及不同内容,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实际发布、管理上也应突出特色,采取不同的方式,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12图14 政务微博内容分类构架示意图可以看出,针对三大类信息的内容特点,政务微博应采用不同的发布模式。形象类信息内容对时效性的要求相对较低,无需每日更新,其旨在让大学生产生对政府和城市的认同感,增强对政府的信息。依据以上特点,应当在重大节日或者城市举办重大活动时发布此类信息,结合具体活动更能引起用户的共鸣,同时也避免了每日零散发布造成的信息疲劳。
33、公众服务类信息包含的种类更为丰富,发布方式也更为多样,政务公开要按照政府具体工作情况以周或月为单位集中发布,便于大学生集中学习政务知识,监督政府;办事信息可通过私信的方式发给前来咨询的用户,并且联系负责该类事件的政府部门微博,实现网上“一站式”办事咨询;突发事件备受关注,所以需要随时发布,并标以特殊标记提醒网民;便民贴士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诸如交通信息、天气状况等应该形成每日定时更新,实现便民服务常态化。互动类信息用于维护和拓宽用户关系,所以其发布方式应当更为形象、灵活。相关部门除了要及时处理网民意见外,还要时常举办线上和线下活动,鼓励大学生关注政务微博。例如对被政府采纳意见的微博用户提供奖
34、品,评选出有关热门话题的经典评论,也可结合大学生需求,举办政务微博进校园活动,让工作人员真正走进学生中间,了解时下学生的真实需求,拉近彼此距离。通过对政务微博信息的分类、整合和管理,实现微博内容的有序聚合,克服碎片化传播的劣势,提高用户粘性。(二)运用环境适切性高的微博“微语言”政务微博在传播过程中应当提高语言信息对媒介语境的适切性,优化“微语言”,使政务微博既能符合政府舆情引导、服务社会的媒体角色定位,又能适应网络环境轻松、娱乐的特性。提高微博语言对媒介语境适切性,就需要针对不同的信息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政务信息类内容的表达要严谨、庄重,确保信息权威,被大众信服;而有关便民信息等生活类内容的
35、传递就要突出轻松、活泼的特性,突出政府的亲民形象。(三)推广参与度强的微博评估模型推广科学的评估模型,让更多的网民参与到微博绩效评估的过程中来,是加强对政务微博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电子政务评估标准有:世界市场研究中心的评估标准 1、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的评估标准 2、Accenture 咨询公司的评估标准 3以及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研究课题组的评估标准 4、北京时代计世资讯1 2001 年夏,世界市场研究中心联合美国布朗大学首次对 196 个国家的 2288 个政府网站进行调研,以此对各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调查小组对具有电话联系方式、联系地址、在线
36、出版物等 22 项内容打分。2 2004 年,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对联合国 191 个成员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进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发表了一份联合报告。报告采用“电子政务指数”对 178 个成员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通过对政府网站的成熟度、对信息通信技术(ICT)基础设施的数据分析、人力资本的数据分析三部分的综合分析即得电子政务综合指数。3 该公司在评估时使用了两大测评指标公共服务成熟度与客户关系管理。两大测评指标分别赋予一定权重,加权求和后形成总体成熟度,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电子政务水平。4 2004 年,电子政务专业杂志电子政务公开发布了2003- 2004 中国城市政府门户网站评价报
37、告 。评估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城市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分析和测评,将总体评价内容划分为核心指标和其他指标两类。核心指标最终体现为电子政务实现度(EGR),包括电子政务在线服务力 (OSA) 和电子政务在线应用力(OAA) 两项。其他指标包括地区适应性、结构合理性、综合成长性三部分。最终的总体结果以总体评价、排名以及个案评价等形式出现。13有限公司的评估标准 1等。这些标准多侧重于政府网站建设,鲜有关于政务微博的评估说明,绩效评估针对性不强。虽然,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会以年度为单位发表中国政务微博客的评估报告,新浪、腾讯等也会定期发布自己的政务微博发展报告。但报告很多都是从全国范围、
38、以年度为单位进行评估,所得内容未免过于笼统,更多反映的是中国政务微博发展的整体趋势。应当进一步细化微博评估单位,推广科学的评估模型,让更多地市级部门对自身微博进行详细评估,争取实现按季度甚至按月的评比,以便及早发现微博问题,改进不足。同时评估模型也可做进一步改进,尝试增加网民投票,扩大用户体验、用户满意度指标所占的比例,借此引起网民对微博评估的关注度,提高评估结果的公信力。(四)健全电子政务系统联动机制将政务微博的相关内容纳入政务绩效考评之中,是电子政务web2.0时代管理创新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改变微博建设分散化的现状,加强政务微博之间、政务微博与政府网站等政府其他传播媒介之间的联系,促进信
39、息交流,形成电子政务的联动机制。政务微博之间要加大对彼此的关注度,让用户获得周围地区、其他行业的相关信息,提高微博信息的辐射面;网站与微博之间要建立友情链接,便于整合民意。此外,通过提供链接也可实现新闻的同步更新,不仅避免了微博和网站在内容上的重复建设,也能提高微博、网站的访问率。完善的电子政务联动机制也需要高素质的微博管理人才。建议相关部门成立专业的微博运营团队,聘请专业人才打理微博,同时团队成员也要具有一定的年龄梯度,以便了解各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做到合理分工,调配得当。并尝试提供专业培训、举办经验交流会、探讨成功政务微博案例等活动提高运作人员的媒介素养,建立定期考核机制,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
40、性。此外,还可制定微博平台使用指南,建立日常运营和反馈机制。总之,应当通过健全电子政务联动机制,优化微博运行团队,提高政务微博的运营质量,实现微博科学化管理。六、结语通过对山东大学学生政务微博关注度的问卷分析可知,目前,大学生普遍认为政务微博是自媒体时代公众服务的新型电子政务工具。微博问政已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一环,鉴于大学生政治参与形式多样、需求丰富、辐射力强等特点,要求政务微博在传播过程中采用“去碎片化”机制,确保组织有序;在内容展示上注重突出微博“镜像”力和表现力,全面拓展微博功能;在语言表达时正确处理政务微博“泛娱乐化”与严肃性的关系,运用环境适切性高的“微语言”。同时结合大学生对
41、政务微博的功能定位,侧重完善微博公众服务的用户体验。如今,政务微博已初具规模,呈现出较为集中、有序、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今后,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势必会继续成为政民网络沟通的重要平台。为了最大化发挥微博的传播优势,政府需要分析服务对象的各种1 2002 年 2004 年,北京时代计世资讯有限公司发布中国城市政府网站评估报告 ,以十大指标(其下包含 28 个子指标)从网站的内容服务、功能服务、建设质量三方面对中国电子政务的状况进行了初略勾画。指标的权重以专家调研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计世资讯项目组的成员根据指标先对三级指标和未作分解的二级指标评估,再由三级
42、指标加权求和得出对应的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加权求和得出相应的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加权求和即为网站评估总体得分。总分及每项指标的满分为 10 分。其中,7.0 分以上(含 7.0 分)为良好,6.0(含 6.0) - 7.0 分为一般,0- 6.0(不含 6.0)分为较差,0 分为差。14需求,力争实现对特定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努力营造平台集聚化、管理制度化、互动常态化、监督立体化的政务微博管理体系,实现政府工作与微博发展的双赢。参考文献1 张春贵 (2012). “微时代” ,当注重打造“微博领导力”J. 理论视野,(8): 71-73. Zhang Chungui (2012). “Micro e
43、ra“, when the focus to create “microblogging leadership“.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8):71-73.2韩娜(2012). 传播学视角下政务微博的发展路径探析J. 新闻与写作, (2):19-22. Han Na (2012). Development route of the government microblogging in view of Media Studies. News and Writing, (2):19-22.3张浩,尚进(2011). 微博时代的电子政务建设与创新J. 中国信息界, (
44、9):35-38. Zhang Hao, Shang Jin (2011). Microblogging era of e-government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Chinas Information Industry, (9):35-38.4徐炜炜(2012). 政治微博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双重效应及策略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8):72-75. Xu Weiwei (2012). Political microblogging dual effect on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university stud
45、ents and strategy research.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8):72-75.5刘键政(2012). 大学生思政教育视域下微博互动主体关系J. 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6):134-137. Liu Jianzheng (2012). Microblogging interactive body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the domain. 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 (So
46、cial Science Edition), (6):134-137.6黄河,刘琳琳(2012). 试析政府微博的内容主题与发布方式基于“广东省公安厅”与“平安北京”微博的内容分析J. 现代传播, (3):122-126. Huang He, Liu Linlin (2012). Analysis the government microblogging Topic released - based on the Guangdong Provincial Public Security “and“ Green Beijing “micro-blog content analysis. Mode
47、rn Media, (3):122-126.7张玉涛,夏立新 (2009). 基于主题图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模型研究J. 情报杂志, (7):161-165. Zhang Yutao, Xia Lixin (2009).E-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model based on topic map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7):161-165.8张熠瑆(2012). 浅析微博技术在电子政务“政府-公民 ”平台中的应用J. 时代金融, (6):172-175. Zhang Yixing (2012). Of micro-blogging in the e-government platform of government - citizen“. Times Financial, (6):172-175.9何芳(2012). 浅析政务微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 编辑之友,(7):20-22. He Fang (2012).Analysis of government micro-blog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solutions. Friends of The Editor, (7):20-22.10宋利国,张亚娜(2012). 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