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数字通讯原理 扩充版new.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339376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通讯原理 扩充版new.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数字通讯原理 扩充版new.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数字通讯原理 扩充版new.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数字通讯原理 扩充版new.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数字通讯原理 扩充版new.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数字通信原理第一章 概述一、通信及通信系统的构成1、概念2、构成二、信息、信号及分类1、信息:用来消除不定性的东西。2、信号:是用来携带信息的载体。3、信号分类: 模拟信号:强度的取值随时间连续变化,取值个数无限。数字信号:强度参量的取值是离散变化的,取值个数有限。PAM 信号是模拟信号。 (时间上离散,但幅度取值不是有限个。 )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四、数字通信的特点及性能指标1、特点:(1)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2)便于加密处理(3)利于采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4)设备便于集成化、小型化(5)占用频带宽2、性能指标: 信息传输速率(bit/s):每秒钟传输的信息量。有效性指标 符号

2、传输速率(Bd):单位时间内传输码元的数目。频带利用率:单位频带内的传输速率。误码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误码的码元个数与传输的总码元数之比。可靠性指标抖动:是指数字信号码相对于标准位置的随机偏移。M 进制信号与二进制信号码元数 n 的关系为: M = 2 n因此,信息传输速率与符号传输速率的关系是: R = N bBMlog式中: R 为信息传输速率。 N 为符号传输速率。M 为码元(或符号)的进b B制数。例如:四进制码元序列符号传输速率 2000Bd,其信息传输速率为多少?R = N log2 = 2000log2 = 4000 bit/sbBM4用来衡量数字通信系统传输效率(有效性)的指标

3、应当是单位频带内的传输速2率。误码率(平均误码率)P = eNlimNn传 输 总 码 数发 生 误 码 个 数第二章 语声信号数字化编码第一节 基本概念A/D 变换 抽样:是将模拟信号在时间上离散化的过程。量化:是将信号在幅度上离散化的过程。编码:是将每个量化后的样值用一定的二进制代码来表示。D/A 变换:译码、滤波(低通)第二节 PCM 编码一、抽样1、抽样定义及实现的电路模型= )(tfstf)(tST2、抽样定理(能判断信号的类型,确定抽样频率的大小,画出频谱图)(1) 低通型信号:是指低端频率从 0 或某一频率 到某一高限频率 的0fMf带限信号,并有 的限定条件。0fMfMSf2例

4、:(2) 带通型信号: Mf0B0(取整)nfnfSM21)(120MSfnfBfn00 4Mf )(ZKHf0 4 8 12 16 20ZSKHf8原 1 下 1 上3(3) 与抽样有关的误差 抽样的折叠噪声:若 MSf2 抽样展宽的孔径效应失真二、量化1、定义:量化是把信号在幅度域上连续取值变换为幅度域上离散取值的过程。2、均匀量化:各量化等级间隔相等的量化方式。量化间隔: NU2量化级数:量化值: iu量化误差: (即原信号-量化后信号) 。非过载区, ;过载区,e 2maxe。2e过载电压: U3、量化噪声的计算非过载区量化噪声功率: 非 过 载 区N223)(1NU说明非过载区量化噪

5、声仅与量化间隔 的大小有关,或者说,在临界过载电压一定时仅与分级数 有关。U过载区量化噪声功率: euUe22过 载 区总的量化噪声: 过非 Nq量化信噪比 。以对数形式表示有:qeuS2/edBq xNSlg0)3lg(0)/(n+1下下gh n 下0 Mf0f MSf0fMf 0)1(fnSS MSf)(48.46lg20lxe( 。 )lN210Uuxe为 信 号 电 压 归 一 化 值ex4、非均匀量化及压缩扩张技术(1) 定义:量化间隔不均匀。特点:信号幅度小时,量化间隔小,其量化误差也小;信号幅度大时,量化间隔大,其量化误差也大。可以改善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实现:采用压缩扩张技术。

6、 (P24-P25)(2) A 律压缩特性:以 A 为参量的压扩特性。Xyln1X10l通常选 A=87.6 的压缩特性,按 A 律压缩特性实现非均匀量化的量化量化信噪比为: dxyXNNSeq lg20l3lg20)/( 非 均 匀 Sq)/(均 匀小信号时, , AXyln1Adxyln1大信号时, , l Xl结论:非均匀量化时,小信号的信噪比会增大;大信号时改善减小,以致信噪比比均匀量化时小。注意:对 A 律 13 折线量化信噪比的计算公式、方法及相对于均匀量化信噪比的改善量,大专不作要求,但仍应知道以上结论。三、编码与解码1、二进制码组及编码基本概念二进制码,一般二进制码。P32 天

7、平称重:5.2(样值)5(量化)101(编码) 。2、非线性编码与解码(1) A 律 13 折线编码的码字安排极性码 段落码 段内电平码1a2a345a678 段落码与量化段的序号关系量化段序号 段落码用十进制数表示+1i 量化段序号和段落起始电平的关系50, 1iBiI, 2,3,82ii 量化段序号和段落量化间隔的关系1, 1ii, ,3,82i 2i段内码 , , , 对应权值为 , , , 。5a678aii4i2i例:P37(2) A 律 13 折线编码方法 极性码的判决:则 ; ,则 。0SI1a0SI1a 段落码判决:A:若 落在 14 段内, ;58 段内 。SI2 12a12

8、85RiI, ;5,6 7,8172B: ,3aRI, ; 1,2 3,43202a, , ; 1 216223, , ; 3 4440aC: , , , ; 5 64aRI5262, , ;7 818131 2 3 4 5 6 7 8661281204112836412166417RI67RI57RI67RIBi8i2i4i6i8i10i2i14 段内码 iiiiBiRiiiBR aaII )2()4()8(7658765若 ,则 ;反之, 。iS1i 0i例:P3839(3) 译码目的:把接收的 PCM 信号还原成相应 PAM 量化值。例:求 11011011 译码后结果?解: ,此信号电

9、平为正电平。1a段落码 101, , , 。615i 2566BI 16266876 ).248( aaIBS译)23( 为接收端所加半个量 4021646译译 SI 26化间隔。 )例:练习册 P5,七大题第 2 小题。(这题一定要理解透)例:某 A 律 13 折线编码器, ,过载电压 ,8l mvU4096一个样值为 。试将其编成相应的码字;mvuS798计算接收端译码器输出的样值大小,并计算量化误差。解: ,l mvU409628,v046327uS7编码过程:极性码: , ;039Su1a段落码: , ,处于 58 段;28RU12a, ,处于 5,6 段;53S 03, ,处于 6

10、段;694Ru4起始值: ,量化间隔: 。26BU126段内码: ;3815865R, 。RSua; 4816264)(656UBR, 。RS0;4)()8(66567aBR, 。7RSUu7; 0)2()4()( 6766568BR, 。8RS08a编码结果为:11011000译码: 2).24( 687656 UBC译。39182量化误差 。mve 1439第三节 差值脉冲调制DPCM一、DPCM 原理及实现原理:语声信号的样值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可预测部分:可以由过去的一些样值加权得到。 不可预测部分: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误差。发送:实际值预测值;预测值: Ni SSiTnwnT1)()

11、(二、ADPCM 编码引入自适用量化(量化间隔变化 ) ,自适用预测( 经过一段时间会变)(tiw8化) 。(知道意思)第三章 时分多路复用及 PCM 30/32 路系统第一节 时分多路复用通信一、时分多路复用的概念1、多路复用的概念: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而不互相干扰的通信方式。主要有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两种。2、时分复用的概念:利用各路信号在信道上占有不同的时间间隔的特征来分开各路信号。3、时分复用的实现(P67,图 3.2)二、PCM 时分多路通信系统的构成( 图 3.3)几个基本概念:帧:抽样时各路信号每轮一次抽样的总时间(即开关旋转一周的时间) ,也就是一个抽样周期。用 T 表示。

12、路时隙:合路的 PAM 信号每个样值所允许的时间间隔。 ( 为复用路数)nTtC位时隙:1 位码占用的时间。 ( 为码字数)ltCB(二进制码符号速率 = 码速率)BRtN三、时分多路复用系统同步位同步:是使收端的时钟频率与发端的时钟频率相同。又称为时钟同步。帧同步:是保证收发两端相应话路对准。帧同步的实现:发送端在每一帧的第一个时隙位置安排标志码,即帧同步码,接收端要首先识别帧同步码,从而判定帧开始的地方。第二节 PCM 30/32 路系统一、PCM 30/32 路系统帧结构1、帧结构图话路数:30 路,信令路:1 路,帧同步:1 路。2、标准数据:话音抽样速率 ;帧周期 ;ZSKHf8us

13、fTS125路时隙 ;snTtSC91.325位时隙 ;ltB48.0.9数码率 。skbitsflnTltf SSCB /2048153.1二、PCM 30/32 路帧同步系统(专科不要求)(一)一般帧同步的原理例:设 ,一帧分为 4 个时隙,其中 传帧同步码 10011011;4n0TS1、原理 逐步比较移位寻找帧同步码。 (P70,图 3.5) 在紧接着的 时刻验证同步码。0TS2、帧同步的五种状态 同步状态:帧同步系统在 内检测到帧同步码。0TS 帧失步状态:接收端未检测到帧同步码。 捕捉状态:由失步检出到重新回到同步状态的过程。 (假失步:同步码误码引起的误判失步。 ) 前方保护状态

14、:从发现一次失步到确认真正失步的过程。当连续 次( 称为前方保护计数)检测不出同步后,才判为系统m真正失步,而立即进入捕捉状态,开始捕捉同步码。前方保护状态作用:避免假失步。前方保护状态的前提状态是同步状态。 后方保护状态:是从捕捉到第一个同步码到确认真正同步的过程。其作用是避免伪同步。其前提状态是捕捉状态。(二)PCM 30/32 路帧同步系统1、码型:0011011 集中插入在偶帧 的第 28 位。0TS2、前方保护时间: 。mT)1(前 )5(s3、后方保护时间: 。Sn后4、帧同步的工作原理同步状 态 A前方保护状态B捕捉状 态C后方保护状态D检测到一次失步 连续检测到 次失步m检测到

15、 次同步n连续检测到同步次数 (假同步)n检测到一次帧同步失步次数 m(假失步)10第五章 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和同步数字体系(SDH )第一节 数字复接的基本概念一、准同步数字体系(PDH)根据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传输介质的传输能力,要有不同话路数和不同速率的复接,形成一个系列(或等级) ,由低向高逐级复接,这就是数字复接系列。二、PCM 复用和数字复接扩大数字通信容量,形成二次群以上的高次群的方法通常有两种:PCM 复用和数字复接。1、PCM 复用概念所谓 PCM 复用就是直接将多路信号编码复用。即将多路模拟话音信号按 125s的周期分别进行抽样,然后合在一起统一编码形成多路数字信号。P

16、CM 复用的不足:随着话路的增加,每一路时隙变小,即编码时间缩短,编码速度要提高,编码器难以实现。2、数字复接(概念)是将几个低次群在时间的空隙上迭加合成高次群信号。步骤:将低次群脉宽缩窄,留出空隙复接;低次群时间移位,各低次群时间错开;各低次群相加,合成高次群。3、两者区别: PCM 复用:多路信号抽样后、编码前形成。数字复接:多路信号在编码后形成。三、数字复接的实现:按位复接和按字复接。1、按位复接优点:复接电路存储容量小;缺点:不利于以字节为单位的信号处理和交换。2、按字复接优点:有利于以字节为单位的信号处理和交换;缺点:存储容量大。PDH 大多采用按位复接;SDH 大多采用按字复接。四

17、、数字复接同步数字复接要解决两个问题:同步和复接。数字复接的同步指的是被复接的几个低次群的数码率相同。不同步则复接后的数码就会产生重叠和错位。五、数字复接的方法及系统构成1、数字复接的方法:即数字复接同步的方法,分为同步复接和异步复接。(其定义见书 P127)2、数字复接系统的构成:主要由数字复接器和数字分接器两部分组成。第二节 同步复接和异步复接一、同步复接二、异步复接1、码速调整11目的:让复接的各支路具有相同的速率。正码速调整:通过向低速支路插入不含信息的插入码,以提高此支路的速率,从而使各支路瞬时速率相同。实现方式:缓冲存储器P132 图 5.10第一节 同步复接和异步复接一、同步复接

18、三、异步复接1、码速调整目的:让复接的各支路具有相同的速率。正码速调整:通过向低速支路插入不含信息的插入码,以提高此支路的速率,从而使各支路瞬时速率相同。实现方式:缓冲存储器P132 图 5.102、异步复接二次群帧结构(P133,图 5.11)帧周期: ;s38.10帧长度: ( ) ;bit4SKbit/84.一次群的速率为 ,在 内能传 205 。因为码速调S/2s3.10bit206整后各一次群在 内要传 ,因此,每个一次群要增加s3.10it26 。即bit7, , , , , , 。1iF2i3i1iC2i3iiV 当支路信号速率比较低,读写相位差小于一个定值, 不传信息iV码,而

19、是插入一位非信息码。 支路信号速率稍高,读写相位差较大,则 继续传信息码。i若 传非信息码,则 ;iV1321iiC码速调整 前信号 调整后 输出缓冲存储器写入 读出12若 传信息码,则 ;iV0321iiC接收端收到 中有两个或以上 1,则说明 位为非信息码。ii iV1F231412F324共 12 位,其中 10 位二次群帧同步码,1 位告警,1 位备用。第四节 SDH 的基本概念一、PDH 的弱点(P142 )二、SDH 的概念及特点SDH 网是由一些 SDH 的网络单元(NE)组成的,在光纤上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分插和交叉连接的网络(SDH 网中不含交换设备,它只是交换局之间的传

20、输手段) 。基本网络单元:TM(终端复用器) ,ADM(分插复用器) ,REG(再生中继器) ,SDXC(同步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SDH 特点最核心的三条:同步复用;标准光接口; 强大的网络管理能力。三、PDH 和 SDH 比较帧结构标准 复用方式 开销 光接口 复用单位PDH 不统一 异步 少 不统一 位(基群除外)SDH 统一 同步 多 统一 字节第五节 SDH 的速率与帧结构一、SDH 的速率同步传递模块 ,其中 是基本的模块信号,其速率为:NSTM1ST; 的速率为: ; 的帧周期:b/520.1 SMb/520.NT。s二、SDH 的帧结构SDH 的帧结构是一种以字节为单位的矩形块

21、状帧结构。 (P147 ,图 5.27):共 9 行,270 列;NSTMN帧长度: 字节 ;9270bitN89270周期: ;s15的速率 。ST SMbitNsit /)520.1(01256周 期帧 长 度13帧结构的三个区域:段开销区域(SOH) ;净负荷区域(含少量 POH) ;管理单元指针区域(AU-PTR)SOHAU-PTR123456789SOHSDH-1净负荷(含 POH)9 261 sMbitbitPTRAUititSOHM/576.01289/8.416速 率 的 速 率中第六节 同步复用与映射方法(大专不要求)一、复用结构1、复用单元标准容器 : )(C112C23C

22、4sMb/54. sb/048.虚容器 :)(VnPOHVn分为:低阶虚容器: , , ,可进一步复用123VTU中 的到高阶虚容器中;高阶虚容器: ;34CAVC中 的和支路单元: ;nPRnTU支路单元组 :由一个或多个 按字节交叉组合而成;GT管理单元: ;UA管理单元组 :由一个或若干个 的集合。2、复用步骤14 映射:形成 的过程。 (P155)VC 定位:是一种将帧偏移信息收进支路单元或管理单元的过程。(P161) 复用:(P165 )我国的 SDH 复用结构(P154,图 5.34)第六章 数字信号的传输第一节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基本理论一、数字信号波形与功率谱单极性半占空脉冲序

23、列可提取时钟。二、基带传输系统的构成三、数字信号传输的基本准则1、无码间干扰时域条件 1(归一化值) , (本码判决点)0K)(BKTR0 (非本码判决点)奈氏第一准则:等效理想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为 ,若信号以 2 速率传CfCf输,则没有码间干扰。2、理想基带传输系统概念:基带传输网络为理想低通。若理想低通带宽 ,信号符号速率CfB,这时满足无码间干扰传输。CfN此时频带利用率 ZCHdfBN2带 宽符 号 速 率3、滚降低通传输网络概念:(P192 )滚降系数 。其中 是截止频率, 称为滚降部分; 为Cf)()(fCfCf等效理想低通带宽。例:书 P222 练习题(1)以理想低通特性传输

24、PCM30/32 路系统信号时,所需传输通路的带宽为何值?如以滚降系数 的滚降特性传输时,带宽为何值?5.0解:PCM30/32 路信息传输速率 ,因采用二进制传输,sMbR/048.2;MBdRN48.2若在理想低通时, , 。NZZMHBdN024.12.15时,即 , 。5.05.0等 效 等 效B ZMHB536.10241等 效第二节 基带传输的线路码型一、对基带传输码型的要求(P193194)二、常见的传输码型1、单极性不归零码2、单极性归零码3、信号交替反转码( 码)AMI规则:信号码极性交替反转, “0”码不变。例:10100011100101二进制码+10-1000+1-1+

25、100-10+1 码AMI或:10+1000-1+1-100+10-1 码4、 码3HDB编码规则:在二进制码序列里,当出现 4 个连“0”码时,用取代节 000或 代替。 ( , 均为 1 码,它可正可负;V0VB, ) 。1,若本取代节跟前取代节之间原始传号码个数即“1”个数为奇数时,本取代节用 , 的符号跟前一个传号码极性相同。0若本取代节跟前取代节之间原始传号码个数即“1”个数为偶数时,本取代节用 , 的符号跟前一个传号码极性相异, 的符号与VBV相同。B例:练习册 P5,第八题, 1。二进制码: 1 0 1 1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1 1 0 1 0

26、0 0 0 0 0 0 0 1码, 1011000 1001 01101 13HDVVBB码特点:存在三种传号码(1, , ) ,相邻的 1 和 码满足正负交替B的关系,而 码总是同前面的 1 码或 码同号,但 码本身符合正负交替的原则。5、传号反转码( 码):二电平不归零码。CMI规则:001,100,11 交替出现。例: 1 0 1 1 0 1 0 011 01 00 11 01 00 01 01I第三节 基带数字信号的再生中继传输一、基带传输信道特性二、再生中继系统1、目的:当信噪比不太大的时候,对失真的波形及时识别判决(识别出 1 码还是 0 码) ,只要不误判,经过再生中继后的输出脉冲会完全恢复为原数字信16号序列。2、特点:无噪声积累有误码积累三、再生中继器由三大部分组成:均衡放大; 定时时钟提取; 抽样判决与码形成。均衡波形:升余弦波形和有理函数均衡波形。第四节 再生中继系统误码率积累 mieiEP1总结:再生中继系统没有噪声的积累,但是有误码率和相位抖动的积累。最后说明:1、红色字体及相关部分希望大家重点复习、理解;2、本科和专科的要求主要在三个部分有所不同,可见以上要求;3、练习册的题目一定要理解,不要只是死记过程及答案;4、考试题型基本同练习册题型,可能没有判断题,但其内容可能用其它题型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