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6 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考纲1宋明理学。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课标l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知识整合有序识记一、宋明理学1理学的创立北宋时期,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北宋五子”将儒学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创立了一种新儒学体系理学。(1) “二程”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 ”,并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 。(2)张载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2成熟(1)标志:南宋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2)表现理气关系:朱熹认为理气互相依存,但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修养论:强调
2、日积月累,强调“仁”和仁者境界。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干预政治的关键是“ ”。(3)影响: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维护了 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3发展(1)标志: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2)表现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 即理也”的核心命题。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的思想,强调“知行合一” 。浙江历史:浙江余姚人王守仁时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浙江余姚人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4评价(1)积极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影响深远。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2)消极:用三
3、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了入们的自然欲求。【思维升华】理学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 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 历史使命,又凸 显人性的庄严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同时对于今天我们正在 实施的公民道德纲要有指导 意义。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李贽(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对正统 2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2)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以此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也主张“
4、真心” 。2黄宗羲(1)敢于批判君主专制;呼吁建立“天下之法” ;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的主张;反对重农抑商,认为 。(2)其主张是明末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反映,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浙江历史:受浙东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黄宗羲突破“重农抑商”观念束缚,提倡“工商皆本” ,反映了浙江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3顾炎武(1)揭露君主政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提出“众治” 的主张;希望改革弊政、拨乱反正;梁启超把顾炎武的思想概括为“ ,匹夫有责” 。(2)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4王夫之(1)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
5、社会史观。(2)在“循天下之公”这一政治思想主旨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批判秦朝以来的暴政。【思维升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 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的三大 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 代特色的新儒学。他 们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 焕发了生机, 对后世产 生了巨大影响。史论结合重点深化一 宋明理学主题 理学与心学的异同1不同点(1)程朱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有“理”和“气”两个方面,理先气后,是客观唯心主义。主张用外在的“天理”来规范行为。(2)陆王心学认为“心外无物” , “心即理也”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达到
6、“致良知” 。2相同点(1)都属于儒学范畴,并对儒学有所发展。(2)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属于唯心主义。(3)都要求克服私欲,维护封建统治秩序。(4)都是古代哲学的重要成果。(5)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6)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3方法点拨 图示法巧记心学和理学的关系史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 “有理而后有气, 虽 是一时都有, 毕竟以理为主”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朱熹朱子语类史料二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王阳明答顾东桥书史证:史料一认为意识(理)先于物质(气)存在,意图在于强调用外在的“天理”
7、来约束、规范客观之人的行为,史料二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观点,强化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二者在哲学认识论上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二 明末清初的儒家思想主题 1 明末清初儒家思想出现活跃局面的条件(1)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阶级基础: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主题 2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1)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李 贽抨击传统观念,强调发展个性;黄宗羲政治上
8、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王夫之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2)主张比较相同点: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思想上:批判地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不同点: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格物致知主观唯心主义发明本心4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3)共同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专制
9、。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主题 3 明清批判思想最终没能实现中国社会的逐渐转型的原因(1)经济方面: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霞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政治方面: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政治基础。思想文化:纲常礼教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4)国人风貌:入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春秋 孔子学说:儒学创立战国 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成为显学西汉 董仲舒改造创新,确立正统地位魏晋 吸收佛、道精华,儒学有新发
10、展隋唐 儒、佛、道三教合一,儒学复兴运动两宋 程朱理学:新儒学体系明中期 陆王心学: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致良知明清 新发展:批判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研析高考探究命题真题研析(考过什么)例 l (2012全国新课标高考)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审题突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王阳明的身份及关键信息“以求尽其心”。材料中王阳明把传统观念中一直
11、视作末业的工商业放在与士“同道”的高度,故排除 A 项;王阳明主张“四民异业而同道”,故排除 B 项;作为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 ,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道德修养,排除 C 项。答案 D例 2 (2012广东高考)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审题突破: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产生的影响。题干的大体意思是:保5留宰相制度可以限制君主的权力,确保君主决策的正确性,减少君主专制的弊端。B、 D 两项显然是对材料的错
12、误理解;C 项君主立宪制度出自近代西方,直接排除,答案为 A 项。答案 A例 3 (2012浙江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 汉唐宋是也,中间干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 一代足矣。李贽藏书、 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根据材料,分别慨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审题突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宏观上把握材料,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 识
13、综合分析问题。要根据三则材料分别概括他们的思想。答案 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命题感悟:本讲命题的知识切入点主要有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和明末清初这一历史时期的经世致用主张和君主批判思想。能力立意上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 对儒学演变这一主干知识的宏观把握。命题探究(如何再考)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题点】理学对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影响1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 ,宋代有 4 人,明代有 95 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 203
14、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A女权意识的觉醒 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题点】主干知识一儒学的演变2 “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世乱而民乖,志癖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 。如果以下历史人物看到这句话,所持“态度”合乎逻辑的是A汉武帝:严禁传播 B陆九渊:不谋而合C李 贽:荒诞不经 D黄宗羲:奉若神明【题点】核心概念程朱理学3 “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挂在某思想家纪念堂大殿内的这幅楹联叙事
15、写意,辞简意赅。该纪念堂的主人应是A朱熹 B程颐 C李贽 D陆九渊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6【题点】热爱和继承忧秀文化传统4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 “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 ”所谓“复古开新” ,主要体现在:先秦民本观念复兴 工商皆本思想提出 君主专制受到批判 经世致用思潮形成A B C D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题点】解读新材料5每年 9 月, “水浒文化节”在水泊故地山东梁山举办。梁山之巅有一座雄伟的建筑是当年梁山好汉议事的地方,取名“忠义堂” ,关于这一名字的由来, 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忠义堂原叫聚义厅,晁盖中箭身亡后,宋江成为山寨之主,他便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如图) ,并在堂前树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这里面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A “仁政”学说 B “天人感应”学说C宋明理学思想 D “经世致用”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