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机械制造基础卷19129new.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332912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基础卷19129new.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机械制造基础卷19129new.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机械制造基础卷19129new.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机械制造基础卷19129new.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机械制造基础卷19129new.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学年第 学期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考试卷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考试卷十一考核形式:闭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1、靠前刀面处的变形区域称为( 第二 )变形区,这个变形区主要集中在和前刀面接触的切屑底面一薄层金属内。2、进行精加工时,应选择( 切削油 ) ,为改善切削加工性,对高碳钢材料应进行( 退火 )处理。 3、磨削加工时,应选择( 乳化液 ) ,为改善切削加工性,对不锈钢进行( 调质 )处理。4、夹紧力作用点应( 靠近 )工件的加工表面;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 基准位置 )误差。5、一个支承钉可以消除( 1 )个自由度,消除六个自由度

2、的定位称( 完全定位 ) 。6、常见的切屑种类有( 带状切屑 ) 、( 节状切屑 )和( 崩碎切屑 )。 (单元切屑或粒状)7、刀具磨损一般经历( 初期磨损、正常磨损、急剧磨损 )三个阶段。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 ,错误在括号内划“” ,每空 1 分,共 10 分)1、在微细加工时用误差尺寸的绝对值来表示加工精度。 ( )2、电子束加工可以在大气中进行。 ( X )3、工艺尺寸链组成环的尺寸一般是由加工直接得到的。 ( X )4、刀具后角是主后刀面与基面的夹角,在正交平面中测量。 ( X ) 5、工件的内应力不影响加工精度。 ( X )6、柔性制造系统按固定的生产节拍运行。 ( X

3、)7、用相对滑移的大小来衡量变形程度要比变形系数精确些。 ( )8、切削功率主要是主运动和主切削力所消耗的功率。 ( )9、 当切削脆性金属时,由于形成崩碎切屑,会出现后刀面磨损。 ( )10、工艺规程是生产准备工作的重要依据。 ( )三.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 4 个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写在括号内,每题 1 分,共 20 分)1.CM6132 型精密普通车床型号中的“M”表示( B ) A、高精度 B、精密 C、 磨床 D、密实2.切削加工中切削层参数不包括( B ) 。A.切削层公称厚度 B.切削层公称深度 C.切削层公称宽度 D.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3.工序尺寸只有在( D )的

4、条件下才等于图纸设计尺寸。A.工序基本尺寸值等于图纸设计基本尺寸值 B.工序尺寸公差等于图纸设计尺寸公差C.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 D.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4.工艺能力系数是( A )A. T/6 B. 6 /T C. T/3 D. 2T/3 5.工件在夹具中欠定位是指( C )A. 工件实际限制自由度数少于 6 个 B. 工件有重复限制的自由度 C. 工件要求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 D. 工件是不完全定位6.车外圆时,能使切屑流向工件待加工表面的几何要素是:( A )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总分得分学年第 学期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考试卷 A、刃倾角大于 0

5、; B、刃倾角小于 0; C、前角大于 0; D、前角小于 0; 7.在钢件上攻螺纹或套螺纹时,一般: ( B )A、不用切削液; B、用动物油; C、用高浓度乳化液; D、用低浓度乳化液。 8.一个部件可以有( A )基准零件。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多个9.直角自由切削,是指没有副刃参加切削,并且刃倾角( B )的切削方式。A、 s0 B、 s0 C、 s010.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塑性变形大部分集中于( A ) 。A、 第变形区 B、 第变形区 C、 第变形区 D、 已加工表面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 CA6140 型卧式车床可以车削( ABCD

6、)螺纹。 A、 大导程 B、 非标准 C、较精密的 D、左旋螺纹2. 影响刀具工作角的因素有( AB ) 。A、进给运动 B、刀尖安装位置 C、刀杆安装倾斜度 D、主运动3 AMT 包括( ACD)等几部分。A、 主体技术群 B、 客体技术群 C、 支撑技术群 D、 制造技术基础设施 4.研磨加工可以(ACD)A、 提高加工表面尺寸精度 B、 提高加工表面形状精度 C、 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 D、 提高加工表面的硬度 5.工序参数优化问题中的优化目标可以是( ABC )A、 最短工序时间 B、 最小工序成本 C、 最大工序利润 D、 最大刀具耐用度 五、分析简答题(共 40 分)1、拟定零件加工

7、工艺过程时,安排加工顺序时一般应遵循什么原则?(6 分)答:安排加工顺序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基面先行、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面后孔2、何谓原始误差?金属切削工艺系统产生原始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 分)答:由机床、刀具、工件、夹具所组成的加工工艺系统所产生的误差都称为原始误差。产生原始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刀具与工件之间切削运动时的几何轨迹误差造成加工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造成加工误差; 工艺系统的热变形造成加工误差。3、如何表示切屑变形程度?(7 分)答:“用剪切切变 和变形系数 Ah 来表示切悄变形程度,其中剪切变 , cos/incos()yy说明剪切角愈小,剪切变形量愈大,即切屑变形愈

8、大;而变形系数 Ah 易于测量,其有关表达式是,可知变形系数越大,剪切角越小。 ”tancos/sinyAhyo4、刀具耐用度概念?(5 分)答:刃磨后的刀具从开始切削至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所用的切削时间。学年第 学期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考试卷 5.利用尺寸链达到机器或部件装配精度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每种的应用范围。 (7 分)6.为什么对车床床身导轨在水平面的直线度要求高于垂直面的直线度要求?(7 分)答:对于车床,车削外圆时:导轨在水平面内的误差y,引起工件在半径上的误差R,且R=y ;导轨在垂直面内的误差z,引起工件在半径上的误差R(z)/2 R;可见,导轨在水平面的误差对工件加工

9、精度的影响比在垂直面的误差影响大得多。六计算题(共 15 分)2、如下图所示轴套零件的轴向尺寸,其外圆、内孔及端面均已加工完毕。试求:当以 B面定位钻直径为 10mm 孔时的工序尺寸 A1 及其偏差。 (要求画出尺寸链图、指出封闭环、增环和减环)学年第 学期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考试卷 2.图示齿坯在 V 型块上定位插键槽,要求保证工序尺寸2.0538Hmm。已知:01.8dmm,025.3Dmm。若不计内孔与外圆同轴度误差的影响,试求此工序的定位误差。 (7 分)试卷十一答案:一、1、第二;2、切削油,退火;3、乳化液,调质;4、靠近,基准位置;5、1,完全定位;6、带状切学年第 学期 机

10、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考试卷 屑,挤裂(节状)切屑,崩碎切屑;7、初期磨损、正常磨损和急剧磨损二、三、BBDAC ABABA四、1、ABCD 2、ABCD 或 ABC 3、ACD 4、ABC 5、ABC五、1、答:安排加工顺序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基面先行、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面后孔2、答:由机床、刀具、工件、夹具所组成的加工工艺系统所产生的误差都称为原始误差。产生原始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刀具与工件之间切削运动时的几何轨迹误差造成加工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造成加工误差; 工艺系统的热变形造成加工误差。3、答:“用剪切切变 和变形系数 Ah 来表示切悄变形程度,其中剪切变 , cos/incos(

11、)yy说明剪切角愈小,剪切变形量愈大,即切屑变形愈大;而变形系数 Ah 易于测量,其有关表达式是,可知变形系数越大,剪切角越小。 ”tancos/sinyAhyo4、答:刃磨后的刀具从开始切削至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所用的切削时间。5. 利用尺寸链达到机器或部件装配精度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每种的应用范围。答: 互换装配法、分组装配法、修配装配法、调整装配法完全互换装配法适于在成批生产、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较少或组成环数虽多但装配精度要求不高的机器结构;统计互换装配方法适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装配精度要求较高且组成环数又多的机器结构;分组装配法适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少而装

12、配精度又要求特别高的机器结构;修配装配法常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较多而装配精度又要求较高的机器结构。固定调整装配法适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机器结构。6. 为什么对车床床身导轨在水平面的直线度要求高于垂直面的直线度要求?答:对于车床,车削外圆时:导轨在水平面内的误差y,引起工件在半径上的误差R,且R=y ;导轨在垂直面内的误差z,引起工件在半径上的误差R(z)/2 R;可见,导轨在水平面的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比在垂直面的误差影响大得多。六、1、解: 画出工艺尺寸链图 A0=250.1A1600-0.1500-0.5分析可知:封闭环 ,增环、减环如图所示。学年第 学期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考试卷 计算工序尺寸 :1A由封闭环的基本尺寸公式: 25 +5060 解得: 35 1A1A由封闭环的上偏差公式: 0.1ES +0(0.1 )解得:ES 0 由封闭环的下偏差公式:0.1EI 0.05-0 解得:EI =- 0.05 1 1故 1A05.32. 解:1)通过极限情况,分析定位误差。2) 定位( H) =Td/(2sin a )+TD/2=0.08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