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Microsoft Word 文档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钻孔灌注桩在城市建筑和桥梁工程中得到普遍应用。 但由于其施工工艺的特 殊性和复杂性,施工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针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过 程中常见的问题,阐述正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一、施工准备 1、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的审核 根据设计图纸、地质报告、现行规范标准以及现场勘查结果,审查施工方 案的编制依据、施工工艺流程、技术指标、安全措施等内容是否符合要求。针对 混凝土初灌量的计算可参照 JTJ041-2000(公路工程标准)的规定进行复算。同时 还应审查施工方案中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
2、预案是否符合要求。 对于施工方案的审 核应具有前瞻性,要善于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 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处于被动境地。 钻孔灌注桩的混凝土实际灌注高度以及泥浆比重标准的确定。 混凝土实际 灌注高度应高于设计标高一定的高度, 具体应根据混凝土压重效果以及泥浆对混 凝土的渗透深度(考虑泥浆比重及桩长)综合考虑。根据上海市市政桥梁工程施 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8-97)规定其最小高度不宜小于桩长的 5,且不小于 2 米、 清孔后的泥浆密度应小于 1.15;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而 (JTJ 041-2000) 规定应高于设计高度 0.5-1.0 米、清孔后泥浆密度为 1.03-1.10。为保证
3、设计桩顶 以下的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笔者认为针对不同参数,应根据当地施工地质 条件确定选用的泥浆指标,再根据泥浆指标确定相应的混凝土实际灌注高度。总 之,规范中的各相关参数应配套使用。 2、根据施工方案检查施工准备情况 检查灌注桩使用水源,泥浆循环系统应设置沉淀池、泥浆池。对于粘土地 区,钻孔泥浆基本采用原土造浆,泥浆质量相对配置泥浆性能较差,泥浆的循环 如不设沉淀池,清孔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1导管应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并做水密性承压试验。钻头直径应等于设计桩 径,如钻头磨损超过要求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灌注混凝土的料斗尺寸应与方案中 初灌量的要求相符合; 泥浆比重计、含砂率、粘度计等检测仪器、测
4、锤、测绳的规格及性能指标 应符合要求;制作检孔器,有条件的应配备井径仪; 原材料应按规范要求严把质量关,杜绝不合格材料使用于工程。使用商品 混凝土须对厂家的企业资质及年检记录进行审核, 并督促承包商选择厂家时应充 分考虑路线、路况,厂家的供货能力等因素; 督促承包商按照一放二复的测量程序实施放样复核工作, 确保桩位的偏差 复核规范要求; 钻机就位前,检查护筒埋设高度、位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钻机就位后, 检查其水平、 稳固情况。 钻杆应保持铅锤线。 成孔时应适当抽检进、 出泥浆指标, 发现超标时及时调整。施工单位须配备专职记录人员,及时记录成孔过程中的各 项参数,记录必须真实、准确。二、钻孔灌注
5、桩的施工 1、钻机成孔及清孔验收 钻机成孔后须检查成孔深度。检查孔深时应根据钻头、钻杆长度扣除机上 余尺得出孔深并使用水文测绳校核。清孔(共两次清孔)的检查项目应为孔底沉渣 厚度、含砂率以及泥浆比重等参数。一次清孔提出钻杆及钻头后使用检孔器或井 径仪检查孔径。 泥浆指标检测。由于清孔时利用大功率的泥浆泵翻腾底部沉渣形成上升 力,并利用泥浆的浮力将沉渣排出。因此检查沉渣厚度前须关闭泥浆泵切断排渣 动力,并等待 5-10min 使底部较大颗粒的沉渣沉积,再使用测锤检测沉渣厚度。2由于使用原土造浆,泥浆的胶体率相对较差,会在较短时间内使泥浆悬浮颗粒沉 淀增大沉渣厚度。因此根据上海市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
6、第 5.1.5 条规定,应在清 孔结束 30 分钟之内灌注混凝土,否则应重新检测沉渣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须重 新清孔排渣。建议泥浆检测顺序依次为:关闭泥浆泵测泥浆比重测含砂率 测粘度测沉渣厚度。 计量器具的检查。钻孔桩作业环境相对较差,作业班组又不注意对计量器 具的保管,仪器的计量精度往往不够稳定。同时,有些作业班组为加快施工速度 故意改变仪器的初始状态。如增加泥浆比重计的配重,改变测绳的数标位置或在 测绳中部打结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检查人员如使用承包商的检测仪器前,应先 对仪器的完好性与准确性进行检查。 2、钢筋笼的尺寸及焊接质量。下钢筋笼之前应检查保护块是否安放到位, 核对每节钢筋笼的长度。
7、严格控制钢筋的焊接质量。冬季施工时气温较低,焊接 质量会受影响(钢筋脆性增大) ,故应特别重视。 3、安装导管时不得与钢筋笼相碰,应再次检查导管距孔低的距离。二次清 孔后,检测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后方可同意混凝土灌注,第二次清孔至混凝土初 灌宜在 30min 内完成。 4、灌注商品混凝土时,应督促承包商及时联系混凝土供应商,确保混凝土 连续供应连续浇注。水下混凝土根据规范要求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混凝土到场 后应检查出厂配比单,确保混凝土配比准确无误。督促承包商质检员抽检混凝土 的塌落度, 检查隔水塞(球) 隔板是否安装妥当。 混凝土初灌方量应符合方案要求。 混凝土初灌后还需观察孔口翻浆情况是否良
8、好, 拆导管前应用测绳检查混凝土的 高度,不得随意拆除。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勤提勤拆,一次拆除不宜超过 6 米, 埋管不得小于 2 米,导管埋入混凝土不宜大于 10 米。见证混凝土试块制作,督 促承包商按照施工方案确定的灌注高度灌注混凝土,并做好旁站记录。三、灌注桩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及建议采取的防治措施 1、护筒冒水 3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 甚至无法施工。 造成原因:埋设护筒的周围土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 撞。 防治措施:在埋筒时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在护筒的适当高度 开孔,使护筒内保持 1.0-1.5 米的水头高度。钻头起
9、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发 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四周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 位时,则应重新安装护筒。 2、孔壁坍陷 钻进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 有孔壁坍陷迹象。 造成原因:主要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 及护筒内水位不高。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 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防治措施: 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 适当埋深护筒, 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 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
10、,钢筋笼接 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大于 3 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 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 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3、缩颈 缩颈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造成原因:成孔时间过久或塑性土膨胀。4防治措施: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成孔时,应加大泥浆循环量,适当 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四周土体 也不会引起膨胀。如出现缩颈,可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4、桩底沉渣量过多 造成原因: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 而难于将沉渣浮起; 钢筋笼吊放过程中, 未对准孔位而碰撞孔壁使泥土
11、坍落桩底; 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 防治措施: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 10-20 厘米,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 孔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不要用 清水进行置换。钢筋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 壁。可采用钢筋笼冷压接头工艺加快对接钢筋笼速度,减少空孔时间,从而减少 沉渣。下完钢筋笼后,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则应利用导管进行 二次清孔,直至孔口返浆比重及沉渣厚度均符合规范要求。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 30-40 毫米,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 埋入混凝土面以下 1 米以上,以利用混凝土的巨大冲击力溅除孔底沉渣,达到清 除孔底沉渣的目的。 随着灌注桩施工工艺的日渐成熟和普遍推广,施工中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 这需要我们在开工前就进行预控,在施工中进行严控,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应分 析透彻,处理措施得当、有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