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体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5400 字【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自体组织瓣移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 2010 年 8 月-2015 年8 月收治的 60 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依据治疗修复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外科手术修复方法治疗,研究组则应用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治疗,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修复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经临床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后临床总满意率为 93.3%,对照组总满意率 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 16.7%,对照组为 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运用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不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还可使得患者术后病情改善,降低术后缺损修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实际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 自体组织瓣移植; 缺损修复; 临床 运用手术切除临床口腔颌面部肿瘤疾病,是治疗临床中口腔癌疾病的主要手段1。由于在运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治疗后,容易造成术后面部缺损,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外观容貌,还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咀嚼、吞咽以及语言发音等相关功能,严重影响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临床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
3、,经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遗留大面积的软硬组织缺损,易导致术后患者面部畸形2。故此可运用术后缺损修复方法,为患者重建切除术后的缺损组织,改善患者口腔颌面部外形、功能,发挥积极影响3 。选取本院收治的 60 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临床中自体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于 2010 年 8 月-2015 年 8 月进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 60 例,且所有的患者均符合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标准,均知情同意4。其中,10 例进行下颌骨面部缺损修复,20 例进行颧
4、骨面部缺损修复,10 例进行鼻骨面部缺损修复,10 例进行颌骨面部缺损修复,10 例进行上颌骨面部缺损修复。依据诊断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中男 19 例,女 11 例;年龄 1460 岁,平均(28.810.2 )岁;平均体重(65.104.49)kg,平均住院天数(16.871.22)d。研究组中男 17 例, 女 13 例;年龄 1560 岁,平均(29.610.1 )岁; 平均体重(65.104.49)kg,平均住院天数(16.871.22)d。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实
5、施术后缺损组织修复治疗,术前进行 X 线、CT 检查,选择手术进路,通过医护人员行手法复位恢复患者口腔颌面部缺损结构,止血满意缝合手术切口。(2)研究组在全麻下运用自体组织瓣移植进行术后缺损修复治疗,根据口腔颌面部修补部位、口腔颌面部面积选择皮瓣,设计好修复手术运用的组织瓣。同时可以制备合适长度血管蒂,在自体组织瓣制备成功后即可以吻合血管,并转移皮瓣来进行修复治疗,以便可以修复原发灶术后的组织缺损。对于临床口腔内软组织、颌面缺损的患者,可以选择前臂的自体组织皮瓣;当需修复缺损的直径3.0 cm 时,可以选择患者股前自体组织皮瓣或背阔肌皮瓣;对于临床中下颌部缺损修复,可选择患者的腓骨皮瓣。在临床
6、自体组织瓣移植缺损修复中,可以根据患者组织缺损区的部位,选择合适自体组织瓣,并能够在显微镜的辅助作用下,应用手术修复缝线将皮瓣组织及受区的相应动脉、静脉血管进行直接缝合。(3)两组修复手术后,应用常规的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消炎药物进行治疗,并适当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术后感染,并对患者术后 72 h 头部固定制动。同时,在对患者口腔修复手术后,为防止口腔伤口感染,确保手术修复效果,用 3%的双氧水来擦拭患者口腔,并结合生理盐水进行彻底冲洗,术后 57 d 可以拔除患者的引流管,12 周进行拆线。 1.3 评估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临床修复效果进行分析评定,满意:患者术
7、后修复,可恢复正常的口腔咬合关系,且患者张口度正常,面部外观无瘢痕,X 检查对位良好;基本满意:经 X 检查,对位良好,患者面部存在不清晰瘢痕,张口度不妨碍正常生活;不满意:修复术后患者的口腔咬合对位不严,影像语言功能。总满意=满意+ 基本满意。修复治疗后 13 个月期间进行随访,观察分析患者有无颈部血肿、淋巴瘘、涎瘘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 SSPS 20.0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缺损修复效果比较 研究组应用自体组织瓣移
8、植进行术后缺损修复其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满意率 93.3%,对照组总满意率 60.0%,两组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于缺损修复术后 13 个月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6.7%,对照组为 33.3%,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据悉,临床中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切除术治疗之后,易造成患者口腔面部局部的组织缺损,从而导致患者口腔语言功能障碍,也会破坏患者外观容,影响患者生活及心理健康5。而在临床手术切除治疗中,如限制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的切除范围
9、,则可能会增高临床该肿瘤的复发率,产生不利影响6。临床中人体的口腔颌面部,是主要的语言、吞咽、咀嚼、呼吸等功能的集中部位,也是维系患者面容的解剖部位。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后,对于术后的组织缺损遗留弊端,不仅会破坏患者口腔颌面部相应的功能,也会导致患者因面容破坏而影响生存质量。患者术后的缺失修复治疗中,可以根据切除患者肿瘤原发灶后的缺损范围,选择患者自体中合适的组织瓣进行修复治疗,不仅可以有效保证修复手术创面愈合,还可以使患者口腔进食、语言呼吸功能早日恢复。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 2 个月进行永久性修复,过早修复则损伤创面愈合不全,过。:Medicine/zhongyi/2016
10、0607/6128795 晚则不利于患者咀嚼、语言等功能的恢复及患者的心理健康。采用组织瓣进行缺损组织修复,尽可能地恢复了患者的生理功能,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患者自体正常组织,同时大大地缩短了手术时间7。以往相关研究指出,临床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缺损组织修复中,采用临近带蒂皮瓣修复、游离植皮治疗,不仅修复治疗的时间较长,且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也较差8 。近年的文献9 报道,运用自体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其临床中的修复成功率达到 95%。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缺损修复手术的操作简便,有效改善临床术后缺损修复治疗的效果。本研究中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研究组总满意率93.3%,对照组总
11、满意率 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口腔颌面部术后的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可根据缺损修复过程中不同的缺损部位、器官以及缺损形态,适当选择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确保该修复手术可以重建患者缺损组织10。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疾病治疗中,多以手术切除为治疗方法,切除手术后造成的局部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此可应用自体组织瓣移植缺损修复,效果理想,提高了术后患者缺损修复手术精度,满足了微创性和个性化要求,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本次研究中应用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肿瘤患者术后的组织缺损,可以最大限度保证临床中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的安全,防止术后癌肿复发11。术后 72 h
12、 是临床自体组织瓣移植缺损修复治疗后的危险过度期,因此临床中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的患者,在自体组织移植修复术后,由于其自体组织瓣均存在着不同程度挛缩,应在术后鼓励患者能够尽早的进行语言功能锻炼,这样可以防止因移植的组织挛缩使患者术后张口困难12-16。同时,在缺损修复手术后的 3 周,是口腔新舌形成时期,可以引导患者锻炼鼓腮、伸舌、吹气、面部微笑等动作,以确保患者术后舌头可以灵活运动,提升患者语言清晰度。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对其进行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在缺损移植修复后,若是患者伤口愈合的较好,可以鼓励患者能够进行口腔食物咀嚼以及基本吞咽功能的训练,改善患者缺损修复后的吞咽功能。赵宗川1
13、7指出组织缺损的修复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关注的难点和重点。梅健等18指出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的手术成功率高。同时,临床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在其自体组织瓣移植缺损修复手术治疗中,需术前戒烟酒,正确评价患者的局部改善状况,规范术后缺损修复手术的操作步骤,可以防止修复手术中发生血管扭转、痉挛的危害,并且严密监测患者术后状况,也有助于降低修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9-21。研究组中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经自体组织瓣移植缺损修复,患者随访证实其手术修复后并发症发生率达到 16.7%,对照组中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患者其临床并发症发生率 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不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还可使患者缺损得到明显修复,对术后病情改善发挥积极应用价值,降低术后缺损修复并发症的发生,可在实际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