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地理科学专业是我校新建的专业。2008 年秋季招收首届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依据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结合专业实际,确保专业课的实践和实训内容与理论教学同步配套,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特制定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一、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立足服务于地理学的师范类本科教学和基本课程实验,并能够逐步服务于地理学科相关的科研任务和实验需要,最终建成为适合当前地理科学本科教学和科研发展趋势的地理学专业实验室。按照地理学科的专业方向,实验室建设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自然地理方向,二是地理信息系统
2、方向。其中自然地理方向需要开设试验的课程名称为地球概论(天文学基础)、地质学基础、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环境学概论、水文和水资源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方向主要包括: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二、实验室数量与名称为了满足上述各门地理专业基础课程实验的开展,需建设地理学科基础实验室 6 个,专业实验室 2 个。(一)6 个基础实验室包括:天文气象实验室,地质地貌实验室,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水文环境实验室,手工绘图和测量实验室,地理信息微机室;(二)2 个专业实验室包括:地表过程实验室,遥感与 GIS 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地理学综合实验的开展,并服务于
3、现代地理学的基本科研。三、实验室用房面积与基本配置(一)天文气象实验室:1、面积 400m2(包括室外,用以进行最基础的天文、气象观测)2、基本配置:6 人一组的实验桌椅 10 组,实验仪器柜 10 组3、远景目标:建设成为带有天文圆顶、小型气象观测站的天文气象综合实验室,成为师范大学地理系的特有标志,同时成为地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二)地质地貌实验室1、面积 2180m22、基本配置:6 人一组的实验桌椅 10 组,标本柜 20 组,标本陈列桌 10 张(三)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1、面积 2180m2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 人一组的实验桌椅 10 组,实验仪器柜 10
4、 组,标本桌 10 张,实验台 10 米,空调 1 台(四)水文环境实验室1、面积 180m2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 人一组的实验桌椅 10 组,实验仪器柜 10 组,实验台 10 米,空调 1 台(五)手工绘图测量实验室1、面积 180m22、基本配置:绘图桌椅 60 套,空调 1 台(六)地理信息微机室1、面积 180m22、基本配置:空调 1-2 台(七)地表过程实验室(主要用于综合性的实验和科研活动)1、面积 180m22、基本配置:水、电使用方便,实验台 10 米,通风柜 1 组,空调 1 台3、远景目标:建设成为一个涉及自然地理学、国土测量、生态环境变化多学科交叉
5、融合的现代的综合实验室。(八)遥感GIS 实验室1、面积 180m22、远景目标:建设成为一个集遥感图像解译、制图、规划综合功能的现代地理信息实验室。四、各实验室所开设的实验名称和实验时数以及基础仪器配置和金额预算(一)天文气象观测室(台)对应课程地球概论,涉及到的实验名称包括天文仪器的使用、星区观察及天文伞制作、太阳黑子的投影观测、天球仪原理和使用方法、四季星空和重要天象认识、天文望远镜原理和使用。实验课时:10-12 课时。对应课程气象与气候学,涉及到的实验名称包括气象要素观测实验、气象观测场和温度的观测、湿度的观测与查算、云的观测、降水、蒸发、日照和天气现象观测、气压、风和能见度的观测、
6、自动气象站与卫星云图、天气图分析;各种基本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实验课时:10-12 课时。仪器配置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价(万元) 数量 总价(万元)双金属温度计 WJ1 0.2 2 0.4毛发湿度计 HJ1 0.2 2 0.4空盒气压表 DYM3 0.2 2 0.4温湿度表 HM10 0.03 20 0.6便携式风向风速仪 FYF-1 0.3 2 0.6百叶箱 大型 小型 0.5 2 1虹吸式雨量计 DSJ-2 0.15 1 0.15马卡折返式天文望远镜 150/1800SCT 1 2 1教师用透明天球仪 0.03 1 0.03学生用天球仪 0.01 30 0.3地球仪 0.01 30 0.
7、3恒星钟 0.05 1 0.05转动星图 0.005 60 0.3合计 5.53(二)地质地貌实验室对应课程地质学基础,实验室需要大量的地质标本矿物的陈列,涉及到的实验名称包括显微镜的使用、硫化物矿物的观察和鉴定、氧化物矿物的观察和鉴定、硅酸盐矿物的观察和鉴定、常见火成岩(任选)组合矿物的鉴定、火成岩岩石类型的观察和鉴定、沉积岩岩石类型的观察和鉴定、变质岩岩石类型的观察和鉴定、变质岩鉴定及其成因分析、常见古生物化石的观察。实验课时:10-12 课时。对应课程地貌学,实验室主要陈列各类地貌模型,涉及到的实验名称包括地貌的改变和变迁模拟实验、常见地貌判读。实验课时:6-8 课时。仪器配置设备名称
8、型号规格 单价(万元) 数量 总价(万元)地质锤 0.004 70 0.28测距仪 喜利德 PD40 0.5 1 0.5五种地形模型 600*400 0.08 1 0.08沉积岩地貌模型 600*400 0.08 1 0.08火山地貌模型 600*400 0.08 1 0.08风蚀地貌模型 600*400 0.08 1 0.08丹霞地貌模型 600*400 0.08 1 0.08冰川地貌模型 600*400 0.08 1 0.08喀斯特地貌模型 600*400 0.08 1 0.08黄土地貌模型 600*400 0.08 1 0.08海岸地貌模型 600*400 0.08 1 0.08地震模型
9、 600*400 0.08 2 0.16矿物标本套系 0.32 6 1.92岩浆岩标本 0.23 2 0.46沉积岩标本 0.23 2 0.46变质岩标本 0.23 2 0.46海拔仪 690 型 0.1 10 1J6 经纬仪 J6 0.4 6 2.4森林罗盘仪 DQL-6 0.07 10 0.7地质罗盘仪 DQY-1 0.02 10 0.2对讲机 键伍 TK308 0.08 6 0.48合计 9.74(三)土壤植物地理环境实验室对应课程土壤地理学,涉及到的实验名称主要包括土壤入渗实验、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土壤分析样品的制备实验、土壤比重的测定实验、土壤 PH 值的测定实验、土壤水分测定实
10、验、土壤常规养分测定实验;实验课时:15-20 课时。对应课程植物地理学,涉及到的实验名称主要包括基于液流观测的植物蒸腾观测、显微镜的使用与植物的微形态观察、植物种群调查、植物群落调查、植被分层与生活型谱。实验课时:10 课时。仪器配置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价(万元) 数量 总价(万元)自动双重蒸馏水器 1810D 0.3 1 0.3电子天平 YP601N 0.08 15 1.2电脑 lenovo 0.5 1 0.5学生生物显微镜 SM2 0.05 30 1.5交直流数字酸度计 PHS-3CZ 型 0.3 1 0.3笔型酸度计 PHDZ-01 0.04 6 0.25土壤水分速测仪 TDR300
11、 1.2 1 1.2电导率仪 DDS-11A 0.1 6 0.6便携式电导测定仪 YSI EC300 0.6 1 0.6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DHG9140A 0.5 1 0.5铝盒 0.0004 200 0.08环刀 0.003 70 0.21土壤套筛 FB-2 0.08 2 0.16格力空调 KF-72LWE172332L1-JN4 0.9 1 0.9海尔电热水器 JTHI60-III(E) 0.15 1 0.15定氮仪 KDN-08A 0.8 1 0.8合计 9.25(四)水文环境实验室对应课程水文学与水资源,实验主要包括水槽水位水深测量、水槽断面流速分布测量、水位流量关系试验研究、波浪测
12、量、水文站水情测量观摩。实验课时:5-10 课时。对应课程:环境学概论,水质分析测定、水质分级综合实验、水体净化实验;环境污染物的测定、颗粒物的分析、大气温室气体的测定实验。实验课时:5-10 课时。仪器配置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价 数量 总价(万元) (万元)电子天平 YP402N 0.15 1 0.15电热蒸馏水器 YAZD-10 0.15 1 0.15电脑 lenovo 0.5 1 0.5多参数水质分析仪 HI9909A 1.5 1 1.5手持式声学多普勒流速仪 QSE-FWR02 1.3 2 2.6变坡水槽 BOP416 1.3 1 1.3冰箱 BCD-558WB 0.8 1 0.8合
13、计 7(五)手工绘图和测量实验室对应课程测量与地图学,涉及到的实验名称主要包括地图投影的变形、地物的地图概括、符号与图例设计、地形图长度与面积量算、坡度量算与剖面图绘制、专题地图编制(传统)。实验课时:15-18 课时。仪器配置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价(万元) 数量 总价(万元)地图量距笔 CV-9 0.07 10 0.7手持 GPS etex vista 0.5 6 3中平板仪 0.2 2 0.4水准仪 0.6 1 0.623 件绘图仪 523 0.022 70 1.54合计 6.24(六)地理信息微机室对应课程遥感概论、地图学,涉及到的实验名称主要包括认识和初步处理遥感影像、从遥感影像测量
14、理解地物光谱特征、为目视判读准备遥感影像、遥感图像目视判读与制图、数字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分类、航空像片判读、遥感综合实验、专题地图编制(计算机)。实验课时:15-20 课时。对应课程地理信息系统,涉及到的实验名称主要包括桌面 GIS 的功能与菜单操作、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GIS 数字地形分析、GIS 缓冲、网络和叠加分析、地图设计与输出、ArcGIS 三个应用环境、ArcMap 数据编辑、ArcMap 地图编辑、空间插值方法。实验课时:25-30 课时。仪器配置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价(万元) 数量 总价(万元)Arcview 软件 2 1 2Mapinfo 软件 3 1 3方正智绘 0.03
15、60 1.8电脑 lenovo 0.5 65 32.5合计 39.3(七)地表过程专业实验室主要承担地球表层的土壤、水、生物等圈层的物质循环和环境变化的过程研究,是现代自然地理学科研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涉及到与地学的交叉学科有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同时承担自然地理各基础实验室综合、设计实验的准备工作。仪器配置单价 总价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万元 数量 万元离心机 TDL-40B 0.4 1 0.4植物微型粉碎机 FZ102 0.08 2 0.16高速万能粉碎机 FW100 0.08 2 0.16恒温水浴锅 DK-S24 0.05 3 0.15多孔恒温水浴锅 DK-S26 0.08 2 0.16循环水式
16、多用真空泵 SNB-III 0.2 1 0.2电子天平 JA1203N 0.5 1 0.5自动滴定仪 ZTS-1 0.3 1 0.3振荡器 HY-2 0.2 1 0.2电脑 lenovo 0.5 2 1土壤养分综合测定仪 TFW-VII 0.9 1 0.9手持式声学多普勒流速仪 1ADV-41000 15 1 15冰箱 BCD-558WB 0.8 1 0.8海尔电热水器 JTHI60-III(E) 0.15 1 0.15实验室纯水系统 Milli-Q Advantage A10 12 1 12连续流动分析仪 法国 Futura 55 1 55总有机碳测定仪 TOC-5000A 23 1 23粒
17、度分布测定仪 SA-CP4 22 1 22合计 132.08(八)遥感与 GIS 专业微机室主要承担遥感图像解译、电子地图制作和输出、数据空间分析以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二次开发、以及利用遥感和 GIS 软件进行农业估产、环境变化监测、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变化评估等大尺度下的与地理学相关的资源、环境变化等研究。仪器配置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价(万元) 数量总价(万元)电脑 lenovo 1 2 2大幅面绘图仪 HP Designjet 800 5.5 1 5.5扫描仪 GRAPHTEC CS400 8 1 8EPSON 扫描仪 Perfection V700 Photo 0.8 1 0.8ARCGI
18、S 软件 20 1 20测地型 GPS 接收机 天宝 4600LS II 单频 3 2 6便携式 GPS-GIS 数据采集系统 Trimble GeoXH 4 2 8合计 50.3五、实验室建设的逐步完善与远景目标以上实验室的配置是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在四年学习过程中必须设置的、最基本的配置,而对于现代地理学发展日新月异的趋势,我们对于实验室的建设也需逐渐完善和改进。(一)对天文气象实验室的完善设置天文圆顶(参考价格 30 万)与小型气象观测站(参考价格 6 万),这些设施的配置和完善,是师范大学地理系的标志性建筑,一般都成为当地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的实习基地。(二)对地表过程实验室的建设随着对
19、教学实验活动的逐步满足和完善,我们必须考虑为科研活动的实验室建设,即加大对地表过程综合实验室的投入,充分保证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地理科学系实验教学规范为加强我系实验教学管理,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根据湖师教200620 号文件精神,结合本系实际,特制订本规程。第一条 实验教学是指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和理论课中的实践环节。第二条 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科学实验,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学风。第三条 实验室应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项目、学时开出基本教学实验,保证完成规定的
20、实验教学任务。如果有条件应增开选修实验课。对于基础实验课要适当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题目。在实验教材或指导书的选用上,原则上由实验课教师提出,由实验室主任或教研室主任审核确定。第四条 所有教学实验,都应有实验指导书,单独设置的实验课根据实验大纲和教材(或讲义),并在开学前发给学生。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每项实验的目的,所用仪器及性能、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操作规程与测量方法,对实验结果的要求与思考题等。实验讲义或指导书的编写,应由实验室主任或教研室主任组织具备一定教学经验并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完成。第五条 实验课前,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必须认真做好准备,检查仪
21、器、设备、材料是否完备,检测仪器是否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初次指导实验的青年教师或实验员必须试讲,经实验室主任或有关教师认可后方可指导学生。教师对每个实验项目在第一次课前必须试做,掌握实验细节。第六条 学生的第一次实验课,由指导教师宣讲有关规章制度、安全事项等。对严重违反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不听指导的学生,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有权令其停止实验,如果有损坏仪器的,按规定令其赔偿。第七条 要求学生在做实验前必须预习,对于难度较大、费时较多的实验,教师可在课前指定时间组织学生预习。并经教师或技术人员抽查,待学生预习合格后方准做实验。 第八条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
22、审核,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误差,严禁随意更改数据和结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教师要认真批改实验报告。根据学生的实验态度、动手能力、实验报告及爱护仪器设备等表现评定出成绩,作为平时考查成绩。第九条 要建立实验项目记录卡片。实验前,由学生如数清点实验项目中给定的仪器、材料,检查仪器技术状态,一切正常时要求学生在“实验项目记录卡”上签名并注明年、月、日及实验时间。实验结束时,由教师检查实验器材及仪器技术状态,教师在卡上签字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室。如发现损坏仪器设备或私拿公物者,当即予以追究,视情节给于批评教育或必要处分。第十条 各实验室都应重视并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考核。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考试分为笔
23、试和操作。对于单独设课的基础实验课程和专业基础实验课程,除了进行平时考查评定出平时成绩外,课程结束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考试,对于不单独设课的实验教学也必须进行考核,考核以平时考查为主,实验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参加所属理论课程的考试。第十一条 实验操作考试的方式(计算机操作考试除外)一般可采取:确定三个以上实验测试题目,学生入试场前抽签确定被测题目、规定时间完成操作任务、教师现场观察并根据学生实验操作的正误、速度和完成的质量等给出成绩。由于实验操作考试需要人力、物力和时间,单位负责人在确保必备的物力及人员协助外,要根据实际情况给有关教师计算工作量。第十二条 各实验室、教研室应组织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法研究,
24、改革实验教学,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目前已达到教学计划和大纲基本要求的实验室,要努力创造条件,适当增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适时更新实验项目或内容。第十三条 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按有关规定计算教学工作量;实验课有考试、特别是有操作考试的,各系根据实际班级人数及需要的时数(包括考试准备、批改试卷等)折算教学工作量;教师定期或专职从事实验室建设工作也要酌情折算教学工作量。第十四条 要充分调动从事实验教学教师的积极性。对长期从事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教师,对他们的业务考核,主要以实验理论、实验教学、实验技能和工作成绩为基本依据,在讲课费标准、工资晋级、福利待遇和教学成果评奖等方面与理论课教师同等对待。
25、第十五条 凡本规范与学校相关文件精神不一致的和未涉及的相关内容,均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行,由系负责解释。地理科学专业第一学年课程计划表地理科学本科专业第一学年开设的课程计划一、课程名称表: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大学英语(一) 公共必修课 3 56 1大学体育(一) 公共必修课 1 26 1大学计算机基础(理) 公共必修课 3 54 1高等数学 B(一) 学科基础课 4 70 1地理学引论 学科基础课 1 14 1地球概论 学科基础课 3 48 1地质学基础 学科基础课 3 56 1教师口语 职业技能课 2 45 1中国近代史纲要 公共必修课 2 30 2大
26、学英语(二) 公共必修课 4 72 2大学体育(二) 公共必修课 1 32 2程序设计基础(理) 公共必修课 4 78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公共必修课 1 16 2高等数学 B(二) 学科基础课 4 72 2线性代数 A 学科基础课 3 54 2气象与气候学 学科基础课 4 72 2地图与测量学 学科基础课 4 72 2二、专业课教材以及相关参考书目:(一)地理学引论教 材:地理科学导论王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地理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出版社 1989 年;论地理科学钱学森,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4 年;理论地理学概论王铮、丁金宏等,科学出版社 1994 年;现代地理学辞典左
27、大康主编,商务印书馆 1990 年;地理学思想简史杨吾杨,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年(二)地球概论教 材:地球概论,金祖孟,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普通天文学,胡中为,南京大学出版社;地球科学概论,柳成志,石油工业出版社;地球概论刘南,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地质学基础教 材:地质学基础,宋春青,邱维理等,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基础地质学,陈智,地图出版社;普通地质学,赵不亿等,地质出版社;地质学原理,张宝政等,地质出版社。(四)气象学与气候学教 材: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气象学与气候学,张志明,范钟秀,水利水电出版社;城市气候学导论,周淑贞、张超,上海华东师范
28、大学出版社;气候系统引论功,王绍武,气象出版社;气候成因,卢言文芳译,气象出版社,1985。(五)地图和测量学教 材:测量与地图学,王慧麟,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新编地图学教程,蔡孟裔,高等教育出版社;地图学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地理科学专业主要课程简介地理学引论课程内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理学的产生发展和主要学派,基本地理过程和基本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的区域协调和持续发展,地理技术,现代地理学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地理学近期重点研究的领域。考核方式:作业、开卷考试教 材:地理科学导论王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年;地理学思想简史杨吾杨,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年参考书目:地理科
29、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出版社 1989 年;论地理科学钱学森,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4 年;理论地理学概论王铮、丁金宏等,科学出版社 1994 年;现代地理学辞典左大康主编,商务印书馆 1990 年地球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整个大的宇宙空间以及基本的天文学知识,同时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即对地球系统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为学习地理学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课程内容:地球概论是关于行星和地球的基础知识。它是以地球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内容分为两个方面,即地球的天文学和地球的物理学。前者主要讲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以及
30、地球和月球的关系,这是本课程的重点,这部分还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后者简要讲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内外结构及其物理性质。参考书:刘南,地球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地质学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6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 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对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和培养地理思维的有重大作用,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球观和世界观,初步掌握地质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其他地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课堂讲授侧重于地质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论述、说明;室内实验室内实习是使学生加深、融会贯通课堂讲授内容的过程,
31、安排在有关章节授课之后,在实验室中,借助实物标本、模型、等教具进行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野外实习结合课堂和校内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野外对矿物、岩石、构造等地质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一步深入理解。参考书:陈智,基础地质学,地图出版社;宋春青等,地质学基础,高教出版社;赵不亿等,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张宝政等,地质学原理,地质出版社。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72 学分:4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基本规律以及天气变化的基本原因,为深入理解地理环境形成、演变规律等奠定基础。课程内容:系统介绍气象学与气候学有关内容,包括大气能量、水分和大气运动、大气
32、环境、大气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气候系统的形成、气候属性、气候变化及人类对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城市气候等。参考书:周淑贞、张超,城市气候学导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王绍武,气候系统引论功,气象出版社; Lockwood JG ,气候成因,卢言文芳译,气象出版社,1985。地貌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各种地貌并理解各自的形成原因,是地理专业野外考察的必备知识。课程内容:地貌学是地理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先修课要求:地质学基础。参考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高
33、等教育出版社;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理解水循环规律,并认识水圈在地球表层系统的角色和作用,是地理及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介绍水文要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以水循环和水量平衡为纲,着重研究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参考书:黄锡荃,水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武吉华,自然地理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熊怡,中国的河流,人民教育出版社。土壤地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72 学分:4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通过
34、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壤的形成原因,土壤肥力及其土壤的基本物质循环,并认识土壤圈在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中的作用,充分理解土壤在生态环境变迁中的响应和反馈功能,认识土壤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作用和保证人类粮食安全的关键性。课程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土壤的形成条件及地理分布规律;土壤基本实验,土壤学野外采样及其土壤剖面野外判别常识和土壤化学基本理论。参考书:李天杰,土壤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南京大学等,土壤学基础与土壤地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土壤,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组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国农业科
35、技出版社。植物地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63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并系统学习植物的分类知识,掌握植物生长和演替的基本规律,并了解基本的生态学知识,认识地理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植物的逆境生理。课程内容: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及生物之间的影响),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主要类型,生物区系,生物地理野外调查方法。参考书:武吉华、张绅编,植物地理学,哈尔滨地图出版社;北京大学等编,植物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地图和测量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72 学分:4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
36、图和测量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绘制教学地图的能力,同时掌握基本的土地、工程测量基本技能。课程内容:地图和测量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同时包括土地、工程基本测量知识和实践技能。参考书: 蔡孟裔,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测量与地图学,高教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常用软件的应用,硬件设备的操作,以及信息处理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课程内容: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遥感数值图像处理系统
37、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图形图像的三维仿真表达方法和实际应用、专题应用信息系统和电子地图以及常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参考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黄杏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张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导论,Kang-tsung Chang 著,陈健飞等译,科学出版社。遥感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 闭卷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遥感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获得和解译方法,并了解遥感的最新技术进展。课程内容:遥感基本概念;遥感理论基础,包括遥感电磁辐射基础、遥感光学基础;遥感数据
38、获取,包括传感器、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和微波遥感;遥感数据处理,即图像校正和增强;遥感信息提取,包括图像目视判读和计算机信息提取,以及遥感技术应用。参考书:梅安新等,遥感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刘慧平,遥感实习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吕国锴等,遥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彭望禄,遥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环境学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课程内容:环境学概论是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内容是人类环境的基本理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
39、及其治理、人类环境保护等。参考书:刘培桐主编,环境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刘翊亭等,环境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文地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4;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必要的人文基础知识并能对其实践研究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并充分了解当前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课程内容:全面阐述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论、行为论、区位论等)和主要方法,以及人文地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人口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参考书:张小林等,人文地理学导论,测绘出版社;金其铭等,人文地
40、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恩涌,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地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为经济建设服务,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课程内容:经济地理学导论是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程。全面阐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以及区域经济规划和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演变规律)和主要方法,介绍国内外经济地理学发展动向和各派学说观点。参考书:李小建主编,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再兴,生产布局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才等,经济地理学
41、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再兴,工业地理学,商务印书馆;周起业等,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自然地理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的自然地理概况,自然地理的分布和区划等。课程内容:系统论述全国性的主要自然地理问题,包括自然结构及其评价,海域与岛屿,灾害与环境等;并分区阐述各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条件,自然区划问题。参考书:赵济主编,中国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师大等编,中国自然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经济地理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及
42、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了解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和产业布局规律。课程内容:系统论述全国性的主要经济地理问题,包括人口与经济规律,文化传统与现代化,景观与区划,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等;区域分析部分将全国分为 8 个综合区,分区阐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区域发展方向。先修课要求: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等。参考书:吴传钧主编,中国经济地理,科学出版社;谢光辉,中国经济地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世界自然地理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的自然地理概况,自然地理的分布和区划等;培养学生对全球问题学习的理解能力、研究全球问题的创新能力
43、和捕捉全球问题新信息的能力。课程内容:系统论述全球性的主要自然地理问题,包括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灾害与环境等;并分区阐述各大洲自然环境条件,自然区划问题。参考书:刘德生主编,世界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冯忠江,世界自然地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地理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了解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和产业布局规律。课程内容:系统论述全球性的主要经济地理问题,包括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理格局,分别阐述了各洲及其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经
44、济与社会发展的特点,人地关系问题及对外经济与社会关系问题等。参考书:陈才主编,世界经济地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6 学分:2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部门自然地理学之间的关系,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综合性概念和一般性原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内容:自然地理学的一般原理和综合性概念,论述了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简史、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物质与能量结构、时间结构、地域分异规律、综合自然区划、土地分级与分类、土地评价、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的相互关系及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等。参考书:伍光和,综合自然地理学
45、,高等教育出版社;葛京凤,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城市地理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54 学分:2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通过对城市化、城市地域结构和城市体系的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掌握城市发展的机制与规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城市城市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城市化原理、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体系、城市问题。参考书: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计量地理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6 学分:2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既掌握一定的计量地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又能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具备运
46、用计量地理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研究地理系统的分析方法、地理模型的建立、地理要素统计分析、地理预测和地理决策等,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揭示地理系统的变化规律。参考书:徐建华,计量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张超,计量地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全球变化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6 学分:2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全球变化研究最新进展,以及全球变化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和意识。课程内容:全球变化研究的基本问题、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方法、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参考书:张兰生,全球变化,高等教育出版社;杨达源,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
47、化学工业出版社;朱诚,全球变化科学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旅游地理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6 学分:2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标:通过这门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和实践中,同时对其自身的旅游活动也有指导作用。课程内容:了解旅游者行为,旅游需求,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了解旅游开发对区域的影响,了解规划的程序并能在实践中应用。参考书:保继刚,楚义芳编著,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旅游地理学,卢云亭编著,江苏人民出版社;旅游资源学,苏文才,孙文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旅游资源,石高俊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学地理教法课程类别:
48、专业核心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着重培养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基本教学技能与地理教学研究的能力,使其成为合格的高水平的地理教师。课程内容:中学地理教法以中学地理教学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包括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素质及其评价等方面。参考书: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高教出版社;刁传芳,中学地理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民等,地理与环境教育,广西教育出版社;王民等,地理教学法概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陈澄,地理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地理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
49、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精神和我校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本系实际,制定地理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一、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培养优秀本科生同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开展横向联合研究,突出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特色。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目标,抓住机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加快学科专业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把地理科学专业建设成为立足黄石、面向湖北,辐射全国具有一定特色和水平的专业。以师范专业教育为基础,以人文地理学科建设为重点,形成以自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