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梅州市 2011 年高考总结会材料2012 届高考理综化学科复习的思考梅江区梅州中学 阙建志本人于 2011 年 9 月 17-18 日到广州参加关于 2011 年新课程高考化学“考生答题分析” 与2012 年新课程高考化学“备考教学策略” 的会议, 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本人对 2012 年高考理综化学科复习教学的思考,供同行们参考并指正。一、备课1、研读考试大纲、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课标准、 广 东省考试说明、 高考年报、 教材、复习使用教辅材料,删去考纲和教材中不存在内容的复习,同时告知学生不必做教辅材料中一些过时习题(如繁杂的化学计算,物质结构中分子极性、晶体类型和电子亚层等),加 强复习
2、针对性,减少学生无效复习。立足课本,进行创新教学。例如 2010 年和 2011 年都出现创新实验图:(2010 广东理综卷)22.对实验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 实验:液体分层,下层 呈无色 B 实验 :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C 实验 :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D 实验: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 CuSO4 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2011 广东理综卷)23.下列试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 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B实验 II:酸性 KMnO4 溶液中出 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实验 III:微热稀 HNO3 片刻,溶液中有气泡 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 IV:继续煮沸溶
3、液至红褐色,停止加 热,当光束通 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两题中图都用到分液漏斗,2010 年只用课本实验图,而 2011 年把卤素单质与碱反应进行结合;2010 年图把氨气和氢氧化铝的实验制法进行结合;2010 年图把饱和溶液转化与吸水试剂进行结合;2011 年图改进课本中实验装置,并进行防倒吸和 SO2检验;2011 年图绿色化学、稀硝酸的性质 和 NO 的性质进行结合;2010 年图把课本中描述转换成实验装置图。2、研读高考试题,加强热点和主干知识应用复习,减少简单重复的复习,提高学生的得分率。2题号题型 2010 年考查内容 2011 年考查内容7 单选 离子反应中离子共存问题 有机物
4、的性质与应用8 单选 阿伏加德罗常数 离子反应中离子共存问题9 单选 反应热的计算 阿伏加德罗常数10 单选 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1 单选 有机物的性质与应用 溶液中离子平衡12 单选 溶液中离子平衡 原电池与电解池22 双选 创新化学实验 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23 双选 原电池与电解池 创新化学实验30 有机 1、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成键特征2、常见有机物的组成和性质及相互转化3、有机反应类型 4、同分异构体5、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信息迁移能力1、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成键特征2、常见有机物的组成和性质及相互转化3、有机反应类型 4、同分异构体5、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信
5、息迁移能力31 平衡 1、质量守恒定义的理解2、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4、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和计算5、图表的观察、分析以及从图表中提取实质性内容的能力1、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反应热的计算2、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画能量变化曲线4、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和转化率的计算5、图表的观察、分析以及从图表中提取实质性内容的能力6、有效数字32 流程 1、元素及化合物主要性质2、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3、周期表知识应用4、pH 对 沉淀平衡的影响,对溶解度知识的理解5、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1、元素及化合物主要性质,写出置 换反
6、应方程式2、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3、电解池的电极判断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4、根据信息判断浮渣的成分5、金属的防护6、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33 实验 1、元素及化合物主要性质2、绿色化学的了解3、对物质进行检验的实验技能4、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对实验提出合理假设及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5、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1、元素及化合物主要性质2、溶液的配制、中和滴定、溶解度的应用3、对物质进行检验的实验技能4、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对实验提出合理假设及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5、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归纳出的“热 点题” 主要有:(1)、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转化关系,气体摩 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
7、加德罗常数应用 (2)、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配平和计算(3)、周期表结构认识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3(4)、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5)、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6)、物质的电离和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离子浓度大小比较(7)、电化学原理(电极判断、离子、 电子的移动方向)及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8)、对物质进行检验的实验技能(取样、加入 试剂的量、加入试剂的顺序、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9)、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实验提出合理假设及 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10)、pH 对沉淀平衡的影响,对溶解度知识的理解(11)、创新化学实验(实验装置的重新组合、 实验原理
8、的改变、更新 实验装置) (12)、实际化工生产流程中元素或物质推断(13)、有机反应类型的应用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 (14)、新材料中有机物结构和性质有机官能团转化关系(15)、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概念及盖斯定律应用 (16)、化工能源及环保知识、 绿色化学的了解(17)、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平衡常数、 转化率的计算(注意有效数字)(18)、图表的观察、分析以及从图表中提取实质性内容的能力(19)、元素及化合物主要性质(Na、Al、 Fe、Si、Cl、S、N 等)(20)、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信息迁移能力3、利用评卷和批改作业发现本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历届
9、考生在高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提高 课堂效率。 高考年报和会议中提到考生在高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几点:(1)新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落实不到位。表现在考生化学基础不够扎实,对有关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等模糊,只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上,没有自己的认知体会;对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掌握不够牢固,不能找到相互间的联系,更 难结合化学的原理加以应用。如:2011 年中 32 题(1)精炼前,需清除坩埚表面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和 有部分考生不会写,有部分考生把“Fe 2O3”写成“Fe 3O4”、“ SiO2”写成“Na 2
10、SiO3”。如:2011 年中 32 题(3)在用废碱液处理 A 的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根据题中分析 A 中存在 Cl2 和 HCl,考生分析不到位,造成不少考生只写 1 个离子方程式。(2)对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训练不够。不少考生缺乏对探究过程的体会,无法想象探究的情景,导致试剂乱加、现象错误、结论不正确;还 反映出考生平时做实验只是照方抓药,没有对实验的条件、现象进行分析,只形成了一种单一表面的实验思维,分析 问题的能力不强。如:2011 年中 33 题(2)假设试剂由大量 Ba(OH)28H2O 和少量 BaCO3组成,设计试验方案, 进行成分检验,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
11、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 pH=9.6)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 溶液、澄清石灰水、pH 计、烧杯、试管、 带塞导气管、滴管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 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步骤 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步骤 3:取适量步骤 1 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 步骤 4:不少考生用“ 步骤 2”检验出 Ba(OH)2,其实“步骤 2”只能检验出 Ba2+。“步骤 3”只加入稀盐酸,4未能进一步检验气体产物。多数考生不会用 pH 计检验 OH-。(3)信息获取与加工信息
12、的能力较弱。不少考生图表信息获取能力还比较薄弱,缺乏提取有效信息中的实质内容,更难通过与已有知识的整合来解决新情景下的问题。如:2011 年中 31 题(1)在 0-30 小时内,CH 4 的平均生成速率vI、vII 和 vIII 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反应开始后的 12 小时内,在第 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 CH4 最多。部分考生不能准确分析图或不理解平均速率(4)化学术语、化学用语等表达不科学、不规范。如化学方程式中没有写反应条件,或没有配平,或化学式、结构简式写错;化学术语或关键字写错;化学元素符号或离子书写错等等。如:2011 年中 30 题(1)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其完全水解的化学方
13、程式为 (注明条件)。分子式中符号顺序错 有不少,化学方程式中有条件(酸碱性、加 热)、结构简式、配平、反应物、生成物等多方面出错。在 2011 年高考中要求 书写分子式(化学式)、 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热化学方程式共有 15 处。(5)粗心大意,审题不清。部分考生没有仔细审题,甚至没有读完试题就答题,从而导致答非所问。如:2011 年中 31 题(1)在 0-30 小时内,CH 4 的平均生成速率 vI、vII 和 vIII 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反应开始后的 12 小时内,在第 种催化剂 的作用下,收集的 CH4 最多。写成 v1、v2 和v3,2 等又如:2011
14、 年中 33 题(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 Ba(OH)28H2O 的含量。 实验如下:配制 250mlL 约 0.1molL-1Ba(OH)28H2O 溶液:准确称取 w 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 ,将溶液转入 ,洗 涤,定容,摇匀。来源:学& 科&网滴定:准确量取 25.00mL 所配制 Ba(OH)2 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 (填“0.020”、 “0.05”、“0.1980”或“1.5” )molL- 1盐酸装入 50mL 酸式滴定管,滴定至 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 2 次。平均消耗盐酸 Vml。没有注意有效数字,造成 得分率低。二、教学过程1、运用教材中
15、实验和原理的描述或往届高考题答案描述,加强正确化学语言培养和规范学生作图,减少学生非智力因素失分。2、加强学生化学实验的逻辑性和思维严密性培养,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前、后 处理方法。对化工框图试题和探究试题分析时,注重联系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基本操作(分离与提纯)。新课程的实施将探究性学习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探究性试题是新课程三个纬度(特别是过程与方法)与研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在高考化学试卷中的最好体现形式。复习中应注重探究实验的设计方式(比如,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如何控制变量和因变量),注重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因果关系。逐步掌握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实验设计方式,并能用化学用语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和结论。
16、例如:物质(离子)检验的实验方案:取样(少量)滴加检验试剂(少量或过量)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对策(1)生活中的化学在实验中的体现食品安全、金属材料防腐、生活物质的质量检测等(2)工业生产有关化学方面知识在实验中应用-对原料前处理、反应原理分析产品获得、对产品后处理、绿色化学、原子经济等5(3)探究性实验研究- 对 比实验、 实验异常现象、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离子)检测等(4)注意综合化学知识(反应原理、实验现象)在实验中的体现3、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高二学习选修 4 时,用化学原理武装了学生的 头脑,高三复习必修一、二时,应该注重从新的高度来理解和认识这些内容,以前不能解
17、释或者模糊解释的事实要重新解释,以前不能分析的实验现象要重新分析,以前不能拓展的实验和应用要充分拓展。因此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新解读课本内容,特别是课本实验中隐含的化学基本原理、实验设计的意图(如必修一中“ 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和“水吸收NO2 最大量的实验设计” 等)和 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如必修一中 “浓硫酸与稀硫酸的鉴别”方法最多、最有创意等)。新课程实验过程中“ 元素化合物知 识” 学习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了解物质的性质。 “从生活走 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 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 ; 强调“元素 观” 、“分类观 ”、“转化观”“归
18、纳法”“ 联想法”“ 价态意识” 从单一的物质中心模式到多样化的学习模式;所以,对基础知识要重在理解,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 三、训练与测试1、重点研究往届高考试题和本届考纲例题在复习备考中要认真对待“往届高考题” ,要能 选择高考题中精华部分进行重组、变形和创新改编。但改 编典型高考 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当年考试大纲要求,降低知识难度,提高能力要求;二是删去教材和考试说明已不作要求的知识点或材料,适当在原高考题基础上补充新材料,重新整合试题;三是降低纯数据运算要求,在改变试题时要对数据进行简化。由此启发,备考阶段精选往年的经典高考试题, 对落实基础与技能较为有效。2、加强学生解
19、题速度的培养第一轮复习在每节内容复习后,进行 12 次“6+2”的选择题限时训练,时间 15 分钟内完成 ;第二轮复习时每周进行 2 次(2 题非选择题/次)限 时训练,时间 16 分钟内完成。3、对学生多种形式信息的阅读、 归纳、筛选和加工能力的培养与 训练。2011 年化学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考核目标与要求的第一能力是“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具体包括:(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 认的能力。(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 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 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 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 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4、值得关注新增知识点的训练焓变和熵变说明常见化学反应的方向 化学平衡常数计算电解原理的应用 活化分子、有效碰撞、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绘制滴定过程中的 pH 变化曲线 沉淀溶解平衡的 应用 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 物理方法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顺反异构pH 计作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