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 国考常识判断知识储备之国情社情2012 年 11 月 07 日 16:20 中公教育 微博 评论 在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相较其他板块最大的特点是涉及面广,测查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领域。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题目难易区分度明显。中公教育 微博 为广大考生总结了国情社情高频考点,助考生高效备考。考点一:我国的国土概况中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南部。陆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3 位。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第 4 位为美国。约占世界
2、陆地面积的1/15,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中国陆上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起,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止,长达22000 多千米,共有 14 个陆上邻国。我国有 18000 千米长的海岸线,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 个,分别是韩国、日本、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陆地地形多种多样,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 33%为多,高原 26%,盆地 19%,平原 12%,丘陵 10%。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山区总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它们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3、上。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它们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准噶尔盆地呈不等边三角形。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东南多盐湖沼泽。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红土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是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此外,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最低点艾丁湖-154 米)。三大平原:我国地势平坦、面积辽阔的平原主要分布在第三阶梯上,其中,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岛屿与半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舟山群岛、
4、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我国的半岛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东部平原的湖区有著名的五大淡水湖群,它们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黄河为亚洲第二大河。我国的河流总长度达 226800 公里,径流总量约为 26000 亿立方米,相当于全世界河川径流总量的 6.8%。考点二:气候概况我国的季风气候十分显著,大半个中国都受季风气候影响。主要有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还有云南的西双版纳(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等部分地区的热带季
5、风性气候。另外,中国的西北地区由于身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而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为温带季风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几个主要方面:(1)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2)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4)水热
6、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我国气候之最:我国最冷的地方在黑龙江的漠河镇;我国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属台湾省的火烧寮;我国最干旱的地方当属新疆、青海的大沙漠了;我国阳光最充足的地方是青海的冷湖。地区 主要气象灾害西北地区 干旱、冰雹和暴雨等西南地区 暴雨、干旱、低温冷害、冰雹、台风等东北地区 暴雨、洪涝、低温冻害等华北地区 干旱、暴雨、洪涝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洪涝、伏旱、台风等华南地区 暴雨、干旱、低温冷害、冰雹、台风等我国气象灾害的主要分布状况考点三:资源、能源我国位
7、于东半球,地处欧亚大陆东部,面临太平洋。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 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 1/3,世界排名第 120 位。因而,总的来说,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中国土地资源分布主要类型 在土地资源中的比重 分布耕地 13%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区林地 28% 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区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草地 27% 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难以利用的土地23% 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的高原荒漠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害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排在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之后,居世界第六
8、位。但我国的人口众多,人均年占有量只有 25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1/4,排在世界第 110 位,已经被联合国列为 13 个贫水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 12%,列世界首位,其次为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刚果(金 )。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又是矿产资源小国。从矿产资源总量来看,我国堪称矿产资源大国,但从人均占有资源量来看,我国却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仅居世界第 80 位,如:煤炭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50%,石油、天然气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15 左右。因而实际上又是一个资源小国。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素有“稀土王
9、国” 之称,而白云鄂博稀土矿是我国最大的稀土矿,约占全国总储量的 90%以上,约占世界探明矿藏量的72%。从种类上说,我国是唯一一个能够提供全部 17 种稀土金属的国家,特别是军事用途突出的重稀土,我国占有的份额更多。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河北一带,以及安徽和江苏两省北部,新疆、贵州、云南、黑龙江等省、区也不少。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煤炭资源较少。山西省煤的探明储量占全国煤探明储量的 13,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考点四:人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的 15。以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
10、一线为界的东南地区,面积 411.7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占全国的 94.4%;西北一侧,面积 548.3 万平方公里,人口占全国的 5.6%。55 个少数民族人口为10449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8.41%。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相差较大,如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有 1700 万人,而赫哲族只有 4000 多人。超过 400 万的少数民族有:壮、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十二五 ”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 岁以上老年人将由 1.78 亿增加到 2.21 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 13.3%增加到 16%,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
11、务需求将大量增加。2011 年 7 月 11 日,在天津召开的“711 世界人口日 ”纪念大会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指出,老龄化趋势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新时期人口发展的突出矛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2011 年 8 月 17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 规划。会议确定了“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听取了 2010 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情况的汇报,要求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今年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预算编报范围,明年将新型
12、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编报范围。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1.总人口。约为 13.7 亿。2.人口增长。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 5.84%,年平均增长率为 0.57%。3.性别构成。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 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106.74 下降为 105.20。我国男性人口占 51.27%,女性人口占 48.73%。4.年龄构成。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 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 个百分点,15-59 岁人口的比重上升 3.36 个百分点,60 岁及以
13、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2.93 个百分点,占总人口的 13.26%,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1.91个百分点。 5.民族构成。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 1225932641 人,占 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113792211 人,占8.49%。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 66537177 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 7362627 人,增长 6.92%。 6.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 10 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 3611 人上升为 8930 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
14、11146 人上升为 14032 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 33961 人上升为 38788 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 35701 人下降为 26779 人。 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 30413094 人,文盲率由 6.72%下降为.08% ,下降 2.64 个百分点。 7.城乡人口。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 个百分点。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 66557 万人,占总人口 49.68%。8.东、中、西部人口。东部地区人口占 31 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区占 26.76%,西部地区占 27.04%,东北地
15、区占 8.22%。9.各省人口总数排名。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广东省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省份。考点五:我国经济发展成就 经济指标 数据(2010 年)国内生产总值 39.8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0.3%,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财政收入 8.3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21.3% 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位进出口外贸总值29727.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4.7% 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全球第一出口大国外汇储备28473 亿美元 2010 年年末人民币汇率为 1 美元兑 6.6227 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 3.0%。黄金储备 1054.1 吨,占外汇储备比例为 1
16、.7% 中国内地黄金储备总额世界排名第六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增加值 40497 亿元,增长 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 亿元,增长 12.2%;第三产业增加值 171005 亿元,增长9.5%。 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已接近第二产业。粮食总产量 54641 万吨,比上年增长 2.9% 连续 7 年增产,连续 4 年产量超过 5 亿吨。经济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年回落了 6.2 个百分点;外贸顺差规模连续第二年缩减,2010 年下降 6.4%;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 92%;高新技术产业 2010 年增长 16.6%,增速比上年加快了 8.9 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
17、经济增长速度 比上年增长 10.3% 创下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消费价格指数(CPI)CPI 比上年上涨 3.3%城乡居民收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109 元,增长 1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919 元,增长 14.9% 2010 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 1998 年以来首次快于城镇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7%,城镇新增就业 4500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
18、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 4 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 4 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 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 3.3 件。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 18.18 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
19、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 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 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 6 亿立方米。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 13.9 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 岁,达到 74.5 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 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 3.57 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 3 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3600 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
20、、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考点六:主要民生工程水利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 2010 年 12 月 31 日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第 8 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力争今后 10 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 2010 年高出一
21、倍。力争通过 5 年到 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 2020 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明显增强。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 6700 亿立方米以内。中央水利工作会议 2011 年 7 月 8 日至 9 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强调,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 5 年到 10 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 2020 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要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政府主导、改革创新的
22、原则。我国主要的水利工程工程与项目 地位 成果大型水利工程三峡工程 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2006年已全面完成了大坝的施工建设。自 2003 年实现135 米水位运行之后,三峡工程已累计发电 3500多亿千瓦时,三峡船闸累计通过货运量已突破 3亿吨。三峡工程历经 17 年的建设,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初步设计任务基本完成。随着 175 米试验性蓄水的顺利推进,三峡枢纽工程进入全面运行期,三峡工程建设已步入全面收尾阶段。2010年 10 月 26 日,三峡水库水位涨至 175 米,首次达到工程设计的最高蓄水位,标志着这一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的各项功
23、能都可达到设计要求葛洲坝水利枢纽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枢纽除具有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外,主要任务是担负三峡水电站的反调节,以解决三峡电站不稳定水流对其下游航道及宜昌港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抬高水位,淹没三峡大坝下游至南津关河段的险滩,降低这一河段的水流流速,改善水流流态,加大航道尺度,以改善这段峡谷河道的航行条件都江堰 现存的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 56 公里。建于公元前 256 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跨
24、区域调水工程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从长江下游江苏省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上,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黄河,流经山东、河北至天津。输水主干线长1156 公里;一路向东,经济南输水到烟台、 威海,输水线路长 701 公里。中线工程 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总干线全长 1267公里。西线工程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
25、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主要解决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交通建设“十一五 ”期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建成了武汉至广州、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开通了京津、沪宁城际铁路。纵横我国南北东西总长达 3.5 万公里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经过 15 年的建设已于 2007 年全部贯通。我国加速编织立体交通网,我国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均迎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建设热潮,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陆海空条条大道畅通,基本满足了百姓出行需求。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继续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
26、设,大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统筹规划衔接,合理配置资源,逐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 无缝衔接” ,到 2015 年,初步建成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五纵七横,是我国规划建设的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公路网主骨架,总里程约3.5 万公里。“ 五纵” 指同江 三亚、北京珠海、重庆 北海、北京福州、二连浩特 河口。“七横” 指连云港霍尔果斯、上海 成都、上海瑞丽、衡阳昆明、青岛银川、丹东拉萨、绥芬河满洲里。铁路 时间 意义唐山至胥各庄铁路 1881 年 由英国人设计,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1909 年 中国人(詹天佑) 自己勘测、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 1952 年 新中国成
27、立后建成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京津城际高铁 2008 年 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 2008 年2011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青藏铁路 1984 年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宜万铁路 20042010年被誉为我国铁路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工程泛亚铁路 2009 年 6 月 它的建设将彻底使中国与东盟从交通运输上联为一体能源工程工程与项目 成果国家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燃煤工业锅炉( 窑炉)改造工程、区域热电联产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电机系统节能工程、能量系统优化工程、
28、建筑节能工程、绿色照明工程、政府机构节能工程、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四大油气进口通道东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北中哈油气管道和中亚天然气管道、西南中缅油气管道及海上 有利于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主干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近 4200 千米。 对西部可以充分开发其资源,促进当地工业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对东部地区可以减轻能源压力,调节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西气东输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条世界级天然气管道工程,是国务院决策的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电东送 我
29、国正在建设中的“ 西电东送 ”工程分北、中、南三大通道: 北通道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两大地区。主要任务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 )煤电基地和黄河上游水电站的电力送到京津唐地区中通道将沿长江展开,长江是深谷型河道。随着以三峡工程为中心的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将有数万千瓦的强大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广东等地区 南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以开发贵州等地火电为补充,向广东等东部用电负荷中心送电考点七:2011 年科技发展成果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 2011 年 9 月 29 日 21时 16 分 3 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30、飞行器全长 10.4 米,最大直径 3.35 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 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1992 年 9 月 21 日,中央正式批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即“921 工程” ,在“921 工程”设计之初,便确定了载人航天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天地往返,航天员上天并返回地面; 第二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和太空行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等多项任务,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立空间站。 神舟
31、八号无人飞行器,是中国“神舟” 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也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神八已于 2011 年 11 月 1 日 5 时 58 分 10 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 ”F 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 神八”将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并和此后的神舟九号、十号一起组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7 月 27 日 5 时 44 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 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 大亚湾核电基地建
32、设经验总结大会暨岭澳核电站二期 2 号机组投产仪式 8月 26 日在深圳举行。岭澳二期的建成投产也标志着我国自主品牌的核电技术CPR1000 全面形成,实现了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 的建设目标,表明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自主供应体系。大亚湾核电基地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开始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加强香港与内地的联系、实现我国核电起步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8 月 25 日,来自国家电网山东送变电工程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西藏拉萨市林周县的拉萨换流站安装电容器塔。目前该换流站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换流站、
33、青藏联网工程的终点站。8 月 1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海军通过改装前苏联航母“瓦良格” 号的首艘中国航母平台早上 10 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至此,我国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航行试验顺利结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5 月 26 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京组织举行风云三号 B 气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卫星由研制部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式交付给用户中国气象局。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 B 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真正实现了升级换代,也标志着我国气象卫星跨越发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3 月 29 日,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在中国航天员中心揭牌成
34、立,这是我国在人因工程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人因工程是新兴的交叉学科,着眼解决“为人使用而设计 ”的工程问题,研究如何使机器、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确保人安全、健康、高效地工作。在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载人航天器、舱外航天服等工程研制都充分考虑到航天员生理和心理特性,体现了人机协同的设计理念。 考点八:公务员 微博职业道德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具有以下基本内涵:爱国忠民,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服务群众,勤奋工作;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刻苦学习,精通业务;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忠于国家是公务员的天职。服务人民是公务员的根本宗旨。恪尽职守是公务员
35、的立身之本。公正廉洁是公务员的基本品质。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功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规范、引导功能;调节监督功能。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基础价值取向谋求公共利益最大化核心价值取向建立健全责任监控机制根本价值取向维护社会公正目标价值取向培育高尚人格公务员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世界观,就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把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官德修养是通过具体的德目表现出来的,如孝悌忠信、
36、礼义廉耻、公畏慎勤、清俭和节、仁爱宽恕、平明志友、谦正忍敬、直智实达、淡静藏谨、温恭让学等。官箴书是中国古代为官者入仕必读书。官箴书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为指导,修身立德公正廉明始终被放在了重要位置。最主要的几部官箴书:一是宋吕本中的官箴;二是元张养浩的三事忠告;三是清陈宏谋的五种遗规;四是清汪辉祖的学治臆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