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Y 1040841图书分类号: 密 级:福建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产业融合趋势下网络银行的发展战略研究Th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bank in the trend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张榕阵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申请学位级另(学校编号:10394学 号:G JQ3Q46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郭铁民教授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006年9月2006年10月福建师范大学 2006年 月论文提交日期 论文评阅人 论文答辩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学位授予单位 学位授予日期20
2、06年9月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tudies on industrial convergence and find that industrial convergence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inance. It analyses development motive and challenge advantages of E-bank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compares the develop
3、ment features of E-bank and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ir diversities in product creativity, organization structure, security system and brain strategy. It pays much attention on analyzing the essential reason to cause the inefficiency of development of E-bank in China on situation of integration betwe
4、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ank, which is lack of foreseeing strategic objective in the ti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bank for internal commercial banks and leads to the problems of similarity, irregularity and the shortage of tal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bank. Regarding the problems or weaknes
5、s that crop up in the development of E-bank at home, this article come up with the following strategic suggestions, combines with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of foreign E-bank;1. To set up integr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c objective of E-bank;2. To adopt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mixed
6、 E-bank;3. To reorganize resources of E-bank and cany out integration.innovation and renovation of product and service through the market research to make targeted customers and make a guide as customers; 4. To optimize intern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s of E-bank, set up a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7、 establish relevant regulations and technologies and carry out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convergence of E-bank;To establish new culture of company, adopt the scientific motivation and restraint mechanisms of talents,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and absorption of comprehensive tents and promote the sus
8、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bank throug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ies of mixed talents.Key words: Industrial convergence E-bank,Development strategy中文文摘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髙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扩散, 一些基于工业经济时代大规模生产分工的产业边界逐步趋于模糊,并在原有的产 业边界处融合发展成新的产业形态,由此产业的集聚发展、相互渗透发展以及产 业持续发展构成了新世纪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传统产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理念开 始发
9、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发展趋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充分关注,各国学者从 各自专业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产业融合的内涵、特点以及表现形式,指出产业融 合是当今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学者则从信息产业、物流产业、能源V产业及 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融合趋势出发,探讨产业融合的内涵、动因、分类和经 济效应,从而总结出产业融合对金融业的发展具有根本性影响,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提高了金融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处理能力,降低 了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成本,以及模范竞争对手产品的成本,这为新金融产 品的推广和新金融交易的方式的使用提供了技术支攆,也推动了金融界创新的快 速发展。金融业的产业融合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
10、传统亚务内部的重组融合, 体现在金融百货公司另一种是高新科技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体现为网 络性金融机构。本文研究对象为信息技术与银行业的融合产生的网络银行,这一 新型的组织形式和营销手段。网络银行(I NTERNETBANK or E-BANK),又称网上银行或电子银行,是依托 Internet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银行服务手段,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 银行业的运用,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处理、继承与分析跨时间、跨空间、跨产业的 金融数据,实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在传统柜台与网络平台的交叉销售和融合。 网络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源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的产处融合趋势:信息技术的运 用是网络银行出现并发
11、展的根本动力;放松金融管制是网络银行出现并发展的外 在保证;追求范围经济是网络银行出现并发展的内在原因。网络银行从诞生至今 已走过10年历程,10年的市场竞争磨碼,网络银行在各方面都有了本质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体现出其各方面的竞争优势,真正开始成为银行夺取客户、创造价值 的利器:首先,网络银行给银行带来巨大的增值机会,这其中包括资源的合理配 置下获得的成本优势,以及网络范围的扩大带来了网络效应其次,网络银行促 进银行信息的开放与传播,技术创新、信息整合、业务虚拟为网络银行带来的竞 争优势.第三,网络银行产生因有网络效应而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第四,网络 银行推进了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开发。网络银行的
12、发展不仅仅带来了传统银行业与 VI金融业的变革,而且给现代经济社会各主体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第一,产业融合 下的网络银行,其电子支付平台、金融信息公开化以及服务通道网络化等特点, 带来巨大的经济增长效应,带动了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现代化。第二,网络银行 创造出的电子货币、安全的电子支付平台及多样性的支付手段,推动了电子商务 的快速发展。第三,网络银行的良好运作和便利服务可以提髙企业的运作效率, 增加企亚的经济效益*第四,网络银行安全的电子支付体系、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以及客户导向的营销模式,都推动着消费者的消费水准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产亚融合趋势与网络银行的优势所在使得对外开放中的中国的银行业必须 要
13、改变传统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利用互联网开展新的银行业务,才能 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巨大挑战中站稳自己的脚跟,我国网络银行从】998年 发展至今有了较大的发展,各主要商业银行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络银行。这些网 络银行虽然在业务功能、客户载体与客户分类管理上略有不同,但较之国外的网 络银行仍有很大的差距。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和地区网络银行发展经验, 分析未来网络银行多元化、移动化、个性化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讨论中国银 行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整合业务管理,提高竞争力,从而在整体上使中国银行 业的实力得到强化和发展。产业融合本质上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在利益动机驱使下,在产业内的企 业间
14、和产业之间得到扩散。因此要保证产业融合散过程的顺利进行,实现以产业 融合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必须逐步实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与市场融合。 但是我国网络银行作为产业融合的产物,其发展依旧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 是产业融合进程网络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第一,网络银行业务的趋同性与同 质化,降低银行收益率。第二,网络银行组织结构、安全机制以及法律体系的无 规性,带来银行的安全隐患*第三,网络银行核心技术人才S 乏,制约网络银行 的持续发展第四,导致我国网络银行差异性不明显,网络金融服务产品缺乏特 色,业务操作缺乏规范性,高新技术人员严重乏,导致银行整体竞争力下降, 其裉本在于我国网络银行缺乏合理
15、的战略规划,要发展我国的网络锒行,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网络银行是信息技术与银行业高 度融合的产物,是提升传统银行业的必然选择,具有很大的现实指导作用和深远 的战略意义,迫切需要从多方面推进产业融合:首先要基于顾客需求前瞻性的确 立我国网络银行融合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选择混合型发展模式;其次银行 应整合网络银行资源,实施产品融合策略:第三,要加强安全管理,实施网络银 行技术融合策略。第四,要培养高科技金融人才,实行融合性人才策略网络银行是商业银行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的必然产物,只有发展网络银行,才 能在信息经济的背景下提升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满足客户的需求,创造最 大效益。面对迅速发展的网络经济
16、,中国的银行业只有认识到信息业与金融业融 合这一趋势所在,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从多方面推进网络银行发展,才能在曰 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引言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经济融合趋势,使得传 统产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传统产业之一的银行业也不例 外。信息技术与银行业的融合产生了网络银行,这一新型的组织形式和营销手段,也正 深刻影响着传统金融企业以及人们思维观念、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的银行业,随 着金融业的对外幵放,必将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巨大挑战.要想在竞争中站稳 自己的脚跟,必须要改变传统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利用互联网开
17、展新的银行 业务。有鉴于此,产业融合趋势下的网络银行的发展成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网络银行的研究和运用,国外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发达国家起步早发展快, 已形成一整套网络银行组织运行体系,在研究和运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可借鉴的成功 经验。在国内,网络银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近几年的信息化浪潮中得到了超常规的 发展,但要与那些综合实力强大且能轻易突破地域限制的发达国家同行竞争,就必须充 分的运用信息技术,从组织结构、业务创新、风险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改革与创新。 本文主要依据产业融合理论研究以及我国目前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讨论中国网络 银行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整合业务管理,提髙竞争力,从而在整体上
18、使中国网络银行的 实力得到强化和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幵展研究:产业融合理论在银行业的运用: 产业融合趋势下网络银行产生与发展的动机:产业融合趋势下网络银行的优势所在:网 络银行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及经济影响;产业融合趋势下我国网络银行面临的问题, 如产品趋同性、业务无规性以及人才匮乏等问题:产业融合趋势下我国网络银行的战略 目标、发展模式、产品策略、安全策略与人才策略第一章国内外关于产业融合研究综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扩散,一些 基于工业经济时代大规模生产分工的产业边界逐步趋于模糊,并在原有的产业边界处融 合发展成新的产业形态,由此产业的集聚发展
19、、相互间渗透发展以及产业持续发展构成 了新世纪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一、西方产业敲合理论综述关于产业融合的研究最早源于R osenberg的技术融合论,主要描述的是相同的生产 技术被用于不同产业的生产过程中去的事实。此后,许多学者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展开对 产业融合问题的研究英国学者S ahal和意大利学者D osi则提出相似的技术关联性产业融合理论。其研究 认为,某一技术范式跨不同产业扩散,导致这些产业出现技术创新,从而导致产业融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N egrouponet用三个圆圈的交叉处来描述计算、印 刷和广播三产业的技术边界,并且认为三个圆圈的交叉处将成为成长最快、创新最多的 融合
20、g 域。20世纪8 0年代,美国学者O ettinger和法国学者N om,M ince则分别创造了 Compunction和T demetriqu两个新词来反应数字融合的发展趋势,并把信息转换成数字 后,将照片、音乐、文件、视像和对话通过统一终终端机和网络传送及显示的现象称为 “数字融合”,将产业融合与信息社会、数字产品联系在一起。(1997)以数字融合为基础,将产业融合定义为一种经济现象,是指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这个定义主要是针对计算机、 通信和广播电视业的融合。欧洲委员会的“绿皮书”(G reen Paper)对产业融合作了拓展性的表述,认为产业 融合是“技术网
21、络平台、市场和产业联盟与合并三个角度的融合”,同时把产业融合视 为新条件下促进就业和增长的一个强有力的发动机,这无疑将扩展整个信息市场,乃至 催化今后世界经济的综合。Yoffie (1997)从产品角度出发,认为融合时采用数字技术后原来各自独立产品的 整合,企业若实现融合必须釆取全新的技术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他提出了 CHESS模 型,该模型主要是用于在位企业和创业公司。C HESS分别是创新性组合(C reative Combination),水平解决方案( Horizontal Solutions)、 外部性和标准设定(E xtcmaimesand Standanis),范围经济、规模经济
22、和捆绑(S cale, scope and Bundling)以及系统聚焦过 程( System-focused Progress).Ono、 Aoki (1998)对电信、广播、出版三个产业的融合进行了个别分析,并提出 了一个以三维坐标表示的立方体为核心的理论框架,并以此来阐释电信、出版等媒体信 息服务融合的实质。其提出的从专用平台到非专用平台的转换以及从低宽带要求到商宽 带要求的转换体现了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从专用平台到非专用平台的转换使三 大产业能够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而不仅仅是一种综合。Porter (2001)提出了新经济和旧经济日益结合,I T企业与传统企业之间会消失界 限
23、走向融合的“合一论”,并认为新经济的本质是使用新技术的旧经济。信息技术革命 使得原有产业重新整合,原本专于一个行业的企业能够走向混业经营。日本学者植草益2001年在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一文中从产业融合的原因及 结果两方面对其进行了更具广泛性和有用性的定义,认为产业融合是通过技术革新和放 宽限制来降低行业间的壁金,加强各行业、企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尽管属于同一产业 的企业群在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但是从产亚的严密定义来看,超出 产此之外就不存在竞争关系。但是2 0世纪9 0年代以来,曾一度被政府严格限制的产业, 现在正在逐少放宽限制,从而降低了各行业之间的壁全,加上各产业内部促进行
24、业竞争 的技术革新开发出了替代性产品,这些因素使各产业的企业群处于互相竞争的状态之 中、产业融合的过程之中,这样就必然会导致原有产业的竞争激化,从而发生企业合并 和企业倒闭.最终直至企业合并,企业界限模糊化。产业融合为企业提供了扩大规模、 扩展事业范围、开发新产品、发展新服务等巨大的商机,企业也因此演化出新的组织形 式。在不同的产业领域,产业融合以不同方式演进:如表现为三网融合的高科技产业将 的交叉融合,表现为现代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的传统三次产业之间的延伸融合,表现为金 融证券保险混业经营的传统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以及表现为网络性金融机构、电子商 务等的高科技产业对传统产处的渗透融合-这一进程最
25、终将促使整个产业结构的高度 化、合理化,并构架出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1 二、我国产业I t合理论综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产业、物流产业、能源产业及金融业迅速发展,其中信 息产业、金融业、能源产业已经出现融合萌芽,这一趋势也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 (一)产业融合的涵义岭言(200口丨)认为,新旧经济的“产业融合发展”是指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用于传 统产业,使得两个以上产业融为一体,逐步发育成为新的企业。产业融合不是几个产业 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相互作用融为一体,显示出新的生机和活力。2S.信息通讯业 的产业胜 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 (02):24.27 产业合发展一美国新经济的活力之
26、源J.工厂管理,2001, (03):23-26厉无畏(2002)指出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产业相互渗透、相互 交叉,最后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3马健(2002)将产业融合的涵义概括为:由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发生在产亚边界 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导致产业的企业之间竞 争合作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产业界限的模糊化甚至重划产业界限。周振华(2003)提出产业融合意味着传统产业边界模糊化和经济服务化趋势,产业 间新型的竞争协同关系的建立和更大的复合经济效应。5子龙、李浩(2003)认为,所谓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
27、相 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 中还会发生既有产业的退化、萎缩乃至消失的现象。6于刃刚、李玉红在产业融合论中,则从动态的角度分析,指出产业融合是由不 同产业从分立走向融合的演变过程。其研究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创新在产业间的 扩散导致了技术融合,而技术融合是不同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 性,满足消费者的共同需求,各分立的产业间传统的边界趋于模糊,甚至消失,出现产 业融合趋势。产业融合的结果改变了原有产业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从而导致产 业界限模糊,甚至需要重划产处界限-产业融合就是指不同产业之间的传统边界趋于模 糊、甚至消
28、失的现象。7 (二)产业融合的动因由于各学者对产处融合的研究角度不同,因此对产业融合动因的分析也不尽相同 薛尽孝、白雪认为,促成产业融合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技术进步,最典型的是 信息通信产业的产生;通信技术(光缆、无线电、人造卫星的应用)及信息处理技术(计 算机的高速化、小型化)的进步,促进了通信、邮政、广播、报纸等媒介产业之间的融 合。二是规制缓和,最典型的是集银行、证券、保险于一体的金融业的产生。厉无畏提出,髙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作用是产处融合的强大助推器,1+1) 2的生产 效率和经济效益则是产业融合的高能发动机。马健提出技术革新是产业融合的内在原因,技术革新开发出了替代性或关联性的技 术
29、、工艺和产品,然后通过渗透扩散融合到其它产业之中,从而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的 消费特征;技术革新改变了原有产业的生产成本函数,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动力:技术革 新改变了市场的需求特征,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市场空间。经济管制的放松是产业融合的 外在原因。管制的放松导致其他相关产业的业务加入到本产业的竞争中,从而逐渐走向 产亚融合产业融合是产业之间在技术、业务及市场的融合.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内 在原因和前提,业务融合是产业融合发生的过程和必要准备,市场融合是产业融合的最 终结果。周振华认为在数字融合的基础上,通过放松政府管制与企业管理创新,最终促使融 合发生在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诸产业的边界处。轰子龙、
30、李浩认为产业融合的内在原因是人类需求的不断提高,产业间的关联性和 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是当今产业融合 发展的催化剂,企业不断谋求发展与扩张已成为产业融合的主导力量,张磊将推动产业融合的动力分为三个方面:半导体、软件和数字通信技术,政府放 松管制,管理创新。技术进步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电信业的放松管制两者都未能无畏.产业融合与产业创新【J.上海管理科学, 2002(04): 4-6 埋.信息产业躲合与产业结构升级【J.产业经济 研究,2003 , (2): IS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丨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m李浩 .产业融合中的企 业战略思
31、考丨J).软科学,2003(02):80-83 于刃刚李玉红.产业融合论IMI.人民出版社, 20036, (4)-.10-1!导致融合,由于实业界清醒地认识了 “死尸的融合”这一现象,进而对传统经营观念进 行了创新,通过将产业融合的第三个动力即管理创造性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结合起 来,最终使融合发生在电信、广播、电视诸产业的边界处,从而使之成为现实胡汉辉、邪华分析,产业融合后,不同产业中企业间的竞争使原来的产业管制失去 意义.要研究新的管制方式,按照产业融合的要求重组管制机构,制定新政策法规。必 须大力发展髙新技术,促进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髙新技术的主体是企业,业务融合和 市场融合是产业融合
32、的必要前提。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采取兼并联 合、战略联盟等手段提高企处技术研发水平、整合业务和市场能力:同时要注意企业并 购后的整合,注意企业内部重组。9于刃刚分析产业融合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创新、政府放松经济规制、企亚跨产 业并购、组建战略联盟以及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三)产亚融合的分类不同学者按不同标准对产业融合现象进行分类:马健提出当今产业融合发生的主要现象:一是信息产业内部各行业间的融合,即以 计算机、通信和有线电视网络为 基础的信息内容的融合$ 二是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亚的融 合,通过改造传统产业使之获得生机;三是信息技术与其他髙技术产业的融合,产生了 新兴的边缘产业。
33、产业融合可被划分为完全融合、部分融合和虚假融合三种类型,以 此来区分不同类型产业融合的特征。产业融合识别的三原则,即产业之间是否存在着共 同的技术基础或技术平台、产业之间是否经历了从技术融合到市场融合的整个过程、原 有产业之间的界限是否被打破而导致了产业界限的模糊化等等。周振华提出产业融合分为三种类型:替代型融合、互补型融合与结合型融合,不同 类型的融合各有侧重的反映了产业融合的现实演化,聂子龙、李浩将产並融合现象分为四种主要形式:髙新技术的渗透融合、产业间的延伸 融合、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全新产业取代传统旧产业进行融合。张慕从产品性质角度出发,将产业融合分为替代型融合与互补型融合。对产业融合
34、 的划分主要局限于电信亚的产业融合方面。同时还提出融合将改变管制机构的管制政 策,以互补型融合为例,管制政策的变化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竞争者通过联盟和 勾结维护自己的标准垄断地位,导致排他性市场行为;2、厂商间合作又可能使得技术 标准早曰成熟,对产业发展有利,管制机构要在这两个矛盾的政策之间平衡自己的管制 力量。 k汉辉、邢华将产业融合分为三种形式:1、产业渗透,指的是发生在高科技产业 和传统产业的产业边界处的产业融合:2、产业交叉,是指通过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和延 伸实现产业融合,往往发生在高科技产业的产业链自然延伸的部分;3 、 产业重组,主 要发生在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之间,这些产业往往是某
35、一大类产业内部的子产业。(四)产业融合效应马健认为产业融合具有如下三个效应:1、产业融合改善产业绩效,减少企业成本: 2,产业融合是传统产业创新的重要方式和手段f 3、 产业融合有利于产业结构转换和升 级,提髙一国产业竞争力。周振华认为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微观上,产业融合导致了 许多新产品与新服务的出现,开辟了新市场,使更多的新参与者进入,增强了竞争性和 新市场结构的塑造;促进了资源的整合,带来了就业增加和人力资本发展。在中观层次 上,产此融合将带来巨大的增长效应,产业融合将导致产业发展基础、产业之间关联、产业合与S 联网管制 M.上海財经大学出饭社,2 001 刑华.产业
36、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JB示m.中国工业经济,2003(02):23-29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组织形态和产业区域布局等方面的根本变化。在世界范围内,产业 融合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起着催化作用对社会发展将产生综合的影响。建立在科技基础 上的反映部门特性的“多头”分管的多重管制体制框架在产业融合的新时代,将走向融 合,改变原先的游戏规则,建立起新的法律及政策框架,尤其是新的管制政策。轰子龙、李浩分析产业融合所具有的微观经济效应是:1、熊彼特式的创造性破坏 与企亚战略的相对稳定性的矛盾;2、多点竞争与战略的相对统一性的矛盾;3、集成式 系统需求与一致性质量要求的矛盾:4、兼并尤其是混合式兼并频繁
37、导致公司控制权市 场动荡多变与公司战略实施矛盾:5、传统战略分析框架与不可识别的动态产业环境之 间的矛盾,运用传统的波特S CP分析框架已不适用于动态变化的产业融合,企业价值 链不固定。企业必须关注技术创新及技术组合,运用网络经济创新,人才激励创新,从 多方面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三、产业融合对金M 业的彩晌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提高了金融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处理能力,降低了获 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成本,以及模范竞争对手产品的成本,这为新金触产品的推广和 新金融交易的方式的使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也推动了金融界创新的怏速发展。信息技术 的应用与金融创新使不同的金融产品之间互相交叉、渗透、融合,各种融合
38、型金融产品 被不断开发出来,以满足客户多样性的需求。由于技术性进入壁全的降低,各国纷纷放 松金融管制,进而导致政策性进入壁全的降低,使得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 金融业出现了产亚融合趋势.金融业的产业融合表现i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业务内部的重组融合,表现为银行、 证券及保险通过产业并购战略联盟,组成为客户提供包括储蓄、 信 贷 、 S券、保险、基 金、財务咨询、资产管理等“一站式”金融服务融合形成了金融业的新业态,这样既 适应了市场需求,又提高了金融业的服务效率,代表了该产业的发展方向,另一种是髙 新科技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表现为网络性金融机构,如网络银行、网络证券、 网络保险等
39、采用信息技术,通过I nternet为客户提供快捷、实时、全面的网络金融服务。 髙新技术的渗透性和倍增性,使得信息技术可以无摩擦的渗透到传统金融业中,并会极 大的提高传统金融业的效率。产业融合不仅带来了金融业新业态的产生,而且推动了金融业各运行主体的发展变革:(一)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首先,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产业融合、产品融合,各金融机构通 过开发投资连结保险、证券抵押贷款等融合型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全能金融业务,在 有效地减少了针对同样客户的劳动重复的同时,增加了金融商品和服务的效用,提髙了 金融资本的运作效率,拓宽了金融机构的服务领域,增强了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其次, 由
40、于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支付清算的速度和效率,从而提高金融机 构的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同时网络技术实现了诸如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网络证 券等网络金融机构的交易无纸化、业务无纸化和办公无纸化,由此金融机构得以节约业 务成本,简化业务流程,提高经营效率。此外,高速的金融信息传播和处理,则为客户 进行全天候、大范围、跨地区、跨国界的个性化交易服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全方位 提髙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如花旗银行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美元清 算银行,汇丰银行则通过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运作全球最大的自动专用柜 员机。(二)实现了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方面,网络技术提高了金
41、融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发布能力,技术创新增加 了金融商品的交易种类和投资组合,电子设备提升了投资活动的清算效率和平均收益。 信息的畅通、产品的创新和收益的上升,丰富了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交易物质和技术基础。 另一方面,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世界金融市场的中枢神经系统。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交易所 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联网交易,使得投资者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上网同步进行金融交 易,完全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成为一体化的国际金融市场,从而在国际范围内引导 资金流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80年代以来.全球50多个最大的自动交易系统已覆 盖了 16个国家和地区,并且由于时差原因和采用夜间开业系统。从运行时间上把全球
42、 证券市场连成一个日夜不停的一体化市场。迄今为止,以路透社为信息传输骨干的 无国界的电子证券市场业已形成,这一体系已在129个国家装置了 20万个终端,经营 着几百种全球性证券和上万种美国、欧洲各国公司的股票。 (三)促进了金融监管的创新产业融合为金融业带来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高度的风险。一方面,大量融合型 产品的出现,在极大的满足金融市场不同层次的交易需求、流动性需求、投机需求的同 时,也导致金融交易活动的极度虚拟化,而大部分虚拟交易品种的风险程度与安全性存 在着严重的不对称,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带来了隐患。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脆 弱性潜伏着巨大的风险,其本身的技术缺陷以及不完番之处都
43、可能影响着金融业的安 全,如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系统的意外擁痪等。金融监管机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促进金融监管的创新,一方面,各国金融监 管体系从分业监管体系转向混业监管体系,针对产亚融合趋势,对跨金融机构、跨金融 市场进行全面监管,减少监管职能的交叉重叠和监管盲区,以实现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监 管。另一方面,各监管当局采取企业与行业双级别监管,在企业内部进行安全性能监管, 在行业内则针对国家金融风险、安全进行全面评估和监管,多方面加强金融体系的安全 性。第二章产业融合与网络银行的产生银行所有的业务归根到底都是进行数字处理,所谓金融机构,就是一个数字化的中 介机构0当互联网把所有市场主体连为一
44、体,承载着资金流的金融服务网络,就成为了 整个商业社会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架构之随着信息技术在银行服务业中的广泛运用,再加上妝管当局放松金融管制,金融机 构追求范围经济,以及金融创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当甜在国际金融领域,不仅仅形成 了银行与保险业、证券业的融合趋势,而且使银行业与信息产业紧密结合,产生了网络 银行这一全新的经营模式。网络银行(I NTERNETBANK or E-BANK),又称网上银行或电子银行,是依托 Internet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银行服务手段,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银行业的 运用,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处理、继承与分析跨时间、跨空间、跨产业的金融数据,实现 金融产品和金融
45、服务在传统柜台与网络 平台的交叉销售和融合。 一、W 络银行的定义网络银行作为新生事物,其标准、发展模式等都处于不断演变的过程之中,这使得 人们目前很难给网络银行进行规范的理论界定。目前,欧美的几个权威机构的定义为-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T he Basle Corora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 BCBS) 将网络银行定义为“那些通过电子通道,提供零售与小额产品和服务的银行。” “欧洲银BCBS,Ri Management for Elecmmic and Electronic Money Activities.Basle Committee on Ban
46、king Supervision,行标准委员会(E uropean Committee for Banking Standards, ECBS)的定义为:“那 些利用网络为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电视、机顶盒及其他一些个人数字设备连接上网的 消费者和中小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银行。”“美联储(t he FederM Reserve System. FRS)对网络银行的定义为:网络银行指利用互联网作为其产品、服务、信息的业务渠 道,向其零售和公司客户提供服务的银行。1 ,英国金融服务局(F 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FSA)的定义为:网络银行是指通过网络设备和其他电子手
47、段为客户提供产 品和服务的银行,”综合以上各种定义,我们可以得出,网络银行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银行服务业相 融合的产物,是借助I nternet及其他信息技术的优势,以不间断快速传递信息的优势, 突破传统银行业的局限性,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便捷、实时服务的金融手段6 这种手段的运用,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全新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为传统商业银行创造 出新的竞争优势。 二、 网络银行的动力机制网络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源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的产业融合趋势,(-)信息技术的运用是网络银行出现并发展的根本动力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的根本原因。技术创新使生产成本下降,企业开 发出替代性或者关联性的技术
48、、工艺或产品,这种替代性或关联性的技术创新通过渗 透、扩散到其他产业中并实现了融合,从而改变了原有产业生产的技术路线,丰富了 原有产品的产品,从而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动力。”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随着以网络开发、电脑软件、通讯卫星等科技成果为核 心的信息技术革命在银行业的漆透、扩散与广泛应用,银行业朝着信息化方向快速发 展。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为银行业提供了信息搜寻、叛别、储存、分析及运用的 技术基础;网络技术为银行业提供全球范围、全天候的信息交换和产品服务提供了技 术平台;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 ET)和安全套接层(S SL)技术的发展,为银行业提供 电子商务及网上支付的安全保证。由此,在世界
49、范围内,银行此开始运用信息技术, 为客户提供跨时间、跨空间、跨产此的网络银行业务。(二)放松金融管制是网络银行出现并发展的外在保证放松管制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外部条件。为了让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中, 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一些国家放松管制、改革规制,取消或部分取消对相关产业的 进入和退出、价格、服务、投资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其他相关产业的业务得以加入到 8本产业的竞争中,从而导致各产业之间传统边界的模糊,促进各产业之间的融合。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和金融创新,改变了各个国家金融业 的运营模式,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各主要发达国家相继放松了对金融业的管制, 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以及其他行业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相互交叉、渗透与 融合,产生网络银行这一融合性金融机构提供了宽松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三)追求范围经济是网络银行出现并发展的内在原因追求范围经济是产业融合的内在动力。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认为,范围经济 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 的成本节约。如果单个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或由此而产 生成本节约,则范围经济存在。不同产业中的企业为追求范围经济,而进行产品和服“CBS.lectronic Banking.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