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C2 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1 -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一、概述本工程受银川东方旭邦科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拟建的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21#住宅楼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详勘(施工图设计阶段的一次性勘察) ,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依据。(一) 拟建物概况楼号 拟建物名称 外形尺寸(m 2) 结构类型 层数 抗震设防 类别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C2 餐厅 55.633.8 框架 3 F 标准设防 类(丙) 丙注:本工程拟建物平面尺寸为总平面图的图解尺寸,实际尺寸以设计图纸为准。(二)勘察等级本工程根据上述拟建物概况、工程的重要性等级,及
2、我院对邻近场区工程地质条件掌握资料,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确定勘察等级的条件勘察等级 工程重要性等级 场地复杂程度等级 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乙级 三级 二级 二级(三)场地地形、地貌条件拟建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位于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路以东、丽子园北路以西、规划北三环路以南、军区路以北。拟建 21#住宅楼位于已建成使用的一期 20#楼正东。勘察场区原为农田、现为空地(绿地),勘察时拟建物具体位置(角桩)已由甲方实地放置。本次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C2 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
3、公司 - 2 - 勘察高程采用黄海高程系,以拟建场区西北角处 21#楼北侧与西侧的 2 条校园道路中心线交汇点为绝对高程基准点 BM(甲方提供、已知高程为1109.45m) ,用水准仪引测得各钻孔孔口高程(黄海高程系)在1108.911109.20 米之间,场地地表最大高差 0.29 米,场区地势相对较平坦。比周围校园道路略低,低约 0.250.54m,属建筑填方区。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场地地貌属黄河冲积银川平原级阶地后缘。地下无暗浜、土洞、墓穴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设物。二、 勘察目的和任务1、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
4、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点,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4、评价场区地震效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明确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判定饱和砂土、粉土的液化势,计算可液化土层的液化指数、判定液化等级,液化层厚度及深度。5、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C2 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3 - 6、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
5、藏物;7、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出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8、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9、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10、鉴于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对拟建物提出经济、合理、安全适宜的岩土体利用或整治方案建议。三、勘察工作(一) 勘察工作依据(1) 甲方提供的建筑平面总图(2) 与甲方签定的工程勘察合同书(3) 本工程详勘勘察方案(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
6、1);(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1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 99:98);国家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2 版)(二)勘察工作布置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C2 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4 - 根据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拟建物特点及场地条件,主要沿建筑物周边线及角点布置钻孔。共布置钻孔 6 个,孔距 28.8m。其中控制性钻孔 2个、孔深为 15.45m,一般性钻孔 4 个、孔深为 12.45m。详见拟建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三)勘察工作概况本工程采用四台 G-2 型车载钻机,回转钻进、泥浆护壁
7、,标准贯入试验(N)为自动落锤工作方式。根据勘察的任务和要求,本次勘察采用螺纹钻头回转钻进,见砂或地下水后改用三翼钻头回转钻进。现场原位测试手段为孔内标准贯入试验、并采集扰动土试样。水试样为采集孔内静水位之地下水。本次勘察工作量如下表 (详见勘探点一览表 ) 钻孔数(个)总进尺(m)标准贯入(次)原状土(件)扰动土(件)水试样(件)易溶盐(件)6 80.7 46 未取得 25 2 2本次勘察开始于 2008 年 9 月 21 日,结束于 9 月 22 日,室内试验2008 年 9 月 24 日完成,资料整编自 2008 年 9 月 22 日至 2008 年 9 月 26 日,2008 年 9
8、月 26 日提交报告。 四、场区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一)区域构造:勘察场区位于银川平原的中部, “喜山”构造运动使贺兰山褶皱带与鄂尔多斯地台相对上升,形成“银川地堑” 。该地堑长约 170km,宽 50km,呈北东向延伸,地堑在新构造运动期一直处于比较活跃状态,经历多次构造运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C2 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5 - 动,导致断裂发育,历史上地震活动频繁。因银川地堑相对下降,在第三纪就形成了广布的湖盆,接受大量碎屑沉积物,成为白垩系、第三系为基底的银川平原。银川平原第四系土层厚约 1500 余米,由于该地层厚度巨大,层位较稳定、中、下部土质密
9、实且均匀,在银川平原基底沿贺兰山走向分布的次生断裂带,至今尚未发现活动痕迹,所以该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较稳定,是良好的建筑场地。(二)地震及抗震设防烈度:据有关研究资料:宁夏川区的地震活动与宁夏新华夏构造体系隐伏断裂活动有关,地震活动频繁,有记载的共有 10 次大地震,震级 6.5 级8 级。如 1739 年银川平罗大地震,震级(Ms)8 级,震中烈度为 X 度。极震区长轴方向方位角为 30 度,与隐伏断裂走向基本一致。在抗震设计时应严格按国家最新颁布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 8 度执行。按 50 年不变的概率 90%计,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三)沉积相:在银川断陷盆地内,银川老城区(兴庆区)
10、处于第三系以来的沉降中心,第四系沉积厚度在 1500m 左右(最厚达 2200m) ,场区为黄河冲积相沉积之银川平原级阶地后缘。以粉细砂为主要沉积物,近地表为人工填土及静水环境下的粉质粘土,粉土的沉积。(四)地层分布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区主要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下述二层:表层为填土层,其下各土层均为第四系堆积物。各土层的分布与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C2 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6 - 埋藏深度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现分层描述如下:素填土层 Q4 ml:黄褐色,以含粘性砂土为主,表层多为含砂粘性素土。稍湿湿饱和、松散稍密。层厚约 1.61.7m,为
11、堆积时间超过十年的老填土,表层含植物根茎。细砂层 Q4 al:局部地段上部为粉砂,黄褐,青灰色,稍密中密密实,湿饱和,其矿物成份主要为长石、石英、云母等。该层顶板埋深1.61.7 米(以现孔口原始地坪始计) ,勘探深度内未见底,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层为巨厚层状。(五)地下水埋藏特征及环境介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1、地下水埋藏特征:地下水属潜水型,稳定水位埋深为 3.604.60 米,稳定水位高程1106.911107.85 米, (以孔口原始地坪始计) ,抗浮水位高程为 1108.85 米,相对标高0.00 为-4.00 米。地下水位动态主要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呈季节性变化。补给来源主要周边农田
12、灌溉及地下径流渗透补给为主,大气降水补给甚少,水位年变化幅度为 0.5m 左右。2、环境介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据水质分析报告:腐蚀性评价(干湿交替)水 源(孔 号 ) pHSO42- (mg/l)Cl-(mg/l)Cl-+S042-(mg/l)Cl-+0.25S042-(mg/l) 对 砼 对 钢 结 构 对 钢 筋 混 凝土 结 构 中 的钢 筋22# 7.6 313.34 152.90 466.24 231.24 弱 弱 弱25# 7.7 288.07 184.18 472.25 256.20 弱 弱 弱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C2 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3、 - 7 -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本地区为干旱区,由于基础主要埋设在含水量20%的弱透水性的土层或10%强透水性土层,故本场区环境类别为类,场区属冰冻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12.2.1 表中数值乘以 0.8 的系数) ,按干湿交替情况考虑,地下水对砼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按长期浸水情况考虑,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不具腐蚀性。据土的易溶盐分析报告:腐蚀性评价土 样来 源 pHSO42- (mg/kg 土 )Cl-(mg/kg 土 ) Cl-+0.25S042-(mg/kg 土 ) 对 砼
14、 对钢结构 对 钢 筋 混 凝 土结 构 中 的 钢 筋22# 8.4 277.92 208.89 278.37 无 无 弱25# 8.4 202.19 121.89 172.44 无 无 无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综合评价地下水位以上之土层(含水量20%的土层)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本场区地下水位之上土层 pH 值均大于 5.5,故土对钢结构按无腐蚀考虑。水、土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46)的规定。五岩土工程分析和评价(一)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分析见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 、 土工试验成果总表及
15、标准贯入试验液化判别成果表等图表。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C2 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8 - (二) 地基土工程性质评价素填土:该层土质不均匀,层底埋深(现自然地坪下):1.61.7m。该层土成份为砂土的饱和素土具轻微液化, fak=100kpa;该层土未经处理不宜作本工程的基础持力层。细砂:该层土水平向在同一个标高段密实度、均匀性较好,垂向上随深度增加其强度、密实度亦增大。其层顶埋深(现自然地坪下):1.61.7m。不具液化之特征,可作为本工程基础持力层。高程 1106.5m 以上(中密状为主,局部稍密状): fak=160kpa; 高程 1104.51106
16、.5m 之间(中密密实状):f ak=220kpa;高程 1100.01104.5m 之间(密实状):f ak=300kpa; 高程 1100m 以下(密实状):f ak340kpa; 各主要土层部分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 层号及土名 重度 (kN/m3) 压缩模量 Es( Mpa) 粘聚力 C(Kpa) 内摩擦角 (Kpa) 渗透系数 (cm/s) 备 注素填土 18.0-19.0 5-7 8-10 200-250 510-5-510-419.0-20.0 14-18 2-4 300-320 210-4-510-3 高程 1106.5m以上20.0-20.5 20-25 0-2 330-350
17、210-4-510-3 高程 1104.5-1106.5m 之间20.5-21.0 26-30 0-2 350-380 210-4-510-3 高程 1100-1104m 之间 细砂21.0-22.0 30-35 0-2 360-380 210-4-510-3 高程 1100m 以下注:本工程第 层的 Es 值为经验数据(饱和砂层 Es=7.1+0.49N) ,其它数据本次勘察结合工程地质手册 (第四版)及地区勘察经验提供,供设计人员参考。 (三)场区地震效应评价:1根据我院 2006 年所做矿大一期工程(工程编号为 2006-X001)场地剪切波速测试工作报告,地表下 20 米深度范围内等效
18、剪切波速值 Vse=228.5 m/s ,平均值 231.7m/s,其波速值处于 140 m/sv se250 m/s 之间。根据测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C2 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9 - 试结果并结合地区经验,本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约 30 米,场地土以中软场地土为主,建筑场地类别为类。2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为 0.35s。3饱和粉细砂的液化势:按上条抗震设防烈度 8 度,经初判地面以下15m 范围内饱和粉土、饱和砂土层可能液化 ,后经“标贯法” (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 No=10
19、)进一步判定,根据判别结果,本场区层饱和细砂不具液化特征,而层以砂土为主的素填土具轻微液化,液化指数 0.33-0.92,液化孔数 3 个,占总孔数的 50%。液化深度在 1.7 米以内。综合评价:场地按轻微液化考虑。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液化措施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 4.3.6 条:轻微液化场地、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亦可不采取措施。场区抗震地段的划分,为抗震不利地段。具体详见标准贯入试验液化判别成果表 。(四)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本次勘察结果表明,该场地地貌类型单一,地层结构简单,主要土层分布连续,除场区上部以砂土为主要成份的饱和素填土具轻微液化外,无其它
20、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适宜本工程的建设。(五)银川地区标准冻土深度 1.00m 。六基础方案与设计施工建议(一)基础方案: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C2 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10 - 根据拟建工程特点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物采用下列基础方案为宜: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方案:全部清除层素填土,以高程 1106.5m 以上的第层细砂为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可按 fak=160.0kpa 设计使用。地基土承载力深度、宽度修正系数按 b= 2.0 和 d=3.0。若采用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下列人工地基浅基础方案。全部清除层素填土,基坑开挖至基础
21、设计底标高,再下挖至少 60cm后用砂夹石分层夯实碾压振密至设计底标高,经分层检测,保证压实系数0.94,人工垫层承载力特征值可达 fak=200kPa。下卧层土层细砂承载力特征值 fak=160kPa(高程 1106.5m 以上的第层细砂)。地基土承载力深度、宽度修正系数按 b= 2.0 和 d=3.0。人工地基的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或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确定,并应进行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二)设计及施工建议:1、开槽后应详细验槽,对过软过硬地段应进行妥善处理。应加强基础的整体性以防产生不均匀沉降。2、施工应先降低地下水位。降水宜采用降水井降水,建议降水井深 20米左右。应降低地下水位至垫层底标高下至少 0.5 米,以便基础工程的施工及防止砂土层管涌、潜蚀现象的产生,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 3、基槽开挖过程中,应予留 30cm 的“人工掘挖层” ,以避免对地基土的扰动破坏。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C2 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