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达州市 200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四川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9 年 05 月 25 日文件编号: 达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达州调查队(2008 年 2 月)2007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紧紧围绕“三大目标”和“三大任务”,加大城乡互动发展的统筹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全市经济继续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2、一、综 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上 500 亿元新台阶。经省统计局审定,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10.41 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 14.5%,增速比上年提高 1.7 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63.49 亿元,增长 4.6%;第二产业增加值 199.70 亿元,增长 25.5%;第三产业增加值 147.22 亿元,增长 11.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9.8%、65.8%和24.4%,分别拉动 GDP 增长 1.4、9.5 和 3.6 个百分点。从需求的角度看,“三驾马车”中总消费和总投资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分别
3、为38.3和 61.7。人均 GDP 8970 元,增长 14.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2.0:39.1:28.9。民营经济加快。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 263.53 亿元,增长 20.1%,占 GDP 的 51.6%,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 70.5%。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受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居民消费品价格(CPI)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5.2%。食品类上涨 11.6%,其中粮食和肉禽及制品分别上涨 9.4%和 18.6 %,特别是猪肉价格上涨 71%,对总指数的影响程度高达 1.6 个百分点;建房及装修材料类价格上涨 13.8%。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 10.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
4、格上涨 4.3%,其中农副产品类上涨 35%。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信心持续增强。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131.2 点,企业景气指数 124.8 点,均为历史最高点。其中,工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更佳,景气指数分别达到 130.4 点、128.7 点、145.5 点和 162.5 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仍不稳固,产业化水平还较低,防灾、抗灾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物价上涨过快,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降耗压力增大等。二、农业农业生产呈恢复性增产,农村经济运行比较平稳。种植业结构小幅调整。全
5、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56.58 万公顷,比上年减少 0.79 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 8.05 万公顷,增 0.8%;水稻17.07 万公顷,增 1.3%;玉米 8.43 万公顷,增 0.7%;薯类 15.43 万公顷,减 4.3%;油料种植面积 11.45 万公顷,增 0.3%;蔬菜种植面积7.80 万公顷,减 8.3%。粮油生产呈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产量 281.78 万吨,比上年增产23.08 万吨,增长 8.9%(见表 1)。表 1:2007 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粮食 281.78 8.9# 水稻 115.25 19.2玉米 56.12
6、5.0薯类 63.66 0.2油料 26.18 6.7# 油菜籽 22.56 6.1麻 6.46 5.4水果 33.21 3.3蔬菜 241.25 -3.6养殖业发展稳中趋缓,生产结构小幅调整。全年畜牧业总产值 140亿元,增长 4.6 %,畜牧业产值比重 52.2%;全年肉类总产量达 82.56万吨,增长 3.6 %。其中猪、牛、羊肉产量分别达到 51.65 万吨、6.70万吨和 2.47 万吨,分别增长 3.4%、4.8 % 和 4.7%。牛奶产量 10158 吨,增长 1.6 %。全年水产品产量达 8.6 万吨,增长 12.9%。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 0.35 万公顷,其中
7、人工造林面积 0.22 万公顷,新增封山育林 0.68 万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38.43%,比上年提高 2.84 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0.14 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 15.53 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29 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 141.79 万千瓦,增长 7.2%。全年农村用电量6.16 亿千瓦时,增长 7.2%。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强市”战略成效突出,工业整体实力大幅增强。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157.08 亿元,增长 28.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其中 327 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135.02 亿元,增长34
8、.2%(见表 2)。完成销售产值 377.89 亿元,增长 52.1%;产销率99.8%,提高 0.1 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产值 72.08 亿元,增长 82%。表 2:2007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单位:亿元指 标 绝对数比上年增减(+、-)%工业增加值其中:国有工业135.0210.0134.216.1集体工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其中:轻工业重工业其中:冶金工业煤炭采选业水电气生产和供应业食品及饮料工业纺织及化纤业化工工业建材工业机电工业1.30106.891.5722.09112.9334.5347.5610.3011.697.64.528.315.979.834.
9、984.229.935.135.037.916.327.940.245.737.537.8能源生产增长较快。全市能源生产总量 902.03 万吨标准煤,增长7.7%。全年发电量 615000 万千瓦小时,增长 9.6 %;原煤生产量 1237万吨,增长 32.2%。主要原材料生产增长迅速。全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 35.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 32.2%。分产品看,钢产量增长36.8%;钢材产量增长 31.2%;水泥产量增长 32.3 %。表 3:2007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产品名称 单位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布白酒农用车焦炭生铁万米千升辆万吨万吨2921132
10、3057601562108.415.718.417.628.9粗钢钢材原煤水泥万吨万吨万吨万吨200205123746236.831.232.232.2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11.47亿元,增长 70.7%;实现利税 25.2 亿元,增长 59.4%。综合经济效益指数 244.37,比上年提高 64 点。成长型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市 33户成长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160.40 亿元,增长 38.8%;实现利润 4.95亿元,增长 59.6%,占全市工业利润的 43.16%;实现利税 12.31 亿元,增长 44.8 %,占全市工业利税的 48.79%。建筑业
11、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42.62 亿元,增长 14.1%。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 3.32 亿元,增长26.2%。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06.6 亿元,增长 35.6 %。 (见表 4)。表 4:2007 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单位:亿元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其中:500 万元以上投资其中:城镇投资农村投资其中: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306.60243.90259.7346.87184.7262.2735.636.641.510.231.254.4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第二产业
12、投资第三产业投资39.544.14164.6678.1874.612.955.38.4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 124 家,开发项目220 个,完成投资 39.54 亿元,增长 74.6%。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70.71 万平方米,增长 24.5%;商品房竣工面积 141.2 万平方米,下降 16.1%;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 206.61 万平方米,下降 2.2%;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 14.08 万平方米,下降 16.5%。主要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新增原煤开采能力 167.5 万吨/年;洗煤36.5 万吨/年;输电线路长度 125 公里;各类学生席位 8055 个,建筑面积 37
13、330 平方米;改建公路 224.14 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 2 公里,扩建面积 12 万平方米;城市防洪堤长度 1.1 公里。全年建成投产项目592 个,项目建成投产率 71.1%,新增固定资产 146.39 亿元。年内建成了国电达州发电有限公司第一台机组、罗江口电站、达州钢铁集团余热发电项目、塔坨农贸市市场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点骨干项目。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消费品市场活跃兴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75.21 亿元,增长 17.8%,创历史新高。城镇市场继续领先农村市场。城镇市场完成消费品零售额 96.72 亿元,增长 18.4%,增幅比农村高 1.4 个百分点,城市市场所占份额同
14、比扩大了 0.4 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业在国内贸易市场中仍然占主导地位,居民消费以商品性消费为主。全市实现批发零售额 151.12 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 86.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占全部消费市场的份额达 95.1%。其中,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 125.92 亿元,增长 18.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 0.9个百分点,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近 72%。 市场热点不断,消费结构有所升级。2007 年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销售增幅较高的类别有: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 22.6%,日用品类增长 58.1 %,化妆品增长 81.2 %,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 25.4 %,家用电器类增长22.7 %,服装鞋
15、帽针纺类增长 2.2 倍。市场建设取得新成效,塔坨农贸市场二期工程等一些较大型的商品市场相继竣工并投入营运,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出口创汇较快增长。全年出口创汇 3160 万美元,增长 89.9%。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119.26 亿元,增长74.3%。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2007 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 10986 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 7383 公里。公路和水运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 17.50 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 25.84 亿人公里。全年邮电通讯业务总收入 16.56 亿元,增长 27.8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 85.38 万户。年末移动
16、电话用户达到 120.54 万户。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普及率 31 部/百人。旅游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国家 2A 级以上旅游风景区 5 处,省级地质公园 2 个,星级宾馆饭店 12 个。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 872.41万人次,增长 11 %。旅游总收入 28.19 亿元,增长 30.6%。七、财政、金融和保险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5.83 亿元,增长38.1%,占 GDP 的比重由上年的 2.9%提高到 3.1%;财政支出 78.51 亿元,增长 33.5%,对农业、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事业等的投入继续加大。金融存贷款规模稳定扩大。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
17、额504.55 亿元,增长 15.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 391.17 亿元,增长11.1%。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214.7 亿元,增长 16.9%。个人消费贷款增长迅速,全市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 20.12 亿元,增加3.56 亿元,增长 21.5%。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有寿险机构 11 家,财险机构 5 家。全年各类保费收入 18.3 亿元,增长 51.2%。其中,寿险保费收入 14.9 亿元,增长 51.4%。财产险保费收入 3.4 亿元,增长 50.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 3.3 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 1.6 亿元,财产险赔款 1.8 亿元。八、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事
18、业发展较快。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 0.71 万人,在校生1.76 万人,毕业生 0.38 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 3.30 万人,在校生 6.87 万人,毕业生 1.09 万人。普通高中招生 3.18 万人,在校生8.85 万人,毕业生 2.77 万人。初中招生 10.95 万人,在校生 32.29 万人,毕业生 8.76 万人。普通小学招生 9.99 万人,在校生 59.96 万人,毕业生 10.99 万人。特殊教育招生 97 人,在校生 370 人。幼儿园在园幼儿 13.63 万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效明显。2007 年全市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1 项,授予市级科技进步奖 35 项;
19、实施省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 14 项;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8 家、创新型企业 9 家;组织申请专利 176 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 9%;“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月”、“金秋科技下乡”等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全面展开。九、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事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 8 个,公共图书馆 7 个,博物馆(文管所)8 个。广播电台 1 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 94.0%;电视台 1 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 94.1%。全市有线电视用户 91 万户。年末全市共有档案馆 7 个,已开放各类档案 16.36 万卷。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建立。年末全市共
20、有卫生机构 4636 个(含个体诊所),其中医院、卫生院351 个(不含非建制乡卫生院),妇幼保健院(所、站)8 个。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 个,卫生执法监督所(局)8 个。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 14476 人,卫生机构病床数 1.32 万张。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我市运动健儿在全省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 6 枚,银牌 17 枚,铜牌 15 枚。全年共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12 名。十、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年末全市总人口为 650.11 万人,常住人口 569.32 万人。出生率为8,死亡率为 5.18;自然增长率为 2.82。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21、收入 8551 元,增加 1345 元,增长 18.7%,人均消费支出 6755 元,增加 928 元,增长15.9%。其中,用于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方面的费用增加较多:食品支出增长 21.3%,衣着支出增长 39.8%,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增长 9.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43.9%。 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 3591 元,增收 467 元,增长 14.9%,其中:工资性收入 1349 元,增收 164 元,增长 13.9 %;家庭经营纯收入 2067 元,增收 278 元,增 15.6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2、 2767 元,增 15.5 %。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 24.6%,衣着消费支出增 19.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56.5%。就业和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全年全市新增就业人员 2.85 万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含机关、事业单位及其离退休人员)人数为40.52 万人,比上年增加 0.97 万人,其中参保职工 32.52 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 8 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 15.52 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 24.20 万人,增加 3.94 万人,其中参保职工 18.8 万人,参保退休人员 5.4 万人。全市共有 13.45 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 8.4%,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1.31 亿元。十一、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 0.118 mg/m3,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区域环境噪声质量 54.4 分贝,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1%,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49.9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到100%。注:本公报为快年报数。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