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析影响课堂导学的因素学生心理素质【摘要】教育问题,是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关键问题,基础阶段的初中教育,更是关键中的关键。但是就归属于心理学范围的教育来说,本身就包含有太多的影响因素,本文对初中生注意、想象、情绪、意志、心境、心态、能力、兴趣、态度、观念等方面设计一些具体的项目进行调查,,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健康 因素 对策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健康状况良好。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个人待人接物、处世办事的过程表现出来。对于青少年来说,心理健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智力正常,能正确反映事物,有正常人所具有的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
2、力和思维能力;兴趣广泛,有正当的兴趣爱好,充满好奇,有追求的决心和勇气;情感丰富,情绪稳定、积极,且能恰当地表达,有健康的情感生活;乐于交往,适应环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意志坚强等。那么,现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就这一问题,笔者对福永中学随即抽选的 397 名同学作了一次心理素质情况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心理问题。1、焦虑倾向:(1)考试成绩不好时,心里感到不快或每次希望能顺利通过者有 351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88.4%。(2)受到别人批评时,心里总觉得不安者有 191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48.1%。(3)学习成绩不好时,总是提心吊胆者有 242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68.9%。
3、(4)当着大家面朗读课文时,总是怕读错者有 169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42.5%。2(5)当考试后,在没有知道成绩之前, 总是放心不下者有 243 人,占被 调查人数的 61.2%。2、自卑倾向:(1)碰到为难之事,总后悔那时不做就好者有 159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40%。(2)当学习成绩不好时,总认为自己不用功的缘故者有 144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6.2%。(3)在乒乓球、羽毛球、拔河、运动会等体育比赛时,只要一出错就特别留神者有154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38.7%。(4)受到批评后,总认为自己是做错了什么事者有 126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1.7%。3、过敏倾向:(1)碰到不顺利的
4、事时,心理总觉得很烦躁者有 258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64.9%。(2)心理总担心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者有 97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24.4%。(3)心理总觉得有什么事没做好者有 118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29.7%。(4)别人向自己借东西,总担心会把东西弄坏者有 99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4.9%。4、恐怖倾向:(1)心理非常害怕黑暗者有 97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24.4%。(2)心理怕到很高的地方去或经常感到后面有人跟着自己或怕一个人在房里睡觉者有 97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24.4%。(3)自己心里觉得胆小者有 104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26.1%。5、冲动倾向:(1)自己经常想
5、大声叫喊者有 111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27.9%。3(2)自己想过一个人到远方去者有 142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35.7%。(3)经常发怒者有 126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31.7%。(4)有时会觉得活着不如死了好者有 87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21.9%。一连串的具体数字,反映了在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初中生心理健康欠佳。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那些呢?我们认为有来自许多发面的因素,主要有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一、自身因素: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初中生,正是“过渡时期” ,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 。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 ,
6、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二、家庭因素: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呵护,无形中压抑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并降低了孩子的责任感及抗挫折能力;有的父母对孩子学习期望值过高,忽视孩子品行素质的发展和培养,同时也增加孩子的压力感、焦虑感、委屈感等不良心理,反之,则易使孩子对自我评价过低,产生自卑感等不良心理;有的父母自身表率作用不力,品行不端,作风不纯,举止不雅,言谈过俗等,无法合理管教孩子,孩子不信任父母,易产生
7、烦恼、怨恨、虚伪、自私等不良心理;有的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出言不逊,经常打骂孩子,动辄训斥,这些易使孩子产生易怒、焦虑、急躁、冷漠、敌对、恐惧等心理问题。三、学校因素: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学;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把学习当作苦差使。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4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老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四、社会因素:近年来社会上的
8、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现代化信息交流的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惟利是图及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青少年由于缺少辨别能力,一味模仿。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呢?笔者认为要加强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应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学校在排除中学生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学校要努力帮助营造有利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一) 、家庭环境家庭的结构、气氛、文化、经济背景等因素均对学
9、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据调查,目前上初中的学生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2010 年 5 月 17 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 ,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老师要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经常反映学生的情况,给予家长指导和帮助。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向家长讲解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使他们懂得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孩子情绪、行为的变化,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教育孩子方法要正确,要多关心、关爱孩子,多看孩子的优点、长处,多帮助他们自
10、觉克服缺点和短处。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压力不要过大,要为孩子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二)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从物质环境来讲,学校的一草一木,每一个角落都应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和心灵的净化。所以学校要创造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物质环境。学校心理环境包括良好的校风、班风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优美的校园环境,高雅的“墙壁文化” ,良好的校风、班风催人上进,使人际关系和谐,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5和提高,所以,我们必须努力营造适合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三)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局面等。
11、社会传媒、经济发展状况、社会风气、社区环境等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影响,其中图书与电视、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学校可与社区、德育基地联合,形成合力,抵制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净化社会环境。例如,我校与派出所联合,整治校园周边的网吧,就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的。使学生远离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网络环境。学校还可设立法制教育基地,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抵制不良环境影响的能力,教育学生要慎重与社会上的人交往等。 其次,要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如:可以建立心理素质训练室、心理阅览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开设“心灵家园”网站,对心理困惑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可定期为
12、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其主要是对一些有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诊断和鉴别,针对他们的认识、情绪、意志、行为、人格、性心理健康进行疏导、调整和矫正,对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进行必要的治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一)开设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可结合形势,针对学生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辅导。心理辅导应系列化,形成制度,讲座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即既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保健、心理卫生方面的专题教育,又对个别学生进行自我解脱教育,帮助他们消除焦虑、自卑、过敏、恐怖、冲动等心理
13、。从形式上看,既可作综合性的专题报告,又可作个案专题讲座。例如:可有步骤地开展“如何解脱困境?” 、 “如何从心理上战胜自卑、焦虑、恐怖?” , “如何努力学习,挑战未来?”等系列专题辅导。(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进行个别辅导。即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历史或现状记录下来,存入档案中,以便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应将特殊的案例整理出来,以便对全体学生进行个案教育。(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手抄报、宣传6栏、校内广播电视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还可以通过文体活动、郊游、社会实践等形式,调节学生的紧张情绪,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综上所述,只要各方形成合力,采取合理有效的疏导方法,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完全可以得到调适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