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7 农业生产活动.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307230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7 农业生产活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专题7 农业生产活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专题7 农业生产活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专题7 农业生产活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专题7 农业生产活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地理教师网 http:/ 您的好帮手站长:云中雪 QQ:497967029 E-mail:专题七 农业生产活动直击高考考点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产活动。重要的知识点有农业生产的特点、分类、区位和地域类型。在教材更加突出人地关系主线的形势下,今后的考题会对农业区位的选择有更加深刻的反映。在复习时注重以家乡或中国的农业区位选择实例论证基本原理,理解农业区位选择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问题的分析。对四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要识记并能对其典型代表区进行区位分析。对亚洲的水稻种植业和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要注重分析生产特点的成因;对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要注重分析区位

2、因素,对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要注重分析发展的措施。注重四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类比,及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借鉴意义。近几年本单元的热点内容主要有:1农业区位因素。对一个农业区域的区位因素进行评价,要用综合思维方式进行。(1)任何一个地域的农业生产都要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该地域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2)从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出发,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分析其一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确定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农业发展的类型,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时期,科技因素和市场因素已成为我国农业区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因素。这将可能成

3、为今后几年高考命题的方向。2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在影响农业生产的所有区位因素中,不同地域、不同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不同,特别是社会经济因素,其发展变化性最大,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也较大,因此,要用发展的、动态的观点,看待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并根据其发展变化的规律,预测农业生产的发展,及时做出相关的调整。我国已加入 WTO,来自身的压力和国外农业的挑战已摆在了我国农业发展的面前。又如我国目前进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五”规划有关我国农业发展的方针、措施以及各地农业发展的地理事实。将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重点。3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世界主要的农

4、业地域类型有: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等。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地域差异较大,如何因时因地制宜的发展既适合农业现代化要求、又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区域因素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将可能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立意所在。4粮食问题。粮食问题是世界性问题,如何解决贫困地区的粮食紧缺问题是当今问题的迫切问题之一。联系实际分析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将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重点。地理教师网 http:/ 您的好帮手站长:云中雪 QQ:497967029 E-m

5、ail:知识网络构建知识要点串讲要点一 区位的含义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拓展:区位与布局的区别与联系。区 位 布 局强 调 客 观 存 在 强 调 主 观 安 排区 别 强 调 微 观 (如 某 个 农 场 的 区 位 ) 强 调 宏 观 (如 农 业 的 布 局 )联 系 都 强 调 某 一 事 物 (如 农 场 )与 其 他 事 物 (如 地 形

6、 、气 候 )的 空 间关 系 ,影 响 布 局 的 因 素 也 就 是 区 位 因 素要点二 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地域性,二是季节性和周期性。(1)地域性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需要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农业生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不同的区域,农业生产的结构、品种和数量都不相同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2)季节性和周期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条件影响,自然因素的变化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

7、关,必须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地理教师网 http:/ 您的好帮手站长:云中雪 QQ:497967029 E-mail:明显农业生产在时间分配上的特殊规律,即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要按季节顺序进行,并有一定的变化周期“不违农时”。拓展:理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季 节性和周期性特点的关键 是动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同时 要注意,随着社会 经济和科学技 术的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时间性有所减弱。自然条件的差异是农业生产地域性 产生的基础,相同的自然条件,由于政策、经济、技术的差异也会使农业生产产生地域差异。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有时可分异开来,季 节性更加突出了

8、 农业生产的阶段性,而周期性更加突出了农业生产的重复性。如:A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地域性)B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季 节性、周期性)C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地域性)D我国民间有这样的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季节性、周期性)要点三 农业的区位选择:1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条件。其中热量、光照、降水是其主要因素。不同的作物对三者的匹配关系要求不一样。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对于一般农作物来说,热量条件是具备的,可是光照条件不足。因此,不宜发展种植业,而适宜发展畜牧业。地形

9、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度的大小上。一般地,坡度较小的地区(18 度以下)适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的地区则适宜林业或畜牧业。坡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除直接影响水土保持以外,还影响机械化作业。土壤的影响,一方面表现为酸碱性,另一方面表现为肥力的大小。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的酸碱性有不同的要求。水源则是指对农作物的灌溉条件。在大气降水不足的地区,充足的水源则是发展农业的必要条件。如在绿洲地区,农业发展规模及其分布往往受制于冰雪融水的多少及其分布。2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政策、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资源、技术以及当地的生活习俗等。政策是指政府对农业的直接影响。有时通过行政命令干涉,有时通过经济手段干涉。市

10、场是影响农业的主导因素。市场需求量的大小及稳定性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在农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随着运输条件(包括运输速度和冷藏技术的提高)农业生产的地域限制越来越小。劳动力资源不仅指劳动力数量,还包括劳动者的素质。劳动力素质在农业生产条件地理教师网 http:/ 您的好帮手站长:云中雪 QQ:497967029 E-mail: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是指生物种子技术,二是指外在的生产条件。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生物技术。喷灌、滴灌等农业生产技术比传统的生产方法要大大地节约资源与能源。居民生活习惯与习俗对农业生产也具有重要影响。如藏民喜欢青稞胜于

11、喜欢小麦,因而在西藏地区大量种植青稞。3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基础,是重要因素,而社会经济条件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橡胶、双季稻、小麦)根据经济技术条件,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地形、水分、光照),但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市场需求的变化是由多种社会经济因素决定的,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这种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就会扩大,反过来经营规模则会缩小(城郊农业的发展,苹果种植规模的变化)。交通运输

12、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农业技术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拓展:1农业区位主导因素分析:从农业区位选择的角度看,其主 导因素往往是社会经济因素,但对于不同的农业区域,其主导因素可能为自然因素。(1)与相同的气候区相比较:若出 现相同的 农业地域类型或农业生产模式(如海南与东南亚橡胶园),则其主导因素为气候。 若出现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或农业生产模式(如珠三角地区的桑基 农业和宁夏平原的灌溉农业),其主 导因素为 地形或水源。(2)靠近城市布局的郊区农业,体 现了市场区位及需求对农业 区位的突出影响,其主 导因素是市场。(3)交通运输

13、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品运输的时间,再加上保鲜、冷藏技 术的发展,使市场和农产品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并形成区域 专业化,这说明远离主要消费市场布局的农业地域,其主导 因素是交通运 输条件。如:我国河西走廊、塔木里盆地能种植农作物的重要原因是具 备灌溉水源。上海、北京等地理教师网 http:/ 您的好帮手站长:云中雪 QQ:497967029 E-mail:城市郊区布局乳牛场、禽畜和蔬菜生 产基地主要是满足市 场需要。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带将一部分粮田改种花卉、蔬菜和发展基塘养殖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印度尼西亚的农业以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不能自 给的主要原因是 长期遭受殖民

14、统治造成的恶果。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 农业生产结构中畜牧业的比重大于种植 业,其原因主要是气候条件。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侧重于发展畜牧业和园艺业,其原因是市场的需要。2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并获得最大的效益。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区位 选择,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农业生产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 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明 显的依赖性, 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因地制宜,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从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对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市场、交通运 输、政策、劳动者

15、)的要求不同。从土地价格、农业生产成本、不同农业的单位产值和农产 品的特性等因素考虑。一般来说,距离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不同类型的农业,单位面积的产值有着很大的区别。如:古巴的甘蔗气候条件适宜, 长期的生产习惯。河西走廊夏季高温,有祁 连山冰雪融水灌溉。黑龙江大豆夏季高温,有祁 连山冰雪融水灌溉。珠江三角洲的基塘河网密布,地 热低平,低洼 处长期积 水,利于挖泥成塘。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乳畜制品、 鲜奶、 鸡蛋等不适于 长距离运输,从经济效益考虑,分布在城郊,有利上海市 场。要点四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1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型的、

16、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分布 生产特点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 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大牧场放牧业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地具有气候温和,草类 茂盛;采取的措施(以阿根廷为例):培育良种牛,加强牛群病害的研究;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地理教师网 http:/ 您的好帮手站长:云中雪 QQ:497967029 E-mail:地广人稀;距海港近的优势 开辟水源;种植饲料。生产规模大、机

17、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等优势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混合农业的优点: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除了以上几种农业地域类型外,常见的还有以下几种:(1)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

18、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我国一些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2)热带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且原始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中的低地与丘陵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整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作物,当这片土地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作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这种“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导致了森林锐减、土壤侵蚀,土地失去生产能力。(3)地中海农业: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平地和缓坡种植耐旱的小麦、大麦、燕麦等粮食作物,丘陵区种植葡萄、油橄榄、无花果等经济作物,山地放牧牲畜。现在,为面向欧洲市场,这种传统的多样化农业已逐渐被专业化的商品农业所替代,成为蔬

19、菜、花卉、水果产区。(4)市场园艺农业:是专门为城市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的商品性农业。主要分布在一些大城市周围。随着长途运输和保鲜技术的发展,在远离城市但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也发展了这种市场园艺农业。(5)游牧业:靠放牧牲畜为主的一种自给农业,牧民根据当地气候、地形以及牧草生长情况,随季节变化迁移、放牧,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中部的干旱气候区。(6)种植园农业:在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密集型农场,广泛分布于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等地区。 2澳大利亚墨累一达令盆地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1)问题:灌溉水源不足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2)产生的原

20、因:盆地处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降雨稀少。墨累一达令河水量季节性变化大。雨季时河水暴涨,干季时大支流常有断流现象,墨累河虽未断流,但枯水期河水很浅,上游个别地段在最干旱年份也会干涸。地下水虽丰富但矿化度高,不适于农业灌溉。地理教师网 http:/ 您的好帮手站长:云中雪 QQ:497967029 E-mail:(3)解决的措施:东水西调。与墨累河仅一山之隔的雪河水量很丰富,每当夏季水位上涨,河水便顺坡奔流人海。为了改变墨累河的缺水状况,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雪河水利计划,把雪河的水通过水库、抽水站、输水管等设施调到了墨累一达令盆地,有效地解决了盆地发展农业生产水源不足的问题。雪河水利计划是国外跨流域

21、引水的大型工程之一。拓展:1大牧场地区为什么不发展粮食种植 业?同发展大牧场畜牧业相比,发 展粮食种植业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更高,因此,有些地区的水热条件只适宜发展畜牧业,而不能发展粮食种植业。一旦将 这些地区开垦为农田,则极易退化为荒地。在美国和苏联历 史上,都曾有过这样的教训。在英国、新西兰等以海洋性气候 为主的国家,由于光照条件不足,也不能种植粮食作物。2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还要向 发达国家出口可可等高蛋白的 农产品呢?加纳等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贫困,但是,加纳的可可产量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可可产量,居世界前列。可可是一种高蛋白产品。然而,对于粮食短缺(思考: 试分析说明为什么地处赤道地区的

22、加纳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呢?)加纳来说,他们生产的可可几乎全部用于出口,出口到发达国家。一方面是饥饿,另一方面却要向 发达国家出口高蛋白农产 品,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要用卖可可的钱,买回他们所需要的粮食。可可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不断下降,而粮食的价格却稳中有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加纳的粮食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所以,有些缺粮国家越来越缺了。要点五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热点题型探究题型一 农业生产和农业区位的选择【典例 1】(2006 天津)农业税收在国家收入中的比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我国农业正逐步向现代过渡,减免农业税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天津市为促进农业向现代化转型,因地制宜发展了结构多

23、样化的城效农业。据此回答问题。() 据下图说明本市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地理教师网 http:/ 您的好帮手站长:云中雪 QQ:497967029 E-mail:(2)参考范例,用简练词语(不多于 8个字)分别概括某乡镇农业持续发展三类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范例:加强计划生育工作;调整产业结构,安置农业剩余劳动力;定期组织农业科技培训。优化农业人口)采用喷灌、滴灌;施行间作、套种;冬季发展大棚农业。_用农家肥,少用化肥;生物治虫,少用农药;发展沼气,少用矿物燃料。_。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选用优良品种,集约化生产;开拓销售渠道。_(3)若在本市推广上述某些措施,能减少哪

24、些自然灾害的影响? 解析:取消农业税的热点背景下,结合天津的具体情况进行命题,具有创造性(5)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比较常规的题,(6)就很新颖了 ,用简练的词语概括的目的,正是落实考试大纲的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要求,真的可圈可点,大家仔细去揣摩吧(7)既是扣自然灾害的热点背景又是对上面题目的深入-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趋利弊害答案:海岸线长,沿海滩涂地广,适合发展海水养殖;湖泊水库和洼淀较多,适合发展淡水养殖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商品农业(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旱灾(虫灾); 寒潮 (冻害)思维受阻 考试的指挥棒并不一定不好天津的指挥棒就

25、挥舞的好,很值得其他省份借鉴,其他像第一组题目的四联图,连续了三年,既有连续性稳定性,有不落俗套,亦难能可贵。【典例 2】为适应加入 WTO 后国际经济的影响,在农业方面,我国提出了迅速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品种改良和科技推广,走农业产业比道路,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最终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请根据我国目前主要农产品产量与价格( 国际平均价格为 1)示意图,回答(1)(2)题。(1)加入 WTO 后,受冲击可能最严重的农产品是( )A油料 B水产品 C水果 D粮棉(2)为大面积提升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关键是要 ( )A增加农业投入 B调整农产品结构

26、C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D增加单位面积上的农产品产量解析:我国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平均价格的比值越大,可能受国外农产品的冲击越大。市场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调整农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地理教师网 http:/ 您的好帮手站长:云中雪 QQ:497967029 E-mail:答案:(1)D (2)B解后反思:本题以图文资料的形式考查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相关问题,做题的关键在于读图。【变式训练】1(2005全国卷 II)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

27、。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 600元、1000元、1400 元,生产成本分别为 200元、400 元、600 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1)X、Y、Z 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丙、乙、甲()在距城镇 OJ 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AE、F BF 、G CE 、H DF、H(3)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 Z (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D总是收益最低题型二 世界

28、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主要国家的农业生产【典例 3】(2006 全国 II)下图示意某农产品的产地、产量及贸易状况。读图,回答68 题。该农产品是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大豆该农产品的贸易状况表现为A南北半球间的贸易量大于东西半球间的贸易量B进口国都是发展中国家C主要进口国集中在北半球地理教师网 http:/ 您的好帮手站长:云中雪 QQ:497967029 E-mail:D出口国均为发达国家在主要出口国,该农产品的产地集中分布在A温带草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解析:主要考查农业热点背景下的相关知识,读图从流向可以看出美洲澳大利亚为输出地区,调用已知知识,应该是小

29、麦选 A;A 显然贸易主要是东西半球之间 B 进口国不都是发达国家(日本)C 正确 D 出口国中阿根廷不是发达国家; A 正确 B 针叶林地区气温低热量不足不适宜发展农业 C 非洲和巴西高原显然不是 D 对应地中海型-农业园艺农业。答案:A C A、 技巧点拨 热点不回避,注意热点相关知识的熟练掌握。【变式训练】2下图是美国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读图回答相关问题。(1)A 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这里有大面积的 气候区,适宜经营 业。(2)B 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种植的作物主要是 和 。优势发展条件有: ; ; ; ; 。(3)C 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其形成的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

30、区位因素是 。题型三 中国农业【典例 4】(2006 全国 I)图 1 显示我国四个省 2004 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图,回答题。、代表的谷物依次是A小麦、水稻、玉米B玉米、小麦、水稻地理教师网 http:/ 您的好帮手站长:云中雪 QQ:497967029 E-mail:C水稻、小麦、玉米D水稻、玉米、小麦M 省可能是A山西 B安徽 C广东 D甘肃解析 : 首先获取文字信息:我国四省: 吉林江西河南? 三种谷物:小麦水稻玉米,然后读图获得信息:三种作物三省各有一个优势 ,调动已有知识,进行判断: 吉林玉米最多,江西在南方,是水田水稻最多,河南位于中原,淮河以北,是旱地小麦最多第 1 题选

31、 CM 省水稻和小麦都多,首先去除干旱缺水的山西和甘肃,广东地处东南沿海降水较多,应以水稻为主,所以第二题选 B 安徽答案:C B技巧点拨 开门见山以农业这个热点作背景,选取地理主干知识-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利用统计图表这个重要载体,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读图分析等综合能力。要正确解决以上问题,平时学习过程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能力:认定图例和注记信息的能力;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迁移应用的能力;识记能力;把握区域主干知识的能力。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由于我国地域广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复杂,各地区都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本区的农业生产。从而形成了与本地区区位特点相适应的农业

32、模式(见下表)农 作 物 集 中 产 区 水 稻 东 部 季 风 区 、 秦 岭 一 淮 河 以 南小 麦 东 部 季 风 区 、 秦 岭 一 淮 河 以 北棉 花 黄 河 流 域 、 长 江 流 域 为 两 大 棉 区油 料 花 生 主 要 产 在 山 东 , 产 量 占 全 国 1 3 以 上作 物 油 菜 主 要 分 布 在 长 江 流 域 , 四 川 产 量 全 国 第 一糖 料 甜 菜 主 要 分 布 在 北 方 的 黑 龙 江 、 吉 林 、 新 疆 、 内 蒙 古 等 省 区产 物 甘 蔗 主 要 分 布 在 热 带 、 亚 热 带 的 广 西 、 广 东 、 台 湾 、 云 南

33、 、 四 川 等 省 区地理教师网 http:/ 您的好帮手站长:云中雪 QQ:497967029 E-mail:【典例 5】 (2005北京)下图为中国 5个省市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1)与乙、丙、丁 3 个省市对应的依次是 ( )A苏、鲁、粤 B京、吉、苏 C吉、苏、鲁 D粤、京、吉()与全国相比,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的关系有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B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C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D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解析:(1)东北的吉林省是我国玉米、高粱的主产省区之一,尽管适宜春小麦的生长,但因其优越的自然条件雨热同期、肥沃的土壤,

34、农民选择种植单位产值更高的水稻现象普遍存在;现在,江苏省的农作物熟制大多数 为稻麦两熟,其中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有一定的玉米种植;山东位于我国的北方华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戊的人均耕地较全国略多,但是人均粮食却远远低于全国水平,说明耕地中种植粮食的面积较少;水稻的产量大,又没有小麦种植,可以判断该省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热量充足,有利于多种经济作物种植。答案:(1)C ()D解后反思:解答读文选择题要认真阅读题干信息,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排除干扰因素。【变式训练】3陕西是我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 2002 年某果业公司与当地 农民签订了生产收购 300吨符合欧

35、洲人口味的“粉红女士”优质苹果的合同,出口欧洲市场,但由于当地农民在生产管理中因苹果套袋、疏果、喷施高毒农药、大量施用氮肥等原因导致苹果着色、果体大小、农药残留量超标、酸度不够,致使合同只完成了 20 吨的出口订单 。据此回答(1) (3)题。(1)该果业公司生产收购“粉红女士?苹果的主要原因是( )地理教师网 http:/ 您的好帮手站长:云中雪 QQ:497967029 E-mail:市场需求消费习惯环境条件优越劳动力成本低A B C D(2)陕西苹果出口到欧洲市场,主要得益于( )欧洲市场需要陕西苹果交通技术的进步 保鲜技术的发展苹果生产成本低、品质优良A B C D(3)上述现象给我们

36、的启示是( )果业公司要加强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发展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寻找新的出口对象,扩大贸易范围A B C D方法技巧点拨1农业区位因素。对一个农业区域的区位因素进行评价,要用综合思维方式进行。(1)任何一个地域的农业生产都要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该地域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2)从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出发,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分析其一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确定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农业发展的类型,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时期,科技因素和市场因素已成为我国农业区位具有重要影响力

37、的因素。这将可能成为今后几年高考命题的方向。2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在影响农业生产的所有区位因素中,不同地域、不同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不同,特别是社会经济因素,其发展变化性最大,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也较大,因此,要用发展的、动态的观点,看待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并根据其发展变化的规律,预测农业生产的发展,及时做出相关的调整。我国已加入 WTO,来自身的压力和国外农业的挑战已摆在了我国农业发展的面前。又如我国目前进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五”规划有关我国农业发展的方针、措施以及各地农业发展的地理事实。将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重点。3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

38、特点。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等。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地域差异较大,如何因时因地制宜的发展既适合农业现代化要求、又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区域因素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将可能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立意所在。4粮食问题。粮食问题是世界性问题,如何解决贫困地区的粮食紧缺问题是当今问题的迫切问题之一。联系实际分析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将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重点。地理教师网 http:/ 您的好帮手站长:云中雪 QQ:4979

39、67029 E-mail:高考冲刺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在农业生产中,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 A光热条件 B水热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2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取决于A自然条件 B劳动力与技术条件C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D国内外市场需求3造成世界粮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粮食总产量不足 B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下降C粮食地区生产不平衡 D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4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A 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阔 B水资源丰富,地区分布不均C生产历史悠久,农业技术发达 D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5有企业化种植园,又是传统稻米产区的国家是 A日本 B马来西亚 C朝鲜 D巴

40、西6我国可供开垦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A黑龙江、西藏 B黑龙江、新疆C云南、江西 D内蒙古、新疆 7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 A花生 B芝麻 C胡麻 D油菜8关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国对世界农业的发展仅在历史上曾作出过重大贡献B 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出口大国C 我国是水稻、大豆、茶树、桑树和棉花的原产地D在 21 世纪,农业仍居我国战略首位9“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的谚语,反映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地域性 B综合性 C季节性和周期性 D限制性10有关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农作物生长依靠施用有机肥或完全依赖自然不施用任何肥料B 农业肥料以工业化肥、生长剂为主C

41、 形成单一、闭合的农业生态系统D物质、能量转化率高,农业产出高,有利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持自然界良好的生态环境 11形成农业生产地域性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地理教师网 http:/ 您的好帮手站长:云中雪 QQ:497967029 E-mail:A国家政策干预 B各地自然经济条件不同C市场需求各地不同 D各地技术水平不同12耕地、劳力都不足的国家,农业侧重点是 A高度机械化 B重视生物技术C重视水利发展 D机械化和生物技术并重13世界农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于 A世界各大洲肥沃的冲积平原 B热带和温带草原地区C热量和水分条件充足的地区 D大城市郊区和工矿区周围14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具

42、有的一般特征是 A能源消耗高 B畜牧业产值高于种植业产值C农业生产率低 D粮食产量和乳肉产量都很低15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出现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为 A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 B专业化 -区域化-社会化C社会化-区域化-专业化 D区域化 -社会化-专业化16合理布局我国农业生产的关键是 A建立商品性生产基地 B搞好农业区划工作C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D粮食生产17我国农村已经开始出现了一批专业户,并形成了一些农工商联合体,其发展说明 A农产品单位面积的产量的提高 B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C生态农业程度提高 D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18关于世界粮食生产、消费和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小麦分布最广,水稻总产量最

43、多 B 亚洲产量最大,欧洲人均小麦进口最多C 美国小麦出口量较大,非洲小麦进口最多D 中非、西非缺粮严重,美国商品粮积存最多19世界上播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 A 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和东南亚热带雨林区B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地区C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区D 年降水量少于 250 毫米的干旱地区20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序反映我国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 A 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B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C 春小麦,冬小麦,水稻地理教师网 http:/ 您的好帮手站长:云中雪 QQ:497967029 E-mail:D 棉花,甘蔗,甜菜21下列关于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古巴的甘蔗-土壤条件 B我国河西走廊的粮棉-水源C珠江三角洲的鱼塘-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于分布 D上海郊区乳牛场-国家政策和措施 22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今后增产粮食的最有效途径是A 开垦荒地,扩大粮田面积 B因地制宜 C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均粮食产量 D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23有关我国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青藏高原是我国青稞和冬小麦的重要产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油菜、棉花、甘蔗的重要产区C东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玉米、高粱D华北平原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等24下面四幅图分别表示我国南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