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客家优良传统在田家炳身上折射的光辉摘要:田家炳是香港一位企业家和慈善家,1919 年他出手于广东梅州市大埔县,出手客商世裔。他数十年致力公益,捐助教育,医疗,与其他利国生民的慈善事业,贡献良多,惠泽社群,诚为当世楷模,社会表率。从他的身上折射出客家人刻苦耐劳,艰苦创业、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勤俭持家,乐善好施,为人忠诚,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田家炳 客家 优良传统 光辉一、田家炳简介田家炳先生是香港企业家,广东梅州人,幼年在家乡受中小学教育,1935年辍学,16 岁继承父业开办广泰兴,1936 年赴越南创立泰安隆瓷土公司,后与同乡合办茶阳瓷土公司,1939 年赴印尼,1945 年创办超伦
2、树胶厂,1951 年又开创办南洋树胶有限公司,1956 年创办印尼首家塑料薄膜制造厂,1958 年将业务重心转移到香港,创办田氏塑料厂、田化化工厂有限公司,办成香港最大的人造革企业,随之又向房地产进军。田家炳先后担任京华银行董事。新安企业公司及华安置业建筑公司董事长。现为田氏塑料厂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田化化工工厂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家炳基金会董事会主席。田家炳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博施济众,在香港成立田家炳基金会,先后担任仁爱堂咨询委员,前任东华三院总理,博爱医院总经理,大埔旅港同乡会永远会长以及其他数十个商业团体、慈善机构的会长、理监事、顾问等职。1982 年荣获英女皇荣誉奖章,1993 年由中国
3、紫金山天文台将编号2886的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1994 美国环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香港大学授予名誉院士荣衔,国内 30余省、市、县授予荣誉公民、荣誉市民称号,数十所大学聘为荣誉教授,1996 年获英国 MBE勋章。2010 年 7月 1日荣获香港特区政府授勋衔制度中的最高荣誉勋章大紫荆勋章。二、田家炳身上折射出的客家优良传统(一)顽强拼搏,锐意进取1、曲折的艰苦创业路1935 年,父亲去世,正念初中二年级的家炳才 16 岁,他只好辍学在家,接过父亲留下的家庭生活重担。18 岁那年,家炳迈出了偏僻的客家山村,踏上了创业之路。他赴越南,与同乡合资创办茶阳陶土公司,推销特产
4、瓷土到越南,是越南最大的瓷土供应商,每年贸易额达二三十万吨,相当现时数百万的生意,日本入侵我国后,1939 年汕头沦陷,运销瓷土业乃告中断。他转赴印尼万隆,投靠在万隆的一个小镇经营土产洋杂生意的兄长,他抵万隆才数月兄长不幸病逝,只好接长兄业务,1941 年日寇进逼,他只好疏散到印尼首都雅加达,改经营橡胶业。从此他在印尼居住了二十年。他手创超伦、南洋两个厂,经营得法,成绩斐然,1954 年,他更往日本购买先进机器,聘请专门人才,从事制造塑料薄膜。人造革这种行业在香港是不易经营的。田家炳先生开发出香港人造革行业后,先后又有六家参与,市场起了剧烈的竞争。随着各种政治、经济冲击的纷至沓来,同业们纷纷倒
5、下,田氏公司变成“孤军作战”。每次意外风暴降临时,客户欠款不能如期收回,田氏欠人的则必须如数清还,幸亏田家炳先生人缘好、商德佳、作风稳健、信用卓著,各原料供应商都自愿给予无限期的宽限,银行也大力支持,使他度过了每次的难关。2、锐意进取,事业蒸蒸日上田家炳在印尼事业正如日冲天之际,由于印尼当局对华侨限制日紧,1958年,田家炳先生当机立断,毅然从经营多年的雅加达撤出,转赴人地两生的香港。他筹划做回老本行的人造皮革和塑胶薄膜,1960 年,以非凡胆识,从屯门海边买了三十多万尺沼泽地,当时的屯门简直是香港的“北大荒”,在田家炳先生的苦心经营下,几年的功夫,那里就出现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现代化化学工业城。
6、经填海建厂,先是聘请日本工程师训练工人,又请了英国技师,因其技术超群,产品精良,业务扶摇直上。他锁创办的田氏塑胶厂和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目前是全港,也是东南亚最大的人造皮革制造厂。田翁也赢得了“香港人造革大王”的美誉。田氏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跨越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一九六八年,田氏在元朗屏山扩建分厂,添置先进机械装备,产量倍增;后又在荔枝角兴建田氏大厦,作为田氏化工企业的总部。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二年间,田氏又把屯门的厂地改建成三座现代化工业大厦。业务出现前所未有的兴旺局面,每年总产值的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经济效益扶摇直上,形成实力雄厚、誉满香江的“田氏王国”。田先生以过人的智慧和胆识,良好的商德
7、与信誉,在香港先后经历了一九六五年的银行挤提、一九六七年的社会动乱、一九七三年的股巿崩溃、一九七四年的世界原油供应失常、一九八二年的香港回归人心惶惶、一九八四年的房地产暴跌及一九九七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等一次又一次的经济风暴,不少结构健全、经济基础甚好的企业均受淘汰或移迁海外,而田先生独能以不变万变,坚守岗位,矢志不移,使田氏事业声势日壮,信誉日隆,其运筹帷幄、处变不惊的毅力与勇气,尤足令人感佩。(二)爱国爱族,精诚团结中英签订了有关香港回归祖国的联合声明后,为了保持香港的安定繁荣,实现平稳过渡,以田家炳先生等为代表的客家人劳心劳力,四处奔波,主动听取香港同胞的意见,如实反映他们的呼声和要求,和大
8、家一起为香港的繁荣,创造一个稳定,安逸的环境,田家炳先生和曾宪梓,刘宇新、罗焕昌等爱国人士,都竭诚用户基本法, “一国两制” 、港人治港,承担了大量的团结沟通,艰苦卓绝的繁重任务。这些都赢得了祖国和香港同胞的赞许。他的这些行为充分展示了他的爱国爱族,团结合作的客家优良传统,在他的身上折射出了光芒。(三)朴素节俭朴素节俭的优良传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客家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普遍存在于客家人心中,而在客家名人的身上更是展示得淋漓尽致,折射出摧残光芒。田家炳是一个没有私家花园,没有私家车的“亿万富翁” ,一个将大半生奋斗得来的财富逾八成献给了教育的企业家,自己却淡泊名利,躬行节俭,过着简
9、朴至极的生活。在香港熙熙攘攘的街头,满头银发的田家炳健步如飞,每天都做地铁上下班。无论出差去哪里,无论下榻如何高级的酒店,他都是用自己常用的肥皂。他:“这不是省钱不省钱的问题,注意是觉得不要浪费人家的东西。 ”他平时的开支除了房租是一笔大宗支出之外,每月用钱竟然不到 3000元港币,与香港一个普通市民的日常花费相当。田家炳十分节俭,一双鞋,穿了10年,袜子总是补了又补。戴的电子表,因不方便示人而装在口袋里。每次外出,坚持自己带肥皂。田家炳作为亿万富翁,捐资助学是何等慷慨,可他自己一双皮鞋穿了 10年,在他身上,折射出了客家人节俭的优良传统。他是表率,告诉人们怎样做人,他是榜样,启迪人们要注意自
10、己的行为,他是模范,指引人们认识前进的道路。(四)淡泊名利,在田家炳先生的捐赠下,一座又一座以“田家炳”命名的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成成为各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他说:“我对教育这么卖力,也就是因为有个名,比如说这里有个田家炳中学,艺术学院,我就觉得很光荣,也会尽力去做更多。 ”话虽如此,田家炳仍然很少在媒体上露面,他说:“我一向喜欢做实在的事情,光是名声太响了,就会华而不实,觉得是个负担,所以我不重视怎么去宣扬自己。 ”(五)谦虚守礼,不摆架子当他进入自己名下的田氏企业中心时,也和其他员工一样排队等候电梯,不因自恃老板身份而有一丝特权及优待。这是田家炳的立己观的表现,从这也折射出田家炳身上的谦虚守
11、礼的优良传统。(六)乐善好施,回报社会田家炳先生虽然身在香江,但是心系祖国,一直关心这祖国的建设发展,支持着家乡的经济建设。一九八二年,田家炳先生成立“田家炳基金会”,以“安老扶幼、兴学育才、推广文教、造福人群、回馈社会、贡献国家”为创会宗旨。自此竭力奉献,德泽四方。迄今为止,基金会捐资设立的慈善项目,不计其数,举其要者,有遍布神州三十一省、巿、自治区、直辖巿三十余所大专院校的教育书院、四十余所中学及横贯家乡的医院、道 路、桥梁等民生公益捐赠数百宗,加以资助国家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北京巿自然博物馆之生物标本馆及南京巿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之天文科学交流中
12、心、全国乡村学校图书室五百五十间等,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难以尽述。(七)崇文重教,人文情怀田家炳先生在诸多善举之中,独钟教育。田先生认为兴国之道在于人才,而人才培育始于教育。要办好教育,必须首先焙训作育英才的教师,因而发展师范教育,不啻为播种植苗,开辟水源。上游清则下游畅,发展企业如此,办学创校亦如此。高瞻远瞩的田先生及不分畛域,致力于推动各地教育工作,德泽无疆,光耀华夏。几十年来,田家炳在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捐资兴办1000 多个项目,大陆的许多师范院校都有他捐资的田家炳师范学院,教学大楼或是其他教学设施,他是捐出财产比例最高的客商领袖,他捐出了自己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财产用于教育和其他公益
13、,汇报社会。三、结语客家优良传统来自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种激励人们昂扬向上的文化成果。客家优良传统是客家人在长期历史实践和发展中积累下来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一部分,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增添了光辉的篇章。激励人积极向上的客家优良传统对客家人的成长成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育了一代代顽强拼搏、勇于开拓创新、勤俭诚信、乐善好施、爱国爱族、精诚团结客家人。田家炳不是香港最有钱的慈善家,也不是捐献钱财最大的慈善家,但却是捐出财产比例最高的人。他是一个用心立人,执着立己的人,无疑应成为中国企业家,官员们的镜子,他身体力行立人,立己的理念,他的爱国爱乡的慈善情怀无愧为国人 敬仰和推崇的楷模。我们从田家炳身上看到客家人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勤俭诚信、乐善好施、爱国爱族、团结发展等客家优良传统,而这些客家优良传统在其身上更是展示得淋漓尽致、折射出璀璨光芒。四、参考文献1何国华 客家文化与田家炳风范J岭南文史 2002(4):28-322刘加洪 客家优良传统在香港的传承与发展J农业考古.2010(4)3吴为山 春风化雨润心田-田家炳先生的人生境界J华人时刊:32-344李淑芬 热心公益,泽被神州-记爱国爱乡的田家炳先生J海内与海外2002(1):31-335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