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微生物燃料电池45420.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306735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燃料电池4542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4542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4542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4542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4542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微生物燃料电池骆沁沁 20914133摘要:微生物燃料电池以微生物作为催化剂,直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燃料来源广泛、反应条件温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本文简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主要是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和高活性微生物的选用。最后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 原理 研究进展 Abstract: Microbial fuel cell is a device converting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directly with the microbial-catalysts

2、,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abundant fuel resource, mild reaction and good biology consistence. After the principles of microbial fuel cell introduced briefly, the research progress was reviewed. Researching mediator-less microbial fuel cell and high-activity microbial are the new direction in the

3、 study of microbial fuel cell. At last, the prospects of microbial fuel cell were described.Key words: microbial fuel cell, principles, the research progress1 前言近些年来,化石燃料(煤、天然气、石油)的使用量逐年大量递增,据国内外学者统计,化石燃料的储备量仅能提供全球未来 250 年的能源使用,这引起了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因此,科学家一直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而生物质能源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

4、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就目前而言,在我国,对于生物质能源技术开发进展缓慢,成熟技术少;缺乏行业标准,管理混乱;规模小,设备差,效益低。研究发现,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能量转化效率极高的装置。当源源不断地从外部向燃料电池供给燃料和氧化剂时,它可以连续发电。生物燃料电池具有以下优点:(1)不受卡诺循环限制,能量转换效率高;(2)洁净、无污染、噪声低;(3)模块结构、积木性强,比功率高。既可以集中供电,也适合分散供电。生物燃料电池将是 21 世纪最有竞争力的全新的高效、清洁发电方式洁净新能源,有绿色能源之称,它的最大特点是燃烧或使用后不造成环境污染,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近

5、年来由于能源的日益紧张、人们环境问题的日趋重视,生物燃料电池己逐渐成为一个充满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2 生物燃料电池特点生物燃料电池是利用酶或者微生物组织作为催化剂,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生物燃料电池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很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同时它还有着一些自身的特点1: (1)原料广泛。生物燃料电池可以利用一般燃料电池所不能利用的多种有机、无机物质作为燃料,甚至可以利用光合作用或直接利用污水等 4,使得利用废水发电成为可能。同时有研究表明,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去处理有机废水,其处理效率要高于常规生物处理法,而微生物增长量却要小于后者,这对于从源头上控制污泥产生量,真正在污水处理装置中实现污泥减

6、量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0。(2) 操作条件温和。由于使用酶或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在近中性的常温、常压条件下工作。电池维护成本低、安全性强。(3) 具有生物相容性。利用人体内的葡萄糖和氧为原料的生物燃料电池可以直接植入人体,作为心脏起搏器等人造器官的微型电源。3 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及分类生物燃料电池按照催化剂的不同,大体上分为:微生物燃料电池和酶燃料电池。生物燃料电池的构造如图一所示,燃料(葡萄糖等)于阳极室在催化剂(酶、微生物等) 作用下被氧化,电子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氧化物(一般为氧气) 在阴极室得到电子被还原。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使用微生物作为生化反应活性单

7、元。这类电池电流来源可分为三类:a.微生物通过发酵和新陈代谢产生电化学活性物质,这些电化学活性物质传统燃料电池的阳极上被氧化释放出电子和质子。b.电子媒介体在微生物生化反应部位和电极间往返运送电子。介体分子在微生物细胞内被还原,在燃料电池的阳极上被氧化释放出电子和质子。c. 通过微生物细胞与电极的直接接触将氧化有机物代谢所释放的电子通过胞外酶或色素直接传递给电极。图一 微生物燃料电池原理图在第一类微生物燃料电池中,最典型的就是利用生物产氢作为常规氢氧燃料电池的氢源。各种细菌和藻类如 Escherichia coli,Enterobacter aerogenes,c butyricum ,Clo

8、stridi acetobutylicum 和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等等在厌氧条件下均能发酵产氢 3。Cbutyricu被认为是产氢效率最高的细菌。在理论上,细菌每氧化 1mol 葡萄糖便可产生 4mol 氢气,但事实上生成的氢气只有理论值的 25%。因此,通过遗传工程技术和筛选新的产氢菌改进氢气的产率对这一类燃料电池的发展非常重要。第二类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氧化还原介体架起了微生物细胞与电极之间电子传递的桥梁。微生物细胞中电活性基团即酶的氧化还原活性中心存在在微生物细胞中,由于细胞膜的电绝缘导致了在细胞和电极间很难起直接的电子传递。可是,在介体的帮

9、助下,细胞和电极表面之间可以像使用电线一样连接起来,形成电子通路。用于这类微生物电池的有效电子传递介体,应该具备以下特性:1介体的氧化态易于穿透细胞膜到达细胞内部的还原组分,还原态易于传过细胞膜而脱离细胞。2其氧化态不干扰其他的代谢过程3其氧化还原电位要与生物体电子传递链的氧化还原电位相匹配4其必须是化学稳定的,可溶的,并且可在细胞和电极表机均不发生吸附5其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速率非常快,且有很好的可逆性第三类微生物燃料电池中,金属还原细菌利用其胞外酶或色素将电极作为末端电子受体直接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电子传递给电极。4 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微生物燃料电池最初的构想由燃料电池而来。英国人 w

10、Grove 早在 1839 年就提出了氢和氧反应可以发电的原理,也就是最早的氢一氧燃料电池(FC)。1910 年,英国植物学家 Michael Cresse Potter 把酵母或大肠杆菌放入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中进行厌氧培养,其产物能在铂电极上显示 0.3-0.5V 的开路电压和 0.2mA 的电流,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由此开始 2。20 世纪 30 年代起,随着航天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的兴趣随之升高。原因之一是考虑将来人类在进行太空飞行时,如何及时处理飞行中的生活垃圾,并产生电能。80 年代以后,随着各种氧化还原介体的使用,生物燃料电池的电流密度和功率有了很大提高,越来越多

11、的科研人员对此产生兴趣。Tanaka 等研究人员将能够产生光合作用的藻类用于生物燃料电池,展示了光燃料电池新种类的可行性,他们的电池使用的催化剂是蓝绿藻。通过试验前后细胞内糖原质量的变化,他们发现在无光照条件时,细胞内部糖原的质量在试验中减少了;同时还发现在有光照时,电池的输出电流比黑暗时有明显的增加 5。Karube 和 Suzuki 用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 Rhodo spirillumrubrum 发酵产生氢,再提供给燃料电池。除光能的利用外,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用的培养液是含有乙酸、丁酸等有机酸的污水。发酵产生氢气的速率为 19-31ml/min,燃料电池输出电压为 0.2-0.35

12、V,并可以在 0.5-0.6A 的电流强度下连续工作 6 小时 6。Habermann 和 Pommer 进行了直接以含酸废水为原料的燃料电池实验。他们使用了一种可还原硫酸根离子的微生物 Desul fovibriodesul furicans,并制成了管状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对两种污水的实验中,降解率达到 35%-75%。此工作显示了生物燃料电池的双重功能,即一方面可以处理污水,另一个方面还可以利用污水中的有害废物作为原料发电 7。5 微生物燃料电池新进展微生物燃料电池所用微生物有大肠杆菌、普通变型杆菌等。由于微生物催化反应较复杂、副产物多且难以控制。微生物燃料电池很少用于直接供电,主要用于生

13、物传感器、处理污水或微生物的培养及性能测定等。5.1 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细胞膜含有类脂或肽聚糖等不导电物质,电子难以穿过,因此微生物燃料电池大多需要介体。Choi 等 8发现细胞膜上饱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率与库仑产量成反比,介体对细胞膜的渗透能力是电池库仑效率的决定因素。由于常用介体价格昂贵,无介体生物燃料电池的出现大大推动了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进展。腐败希瓦菌类细菌的细胞外膜上存在细胞色素,它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可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起到介体的作用,且它本身就是细胞膜的一部分,不存在渗透能力问题,从而可设计出无介体高性能的生物燃料电池。5.2 高活性微生物的选择目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库仑产

14、率和电流密度都不高,因此高活性微生物的选择尤其重要。Park 等 9利用燃料电池来培养并富集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微生物。他们从电池阳极区中分离出梭状芽孢杆菌,并测定其电化学性能。以其为催化剂,以葡萄糖为燃料的燃料电池电流可达 0.22mA。Pham 等用同样的方法分离并研究菌株亲水性产气单胞菌,以其为催化剂,以酵母提取物为燃料的燃料电池电流可达 1.8mA。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两个实验用来培养菌株的燃料电池都是以污水为燃料,前者用的是淀粉加工污水,后者用的是含醋酸钠污水。这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拓宽了空间。6 展望综上所述,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作为植入人体

15、的的电子元件如心脏起搏器等的电源。为这些电子元件提供稳定、可靠、能长时间工作的电源一直是一个未得到圆满解决的问题,而微生物燃料电池正好能满足作为这些电子元件的电源的要求。它能利用有机物和氧气作为燃料来产生电能。在理想状态下,微生物燃料电池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在人类的血液中同时存在葡萄糖和溶解氧,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能利用它们作为燃料来产生电能。2)作为移动电源。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能充分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有机物和氧气作为燃料来源的特征,美国 South Florida 大学的 Stuart wilkinson 研制出了不需要认为提供能源的“自给自足”机器人。它用微生物电池提供的电能

16、作为驱动力,能自动从自然界摄取有机物和氧气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燃料来产生电能。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3)处理废水。生产和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可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燃料。有研究表明。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去处理有机废水,其处理效率要高于常规生物处理法,而生物量增加却要小于后者。这意味着区别于传统厌氧和好氧污水处理方式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方法的萌芽。不管是作为电源还是用来处理污水,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功率和电流输出对微生物燃料电池能否成功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的发展方向必将致力于进一步提高电池的电流密度和功率。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巨大发展和燃料电池研究的不断进步给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提供

17、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外部条件,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取得突破性进展!参考文献:1 贾鸿飞,谢阳,王宇新. 生物燃料电池J. 电池, 2000, 30(2): 86-89.2 EG G Services Parsons,Inc. Science Applicadons hltemational CorporationJ. Fuel Cell Handbook(5th edi60n). 2000.3 HeyndrickX M, DeVos P, Deley JU, Iydrogen production from chemostat fermentaIion of glucose by clostrid

18、ium butyricum and Closriidium pasteuriaIlum in ammonium and phosphate limitationJ. Biotecchnology Letters. 1990,l2:73 -l736.4 韩保祥,毕可万 .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的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1992,8(2):203-206.5G.Tayhas R Palmore, George M Whitesides. Microbial and enzymatic biofuel cellsJ.Am Chem Soc Symp Ser,1994,(566):271-29

19、06Swades K Chaudhuri & Derek R Lovely. Electricity generation by directoxidation of glucose in mediatorless microbial fuel cells,Nature biotechnology October,2003,1229-12327Bond, D.R.& Lovely, D.R.Electricity production by Geobacter sulfurreducens attached to electrodes.Appl.Environ.Microbiol.69,200

20、3,1548-15558 Choi Y, Jung E, Kim S, et al. Menmbrance fluidity sensnoring microbial fuel cellJ. Bioelectrochem, 2002, 59: 121-127.9 Park S P, Kim B H, Kim H S, et al. A novel 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and Fe()-feducing bacterium phylogenetically related to Clostridium butyricum islated from a microbial fuel cellJ. Anaerobe, 2001, 7: 297-306.10 Zhuwei Du, Haoran Li, Tingyue Gu. A state of the art review on microbial fuel cell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bioenergyJ. Biotechnology Advances,2007,25 : 464-4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