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以及中学生对它的排斥【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扩大以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学习英语并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已成为社会的需要。因此,加强英语口语的教学已被大家所注重,这不但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要求,也反映了外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但是,由于学生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出现了停滞不前的情况。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采取了以下策略:情感的培养、自信心的树立、语境的创设、兴趣的培养和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等。【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教育;现状;中学生;排斥 一、我们分析一下学生说英语困难的原因。1.受自身条件的限制由于初中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小,对所学单词的应用能力也
2、比较有限。虽然有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但是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还不足以支撑他们很好地表达自己,于是就对口语失去了兴趣。他们觉得与其在同学们面前出丑,还不如干脆放弃自己出丑的机会。特别是那些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半天也讲不出一句完整的英语。可见,课堂口语练习困难重重。2.碍于“面子” ,害怕出错为什么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笔头上的困难大于口头上的困难,而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却克服不了口头上的障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学生把“面子”看得太重,不少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总有一种惧怕心理: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正常思维和顺利表达。3.
3、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杰斯伯森(Jesperson)说过,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是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和使用外语。但是受条件的限制,我国学生是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的,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有限,除了每周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口语。课内学生的一点听说训练,也难以在课外得到巩固。而且目前大部分英语课堂缺少学生使用目的语的氛围和场合,口语训练也往往是由教师控制的、机械的操练,缺乏师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的交流。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二、培养策略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在教学中要减小外部环境的影响,提高教师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水平,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消除心
4、理障碍,用教师的爱心和行为感化和引导学生。1、注重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开口针对学生性格的不同及个人素质的差异,出现活泼外向敢于开口的学生时,教师要经常表扬这些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英语口语水平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针对沉默内向的学生或不敢开口、害怕别人的批评与嘲笑的学生,教师应以鼓励、表扬为主。要知道,学生在进行口语操练时,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语音或语法上的错误。假如教师不停地打断学生的思路,指出表达中的错误,会让学生感到是在批评他,逐步地他们就会害怕开口,这将会严重挫伤他们说英语的积极性,甚至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因此教师对于敢于用英语去表达自己思想的学生要加以肯定,并可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
5、,适当降低表达难度,让有困难的同学“跳一跳,摘桃子” 。使那些不敢开口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掌声中,享受到成功的愉悦,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开口说英语的信心。只要教师细心观察和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并加以恰当引导,每个学生都可以达到用英语交流思想的目的。2、利用课前对话,增强学生自信心俗话说:语言不是教出来的,是靠平时练出来的。为了训练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习惯,可在教学中实行课前的 Daily Report 或 Free Talk 制度,让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对于学习有困难、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口语较好的学生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帮助,这样可使情况较差的学生有所进步,
6、而好的学生更上一层楼。更可贵的是,学生们在这种互助的氛围中,会形成团结协作的好风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课前的口语训练应由少到多,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进行。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多和反复的听说练习,学生的听说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样的训练既可锻炼学生的日常交际能力,又可复习巩固其所学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3、尽量创设情景,促使学生参与语言教学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困难和复杂些。因为语言交际是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而英语教学的对象是已掌握了汉语、养成了固定的汉语语言习惯的学生。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学习英语,要面临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认识的心理过程的困难。因此教师应该设法营造真实的语
7、言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用英语思维、表达和实际交际的能力。(1)利用实物,创设情景。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带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或布置学生自带一些与上课内容有关的物品。如教 Mid-autumn Festival 时可布置学生各自带块月饼,这样在教学时学生可充分利用自己所带的各式各样的月饼展开对话,使教学内容显得更生动、更贴近生活。再比如教 How to plant 时可布置学生自带种子、泥土等物品,上课时让学生进行操作,可以使他们很快地掌握如何用英语对各种事物进行描述。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教具创造语言情景,可使学生学习致用
8、。(2)利用想象,模拟情景。不是所有的英语课都可以利用实物创设情景来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教室想象成体育场、公园、医院等不同的场合,模拟日常交际的真实情景,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交际功能,做到学用结合,这种方法既可以通过模拟把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搬到课堂中来,充实教学内容,又可以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授课质量。4、激发学生兴趣,巩固口语能力在口语教学中,为了获得正确的语言语调,学生必须进行一些机械性的口头操练,然而单一的练习形式和节奏容易使他们感觉枯燥乏味。教师应该不断变化教学方法,吸引学习的注意力,使他们感到新鲜有趣,以此来
9、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做口头游戏。教师可利用短暂的课堂时间做些有趣的英语口头游戏,如绕口令、口头传话以及教唱简单的英文歌曲等。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又可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2)表演进课堂。教师可以把课堂当舞台,自己当导演,学生当演员,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故事情节生动的课文改编成短剧让学生登台表演。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又活跃了课堂气氛。(3)学会讲故事。让学生找一些浅显易懂的小故事,利用活动课或自习课进行讲述。既可增长学生的见识,又可使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发。有时一个有趣的故事会使整堂课变得活泼有趣。(4)布置口语作业。教师可以布置录音作业和编对话作业,
10、让学生课后完成。对于录音作业,教师可对学生的朗读、口语进行大面积的检查,在课堂上播放学生的“作品” ,这对学生有欣赏、比较和评价的作用。对于课后的编对话作业,可使学生根据作业要求学会查阅资料,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样既为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英语语音的准确性,又能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5、加强教师专业业务能力的培养( 1) 对 教 师 语 音 语 调 的 训 练 和 规 正 。目 前 , 许 多 学 校 的 教 师 来 自 不 同 的 地 区 , 很 难 说 谁 的 语 音 、 语 调 更 标 准 。因 此 , 必 须 对 教 师 进 行 英
11、 语 语 音 、 语 调 的 “规 音 ”训 练 。 对 一 些 教 师 存 在 的个 别 音 、 语 调 不 标 准 的 情 况 进 行 有 的 放 矢 的 专 门 训 练 。 这 种 训 练 应 主 要 以 个 别教 学 为 主 , 可 以 通 过 备 课 组 内 辅 导 , 专 家 指 导 , 外 教 辅 导 或 自 我 学 习 等 方 式 进行 。 正 确 的 语 音 、 语 调 是 英 语 教 学 的 基 本 条 件 。( 2) 加 强 教 师 课 堂 管 理 的 有 效 性针 对 部 分 年 轻 教 师 在 用 英 语 组 织 教 学 和 进 行 课 堂 管 理 不 力 情 况 ,
12、 必 须 采 用专 门 培 训 的 方 式 对 教 师 如 何 恰 当 、 有 效 、 简 洁 明 了 地 使 用 课 堂 英 语 进 行 上 课 作为 培 训 重 点 。 如 , 如 何 使 用 英 语 开 讲 , 提 问 、 指 导 、 检 查 、 布 置 作 业 和 结 束 课等 。( 3) 加 强 理 论 培 训 , 强 化 教 师 的 语 言 实 际 运 用 能 力针 对 新 课 程 的 教 育 改 革 , 每 位 教 师 都 要 不 断 的 提 升 自 己 , 要 充 分 利 用 教 研室 和 相 关 部 门 的 培 训 机 会 , 不 断 熟 悉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基 本
13、理 念 , 熟 悉 和 掌 握 新 课程 、 新 教 材 对 教 师 的 新 要 求 ,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逐 步 掌 握 实 施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教 学 方法 和 手 段 , 提 高 驾 驭 教 材 的 能 力 。 如 , 通 过 参 加 暑 期 英 语 口 语 能 力 培 训 等 , 逐步 实 现 语 音 语 调 正 确 、 语 流 顺 畅 、 言 语 得 体 等 基 本 能 力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教授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用语言交流的能力。加强口语训练后,学生学的不再是“哑巴”英语,也不再停留在读写这两个环节的学习上,真正使学生听、说、读、写得到全面训练。而强化口语训练,既提高了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促进了读写能力的提高,又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薛中梁. 英语课堂教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李吉林. 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朱 纯 外 语 教 育 心 理 学 , 上 海 外 语 教 育 出 版 社 ,19943、 英 语 课 程 标 准 教 育 部 基 础 教 组 织 编 写 ( 实 验 稿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200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