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霍邱二中教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主备教师 杨明生 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一课题 化学键 第 2 课时 个人修改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 表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通过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进一步认识微观世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辩证的认识世界的观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教学重点 离子键、化学键及化学反应的本质教学难点 离子键、化学键及化学反应的本质教学方法 比较发现法、讨论法、讲述法、演绎归纳法教学用具 课本、分子结构模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的准备:复习
2、:基本概念:离子化合物、静电作用、离子键;离子键成键方式、成键元素、成键粒子;共价化合物的概念新课进行:设问:氢气与氯气是如何形成氯化氢的?原子与原子是如何结合形成共价化合物的呢?二、共价键从 1000水分子才能分解说明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存在。分析:H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点及 Cl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点,要达到稳定结构,又不能通过得失电子的方式,如何形成呢?结论: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两个原子核共同对共用电子对产生吸引,而形成稳定的分子。定义: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介绍下列分子电子式的书写方法:HCl、H 2、Cl 2、NH 3、H 2O,进一步用电子
3、式表示它们的形成过程。强调: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时,比较复杂,将共用电子对用一根短线表示,得到结构式,写出下列分子的结构式:HCl、H 2、Cl 2、NH 3、H 2O、N 2、CO 2,出示有关的结构模型。比较:H 2、Cl 2、N 2、CO 2、NH 3、H 2O 电子式中的共用电子对的不同。发现:H 2、Cl 2、N 2 中共用电子对不偏不移,键的两端没有极性,叫做非极性共价键;CO 2、NH 3、H 2O 中的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键的两端有极性,做叫做极性共价键。设问: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共价键也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吗?听讲思考、表达听讲、思考、表达、小结听讲比较、分析、交流、
4、表达教学过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程引出:H 2O2、Na 2O2 中的非极性共价键。小结:成键粒子原子 ,成键元素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成键方式共用电子对,存在物质单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与离子键不同),成键条件有未成对电子。引出化学键的概念:相邻的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说明:破坏化学键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化学键 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 、离子化合物(含原子团)设问:H 2 、Cl 2 在形成 HCl 之前有没有化学键,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分析 HCl 的形成过程分为两步: H 2 、Cl 2 分子中原有化学键断裂;HCl 中
5、新的化学键的形成。判断: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错)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 (错)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对)共价键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错)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共价键。 (错)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对)非极性共价键只存在于单质之中。 (错)共价化合物之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对)结论: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新课的延伸:任何破坏旧键的过程,都是吸热的过程,任何形成新键的过程,都是放热过程,化学反应的过程的热量变化实际上放热与吸热相对多余的结果。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吸热反应:热能转化为化学能。结构式:共用电子对用短线来表示而得的式子。思考:试分析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新课的巩固:通过填表的形式,与学生共同总结。比较 类型 离子键 共价键定义 略 略成键粒子 阴阳离子 原子表示方法 电子式(略) 电子式(略)形成过程 电子式(略) 电子式(略)成键方式 静电作用 形成共用电子对存在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多原子单质作业:P 116 一、课堂讨论 二、三书面作业。小结、交流、表达小结交流、表达思考、交流讨论、判断、交流、表达、选择讨论、交流比较、总结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