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2 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辋(wng)川 东菑(z)朝槿(jn)B危樯(qing) 铜钲(zhng)西崦(yn)C饷(xing)春耕 初霁(j)来源:gkstk荠(q)麦D怆(cng)然 豆蔻(ku)窥(ku)江【答案】 A(B 钲:zhng,C 荠:j,D 怆:chung)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 )A淳熙丙申至日 丙申:就是指冬至这一天B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戍角:驻军的号角声C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重:着重D渐黄昏清角吹寒 吹寒:吹出
2、了寒气【答案】 B(A 丙申:指年,至日指冬至这一天;C“重(chng)” ,应为“重新,又” ,D 吹寒:在寒风中吹着。)3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来源:gkstk.ComA王维,子摩诘,曾任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 。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诗风空灵、典雅,极富诗情画意。B “野老与人争席罢”典出庄子杂篇 ,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 ,说明杨朱仍未得道,私心太重。C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看吧,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
3、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D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典出北史斛律光传 ,史载北齐斛律光狩猎时,射中一雕,称“射雕手” 。此言“射雕处” ,有暗示将军的膂力强、箭法高之意。【答案】 B(“杨朱仍未得道”不对)4下面对积雨辋川庄作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积雨天农家生活。诗人一下笔就点出积雨。因为连日阴雨,山林空濛一片,异常静谧,空气潮湿,炊烟袅袅地升起。在这雨天中,男人们一清早就到东边田头劳作了。女人们在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弄好,然后赶紧送到田里去。寥寥十四个字,不仅描绘出积雨天的山林景色、炊烟动态,还展现了农家早炊、饷田的生活画面;既表现出诗人心境的闲逸,又体现了田家生活忙碌而怡然自乐。
4、B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看吧,广漠空濛、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画中有诗”这便是很好的例证。C颈联描写自己隐居的禅寂生活。诗人时常在山中静参朝槿,领悟人生无常、奉佛有乐;又在松下采摘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虔诚地实践清心寡欲的佛教教义。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看,这两句禅理寓于写景叙事之中,颇耐人寻味。D尾联,写自己已经尽去机心,绝去俗念,随缘任遇,与世无争。诗人把庄子和列子中的两个典故结合起
5、来,使诗增加了情趣和理趣,也增强了诗歌的张力。 “野老”句比喻自己已摆脱了争名求禄之心。罢,废去。 “海鸥”句意谓自己无机心欲望,鸥鸟不必相疑。来源:gkstk【答案】 B(应为“诗中有画”)5下面对旅夜书怀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联写景,诗眼在“独夜舟”三字上,其余全属烘托。舟泊于岸,所以首句写岸,次句写舟。称“独舟”者,仅此一舟之谓也;“夜” ,用于点明泊舟时间 。这两句勾画了这样一个境界: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船,桅杆高耸;岸上只见小草,不见人家,冷寂得很。B第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这难免使诗
6、人感到,在这样的境遇中,一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单、渺小,它的命运可以听凭大自然的摆布;而江水的奔流更使他联想到时光的迅速消逝C后四句即景抒怀: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官应老病休”是说官职本来应该因自己年老多病而罢休。对此诗人并未有什么不满。D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此诗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答案】 C(“官应老病休”本是反话,诗人的本意是说官并非因“老病休” ,此句表现了诗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赏析姜夔的扬州慢一词,仔细品味词句,回答下列各题。6对词中
7、表现“黍离之悲”的诗句所作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一个“名”字,表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都市;“竹西佳处” ,以杜牧诗句进一步表明扬州的声名远播。总之,开篇 8 字,即写出耳闻目睹的扬州繁盛景象。B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 ,引杜牧诗句,想象往昔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热闹兴旺;“尽荠麦” ,则表明今日映入诗人眼帘的,竟是一片荒凉。C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诗人赋物以人格化,一个“废”字,深刻揭露金兵罪恶的铁蹄对扬州的践踏,对繁华的破坏;如今连水和树都憎恶侵略战争,更况人乎?D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如果说上面所写均是视觉与感觉形象的话,此句则
8、写了听觉与感觉一座空城,更映衬出“清角吹寒”的凄冷和荒凉,更凸现了“黍离之悲”的主题。【答案】 A(A 项的表述,不符合试题的要求试题要求“表现黍离之悲” ,而本项所表述的则是昔日扬州的繁华,可见与题意相悖;再者,昔日的繁华,完全是诗人想象中的境界,但本项中却用了耳闻目睹一词,显然错位了。)7对扬州慢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扬州在隋、唐、北宋,确为淮左名都,以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与“杜朗俊赏”可证;但在南宋初年,竟遭金兵两次洗劫, “都在空城”今昔对比,诗人“黍离”之悲便油然而生,从而表达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来源:gkstk.ComB写作扬州慢时,姜夔才 21 岁,可谓风华正茂
9、之时,词人的知识积淀,与对现实的观察,撞击出心灵的火花,使词章显现出他横溢的才华,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C表现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和伤感,本是个大主题,词人则以扬州为点,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想象中的昔日繁华图景与今日目睹的残破视象对接起来,让读者似乎听到了那破碎山河的呼唤!D诗人极善于以独特的眼光选材,极善于摘取所闻、所见、所感的细节来开掘出的大主题。比如,为了凸显“空城”这个“词眼” ,姜夔选取的素材是:荠麦,胡马,废池,豆蔻,青楼,二十四桥以及桥边红药【答案】 D(D 项对词人的评价,其观点准确无误;但例证却纰漏甚多,如“胡马” 、“豆蔻” 、 “青楼” ,如何证明“空城” 。)8下面对长
10、相思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从“ 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此时离故乡并不太远,只是走过了一段山,一段水。第三句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 “身”与心相对, “身向榆关” ,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B“ 夜深千帐灯” ,夜深人静,帐篷里点上了灯, “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思乡之意更浓。C. 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的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祥和。D “故园无此声”卒章显志,表现了军旅途中的思乡之情。【答案】 A(“山一程,水一程”说明离故乡之远)二、语段精读阅读这首诗,回答
11、问题。新城道中(其一)来源:gkstkgkstk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来源:gkstk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9这首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_【答案】 拟人、比喻、对偶。10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何特点?_【答案】 写景与叙述相结合。前三联以写景为主,后一联以叙述为主。1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答案】 表达了诗人出巡路上的喜悦之情。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第 12 题。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来
12、源:gkstkgkstk_来源:gkstkgkstk【答案】 思乡之情。来源:gkstkgkstk来源:gkstkgkstk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314 题。己亥岁 (二首录一)曹松来源:gkstk泽国 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注 己亥岁:指唐末乾符六年。泽国:指江汉流域。樵苏:打柴割草。封侯事:乾符六年,镇海节度使高骈在镇压黄巢起义军中以“功在杀人多”而封赏。13从首联的“战图”上,你能联想到怎样的社会现实?_【答案】 江汉流域被绘入“战图”是委婉的说法,由之我们可以想象到战乱蔓延、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社会现实。14末句为何触目惊心?_【答
13、案】 这句揭示了这样的事实:将军封侯是靠杀人如麻、士卒牺牲的代价换取的。并且此句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一”与“万” 、 “万”与“枯”的对照,皆令人触目惊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长相思李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15词中“相思枫叶丹”与杜牧山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都写了枫叶,两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_来源:gkstk.Com【答案】 李词通过“枫叶丹”来写秋之深,进而烘托相思之愁;杜诗用春天的“二月花”来衬托枫叶,一扫常见的凄凉暗淡,透露出欣喜昂扬之情。来源:gkstk.Com16词的下片
14、“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对表现主题有哪些作用?_【答案】 点明时令是秋季,从花开到花落的时间长,说明相思之久;用“残”字渲染萧瑟冷清的气氛,衬托愁苦的心情,花开无人赏,花落无人怜,借花烘托思妇的孤寂凄苦。(答出两点即可)四、高考热点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可增减个别字)来源:gkstk.Com通常是这样的,播种、耕耘、开花、结果,然后就是收获。于是完成的兴奋,创造的喜悦,被人阅读的愉快,想像不到的辉煌,轰动洛阳纸贵,传播不胫而走,这些我们称之成功的诱惑,并不是所有写作文学的人都能抵抗得住的。_【答案】 创造的喜悦,完成的兴奋,被人阅读的愉快
15、,想像不到的辉煌,洛阳纸贵的轰动,不胫而走的传播。18请从下面这则消息中分条概括出泰坦尼克号遇难的“不可思议”之处。合众国际社伦敦 1912 年 4 月 20 日电 北大西洋上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件:“不会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在船身破了一道大裂口后载着 1000 多人沉入大海。午夜时分,该船与一座冰山正面相撞,享有盛誉的防水舱却无济于事。事故发生时,泰坦尼克号正在以 21 海里的时速在有冰海域快速前进有人也许会说是在大摇大摆、威风凛凛地前进着。数小时后,这艘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客船在乐队若无其事的伴奏声中从海面上消失了。“不可思议”之处:_【答案】 (1)“不会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沉入大海;(2)
16、享有盛誉的防水舱却无济于事;(3)船在有冰海域快速前进;(4)在乐队若无其事的伴奏声中从海面上消失了。19在下列横线处另补事例,使内容完整合理。娇生惯养是低能儿的摇篮,高山寒土使苍松翠柏更加挺拔。司马迁受宫刑,文章字字珠玑;李后主被囚禁,词境为之一变;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是至理名言啊!来源:gkstk【答案】 示例:石崇喜欢斗富,最终死于东市;炀帝耽于声色,帝国土崩瓦解。(冒号表明前面是举例,后面是概括,而概括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方面进行的,所以文段中应填的两例应该是历史上能表现“死于安乐”的例子。)五、读写创新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据内蒙古晨报报道,炎炎烈日下
17、,繁华的交通枢纽处,包头一位并不当班名叫温永胜的交警为了疏散堵路的群众,不顾一些人的侮辱谩骂,面对数百拥挤人群,竟然当街下跪,道路渐渐被腾开了,拥堵的车辆开始缓缓前行。但他的这一举动却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人说他做得对,有人说他给警察丢了人这位交警的当街下跪,究竟是种什么行为?是高度尽责,还是随意屈尊?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在责任和尊严面前,我们究竟该如何舍弃?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请以“警察下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 800 字,题目自拟。来源:gkstk【写作指向】 这道文题所反映的事件是一个热点事件,也是一个焦点事件。事情发生后,全国众多媒体予以关注,并发表了各种不同意见。对警察为
18、疏散堵路群众的下跪之举,赞扬者认为这是情急之下的权宜之计,是一个警察高度责任心的表现(当时他并不当班,他也是过路群众之一),真正要批评的是那些堵路而又不听疏导的群众。反对者认为,警察头顶着国徽,应维护法律的尊严,警察要依法执法,而不是下跪执法。前者侧重于目的意义,后者侧重于法律尊严,只要言之成理,便可立论。【佳作赏读】许多危机都是可以化解的来源:gkstk警察下跪的丰富启示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交警大队交警温永胜,在市区最重要的两条主干道因几十辆自行车和二三百名围观群众的拥堵而陷于瘫痪状态、自己只身一人“周旋在人潮之中,好话说尽,道理讲透,仍无济于事”的紧要关头, “扑通”一声当街跪下,终于感化了
19、众多设置路障者和围观者,使交通秩序渐渐恢复了正常。此事一经披露,立即在各媒体上引起激烈讨论。 北京青年报6 月 17 日每周评论版刊出徐迅雷和盛大林的文章,从“下跪的方向”和“对人权的集体漠视”两个角度,分析了温永胜下跪事件的是非得失。和许多作者及读者一样,我对温永胜在非常时刻的非常举动也怀有一种十分复杂的感情。从相关报道看,温永胜当时并非为了执行任务,而是下班时间路过那个拥堵得一塌糊涂的转盘,如果没有高度的职业自觉意识和责任感,他即便不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悄悄溜走,也完全可以在全力进行现场疏散、同时“紧急联系中队,请求增派警力疏导”的前提下,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20、(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而大可不必出此“下策” ,自取其“辱” 。大凡有点都市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一个地方出现了交通堵塞,无论是交管部门领导,还是某个交警,尽管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们或多或少都能很自然地找到一些“客观原因” ,比如车辆增长超过道路资源的增长,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交通法规意识淡薄,等等,从不会将交通拥堵未能及时疏通一味归结为自己的“无能” ,更用不着像温永胜那样,以一种负荆请罪的姿态请求公众的理解与原谅。如果说交通拥堵让交警很着急,那么在许多地方,交通拥堵一定让普通市民更着急,因为与交警相比,普通市民一定是交通拥堵的更大受害者。交警温永胜在原本可以不那么着急的时候心急如焚,在原本可以
21、问心无愧的时候慨然下跪,与某些在交通拥堵现场只会冲着司机和行人大喊大叫的交警相比,特别是与那种平日里东奔西跑到处做秀、一遇到棘手问题却溜得比兔子还快的大人物相比,温永胜的行为充满了浓烈的英雄主义色彩。有人批评他的下跪丧失了作为公民的个人尊严,就算是这样吧,但你不觉得这正体现了一种大勇大义的、无比悲壮的自我牺牲精神吗?一个普通人的下跪也可能十分之惨烈,比如饱受卖淫犯罪团伙摧残的小女孩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下跪,请求敦促查处久拖不决的案件;或者一贫如洗的老农向乡镇干部下跪,请求将提留款宽限几天。但都只能是普通人的下跪,即便成了新闻,似乎也不足以防止其他普通人下跪事件的继续发生。温永胜是一个公民,同时
22、还是一个人民警察,他的下跪除了被认为丧失了公民的个人尊严,还被不少人视为损害了头顶上的国徽的尊严、 “意味着法律的某种屈服” ,事情因此显得格外沉重而且严重。作为人民警察的温永胜既然是代表政府在执行公务,他向设置路障者和围观者下跪,就是在向他们做出低姿态,表示寻求谅解、请求配合的诚意。虽然并非所有的设置路障者和围观者都能认识到这层关系,在彼时彼地,他们中有人也许更多地受到温永胜个人行为的感动,觉得应当适可而止,不能“欺人太甚” 、“得理不让人” ,于是“人群开始骚动了,道路渐渐被腾开了,拥堵的车辆开始缓缓前行”但在这个过程中,温永胜仿佛是一个中介,他用自己的下跪行为, “替”政府化解了群众的情
23、绪,得到了群众的谅解。也许这是一个冒险,但他毕竟成功了。他有理由为自己感到庆幸,假如群众不知好歹,失去了人之常情,对他的低姿态仍然不领情不买账,或者不认可他的警察身份,即不认为他的下跪能够代表“法律的某种屈服” ,那么恕我愚钝,我想象不出将会出现什么后果。来源:gkstk.Com通过铁面无私、严肃无情的执法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最终通过情绪化的呼吁、人性化的请求得到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结果,交警温永胜当街一跪疏通拥堵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启示。相关报道中, “(转盘处)几十辆自行车一字排开” 、 “(温永胜)一字一句地说:有什么事情我们可以商量、可以解决,大家不要再堵路了,你们站在这里半小时
24、,这里的交通至少要堵上两个半小时人群里不时传来谩骂声,还有人扔饮料瓶温永胜没有躲闪,一直就跪在那儿,足足有 10 分钟”足以证明,这不会是一起单纯的交通拥堵事件,而很可能是由于某个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引发了一些群众的情绪,在交通要道上造成了混乱。解决这样的问题,既非交警温永胜的职权,也不是他的擅长,但由于相关职能部门和官员的缺位,不由分说把他推向前台,他不能以一个党政领导的身份、从政治或行政的“专业”角度向群众晓之以理,进行现场办公,但又不忍心临阵脱逃,他只能用丧失个人尊严、牺牲自身权利的方式向群众动之以情,恳求群众别再“为难”他(报道说,一位长者对着人群喊:“男儿膝下有黄金哪,他是一
25、个警察,我们不要再让这位同志为难了”),别再“为难”政府。有作者从理智上很反感温永胜的下跪,认为“交警当街跪下,群众心头一热,交通阻塞的问题算是解决了,可导致交通阻塞的问题还在, 跪无法掩盖这一点,也不能掩盖这一点” 。不过我想提醒这位作者注意,解决问题有行政手段和情感手段两种选择,针对迫在眉睫的交通拥堵问题,温永胜采取了温和的情感手段,现在看来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至于温永胜的下跪无法也不能掩盖的那些“导致交通阻塞的问题” ,当然肯定要比交通阻塞问题复杂,今后如何解决,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其中不应排除用政治手段辅之以情感手段的可能。政治不是无情物,政治应该是有道德的、富于人情味的政治。我想起
26、了秘鲁前总统贝拉文蒂的一次演讲。1964 年初,秘鲁爆发政治危机,各地大学生纷纷赶赴首都利马,在总统府所在地的普拉沙得爱尔玛斯广场举行集会,群情激愤。在局势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在未携带武器的护卫队的陪同下,贝拉文蒂放下国家元首的架子,来到学生中间,向他们发表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演说:“你们穿过平原,越过大山,你们忍饥受冻,历尽艰辛来到这里。在表明我的立场之前,首先,作为一个热爱秘鲁的公民,我要从心底里感谢聚集在这里的每一个公民的忧国之情,并且奉上我的友情。在你们的热情面前,我无法替自己辩解,只是希望把所有的事实真相毫无保留地告诉你们,与你们一道来考虑解决的办法你们今天的行动和诚意,将会载入秘鲁的史
27、册。 ”贝拉文蒂坦诚地交代了当前的困难和正在采取的措施,他的演说引起了大学生的同情,怒吼声与鼓掌声的比例骤然倒转,反对总统的集会很快变成了支持总统的集会。(转引自高桥敷丑陋的日本人 ,作家出版社 1988 年,第 51 页)中国交警温永胜的下跪化解了一场交通拥堵,秘鲁前总统贝拉文蒂的演讲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温永胜的下跪不是表演,而是发自内心;贝拉文蒂的演讲不是训话,而是表达了真情实感。有了这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许多危机都是可以化解的,而且,许多危机也许根本就不会发生。【名师点评】 来源:gkstkgkstk来源:gkstkgkstk本文从具体分析事件的发生过程入手,对温永胜的当街一跪作了实事求是的肯定和赞扬。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进行了两组对比,一是将某些交管部门领导或交警,在某个地方出现了交通拥堵时总爱或多或少地找一些“客观原因”为自己开脱的行为与温永胜以一种负荆请罪的姿态请求公众的理解与原谅的行为构成了对比,表明了温永胜此举的可贵。二是将中国交警温永胜的下跪与秘鲁前总统贝拉文帝的演讲作了比较,认为两者的成功靠的都是真诚。作者由此得出结论:有了这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许多危机都是可以化解的。作者的语言虽没有咄咄逼人之势,但却令人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