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080302(独立本科段)专业机械制造技术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219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九年十月机械制造技术考试大纲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独立本科段)学 时:64 学时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和主干课,其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主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机械产品的构成(包括机械的构成与机械产品的材料)以及机械制造过程与生产组织等各个方面。具体掌握机械工程材料基础、钢的热处理、表面工程基础、铸造、金属的塑性成形、材料的连接成形、切削加工工艺基础、特种加工、典型表面加工、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2、、装配与检验、先进制造技术以及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等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专业课程,从事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理解掌握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和机械零件的选材;2. 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方法及应用;3. 了解表面工程基础;4. 掌握铸造的工艺及各种铸造方法;5. 理解掌握金属的塑性成形工艺及成形方法;6. 理解掌握焊接工艺、常用的焊接方法以及焊接结构设计的工艺性等;7. 理解掌握各种切削加工工艺以及零件的技工质量与技术要求;8. 理解掌握常用的特种加工方法;9. 理解掌握各种典型表面加工;10. 理解
3、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工艺分析;11. 理解掌握机械的装配与检验;12理解掌握各种先进制造技术;13理解掌握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和零件、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等。讲授过程中遇到上述课程内容时不再讲解。讲授课程时需要理论联系专业,但应以阐明理论为主,不应因过分强调专业而削弱基本理论的讲授。三、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本部分内容按篇、章进行编写,具体格式如下:第一章 机械制造概论(2 学时)(一) 学习目标各种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的制造过程都离不开机械制造,了解机械制造的过程、零件
4、的加工方法、生产类型以及产品质量。为进一步了解机械制造技术装备打好基础。(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 机械产品的构成(1 学时)1.机械的构成 2.机械产品的材料第二节 机械制造过程与生产组织(1 学时)1.机械制造过程2.零件加工方法3.生产类型4.产品质量与经济性(三) 考核知识点1.机械制造过程2.生产类型3.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零件加工的若干方法(2)记住铸造、锻造、粉末冶金、板金加工、焊接、切削与磨削、特种加工以及热处理(3)记住生产类型2.理解(1)理解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2)理解产品的经济性涉及的主要因素第二章 机械工程材料基础(7 学时)(一) 学习目
5、标本章要掌握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以及机械零件选材的一般原则,熟悉铁碳合金以及常用金属材料和其它工程材料,了解材料技术的新发展。(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1 学时)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2.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工艺性能第二节 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1 学时)1.金属的晶体结构2.金属结晶过程与同位素异构转变3.合金的晶体结构第三节 铁碳合金(1 学时)1.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2.铁碳合金状态图3.钢中的杂质元素及合金元素第四节 常用金属材料(1 学时)1.材料分类概述2.常用金属材料第五节 其它工程材料(1 学时)1.塑料2.橡胶3.陶瓷4.复
6、合材料5.粉末冶金第六节 机械零件选材的一般原则(1 学时)1.选材的一般原则2.零件选材举例第七节 材料技术的新发展(1 学时)1.形状记忆合金2.电子材料(三) 考核知识点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2.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工艺性能3.金属的晶体结构4.金属结晶过程与同位素异构转变5.合金的晶体结构6.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及铁碳合金状态图7.钢中的杂质元素及合金元素8.材料分类概述及常用金属材料9.塑料、橡胶、陶瓷、复合材料、粉末冶金10.选材的一般原则11.形状记忆合金及电子材料(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材料的物理、化学、工艺性能(2)记住塑料、橡胶、陶瓷、复合材料、粉末冶金(3)记
7、住钢中的杂质元素及合金元素2.理解:(1)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2)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3)理解金属结晶过程与同位素异构转变(4)理解合金的晶体结构(5)理解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及铁碳合金状态图3.简单应用(1)会用选材的一般原则(2)会用4. 综合应用(1)综合运用选材的一般原则进行零件的实际选材第三章 钢的热处理(3 学时)(一) 学习目标本章要了解钢的热处理的目的要求,掌握热处理金属学基础、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 钢的热处理原理(2 学时)1.概述 2.热处理金属学基础 第二节 热处理方法及应用(1 学时)1.热处理工艺2.热处理工艺与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 (三) 考核
8、知识点1.钢的热处理分类2.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3.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4.钢的退火和正火5.钢的淬火和回火6.钢的表面热处理 7.热处理工艺与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钢的热处理概念及分类(2)记住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概念2. 理解(1)理解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2)理解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3)理解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工艺过程(4)理解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5)理解热处理工艺与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第四章 表面工程基础(3 学时)(一) 学习目标本章要了解和掌握表面工程的基础。(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 热喷涂技术(1 学时)1.热喷涂的基本原理2.热喷涂
9、技术的特点及应用第二节 气相沉积技术(1 学时)1.物理气相沉积2.化学气相沉积第三节 高能束表面改性(1 学时)1.激光表面改性2.离子注入3.电子束表面改性(三) 考核知识点1.热喷涂的基本原理2.热喷涂技术的特点及应用3.物理气相沉积4.化学气相沉积5.激光表面改性6.离子注入7.电子束表面改性(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物理气相沉积(2)记住化学气相沉积2. 理解(1)理解热喷涂的基本原理(2)理解热喷涂技术的特点及应用(3)理解激光表面改性(4)理解离子注入(5)理解电子束表面改性第五章 铸造(5 学时)(一) 学习目标本章要了解铸造的工艺基础以及铸造技术的新发展,掌握砂型铸造
10、、特种铸造以及铸件结构的工艺性。(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 铸造的工艺基础(1 学时)1.合金的铸造性能2.常用合金铸件生产第二节 砂型铸造(1 学时)1.概述 2.造型方法选择3.铸件工艺设计4.砂型铸造铸件质量检验第三节 特种铸造(1 学时)1.金属型铸造 2.熔模铸造 3.压力铸造4.离心铸造 第四节 铸件结构的工艺性(1 学时)1.铸件结构的工艺性2.合金铸造性能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第五节 铸造技术的新发展(1 学时)1.凝固理论的发展 2.精密铸造成型技术的发展3.铸件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4.计算机在铸造中的应用5.快速成形技术的应用(三) 考核知识点1.合金的铸造性能2.常用合金
11、铸件生产3.造型方法选择4.铸件工艺设计5.砂型铸造铸件质量检验6.金属型铸造、熔模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7.铸件结构的工艺性8.合金铸造性能对铸件结构的要求9.凝固理论的发展10.精密铸造成型技术的发展11.铸件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12.计算机在铸造中的应用13.快速成形技术的应用(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合金的铸造性能(2)记住常用合金铸件生产(3)记住造型方法选择(4)记住砂型铸造铸件质量检验(5)记住铸件结构的工艺性2. 理解(1)理解铸件工艺设计(2)理解金属型铸造、熔模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3)理解合金铸造性能对铸件结构的要求(4)理解凝固理论的发展(5)理解
12、铸件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6)理解计算机在铸造中的应用(7)理解快速成形技术的应用3. 简单应用(1)会用综合知识进行简单的铸造第六章 金属的塑性成形(2 学时)(一) 学习目标本章要了解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基础,掌握金属塑性成形方法。(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基础(1 学时)1.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2.塑性变形后的金属组织和性能3.金属的可锻性 第二节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1 学时)1.铸造方法综述2.板料冲压3.其它塑性成形方法及成形技术新发展 (三) 考核知识点1.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2.塑性变形后的金属组织和性能3.金属的可锻性 4.锻造方法综述5.板料冲压6.其它塑性成形
13、方法及成形技术新发展 (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塑性变形后的金属组织和性能(2)记住锻造方法的特点和各种锻造方法2. 理解(1)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2)理解金属的可锻性(3)理解板料冲压(4)理解其它塑性成形方法及成形技术新发展3. 简单应用(1)会用金属的塑性成形的方法进行金属加工第七章 材料的连接成形(7 学时)(一) 学习目标本章要了解焊接工艺基础以及焊接技术,掌握常用的焊接方法、焊接结构设计的工艺性以及粘接技术。(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 焊接工艺基础(2 学时)1.焊接概述2.焊接冶金过程3.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4.焊接应力与变形5.金属材料的焊接第二节 常用的焊接方法(2 学
14、时)1.焊条电弧焊 2.埋弧焊3.气体保护焊4.压焊5.钎焊6.高能高效焊接技术第三节 焊接结构设计的工艺性(1 学时)1.焊接结构材料的选择 2.焊接方法3.焊接接头的设计4.焊缝的设计第四节 焊接技术的新发展(1 学时)1.计算机在焊接中的应用与发展 2.高效焊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第五节 粘接技术简介(1 学时)1.粘接的基本概念2.粘接的基本原理3.常用胶粘剂的分类与选用(三) 考核知识点1.焊接概述2.焊接冶金过程3.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4.焊接应力与变形5.金属材料的焊接6.焊条电弧焊 7.埋弧焊8.气体保护焊9.压焊10.钎焊11.高能高效焊接技术12.焊接结构材料的选择 13.焊接方
15、法14.焊接接头的设计15.焊缝的设计16.计算机在焊接中的应用与发展 17.高效焊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18.粘接的基本概念19.粘接的基本原理20.常用胶粘剂的分类与选用(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焊接结构材料的选择(2)记住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3)记住焊条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压焊、钎焊过程以及高能高效焊接技术(4)记住粘接的基本概念(5)记住常用胶粘剂的分类与选用2. 理解(1)理解焊接冶金过程(2)理解金属材料的焊接(3)理解焊接结构材料的选择(4)理解焊接方法(5)理解焊接接头的设计(6)理解计算机在焊接中的应用与发展(7)理解高效焊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8)理解粘接的基本原
16、理3. 简单应用(1)会用焊接应力与变形进行设计(2)会进行焊缝的设计4. 综合应用(1)综合运用焊接的理论进行焊接设计第八章 切削加工工艺基础(7 学时)(一) 学习目标本章要了解常用的切削机床和切削加工,掌握工件的安装和机床和夹具、刀具和刀具切削运动以及零件的加工质量与技术要求。(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 常用的切削机床(1 学时)1.常用机床的类型2.常用机床的基本构造3.自动机床与数控机床4.组合机床与自动线 第二节 工件的安装和机床和夹具(1 学时)1.工件的定位方法 2.工件的定位原理3.机床夹具的基本结构和分类第三节 刀具和刀具切削运动(2 学时)1.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 2.刀具 3
17、.切削过程的物理现象4.磨具和磨削加工过程概况 第四节 切削加工概述(1 学时)1.零件的种类及组成 2.常用刀具切削加工方法综述3.磨削加工方法综述4.精密加工方法综述 第五节 零件的加工质量与技术要求(2 学时)1.互换性、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2.加工精度 3.表面质量 4.零件的技术要求5.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因素(三) 考核知识点1.常用机床的类型2.常用机床的基本构造3.自动机床与数控机床4.组合机床与自动线 5.工件的定位方法 6.工件的定位原理7.机床夹具的基本结构和分类8.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 9.刀具 10.切削过程的物理现象11.磨具和磨削加工过程概况 12.零件的种类
18、及组成 13.常用刀具切削加工方法综述14.磨削加工方法综述15.精密加工方法综述 16.互换性、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17.加工精度 18.表面质量 19.零件的技术要求20.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因素(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常用机床的类型(2)记住常用机床的基本构造(3)记住自动机床与数控机床的构造(4)记住机床夹具的基本结构和分类(5)记住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6)记住刀具的材料和几何参数(7)记住零件的种类及组成(8)记住常用刀具切削加工方法2. 理解(1)理解组合机床与自动线(2)理解工件的定位方法(3)理解工件的定位原理(4)理解切削过程的物理现象(5)理解磨具和磨削加工
19、过程(6)理解磨削加工方法(7)理解精密加工方法(8)理解互换性、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9)理解加工精度(10)理解表面质量(11)理解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因素3. 简单应用(1)会用零件的技术要求进行零件设计第九章 特种加工(4 学时)(一) 学习目标本章要掌握常用的特种加工方法,了解其它一些特种加工方法。(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 概述(1 学时)第二节 常用的特种加工方法(2 学时)1.点火花加工2.点火花线切割加工3.电化学加工4.激光加工5.电子束加工6.离子束加工7.超声波加工第三节 其它特种加工简介(1 学时)1.化学加工 2.等离子体加工3.挤压珩磨4.水射流切割(三) 考核知
20、识点1.点火花加工2.点火花线切割加工3.电化学加工4.激光加工5.电子束加工6.离子束加工7.超声波加工8.化学加工 9.等离子体加工10.挤压珩磨11.水射流切割(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激光加工(2)记住电子束加工(3)记住离子束加工(4)记住超声波加工(5)记住化学加工(6)记住等离子体加工(7)记住挤压珩磨(8)记住水射流切割2. 理解(1)理解点火花加工(2)理解点火花线切割加工(3)理解电化学加工第十章 典型表面加工(4 学时)(一) 学习目标本章要了解和掌握外圆和内孔的表面加工、平面加工以及齿形表面加工。(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 外圆表面加工(1 学时)1.外圆表面的技术
21、要求2.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法3.外圆表面加工方案分析第二节 内孔表面加工(1 学时)1.内孔表面的技术要求2.内孔表面的加工方法3.内孔表面加工方案分析第三节 平面加工(1 学时)1.平面的技术要求 2.平面的加工方法3.平面加工方案分析第四节 齿形表面加工(1 学时)1.齿轮的技术要求 2.齿形的加工工艺特点(三) 考核知识点1.外圆表面的技术要求2.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法3.外圆表面加工方案分析4.内孔表面的技术要求5.内孔表面的加工方法6.内孔表面加工方案分析7.平面的技术要求 8.平面的加工方法9.平面加工方案分析10.齿轮的技术要求 11.齿形的加工工艺特点(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
22、住外圆表面的技术要求(2)记住内孔表面的技术要求(3)记住平面的技术要求(4)记住齿轮的技术要求2. 理解(1)理解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法(2)理解内孔表面的加工方法(3)理解平面的加工方法(4)理解齿形的加工工艺特点3. 简单应用(1)会外圆表面加工方案分析(2)会内孔表面加工方案分析(3)会平面加工方案分析第十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9 学时)(一) 学习目标本章要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其组成,熟悉零件加工的工艺分析过程以及毛坯的选择,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会进行典型零件加工过程工艺过程的分析和工艺方案技术经济分析。(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其组成(1 学时)1.工序
23、2.工步3.安装4.工位第二节 零件加工的工艺分析(1 学时)1.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2.零件加工工艺方案的确定原则第三节 毛坯的选择(1 学时)1.概述 2.毛坯的选择原则3.典型零件毛坯的选择举例 第四节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3 学时)1.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 2.加工阶段即加工顺序安排3.工序的集中与分散4.工序尺寸的确定与工艺尺寸的计算5.工艺文件的编制第五节 典型零件加工过程工艺过程的分析(2 学时)1.轴类零件分析 2.一般要求传动轴工艺过程及示例第六节 工艺方案技术经济分析(1 学时)1.加工成本核算 2.工艺方案的经济性评价(三) 考核知识点1.工序2.工步3.安装4.工位5.
24、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6.零件加工工艺方案的确定原则7.概述 8.毛坯的选择原则9.典型零件毛坯的选择举例 10.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 11.加工阶段即加工顺序安排12.工序的集中与分散13.工序尺寸的确定与工艺尺寸的计算14.工艺文件的编制15.轴类零件分析 16.一般要求传动轴工艺过程及示例17.加工成本核算 18.工艺方案的经济性评价(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工序、工步、安装、工位(2)记住加工阶段即加工顺序安排2. 理解(1)理解零件的结构工艺性(2)理解零件加工工艺方案的确定原则(3)理解毛坯的选择原则(4)理解工序的集中与分散(5)理解工艺文件的编制(6)理解一般要求传动轴工艺过
25、程3. 简单应用(1)会用综合知识进行典型零件毛坯的选择(2)会轴类零件分析(3)会进行加工成本核算4. 综合应用(1)综合运用各种加工方法进行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2)综合运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进行工序尺寸的确定与工艺尺寸的计算(3)综合运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进行工艺方案的经济性评价第十二章 装配与检验(5 学时)(一) 学习目标本章要了解机械装配工艺基础,掌握检验的方法。(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 概述(1 学时)第二节 检验(1 学时)1.无损检验 2.组织检验3.其它特种检验第三节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3 学时)1.装配的概念 2.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间的关系3.装配尺寸链4.装配工作的基本内容5.
26、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三) 考核知识点1.无损检验 2.组织检验3.其它特种检验4.装配的概念 5.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间的关系6.装配尺寸链7.装配工作的基本内容8.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无损检验、组织检验以及其它特种检验(2)记住装配的概念2. 理解(1)理解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间的关系(2)理解装配尺寸链(3)理解装配工作的基本内容(4)理解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第十三章 先进制造技术(3 学时)(一) 学习目标本章要了解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概念,熟悉其它先进制造技术。(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 概述(1 学时)第二节 机械制造自动化概念(1 学时)1.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简况
27、 2.数控加工技术3.工业机器人 4.柔性制造技术5.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技术6.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第三节 其它先进制造技术简介(1 学时)1.并行工程 2.快速成型技术3.敏捷制造技术4.虚拟制造技术5.精益生产6.智能制造7.绿色制造(三) 考核知识点1.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简况 2.数控加工技术3.工业机器人 4.柔性制造技术5.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技术6.计算机集成百万读 制造技术7.并行工程 8.快速成型技术9.敏捷制造技术10.虚拟制造技术11.精益生产12.智能制造13.绿色制造(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数控加工技术、工业机器人梦轩阁 、柔性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技术、
28、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2)记住并行工程、快速成型技术、敏捷制造技术、虚拟制造技术、精益生产、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3 学时)(一) 学习目标本章要了解可持续发展与 ISO14000 标准,熟悉安全生产与全球性的环境和机械工业污染问题。(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 全球性的环境和机械工业污染问题(1 学时)1.全球性的环境问题2.机械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3.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安全生产(1 学时)1.工业安全的重要性 2.工业安全性的评价3.工业系统的危险因素 4.工业安全性的分析方法5.有关安全法规与制度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与 ISO14000 标准的推进(1 学时
29、)1.可持续发展 2.ISO14000 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 3.可持续发展和 ISO14000 的推行和宣传(三) 考核知识点1.全球性的环境问题2.机械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3.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4.工业安全的重要性 5.工业安全性的评价6.工业系统的危险因素 7.工业安全性的分析方法8.有关安全法规与制度 9.可持续发展 10.ISO14000 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 11.可持续发展和 ISO14000 的推行和宣传(四) 考核要求1.识记(1)记住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2)记住工业系统的危险因素(3)记住有关安全法规与制度(4)记住 ISO14000 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2. 理解(
30、1)理解全球性的环境问题(2)理解机械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3)理解工业安全的重要性(4)理解工业安全性的评价(5)理解工业安全性的分析方法(6)理解可持续发展(7)理解可持续发展和 ISO14000 的推行和宣传四、学习教材和主要参考书教材:机械制造技术,任家隆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年 7 月 1 版。参考书:金属切削机床,戴曙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5 年出版。数字控制机床 ,刘又午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年出版。五、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在本大纲的“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中,对各个知识点按四个能力层次(“识记” 、 “领会
31、” 、 “简单应用” 、 “综合应用” )分别提出要求,这些层次之间具有递进等关系。四个能力层次的含义:识记:要求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如定义、定理、定律、表达式、公式、原则、重要结论、方法、步骤及特征、特点等) ,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领会:要求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论述。简单应用:要求能够运用本课程中规定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如简单的计算、绘图和分析、论证等。综合应用:要求能够运用本课程中规定的多个知识点,分析
32、和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问题。如简单计算、绘图、简单设计、编程和分析、论证等。(二)自学方法指导本课程是一门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并重的课程,因而在学习方法上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概括地说就是:对基本概念性的知识要弄清楚,对基本应用的操作要上机反复练习,对书中的习题要认真独立完成,还要注意归纳总结,勤做笔记,以巩固所学知识。在学完全部内容之后可再做一些综合练习,以使自己的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了帮助大家提高自学效果,以下几点方法可供参考:1、学习过程中要始终结合本大纲来学,在阅读教材的每一章内容之前,应先参看考试大纲中的这一章的知识点和学习要求,了解重点和难点以及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的要求,能做到自学起
33、来心中有数,从而能把握住学习内容的轻重和自学进度。2、读教材时要循序渐进,先粗读后细读。对大纲指出的重点要精读,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概念性的知识要深刻理解;对基本操作方法要熟练掌握并融会贯通。3、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4、认真完成书中的习题有助于理解、消化、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应做到每一章学习结束后,章末的习题都能独立、正确、熟练地完成。5、遇到疑难问题如果一时无法解决但不影响后续内容学习的可以暂搁一搁,之后可以利用社会助学或考前辅导之际得解决,也可找同学商量,集思广益,进行讨论。6、学习时要注意归纳、总结和比较,
34、以求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三)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以本大纲的制定的教材为基础、本大纲为依据进行辅导,不能随意增删内容或更改要求。2、应熟知本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正确把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3、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倡“仔细阅读教材,认真完成习题;主动获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学习方法。4、应注意对考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在自学过程中要学会自己提出问题,经过分析自己做出判断,从而解决问题。5、本课程共 4 学分。因此应注意对考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地仅帮助考生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要善于启发
35、、引导考生弄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类问题。以使考生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问题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试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 30%, “领会”占 30%, “简单应用”占 20%, “综合应用”占 20%。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一次为:2:3:3:2。4、试题的主要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单项选择、简答、论述和计算。5、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时间为 150 分钟;试题分量以中等水平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评分采用百分制,60 分为及格;考试时只允许带笔、橡皮和直尺,答卷必须用钢笔,颜色规定为蓝色或是黑色,答题卡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六、题型举例1.名词解释(1)疲劳强度(2)硬度2.填空(1)电子束是由电子枪产生的具有高能密度和高速运动的( )3.单项选择(1)金属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称为( )A. 刚度 B.强度 C.硬度 D.塑性 4. 简答题简述热喷涂技术的原理。5. 论述题试述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