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信息化建设与高职院校建设融合的思考.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300874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建设与高职院校建设融合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息化建设与高职院校建设融合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信息化建设与高职院校建设融合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信息化建设与高职院校建设融合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信息化建设与高职院校建设融合的思考摘 要: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高 职院校基础建设为契机,从 总体思路、方案定位、建设特色、应用领域等方面研究高职院校信息化建 设的模式,探索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模式融合与学校建设的全局中。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融合 高职院校建设随着学院各项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以学校基础建设为契机,发挥信息化应用对学院各个方面建设的促进作用,是我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迫切任务,积极研究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定位、模式,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内涵,把信息化建设内涵与途径融合与学校建设的全局中,对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争创一流高职

2、院校的办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信息化建设的定位融合与学校建设的总体思路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中也指出:“加强信息化建设,用2年时间完成学校的基础信息和应用平台建设,用5年时间建设成较为完整的数字化校园系统。”, 学校十二五的发展规划,对建设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是我校信息化建设研究的目标。,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价值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更多地要考虑如何较好地将其应用于教育。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应用” ,不是科技攻关,不是信息技术的原创和研发。如果说有创新也是在技术应用

3、上的创新,将现有成熟的信息技术很好地与职业教育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发挥技术与教育结合的优势,开发、整合和共享优质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增添学习者的学习乐趣、增大信息量,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投放主要精力考虑建设成熟的信息技术与设施,研究应用理念、应用策略、应用能力,以及如何促进信息技术走进校园,进入课堂,融入教材,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渗透到职业教育、教学、培训、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不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工程,建设一个以信息化教育和管理模式为目的现代化校园,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开展学校高职教育创新与实践,具有较为重要

4、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2,信息化建设的支撑我院较大规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始于 2008 年,通过 5 年来的建设,初步建立2了必备的基础设施。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得到增强和壮大。学院在信息化建设中所取得的主要成绩体现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应用建设、网络安全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结合校区基础建设,总结经验,在应用的提升上开展研究。全面开展新校区智能化建设,这对壮大学校信息化设施的实力,开拓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领域,是不可多得的机遇。在学校领导积极主导下,学院加快了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立了信心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指导和制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布局、建设、使用、管理等工作,规范了信息化建设的制度和

5、方法,并对信息化建设给予资金保障与扶持。3,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应该以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三大中心工作的质量提高和发展为主要内容,把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良好的现代化工作条件和平台作为主要目标,建立以校园网为背景的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兼顾学生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生活校园环境,为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学籍管理、后勤管理等)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提供高效可靠、先进的手段和环境。做好两个坚持,把信息化建设放在学院发展的全局高度上考虑,一是坚持整体规划与分布实施的原则,要从学院的需求轻重缓急协调运作关系上进行横向考虑;既要高起点考虑

6、设施、资源、平台等相关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内容的分步实施,又要考虑这些项目的协调发展。二是坚持完善基础与突出应用的原则,夯实校园网络基础,从网络平台、公共数据库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信息门户平台等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出发,建好各类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形成网络化教学资源核心内容。二、建设方案的定位融合于学校建设的总体思路中作为省属地方院校,学校坚持“立足地方聚合地缘优势,依托系统彰显商贸特色”的办学方向,积极顺应南通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主动加入系统行业发展的行列,根据江苏经济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根据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7、,大力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信息化建设应围绕学校立足地方,依托系统的特色,抓住内涵建设这条主线,根据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需求专业,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新校区建设的背景下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着重进行以下研究:1,理论研究,确立以商贸类高职院校办学思路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32,实践研究,即建设模式与内容符合学校的实际校情,切合商贸类职业教育的实际。3,在信息化系统服务上下功夫,注重教学、资源、管理三个方面服务平台的建立。4,新老系统的对接方式研究,新建系统和设施与原有系统设施的互通。5,信息化设施日常管理使用与维护的研究。三、信息化建设的特色融合与学校

8、建设的实际中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特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首先应是信息化设施的建设切合职业学校的实际,充分考虑学校现有教学管理特色,以学校办学目标为依据进行设计,以学校行业特色、学校使用习惯为依据,信息技术要更多的融入各个专业技能群中,为学校的经贸、管理、信息、物流、外语、电子等专业群量身定做。要结合新校区基础建设, 按照高起点, 高标准的要求总体规划学校的建设方案,还要考虑新老系统的对接方式,实行统一的系统管理方式及信息集成方式。既能直接架构在学校平台上,又能够开放接口与各类平台对接, 也能支撑在平台之上的新应用开发。建设项目一定要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应以学校各个部门及学科的应用与管理

9、为主要目的,充分考虑这些应用所需的硬件及软件环境建设。整个项目建设必须统一规划、整体设计,避免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复建设、盲目实施、技术滞后等现象,还要注意各类资源的相互联系,避免出现资源建设中应用山头,信息孤岛。四、应用平台和服务的建设与高职教育模式的融合信息化建设的魅力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 为此,应用平台和服务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应坚持以体现高职特色为原则,根据学校专业技能教学实训各自的特点,将现代教育技术及信息技术融合其中;根据设计教学需求情况,做到建与用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推进作用与效益。高职院校的总体水平与层次的提升,也要依靠智能化

10、先进系统的支撑,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联系密切,管理手段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我院信息化应用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永远不能停止。注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07 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2011.12 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构策略分析蔡世波. J .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5) . 高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与策略王凤基. J . 职业教育研究,2010( 1) .参考文献:4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072.信息化建设是一流大学规划的重要组成,傅宇凡,黄达武.中国教育网络.2007 年 01 期3局域网组建、管理与维护刘永华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构策略分析蔡世波. J .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5) .5高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与策略王凤基. J . 职业教育研究,2010(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