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99409.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300100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9940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9940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9940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9940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9940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房屋建筑学复习 题型:一、单项选择题;二、填空题;三、简答题;四、作图题。 第 1 篇 建筑概论 建筑概论 1.1 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一、 建筑功能 二、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 三、建筑的艺术形象建筑的艺术形象是建筑内外空间组合、建筑体型、立面式样、细部装饰、建筑色彩质感等的综合表现。1.2 建筑的综合效益建筑的综合效益是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之综合。 1.3 我国基本建设的程序二、各阶段内容(一) 、项目建议书阶段项目建议书把论证的重点放在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尤其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的要求,是否符合生产力布局要求。减少盲目建设及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二) 、可行性研究

2、报告阶段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项目决策前,通过对项目有关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条件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可能的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并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由此考察项目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上的盈利性和合理性,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前期工作的最重要内容,它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考察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其目的是回答项目是否必要建设,是否可能建设和如何进行建设的问题,其结论为投资者的最终决策提供直接的依据。可行性研究从市场需求预测开始,通过多方案比较,论证项目建设规模,场址选择的合理性,原材料、燃料动力、运输、资金等建设条件的可靠

3、性,对项目的建设方案进行详细的规划,最后提出项目可行性与否的结论。 (三) 、项目评估和决策阶段它是对拟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意见,对最终决策项目投资是否可行,确定最佳投资方案。其内容包括:1、 全面审核报告中反映的各项情况是否确定。2、分析报告中各项指标是否正确。包括各种参数、基础数据、定额费率的选择。3、从企业、国家和社会等方面综合分析和判断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分析和判断报告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客观性。对项目做出取舍的结论性意见和建议(即最终投资决策) ,最后写出项目评估报告。1.5 建筑的分类和等级一、 建筑的分类 (三) 、按建筑高度或层数分类 公 共 建 筑 居 住

4、建 筑低层 13 层多层 46 层单层和多层 建筑高度(H)不大于24m (H24m)中高层 79 层高层 建筑高度大于 24m(24mH100m)高层10 层或 10 层以上超高层 建筑高度大于 100m (H100m )二、建筑的等级1、设计使用年限分类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 2005 3.2.1 民用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表 3.2.1 的规定。表 3.2.1 设计使用年限分类类 别 设计使用年限(年) 示 例 1 5 临时性建筑2 25 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3 50 普通建筑和构筑物4 100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2、耐火等级我国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

5、162006 将建筑物划分为四个耐火等级。其划分的依据是房屋主体结构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耐火极限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1.6 建筑设计的内容和设计程序二、设计招投标为了规范建筑工程设计市场,优化建筑工程设计,促进设计质量的提高,除了采用特定专利技术、专有技术或建筑艺术造型有特殊要求的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以直接委托设计的以外,在规定范围内的工程项目一般都在方案阶段通过设计招投标来确定受委托的设计单位。三、建筑设计的程序(二) 、设计阶段 建筑设计过程按建设项目的规模大小、复杂程度及审批要求,划

6、分为不同的设计阶段。一般分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三阶段设计是指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适用于规模宏大的、技术复杂的大型建筑。1.7 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一、建筑设计的要求(一) 、满足建筑功能要求。(二) 、符合所在地规划发展的要求并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三) 、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四) 、提供在投资计划所允许的经济范畴之内运作的可能性。二、建筑设计的依据(一) 、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二) 、家具、设备的尺寸和使用它们所需的必要空间 (三) 、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等气候条件(四) 、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 (五) 、水文资料 (六) 、建筑设计

7、规范、规程、标准三、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一) 、建筑模数 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二) 、基本模数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数值规定为 100mm,符号为 M, 第 2 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第一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从空间角度看,公共建筑通常由使用空间、辅助空间和交通空间三种空间组成。 2.1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 使用房间设计 (二) 、房间的面积使用房间的面积大小,主要是由房间内部活动特点、使用人数的多少、家具设备的多少等因素决定的。 (三) 、房间平面形状房间平面形状,主要是由室内使用活动的特点,家具和设备的布置方式

8、,以及采光、通风、音响等室内环境要求决定的。 (四) 、房间的平面尺寸考虑因素:1、满足家具设备布置及人们活动的要求。2、满足视听要求。 3、良好的天然采光。 4、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5、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要求。(五) 、使用房间门窗的设置1、门的宽度门的宽度通常指门洞的宽度。包括房间门的总宽度和单个门的具体宽度。房间门的总宽度按防火规范规定的疏散指标和使用人数确定。以保证在紧急状态下让房间里的人能安全疏散。 单个门的宽度,取决于人体尺寸、人流股数及搬进房间的家具、设备的大小等因素决定。按通行人流股数确定时,每股人流按 0.55m00.15m 计算。5、窗的面积 窗口面积主要根据房间的

9、使用要求、房间面积及当地日照情况等因素来考虑。 住宅建筑各类房间的最小窗地比房 间 名 称 窗 地 比卧室、起居室、厨房 1/7厕所、卫生间、过厅 1/10楼梯间、走廊 1/14学校建筑各类房间的最小玻地比房 间 名 称 玻 地 比普通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阅览室、办公室 1/6实验室、自然教室、微型电子计算机室 1/6饮水处、厕所、浴室 1/102.2 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交通联系部分分为: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交通枢纽空间。一、走廊(走道、过道)设计(一) 、走廊的宽度 走廊宽度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 1、要保证在紧急状态下人们的安全疏散。 2、考虑在正常状态下人流和家具设备的顺

10、利通行。3、考虑在某些情况下能利用走廊兼作别的用途。二、楼梯设计 (二) 、楼梯的宽度楼梯的宽度是指楼梯段的宽度,包括两个含义:总宽度和每座楼梯的具体宽度。1、楼梯总宽度主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类型) 、防火要求和使用人数来确定。 2、每座楼梯的宽度按通行人流股数和家具设备的大小来确定。作为主要交通用的楼梯梯段宽度应根据使用过程中人流股数确定,一般按每股人流宽度为 0.55m00.15m 计算,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仅供单人通行的楼梯,必须满足单人携带物品通过的需要,其梯段净宽应不小于900mm。五、交通枢纽空间(门厅、过厅、出入口)设计门厅设计的关键是组织人流。既要避免人流交叉及堵塞,又要便

11、于人流集结及疏散, (一) 、门厅的面积门厅的面积大小主要根据建筑的性质、规模和质量标准来确定, (二) 、门厅的人流交通组织门厅对外出入口的总宽度,按防火规范的要求不得小于通向该门厅的走廊、楼梯宽度的总和。 2.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一、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的原则(一) 、功能合理、联系紧凑平面组合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合理的功能分区和明确的流线组织两个方面。同时也必须重视采光、通风、朝向等要求。 1、 合理的功能分区 功能分析具体设计时,可根据建筑物不同的功能特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 、按房间的主次关系分析。(2) 、按房间的内外关系分析(3) 、按房间的联系与分隔关系分析(4) 、按房

12、间的使用顺序和人流交通分析二、建筑平面组合的方式建筑功能分析和交通路线的组织,是形成各种平面组合方式内在的主要依据。通过功能分析初步形成的平面组合方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1、走廊式组合 2、套间式组合 3、大厅式组合 4、单元式组合 5、混合式组合第 三 章 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 3.1 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一、建筑物的标高系统民用建筑的室内地坪至少应高出室外地坪 0.15m。 二、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室内净高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 、室内使用性质和活动特点的要求(人活动所需要的使用高度)(二) 、采光、通风的要求(满足生理、心理要求的其他标准) (三) 、

13、结构类型的要求(四) 、家具、设备设置的要求(家具设备的安置和使用高度)(五) 、室内空间比例要求(六) 、节能要求3.2 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确定 影响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因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 、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二) 、城市规划、基地环境的影响(三) 、建筑防火的要求(四) 、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及建筑经济第四章 建筑物体型组合和立面设计 4.1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原则一、建筑造型应反映内部特征; 二、建筑造型应反映建筑技术条件; 三、建筑造型应与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四、建筑造型应与城市规划和环境结合; 五、建筑造型应遵循建筑形式美的规律。 4.2 建筑形式美的规律(

14、建筑构图法则)一、 建筑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多样统一二、建筑构图范畴1、主从与重点主从关系的处理要以对比手法衬托出差异而以呼应手法取得关联,从而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关系。2、对比与呼应对比指的是建筑要素之间显著的差异。对比手法易于形式生动,富有活力,它是构图中最为积极的因素。5、比例与尺度处理尺度的方法有:自然的尺度;夸张的尺度;亲切的尺度。第五章 建筑在总平面中的布置 一、 建筑物与周边物质环境的关系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20032.6.5 居住区住宅建筑应避免视线干扰,有效保障私密性,窗对窗、窗对阳台防视线干扰距离不宜小于 18m。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 9986 第

15、2.3.6 条 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三、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 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 25m。二、建筑物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关系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 2005 2.0.13 日照标准 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以底层窗台面为计算起点的建筑外窗获得的日照时间。5.1.3 建筑日照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获得日照,该日照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 有关规定;2 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能获得同

16、住宅居住空间相等的日照标准; 3 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 3h 的日照标准;4 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学半数以上的教室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 2h 的日照标准。第 4 篇 建筑构造 第九章 建筑构造综述 9.1 建筑构造的研究对象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的构造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组合原理)与构造方法的学科。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艺术造型、技术经济等诸方面的因素,并运用物质技术手段,适当地选择并正确地决定建筑的构造方案和构配件组成以及进行细部节点构造处理等。9.4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一) 、外界环境的影响

17、 包括外界各种自然因素和各种人为因素,概括为以下三方面:(1) 、外界作用力的影响 (2) 、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3) 、人为因素的影响(二) 、使用者的需求(三) 、建筑技术条件的影响(四) 、建筑经济因素(建筑标准)的影响9.5 建筑构造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1、 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变化的要求2、 充分发挥所用材料的各种性能3、 注意施工的可能性和现实性4、 注意感官效果及对建筑空间构成的影响5、 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 符合相关各项建筑法规和规范的要求 第十章 墙和基础构造第二节 块材墙构造二、实体墙的组砌(一) 、墙体的组砌原则上下皮错缝搭接、砂浆饱满、灰缝厚薄均匀(横平竖直) 。

18、四、墙体的细部构造(一) 、门窗过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017.2.1 砖砌过梁的跨度,不应超过下列规定: 钢筋砖过梁为 1.5m; 砖砌平拱过梁为1.2m; 对有较大振动荷载或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房屋,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7.2.4 砖砌过梁的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砖砌过梁截面计算高度内的砂浆不宜低于 M5; 2)砖砌平拱用竖砖砌筑部分的高度不应小于 240; 3) 钢筋砖过梁底面砂浆层处的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 5,间距不宜大于 120,钢筋伸入支座砌体内的长度不宜小于 240,砂浆层的厚度不宜小于 30。 (三) 、墙脚构造 1、勒脚 高度至少 300mm, 注

19、意:勒脚与散水之间必须设置变形缝。2、墙身防潮层隔绝地下水分上升。防潮层的合理位置一般设在室内地坪下 0.06m 处,且应至少高出室外地面150mm。构造做法主要有:(2) 、细石混凝土防潮层60mm 厚 C15 细石混凝土,内配 36 钢筋。防潮效果好,整体性高。(3) 、油毡防潮层整体性差,不宜用于刚度要求高的建筑和地震区建筑。目前已很少用。3、明沟和散水 构造做法可参照中南标构造图集。(四) 、墙身加固措施1、增设门垛和壁柱门垛保证墙身稳定和安装门窗,长度一般为 120mm。壁柱墙体受集中荷载或墙体过长时增设,与墙体共同承当荷载并稳定墙身。尺度应符合块材规格。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

20、000320016.2.5 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 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 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1) 对 240厚的砖墙为 6m,对 180厚的砖墙为 4.8m; 2) 对砌块、料石墙为 4.8m。2、设置圈梁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设置部位:外墙四周和部分内墙。构造要求:详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017.1.5 圈梁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 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

21、于 1m; 3、设置构造柱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构造柱与各层圈梁连接,形成空间骨架,加强墙体抗弯、抗剪能力。设置部位、构造要求详见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 7.3.2 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构造柱最小截面尺寸可采用 240180,纵向钢筋宜采用 4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 250,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 度时超过六层、8 度时超过五层和 9 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 4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和配筋。 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 500设 26 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

22、不宜小于1m。 (五) 、防火墙设在相邻两个防火分区之间,防止火势蔓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3.0h。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7.1.5 防火墙上不应开门窗洞口,当必须开设时,应设置固定的或火灾时能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第五节 幕墙构造 二、玻璃幕墙 (一) 、玻璃幕墙分类 1、按幕墙玻璃面板的支承形式分为框支承玻璃幕墙、全玻璃幕墙和点支承玻璃幕墙。 2、按框支承玻璃幕墙安装方式分为构件式玻璃幕墙和单元式玻璃幕墙两大类。(三) 、玻璃幕墙构造 1、规范的有关规定 4.1.5 幕墙开启窗的设置:开启窗的开启角度不宜大于 30,开启距离不宜大于 300。4.2.7 有保温要求的

23、玻璃幕墙应采用中空玻璃,必要时采用隔热铝合金型材;有隔热要求的玻璃幕墙宜设计适宜的遮阳装置或采用遮阳型玻璃。4.3.9 幕墙玻璃之间的拼接宽度应能满足玻璃和胶的变形要求,并不宜小于 10。4.4.1 框支承玻璃幕墙,宜采用安全玻璃。4.4.2 点支承玻璃幕墙的面板玻璃应采用钢化玻璃。4.4.3 采用玻璃肋支承的点支承玻璃幕墙,其玻璃肋应采用钢化夹层玻璃。4.4.10 无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1.0h、高度不低于 0.8m 的不燃烧实体裙墙或防火玻璃裙墙。第六节 基础和地下室构造一、基础与地基的关系钢筋混凝土桩按施工方法不同又分为预制桩、灌注桩和爆扩桩三种。二、基

24、础的埋置深度是指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基础埋置深度一般不应小于 500mm。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主要有:(1) 、地基土层构造; (2) 、上部荷载大小; (3) 、地下水位的高低;(4) 、冻结深度(冰冻线) ;(5) 、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第十一章 楼地层构造 第一节 楼板层构造 二、钢筋混凝土楼板构造 (一)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构造1、现浇肋梁楼板由主梁、次梁、板组成。根据板的受力状况分为单向板肋梁楼板和双向板肋梁楼板。由于结构自重很大,必须控制楼板的跨度,否则不经济。经济跨度(L) 高度(h) 宽度(b)主梁 Lz = 58m hz = (1/81/12) Lz bz =

25、 (1/21/3)hz次梁 Lc = 46m hc =(1/141/18)Lc bc= (1/21/3)hc单向板的经济跨度为:1.72.5m 。双向板的短边跨度宜小于 4m,方形板宜小于 5m5m。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 ()板的类别 最小厚度 民用建筑楼板 60双向板 80无梁楼板 1502、现浇井式楼板(井字梁楼板)正交正放建筑平面最好采用正方形,若采用矩形平面,则长短边之比宜小于等于1.5。板的跨度一般为 3.0m 左右。第二节 地坪层构造一、 构造组成 1、基本构造层次面层、垫层和基层(即地基) 。二、构造 2、基层 素土夯实回填土分层淋水夯实,每层夯实后厚度不大于200mm。

26、第五节 阳台、雨篷构造一、 阳台 一、 (二) 、阳台设计要求1、安全性住宅设计规范规定:阳台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 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低层、多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 1.05m;中高层、高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 1.10m。中高层、高层及寒冷、严寒地区住宅的阳台宜采用实体栏板。 (四) 、阳台栏杆扶手构造 2、砖砌阳台栏板构造第十二章 楼梯构造第一节 楼梯的组成、形式和尺度 楼梯的组成。每一楼梯段的踏步数量不应大于 18 级,也不应少于 3 级。三、楼梯的尺度(一) 、楼梯坡度主要交通楼梯的坡度不宜大于 38。教学楼的楼梯坡度

27、不应大于 30。(二) 、踏步尺寸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 20056.7.10 楼梯踏步的高宽比应符合表 6.7.10 的规定:表 6.7.10 楼梯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m)楼 梯 类 别 最小宽度 最大高度住宅公用楼梯 0.26 0.175幼儿园、小学校等楼梯 0.26 0.15电影院、剧院、体育馆、商场、医院、旅馆和大中学校等楼梯 0.28 0.16注:无中柱螺旋楼梯和弧形楼梯离内侧扶手中心 0.25m 处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 (三) 、楼梯段宽度按通行人流股数和家具设备大小确定,每股人流通行宽度按550mm+(0150)mm 计算。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28、规划建筑20038.1.3 每个楼梯梯段的最小宽度应符合规范。多层建筑不应小于 1.1m,高层建筑不应小于 1.2m;医院病房不应小于 1.3m,医院、疗养院主要楼梯段不得小于 1.65m;商店建筑的共用楼梯及电影院主楼梯梯段不应小于 1.4m。人员密集场所应符合人流股数。 (四) 、楼梯平台宽度应不小于楼梯段宽度。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 20056.7.3 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8.3.4 楼梯平台净宽不得小于梯段净宽。直跑梯平台不应小于 1

29、.1m。医院主要楼梯和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宜小于 2m。(六) 、楼梯扶手高度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8.4.2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量起不宜小于 0.9m。靠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大于0.5m 时,六层及六层以下建筑应大于或等于 1.05m,六层以上建筑为 1.11.2m。 (七) 、楼梯净空高度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8.3.5 通行人的楼梯板或梁下净高不应低于 2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 2.2m,且包括梯段前后延伸 0.3m 范围。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三、楼梯的细部构造(二) 、楼梯栏杆扶手构造2、砖砌楼梯栏板扶手构造构造详见中

30、南标图集。第三节 台阶与坡道构造一、 台阶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8.5.1 室内台阶步宽不宜小于 0.3m,步高不宜大于 0.15m,连续踏步数不应小于二级。当高差不足二级时,宜按坡道设置。室外台阶步宽宜为 0.35m 左右,高宽比不宜大于12.5。二、坡道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8.5.2 室内坡道坡度(高/长)不宜大于 18,室外坡道坡度(高/ 长)不宜大于110,供少年儿童安全疏散的坡道及供轮椅使用的坡道坡度不应大于 112。第四节 有高差处无障碍设计的构造问题一、坡道的坡度和宽度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1、 建

31、筑物无障碍设计7.2.1 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直角形或折返形,不宜设计成弧形。7.2.2 坡道两侧凌空时,在扶手栏杆下端宜设高不小于 50mm 的坡道安全挡台。7.2.5 坡道在不同坡度的情况下,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应符合表 7.2.5 的规定。坡度 1 :20 1 :16 1 :12 1 :10 1 :8最大高度(m) 1.50 1.00 0.75 0.60 0.35水平长度(m) 30.00 16.00 9.00 6.00 2.807.2.3 坡道起点、终点和中间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 1.50m。第十三章 屋顶构造 第一节 屋盖的形式及其设计要求二、屋盖的设计要求(二) 、防水

32、要求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520043.0.1 屋面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以及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按不同等级进行设防,并应符合表 3.0.1 的要求。 表 3.0.1 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屋面防水等级项目 级 级 级 级建筑物类别特别重要或对防水有特殊要求的建筑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一般的建筑 非永久性建筑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25 年 15 年 10 年 5 年设防要求三道或三道以上防水设防二道防水设防 一道防水设防 一道防水设防4.1.2 屋面工程防水设计应遵循 “合理设防、防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第二节 屋盖的排水一、排水坡度(一) 、排水

33、坡度及其表示方式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 20056.13.2 屋面排水坡度应根据屋顶结构形式,屋面基层类别,防水构造形式,材料性能及当地气候等条件确定,并应符合表 6.13.2 的规定。注:1、平屋顶采用结构找坡不应小于 3%,采用材料找坡宜为 2%;5、架空隔热屋面坡度不宜大于 5%,种植屋面坡度不宜大于 3%。二、屋面排水组织设计(二) 、有组织排水系统的要求主要有:天沟、檐沟纵向坡度不应小于 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 200;水落口周围直径 500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 5%;水落管的内径不应小于 100,每根水落管的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 200;檐沟净宽不小于 200,分水线处最

34、小深度(即檐沟起点深度)不应小于 120。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20037.2.5 两个雨水口的间距,一般不宜大于下列数值:有外檐天沟 24m; 无外檐天沟、内排水 15m。第三节 卷材防水屋面(柔性防水屋面)构造二、卷材防水屋面构造 (二) 、防水层的层数或厚度和铺设2、卷材铺设按材料和坡度确定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520045.1.6 卷材铺贴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5.1.9 铺贴卷材应采用搭接法。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搭接;垂直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年最大频率风向搭接。5.1.10 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缝应错开,

35、(三) 、卷材防水屋面的细部构造1、泛水构造泛水是指屋面与垂直墙面相交处的防水处理。其构造要点:(4) 、泛水高度及附加卷材或涂膜宽度不应小于 250mm。 第四节 刚性防水屋面构造 一、刚性防水屋面的构造做法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520047.3.3 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厚度不应小于 40,并应配置直径为 46、间距为100200的双向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在分格缝处应断开,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10。7.1.4 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与基层间宜设置隔离层。二、刚性防水屋面的细部构造(一) 、分格缝构造 7.3.4 防水层的分格缝应设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防水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

36、并应与板缝对齐。普通细石混凝土和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层的分格缝,其纵横间距不宜大于 6m。 (二) 、泛水构造 7.1.3 刚性防水层与山墙、女儿墙以及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应留缝隙,并应作柔性密封处理。第五节 涂膜防水屋面构造6.1.3 防水涂膜应分遍涂布,待先涂布的涂料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布后一遍涂料,且前后两遍涂料的涂布方向应相互垂直。第七节 屋盖的保温和隔热 一、 屋盖隔热隔热的途径有:屋盖通风隔热、屋盖蓄水隔热、屋盖植被隔热、屋盖反射阳光隔热等。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52004 9.4.3 架空屋面的架空隔热层高度宜为 180300,架空板与女儿墙的距离不宜小于250。全国民用建

37、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20037.3.4 种植土屋面 1、种植土屋面的防水等级应不低于级。上面的一道防水层宜为刚性防水层。如为柔性防水层时,则应加水泥砂浆保护层。第十四章 门和窗构造 第一节 门窗的形式与尺度 一、门的形式与尺度(二) 、门的尺度 门扇高度2.0m ,门扇宽度0.9m。门洞太高时应设亮子。二、窗的形式与尺度(一) 、窗的形式 多层建筑(六层)常采用外开或推拉。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外开窗,应采用内开或推拉。中、小学等需儿童擦窗的外窗应采用内开下悬式或内开式,并应采用长脚铰链等配件,使开启扇能 180开启,并使之紧贴窗面或与未开启窗重叠而不占据室内空间。 (二) 、窗的尺度 平开

38、窗的开启扇,其净宽不宜大于 0.6m,净高不宜大于 1.4m。推拉窗的开启扇,其净宽不宜大于 0.9m,净高不宜大于 1.5m。第二节 木门构造 一、 平开木门的组成门框、门扇、亮子、五金零件和附件。二、 门框边框、上框、中横框、中竖框。 (二) 、门框的安装方式后塞口方式和先立口方式三、门扇按构造型式分为镶板门和夹板门两类。第十五章 变形缝构造变形缝为防止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内部产生附加变形和应力,导致建筑物开裂、碰撞甚至破坏而预留的构造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变形缝的设置:为防止建筑物的各部分在地震时相互撞击造成变形和破坏,应设置防震缝,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

39、匀的独立单元。第一节 伸缩缝 一、伸缩缝的构造要求 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盖、屋盖全部构件断开,基础受温度影响不大,可不断开。第二节 沉降缝 一、沉降缝的构造要求 建筑物在构造上必须从基础到屋顶全部构件断开。二、沉降缝设置的部位 不同种类的地基土壤交界处;建筑物高度或荷载相差很大处;结构型式不同处;新建、扩建的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毗连处;建筑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转角处。第三节 防震缝(抗震缝) 二、防震缝设置的部位 房屋立面高差在 6m 以上;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超过层高 1/3 或 1.0m) ;各部分刚度、质量和结构型式截然不同。三、防震缝的宽度 在多层砖墙房屋中,按设防裂度的不同取 5070mm。在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中,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15m 时,缝宽为 70mm。当建筑高度超过 15m 时:设防烈度6 度,建筑每增高 5m,缝宽在 70mm 基础上增加 20mm;设防烈度 7 度,建筑每增高4m,缝宽在 70mm 基础上增加 20mm;设防烈度 8 度,建筑每增高 3m,缝宽在 70mm 基础上增加 20mm;设防烈度 9 度,建筑每增高 2m,缝宽在 70mm 基础上增加 20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