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质化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229593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化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质化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质化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质化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质化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质化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现代教育论丛 2OO2 年第 4 期教育研究方法质化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冯生尧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张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我国的教育研究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各种专业性的教育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与国外相比,我国教育研究的杂志和文章数量,绝对不会逊色于西方,但是如果要清点一下我们的理论成果,真正能够拿到国际上去与人家对比,为人家所承认的理论成果,恐怕还是少之又少的.诚然,每个国家的社会科学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但是毕竟也有共通的成份,普遍的理论.缺少理论的原因自然是复杂的,其中,研究方法上,尤其是对于质化研究方法的认识和运用不足,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一

2、,研究方法的分类要论述质化研究,首先需要清楚西方学术界对于研究方法的分类和几个重要的概念术语.简单来讲,学术研究可以分为三类:量化研究(lat8 佗麟咖曲),质化研究(qualitative 瑚删吐 )和非材料性研究(n0n 一锄 ica 瑚 each).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均可以称之为材料性研究(伽 pad 麟咖曲 ),它们都是基于事实经验的,第一手材料的研究.材料性研究又可以翻译为实证性研究或者经验性研究.但是翻译为实证性研究时,容易与我们通常所称的实证主义(po)相混淆.而实证主义只是量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实证性研究则是质化和量化研究的共同思想基础.若翻译为经验性研究,也可能被人误解为是一种

3、经验总结,且经验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含有贬义的成份.故而,本文把它商译为材料性研究.在材料性研究之外,则是非材料性的研究,它不是以自己系统采集的材料为研究基础,而是以他人的材料或者观点,加以归纳,演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对比之下,国内的一些社会科学尤其是教育界,对于研究方法的分类主要是采用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作者为广州年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剜教授(5l0 岛 1)的两分法.所有非定量研究,都被称为定性研究.这样,哲学思辩,历史分析,文献综述等,都被视为正规的定性研究,而且,这种以思辩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方法还被认为是一种高于定量研究的方法,这可能是因为它具有思辩的,形而上的特征.量化研究则被认为是一种

4、纯技术的,形而下的研究方法.这样,国内通常所称的定性研究不但包容的范围要远大于质化研究,而且在本质上也与质化研究强调以事实材料为依据的非思辩性特征相违背.二,质化研究的历史渊源和理论依据.在西方,质化研究已经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历史.质化研究主要起源于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当时,西方人类学家对原始部落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研 t究兴趣.起先,他们对文字,实物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用西方人的观点作评价.后来意识到观察和访问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当地人的看法,是消除研究者的偏见,对现象进行分析评价的重要根据.在社会学领域,当时也开始运用质化研究.如恩格斯 1845 年发表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也是深

5、入工厂和工人居民区,实地调查的结果.在心理学界,我们熟知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论,都是该阶段运用质化研究的典范.在教育学界,1898 年范迪沃尔克(vand 朗棚) 在 美国社会学杂志上发表了 ,教育对人类学方法的一些要求一文,第一次把人类学中的质化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上来.沃勒于 19“32 年发表的经典性着作教学社会学,也是早期教育质化研究的代表之作.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质化研究进入了兴盛和成熟的时期.此时,不同的哲学理论流派,为质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专门论述质化研究方法的着作,也开始大量涌现.格拉斯和斯特劳:斯 1967 年合着的扎根理论

6、的发现:质化研究策略 ,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这个时期,在教育上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质化研究作品,如 1967 年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出版了初级中学的社会关系,1968 年杰克逊出版了教室里的生活等专着,它们都运用了参与性观察的方法.发展到现在,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一起构成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两大主要方法.而且,两种方法有迈向融合之势,许多人不再把它们视为对立的研究,有人开始尝试同时使用两种方法.质化研究主要奠基于现象学,阐释学(hermenetvdes)和批判理论等哲学流派之上.其中,尤其以阐释学的作用为大.阐释学确立了诠释在社会人文科学中的地位,如狄尔泰所言,自然需要说明(explai

7、n),而人类需要诠释(intepret). 说明只是对某一个客观实在的事物进行的直接的观察或者辨认,是对客观存在的,相对确定的因果关系的再现.诠释则是研究者对被研究事物的一种带有主观性的判断,这里,主观并不一定是个贬义词.研究者的判断,之所以带有主观的成份,乃是因为诠释受到历史的,文化的,语言的等社会因素的制约,也受到自己的文化身份,对研究问题的前设,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等个人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负向的.研究者的任务,在于揭示这些影响,并尽可能减少负面的影响.研究者的诠释之所以有可能为被研究者所承认,也为其他的学者所承认,乃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视域的融合,即两个主

8、体的诠释产生了重合,出现了一致的结果.诠释的特性贯穿于质化研究的各个方面.强调研究者深入到自然情景中去,运用开放性的观察和访问的方法收集资料,探讨被研究者本人对事件的看法等,这些质化研究的特点,都是诠释本质的体现.三,质化研究的特点作为一个陌生的领域,许多人可能会问,究竟什么,是质化研究? 对此下一个简单的定义 ,恐怕无助于我们对概念的真正了解,最好的办法也许是对比量化研究,分析质化研究的各个特点.笔者以为,质化研究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首先,质化研究强调研究者要深入到所研究的自然情景中去,收集第一手的资料.我们知道,量化研究由于追求绝对的客观性,要求研究者尽量不要影响被研究者,要与研究的现象

9、保持距离,处于一种抽离(detach)的状态.无论是问卷调查还是实验方法,研究者都试图保持中立的立场.而质化研究主张研究者深入到自然情景,与研究现场保持交融状态.通过参与性观察和深入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因为质化研究相信,只有在发生行为的情景中观察行为,才能最好地理解行为.其次,质化研究采用了描述的方法.量化研究主要是把收集到的资料,通过统计处理,以数据的方式报告出来.质化研究则是以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质化研究引用的资料包括访谈的内容,现场观察笔记,照片,录像带,各种文件记录等.在这里,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既不是名人的语言,也不是量化研究中的数据,而是被访人的言谈

10、,被观察者的行为举止,由于引证了大量被研究者的言谈和行为,所以有人把质化研究的描述称之为深厚的描述(thickdescription).这种描述,是具体的,形象生动的,犹如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又如新闻记者笔下的社会事件.第三,质化研究关心的是过程,而不只是关心结果.以教师期望效应(也即皮格马列翁效应)为例,量化研究的策略是选择两组学生进行研究,事前测量两组学生的成绩,然后加入教师期望的变量,待一定时日之后,再测量学生的成绩(事后测量).通过事前,事后成绩的变化,发现教师期望的作用.而质化研究的兴趣,则在于探讨学生的各种特征,诸如性别,相貌,种族,智力,性格等等,是如何影响教师的期望;教师的

11、期望,如何转化为具体的教师行为;教师的期望和行为 ,又是如何影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行为,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成绩.这个复杂的过程,是量化研究所难以企及的,却正是质化研究的擅长.第四,质化研究运用了归纳分析的方法.量化研究在正式研究之前,会根据文献提出自己的假设,研究的过程是证明或者反证自己假设的过程,质化研究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在研究之前,研究者只是确定了一个研究范围,一个研究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收集尽可能详细的资料.只有当收集到的各种材料片断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形成自己的观点.所以,质化研究的结论,被称为是扎根理论(肿 r_theory),是深深根植于研究资料之中的.第五,质化研究关心

12、人们的理解和观点.质化研究不仅重视当事入提供的资料,还重视当事人的看法和观点(perspectives).为此,在观察,访问的过程中.研究者会仔细地询问被研究者的看法,而且,在研究者得出自己的解释和结论之后,还常常会反馈给当事人,以便检验这些结论是否为当事人所认同.四,质化研究的主要步骤在长期的演进中,质化研究己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在研究的主要环节,如抽样,资料收集,资*ri-Y 析以及效度信度的检验上 ,质化研究都有一套成57熟的方法.在抽样上,为了能够把样本中获得的结论推论到母体中,量化研究采用的是概率抽样的技术,即母体中每一个单元被抽中作为样本的概率是一样的.如随机抽样法,等距抽

13、样法,分类比率抽样法等等.而且,量化研究的样本数量较大,小到几十个,大到成千上万个样本,质化研究使用的是非概率抽样,又称目的性抽样,即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的样本.例如,弗洛伊德以精神病人为研究对象,总结出适合于常人的精神分析学说;又如,通过研究反常的人物,现象和行为,来理解一个民族,部落对于正常行为的界定,即他们的价值观念.这里,通过极端或者偏差性抽样,我们获取了研究正常人所难以获取的信息.再如,如果我们要研究后进生的成因,则最好在长期成绩欠佳的,近期成绩突然变差的,成绩时好时差的学生中选择几个个案,这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发现后进生成因的复杂性,符合研究目的,质化研究抽样

14、的第二个特点是样本很少.往往只有几个研究个案,有时甚至只有一个,鲜有超过十个以上的.所以质化研究往往属于个案研究.个案研究的好处在于可以长时间进行追踪观察,收集到丰富深入的第一手资料.在收集资料上,量化研究主要运用实验法,测量量表,问卷调查法,有时也会运用访问法和观察法,但是采用了封闭性的结构.也即研究者对于访谈或者观察的具体条目,分类,记录,编码和统计方式,事前都有详细的规划,在研究过程中是不会加以更改的,质化研究主要采用了观察和访问两种方法,而且具有半开放性,开放性的特征.研究者只是为观察,访问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提纲和主题,允许研究者在研究的当中加以灵活的应变,也允许被研究者的积极参与.或者

15、研究者只有一个大的研究方向,只是提出一些大的问题,让被研究者自由联想,研究者在观察,访问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概念框架.这种开放性收集资料的方法,虽然不利于资料之间的对比和编码,但是有利于收集到更加丰富的,意想不到的资料,有利于发挥被研究者的主动性.质化研究的资料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常用的分析资料的方法是类属分析和情景分析.类属分析是对资料进行分类,并梳理各个类属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分类是从现象上升到概念的过理.一方面,分类应该以收集到的资料为根据,不能想当然,凭逻辑推理命名资料所没有的概念类属.另一方面.也应该遵循分类的基本原则,如有统一的分类标准,使得分类后的各个子项不相互排斥或重叠

16、.在分类基础上,研58究应建立类属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平行关系,包含关系,上下属关系等.质化研究也可以采取情景分析的策略,将资料放置在研究现象所处的自然情景中,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对有关事件和人物进行描述和分析.情景分析和类属分析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通过这些分析技巧,研究者就可以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了.效度和信度是量化研究十分关心的两个问题.对此,质化研究也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质化研究者认为,在质化研究中,研究者的深入参与可能会对效度产生消极影响,表现为:研究者的在场可能会使被研究者改变行为方式:研究者本身在研究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变化:研究者存在的先前倾向和偏见等.但是另一方

17、面,我们也不必过分担心这些研究者效应,因为研究者对被研究者的影响往往是短时的,由于被研究者习惯行为的强大.也由于行为之间,行为与意义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可以辨识一些行为的真伪,考虑到完全中立的研究是不可能的,所以,质化研究强调研究者忠实地说明自己对于研究现象的优先诠释和倾向,以便将不利影响排除或最小化.为了提高效度,质化研究也发展出了不少的方法,如三角互证(triangulation)法( 即采用不同的资料收集方式;不同的被研究者对于同一事情的看法;使用多种观点和理论去诠释同一资料,来检验结果是否一致),当事人检验法,寻找反面案例,同行反馈法等.在信度方面,质化研究则不太同意量化研究所提倡的研究

18、结果的可重复性,因为就本质而言,实际上投有一种研究是真正可以完全重复的.量化研究的重复性是建立在完全一样的研究步骤,方法及其检测手段之上.所谓的重复性本身是受到条件限制的.质化研究强调研究者个人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强调被研究者和所处情景的变动,所以,量化研究的信度观念,在质化研究中是不太适用的.而且,可重复性也不厂一定是准确的,因为有可能使用的是存在同样问题的工具.五,我国教育界运用质化研究的现状虽然质化研究在方法上已经非常成熟,在西方已.经与量化研究一起构成了两大最主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但是就国内教育界而言,目前使用质化方法的研究还非常之少.张伟远(1999)曾经选择 1997 和 1998

19、 年我国和英国,美国 5 份着名的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学术杂志中的 638 篇论文为样本,分析比较我国和英美两国在研究方法上的异同.他的研究发现,我国只有 0.2%的文章运用了访问,观察为主的质化研究法,而英美杂志的比例是 18.4%.我国杂志中采用量化研究的比例为4.38%,而且其中有 4.2%的比例只是运用了简单的频数和百分比的数据处理,只有 0.18%运用相关分析,至于平均数,标准差,回归分析等较为复杂的统计,则为空白:而英美则有 37.8%的文章运用了量化研究.我国杂志中的文章大部分是采用描述加评论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描述的方法,分析他人的观点,而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仅仅提出自己的建议),

20、占 75.8%之多,经验总结占 11.4%,实地考察(这主要指我国的一些研究者通过对国内或国外有关单位的实地考察,结合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占 10.4%,三者相加占 87.4%.而英美杂志中描述加评论,经验总结和实地考察的比例为 23.3%,21.7%,0%.上述研究表明,我国的教育研究方法,无论是质化还是量化研究,都与国外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几乎可以说,我国绝大部分的教育研究,还没有运用正规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在上述研究中,量化研究的文章毕竟还有 4.38%的比例,而运用质化研究法的文章只有 0.2%,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见,倡导质化研究方法,到了何等紧迫的程度.如果不是与国外的教育研究作对比,即使与国内其他的社会科学领域作对比,质化研究方法在教育中的运用也是令人汗颜的.高一虹等(1999)分析了 19781997 年问四本中文刊物研究语言学的方法.将前后两个十年做一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到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在第一个十年(19781987)中,非经验性研究占 94%,其余 6%为量化研究,质化研究为零.第二个十年(1988 1997)中,非经验性研究下降到 84%;量化研究则翻了一倍多,占到 14%;质化研究于 1988 年出现,占十年中研究总数的 2%,即在该时期总数 945 篇文章中有 19 篇文章运用了质化研究.显然,至少在语言学内,对于质化研究方法的运用也已经有了很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