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培智学校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287973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2.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智学校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培智学校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培智学校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培智学校课程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培智学校课程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一、三大领域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智能发展领域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 智能发展1.1 动作能力1.1.1 姿势控制:维持一个姿势以完成活动1.1.1.1 能维持头颈部的姿势平衡以完成活动1.1.1.2 能维持坐姿平衡,并完成上肢活 动1.1.1.3 能维持爬姿以完成活动1.1.1.4 能维持跪姿以完成活动1.1.1.5 能维持站姿以完成活动1.1.1.6 能维持蹲姿以完成活动1.1.2 移动能力:转换姿势或移动身体,并能 维持平衡1.1.2.1 能翻身,包括仰卧、俯卧、侧卧等姿势转换1.1.2

2、.2 能由我自坐起来1.1.2.3 能四肢协调地向前爬行1.1.2.4 能四肢协调地向前跪行1.1.2.5 能由坐姿站立起1.1.2.6 能四肢协调地行走1.1.2.7 能四肢协调地跑步1.1.2.8 能独立上下楼1.1.2.9 能双脚完成跳跃动作1.1.3 运动技能:从事日常活动的体力、 动作、 协调、平衡及技巧1.1.3.1 能有适当的肌力完成活动1.1.3.2 能有足够的肌耐力以完成活动1.1.3.3 能有适当的柔软度以完成活动1.1.3.4 能肢体协调地完成活动1.1.3.5 能有足够的爆发力启动日常活动的动作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1.3.6 能有足够的平衡能力以完成活动1.1

3、.3.7 能通过运动不断增强心肺功能1.1.3.8 能具备控制、操作个人 辅具的动作技巧和姿势1.1.3.9 能有运动专长,并使其成 为健身或参加特殊体育竞赛 的选项1.1.3.10 能在攀爬或抛接物品时调整身体姿势与动作方式1.1.3.11 能有足够爆发力进行跳高、跳 远、跳 跃等动作1.1.3.12 能有足够的平衡能力进行蹬车、过独木桥等动作1.1.3.13 能有综合提高个人整体的运动技能1.1.4 手部动作:双手的抓放、 协调动作1.1.4.1 能自如地拿取物品1.1.4.2 能自如的摆放物品1.1.4.3 能自如地运用前三指去放小物品1.1.4.4 能自如地运用食指操作1.1.4.5

4、能自如地旋转腕部操作物品1.1.4.6 能双手过身体中线操作物品1.1.4.7 能双手朝各个方位操作1.1.4.8 能双手协调操作1.1.5 眼手协调:能经由视觉的引导操作物品的能力。 (对于 视觉功能障碍的儿童可藉由双手的运动完成原需眼手协调的活动)1.1.5.1 能对准目标取、放物品1.1.5.2 能对准目标按压物品1.1.5.3 能对准目标嵌插物品1.1.5.4 能对准目标堆叠物品1.1.5.5 能对准目标捏挤物品1.1.5.6 能对准目标推入拉出物品1.1.5.7 能对准目标撕剥物品1.1.5.8 能对准目标盛倒物品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1.5.9 能对准目标穿串物品1.1.5

5、.10 能对准目标旋拧物品1.1.5.11 能对准目标搓擦物品1.1.5.12 能对准目标折卷物品1.1.5.13 能依照样本进行涂色、拼 贴、勾勒等1.1.6 使用工具:双手藉由中介物操作物品的能力1.1.6.1 能使用舀铲类工具1.1.6.2 能使用敲击类工具1.1.6.3 能使用简单容器1.1.6.4 能使用粘贴类工具1.1.6.5 能使用夹取类工具1.1.6.6 能使用扫刷类工具1.1.6.7 能使用勾吊类工具1.1.6.8 能使用剪刀类工具1.1.6.9 能使用削切类工具1.1.6.10 能使用捆绑类工具1.1.6.11 能使用一般文具1.1.6.12 能使用笔类文具1.1.6.13

6、 能使用遥控、鼠标类 工具1.1.6.14 能使用个人的特殊辅具1.2 感知能力1.2.1 视觉: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 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视觉信息的能力1.2.1.1 能有正常的视觉敏锐度1.2.1.2 能注视眼前或周围的人事物1.2.1.3 能追视人事物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2.1.4 能辨别不同物品1.2.1.5 能辨别不同形状、大小、颜色、图片和文字1.2.1.6 能区分对象与背景物体1.2.1.7 能对空间位置有知觉能力1.2.1.8 能依据样本操作1.2.1.9 能识别原色、间色、复色等1.2.2 听觉:能接受各种声音刺激并做出反应的能力1.2.2

7、.1 能追寻声源1.2.2.2 能辨别不同的声音1.2.2.3 能辨别不同的语音1.2.2.4 能在复杂的声音背景中注意特定的声音1.2.2.5 能运用听觉做出正确的反应1.2.2.6 能辨别声音的强弱和高低1.2.3 触觉:能感受接触、滑动 、压觉等机械刺激并有反应的能力1.2.3.1 能有正常的触觉1.2.3.2 能对疼痛感觉做出适当的反应1.2.3.3 能对冷热感觉做出适当的反应1.2.3.4 能凭触觉辨别形状、大小、材质等不同的物品1.2.3.5 能通过触觉辨别危险,并做出迅速反 应1.2.4 味觉:能感受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反应的一种能力1.2.4.1 能有正常的

8、味觉敏锐度1.2.4.2 能分辨基本味道1.2.4.3 能辨别危险味道并做出反应,如洗 涤剂等1.2.5 嗅觉:能通过长距离感受空气中的化学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2.5.1 能有正常的嗅觉1.2.5.2 能分辨各种气味1.2.5.3 能辨别危险气味并做出反应1.2.6 前庭觉:内耳侦测身体重心的转移并做出平衡反应以维护头部在身体最高位置的能力1.2.6.1 能有正常的前庭感觉1.2.6.2 前庭觉与视觉的协调1.2.6.3 前庭觉与本体觉的协调1.2.7 本体觉:能侦测个体位置、力量、方向和身体各部位的动作, 统合触觉与前庭觉做出迅速反应的一种感觉,它来自肌肉、肌腱

9、、关节、韧带、骨骼等深层组织的感觉1.2.7.1 能有正常的本体感觉1.2.7.2 能感觉到肢体的位置1.2.7.3 能感觉到移动中肢体的位置1.2.7.4 能辨别物体的轻重1.2.7.5 能在活动中能适当的用力1.2.7.6 能用适当的音量说话或唱歌1.2.7.7 能身体双侧协调地完成运动1.2.7.8 能整合各种感官知觉以完成活动的动作1.2.8 感 觉统合: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 习过程,指机体在 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合性反 应的能力, 简 称“感统”。1.2.8.1 能调节动眼姿势1.2.8

10、.2 能具有身体识别的能力1.2.8.3 能进行感觉调节1.2.8.4 能进行两侧性统合1.2.8.5 能进行身体动作计划1.2.8.6 能进行视动整合计划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3 认知能力13.1 记忆:在头脑中储存、积累、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13.1.1 能有物体恒存的概念1.3.1.2 能再认刚刚感知过的物品1.3.1.3 能模仿刚听过的声音和节奏1.3.1.4 能回忆刚刚经历过的事件1.3.1.5 能再现刚刚做过的动作1.3.1.6 能回忆刚刚见过的人1.3.1.7 能有物品归属的长时记忆1.3.1.8 能对地点有长时记忆1.3.1.9 能对某项工作的操作程序有长时记忆1.3

11、.1.10 能对接受过的信息有长时记忆1.3.1.11 能应用有效的记忆策略1.3.1.12 能根据样本进行临摹1.3.2 配对与分类:依据一定条件将物品配对或分为不同的类别1.3.2.1 能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1.3.2.2 能根据颜色进行物品配对分类1.3.2.3 能根据形状进行物品配对分类1.3.2.4 能根据大小进行物品配对分类1.3.2.5 能根据材质进行物品配对分类1.3.2.6 能根据两个以上的条件进行分类1.3.2.7 能把相同的图片放在一起1.3.2.8 能根据颜色进行图片配对分类1.3.2.9 能根据形状进行图片配对分类1.3.2.10 能根据大小进行图片配对分类培智学校义

12、务教育课程标准 1.3.2.11 能根据两个以上的条件进行图片分类1.3.2.12 能根据物品的功能进行分类1.3.2.13 能根据事物的关系进行分类1.3.2.14 能根据事物的性质、特征 进行分类1.3.2.15 能依据符号进行分类1.3.2.16 能依条件进行较为复杂的分类1.3.3 排列:按一定条件将物品分成不同的序列1.3.3.1 能依据外观进行分类1.3.3.2 能依据条件进行排序1.3.3.3 能依据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排序1.3.3.4 能按指定顺序把某物放入适当的位置1.3.3.5 能依序完成活动或工作1.3.4 比较判断:分辨对象的异同,并得出一定的 结论1.3.4.1 能找

13、出不同类的物品1.3.4.2 能比较物品的特征,判断物品的大小、多少、轻重等1.3.4.3 能比较物品的特征,做出正确的 处理1.3.4.4 能以样本为标准,判断某事物与 样本的异同1.3.5 概念形成:个体掌握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1.3.5.1 能理解物品名称1.3.5.2 能描述个别对象的特征1.3.5.3 能描述某类物品的共同特征1.3.5.4 能为某类物品下操作性定义1.3.5.5 能说两类以上事物的上位概念1.3.5.6 能以一个简单的记号来代表某物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3.6 推理: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归纳出一般结论或根据一般原理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1.3.6.1 能做文字推理1

14、.3.6.2 能依据某些原则推理1.3.6.3 能发现事物间的关系或规律1.3.6.4 推理时能具可逆性1.3.7 解决问题:以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1.3.7.1 能依据自己的经验与记忆解决问题1.3.7.2 能用错误排除法解决问题1.3.7.3 能依据原理原则解决问题1.3.7.4 能发散思维解决问题1.3.7.5 能寻求帮助解决问题1.3.7.6 能在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中选择合理的方案1.3.7.7 能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其他环境1.3.7.8 能根据主题进行创作1.4 语言沟通1.4.1 语言能力:幼儿说出第一个字(有意

15、义的音)前所应具备的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模仿能力等。1.4.1.1 能进行有意注意1.4.1.2 能对指定的刺激有探索的动机1.4.1.3 能静坐或等待至得到下一个指示1.4.1.4 能主动模仿动作1.4.1.5 能主动积极配合各项指示1.4.2 语用能力:在特定语景中理解语言和生成语言的能力。1.4.2.1 愿意用语言表达需求1.4.2.2 能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4.2.3 能结合情景理解语言或图片信息1.4.2.4 能使用合乎情境的语言1.4.2.5 能与人交谈1.4.2.6 能用适当的语音、语速和 语调进行表达1.4.2.7 能与人维持交谈1.4.

16、2.8 能围绕某一话题与人对话1.4.2.9 能把握沟通的时机1.4.3 非语言沟通:以身体语言(非语言行为) 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 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1.4.3.1 能对他人的目光有反应1.4.3.2 能对他人的表情有反应1.4.3.3 能对他人的身体动作有反应1.4.3.4 能对他人发出的语音、 语调有反应1.4.3.5 能对他人出示的图片有反应1.4.3.6 能用表情表达情绪和需求1.4.3.7 能用肢体语言表达需求1.4.3.8 能用语音、语调表达需求1.4.3.9 能用图片表达需求1.4.3.10 能使用沟通辅具与人沟通1.4.4 构音能力:构音

17、系统由口腔、鼻腔、咽腔及其附属器官所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构音器官是下 颌、唇舌、软腭,它们各自的灵活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运动是产生清晰、有意义言语 (语音)的必要条件。1.4.4.1 能建立正确的言语呼吸模式1.4.4.2 能提高言语呼吸支持能力1.4.4.3 能建立正常的呼吸与发音的协调模式1.4.4.4 能发音放松1.4.4.5 能建立正常的声音响度模式1.4.4.6 能建立正常的音调模式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4.4.7 能建立正常的音质模式 1.4.4.8 能建立正常的口腔共鸣模式1.4.4.9 能建立正常的口部运动模式1.4.4.10 能建立正确的构音运动模式1.4.4.11

18、能提高韵母构音清晰度1.4.4.12 能提高声母构音清晰度1.4.4.13 能增加(建立)语音切换能力1.4.4.14 能增强(建立)语音轮替能力1.4.5 言语理解:能听懂别人的语言并做出相应的反应1.4.5.1 具有聆听能力1.4.5.2 能理解常用具体名词1.4.5.3 能理解抽象名词1.4.5.4 能理解代词1.4.5.5 能理解常用动词1.4.5.6 能理解抽象动词1.4.5.7 能理解形容词1.4.5.8 能理解副词1.4.5.9 能理解简单单句1.4.5.10 能理解禁止、否定的词 句1.4.5.11 能理解常用疑问句1.4.5.12 能理解含有介词的句子1.4.5.13 能理解

19、含有连词的句子1.4.5.14 能理解含有助词的句子1.4.5.15 能理解别人叙述的一段话1.4.5.16 能理解文学作品,获得 语感和美感1.4.6 语言表达:用口语表达信息和交流信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4.6.1 能模仿发音1.4.6.2 能说常见物品的名称1.4.6.3 能说抽象名词1.4.6.4 能说代词1.4.6.5 能说具体动词1.4.6.6 能说抽象动词1.4.6.7 能说含形容词、副词的短 语1.4.6.8 能说陈述句1.4.6.9 能说否定句1.4.6.10 能说疑问句1.4.6.11 能说复杂句1.4.6.12 能说一段话1.4.6.13 能说与文学有关的语言1

20、.4.6.14 能与他人进行对话、交 谈、 讨论1.4.6.15 能描述生活经验1.4.6.16 会说故事1.4.6.17 针对不同情境主题对象调整说话内容1.4.6.18 能说出文明的语言1.4.7 识字与阅读:理解文字、 图形或符号所代表的信息的能力1.4.7.1 前阅读能力1.4.7.2 能注意环境中的视觉信息1.4.7.3 能认识拼音1.4.7.4 会认读常用汉字1.4.7.5 能认读常用词汇1.4.7.6 能认读句子1.4.7.7 能朗读课文1.4.7.8 能认识常用标点符号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4.7.9 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1.4.7.10 能阅读图

21、文结合的文章1.4.7.11 能阅读记叙文1.4.7.12 能阅读说明文1.4.7.13 能阅读书信、海报、报纸等,提取关键信息1.4.7.14 能看懂应用文1.4.7.15 能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1.4.7.16 能有良好的阅读习惯1.4.8 写字与习作:用书面语言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1.4.8.1 写前准备1.4.8.2 能书写汉语拼音字母1.4.8.3 能写简单汉字1.4.8.4 能书写词语1.4.8.5 能写句子1.4.8.6 能写一段话1.4.8.7 能写一篇短文1.4.8.8 能填写简单表格1.4.8.9 能写常用的应用文1.4.8.10 能边听边记录下别人说的一句话1.4.8.

22、11 能有良好的书写习惯1.5 数理运用1.5.1 数前概念1.5.1.1 能区分有无、多少、大小、长短、高低、内外、上下、前后、中间与两边、相同与不同、同样多1.5.1.2 能区分轻重、宽窄、粗细、厚薄、 远近、快慢、左右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5.2 数的认识1.5.2.1 数的认识(数字、数序、大小)1.5.2.2 唱数1.5.2.3 点数1.5.2.4 能认识 10 以内的数1.5.2.5 能认识 20 以内的数1.5.2.6 能认识百以内的数1.5.2.7 能认识千以内的数1.5.2.8 嫩认识万以内的数1.5.3 运算1.5.3.1 加法的认识1.5.3.25 以内的加法1.

23、5.3.310 以内的数的加法1.5.3.420 以内的数的加法1.5.3.5 百以内数的加法1.5.3.6 计算多位数加法1.5.3.7 加法应用题1.5.3.8 减法的认识1.5.3.95 以内数的减法1.5.3.1010 以内数的减法1.5.3.1120 以内数的减法1.5.3.12 百以内数的减法1.5.3.13 计算多位数减法1.5.3.14 减法应用题1.5.3.15 加减混合运算1.5.3.16 乘法的认识1.5.3.17 掌握表内乘法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5.3.18 乘法的计算1.5.3.19 除法的认识1.5.3.20 依据乘法口诀口算除法1.5.3.21 除法的计

24、算1.5.3.22 认识分数1.5.3.23 认识小数1.5.4 空间与图形1.5.4.1 能认识直线、线段、角1.5.4.2 能认识平面图形1.5.4.3 能认识立体图形1.5.4.4 能认识图形守恒概念1.5.4.5 能认识与辨别方位1.5.4.6 能认识与辨别东西南北等方向1.5.5 计量1.5.5.1 能认识长度与长度单位米、厘米、千米1.5.5.2 能测量长度1.5.5.3 能认识重量与重量单位克、千克(公斤)、斤、两1.5.5.4 能测量重量1.5.5.5 能认识容量与容量单位升、毫升1.5.5.6 能测量容量1.5.5.7 能认识温度与温度单位摄氏度1.5.5.8 能测量温度1.

25、5.5.9 能认识面积与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千米1.5.5.10 能测量面积1.5.5.11 能认识速度与速度单位千米/小时1.5.5.12 能测量速度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5.6 统计数据1.5.6.1 能搜集并整理数据1.5.6.2 能看懂并叙述统计图/表的内容1.5.6.3 能利用数据制成简单的统计图/表1.5.7 常见的量1.5.7.1 认识人民币1.5.7.2 认识圆角分1.5.7.3 认识钟表1.5.7.4 认识时、分、秒1.5.7.5 认识年、月、日1.5.8 生活中的数学1.5.8.1 能应用计算器读数、写数、计算1.5.8.2 能应用人民币购物付款1.5.8

26、.3 能兑换不同面值人民币1.5.8.4 能使用各种银行卡1.5.8.5 能有模糊时间的概念1.5.8.6 能理解时间与生活的联系1.5.8.7 能估计活动持续时间1.5.8.8 能有倒计时的能力1.5.8.9 能依据作息时间表/日程表 记事、做事1.6 自我引导1.6.1 自我认识:能察觉自己的情感、思想与行 为,自主地从事符合个人意愿的活动,以获致个人的最佳利益。1.6.1.1 能掌握自己的基本情况1.6.1.2 能认识自己的有点与不足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6.1.3 能有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能力1.6.1.4 能积极主动的处理事物1.6.1.5 能尝试参与自己不擅长的事1.6.1.

27、6 能对自己从事的事物有自己的想法与控制的能力1.6.2 需求表达:能用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和主张1.6.2.1 能恰当地表述自己的生理需求1.6.2.2 能恰当地表述自己的心理需求1.6.2.3 能恰当地表述自己的社会需求1.6.2.4 能对他人和事物发表意见1.6.2.5 能争取别人对自己所倡议事件的认同1.6.3 选择与决定:当面对诸种选择能了解自己的期望, 评 估选项,思考 选择的后果,做出决定1.6.3.1 能知道自己拥有选择的机会1.6.3.2 能了解自己所面对的选项的意义1.6.3.3 能了解不同选择的后果1.6.3.4 能在不同选择中选出符合自己的需求1.6.3.5 能坚持达成决定

28、的事项1.6.3.6 能承担选择的后果1.6.4 生涯规划:能对较长期的活动设定目标,制定 计划,依计划执行,对自己的未来生活也能预先计划1.6.4.1 能确立活动目标1.6.4.2 能列出活动的要务1.6.4.3 能拟出活动的计划1.6.4.4 能执行计划1.6.4.5 能评估活动的成数1.6.4.6 能根据活动成效调整活动计划1.6.4.7 能规划日常生活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6.4.8 能制定人生长期发展计划1.6.4.9 能规划人生各阶段的转衔准备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社会适应领域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 社会适应2.1 情绪情感2.1.1 情绪理解与识别:能够通过

29、内心体验理解自己的情绪,通过外部表情(面部表情、身体表情、手势、语调表情)识别他人的各种情绪。2.1.1 能通过表情认识各种情绪表现2.1.1.2 能体验(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2.1.1.3 能在情景中辨识他人情绪2.1.2 能够对 情绪的表达与应对:自己进行调节控制,从而保持稳定的情绪。2.1.2.1 能在情景中表达情绪2.1.2.2 能掌握情绪表达技巧2.1.2.3 能用积极情绪影响他人2.1.3 情绪调节:能将自己的情绪用言语、肢体和文字的等形式表现出来,并能适当地 应对他人情绪,能与他人情绪共鸣和相互影响(感染)。2.1.3.1 能意识到自己的过度情绪表现2.1.3.2 能调节自己的情

30、绪表现与情境相符合2.1.3.3 能用有效的策略调节情绪2.1.3.4 能在日常生活中维持稳定的情绪2.1.4 积极情感:悦纳自己,与建立友好情感,对生活、学习有信心,对社会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情感。2.1.4.1 能对自己有积极情感2.1.4.2 能与他人建立友好情感2.1.4.3 能有学习的动机和热情2.1.4.4 能对社会生活抱有积极态度2.1.4.5 能对自然和社会社会事物产生审美情感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2 人际关系2.1.1.1 角色认识:能够认识各种角色及其关系、 权利和义务 。2.2.1.1 能认识自己在不同情景中的角色。2.2.1.2 能认识不同情景中他人的角色2.2.1

31、.3 能认识各种角色的权利义务2.2.1.4 能认识各种角色间的关系2.2.1.5 能有角色的归属感2.2.2 角色扮演:了解角色产生的方式,恰如其分地扮演自己担当的角色。2.2.2.1 能了解有关角色形成和产生的方式2.2.2.2 能掌握扮演各种角色的方式和方寸2.2.2.3 能进行角色转换2.2.3 交往礼仪:能学会基本的日常交往礼仪。2.2.3.1 能使用礼貌的用语2.2.3.2 能表现礼貌的行为2.2.4 人 际关系建立与保持: 能与自己生活中的各种 类型的人建立恰当的关系,与周围生活有关的人进行良好互动,通过沟通协调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可能的冲突。2.2.4.1 能与家人保护良好关系2.

32、2.4.2 能与老师、同学建立友好关系2.2.4.3 能与朋友建立友好关系2.2.4.4 能与陌生人保持适当的关系2.2.4.5 能与他人分享资源2.2.4.6 能与他人平等互动和分工合作2.2.4.7 能主动与他人沟通、协调 解决人际间的误解和冲突2.2.4.8 能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3 社区参与2.3.1 邻里参与:能够参与邻里活动,与同 龄儿童一起玩耍,在活动中发挥一定作用。 2.3.1.1 能有参与邻里活动的愿望2.3.1.2 能和邻里中的人互相认识2.3.1.3 能获知邻里中发生的重要事件2.3.1.4 能参与邻居的日常活动2.3.1.5 能参与同龄儿童的

33、活动2.3.1.6 能遵守小区生活的行为规范2.3.2 学校参与:能参与班级和学校的课余和社团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承担一定的责任。 2.3.2.1 能有参与学校活动的愿望2.3.2.2 能参与班级开展的课堂活动2.3.2.3 能参与课余活动2.3.2.4 能遵守学校活动的规则2.3.2.5 能在学校活动中承担一定责任2.3.3 社区参与:使用社区公共设施,参与各种社区活 动。 2.3.3.1 能有参与社区活动的愿望2.3.3.2 能认识社区活动项目2.3.3.3 能有参加社区活动的技能2.3.3.4 能在社区活动担任一定角色2.3.4 利用社区资源:能够获得社区资源, 获得自己需要的支持。 2

34、.3.4.1 能了解社区可以利用的资源2.3.4.2 能有选择的获取社区免费的服务2.3.4.3 能利用街道或社区群众性组织和团体2.3.4.4 能利用社会慈善机构或福利机构2.3.4.5 能利用政府资源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3.5 服务社区:具有社区服务的愿望,社区服务的能力和态度,做社区服务工作。2.3.5.1 能有服务社区的意愿2.3.5.2 能选择适合的服务工作2.3.5.3 能按照流程和质量要求完成服务工作2.3.5.4 能有良好的服务态度2.3.5.5 能坚持长期的社区服务工作2.4 社会权责2.4.1 遵守规则:遵守家庭、学校、社会(交通工具、商场、医院)准则及家长,教

35、师,权威人物的指令。 2.4.1.1 能有规则的概念2.4.1.2 能了解生活中的各种规则2.4.1.3 能遵守各种规则2.4.2 认识权责: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权利、 义务和 责任,例如,在家庭、社区、学校、社会拥有的权利与义务,能够承担责任等。 2.4.2.1 能具有权利和义务的意识2.4.2.2 能了解自己的权利2.4.2.3 能了解自己的义务2.4.2.4 能承担应尽的责任2.4.3 履行契约:履行自己和他人约定达成的契约,诚实守信。 2.4.3.1 能知道什么是契约2.4.3.2 能了解各种契约2.4.3.3 能与他人签订契约2.4.3.4 能履行签订的契约2.4.4 维权守法:

36、具有法律常识,遵守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2.4.4.1 能了解基本的法律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4.4.2 能具有维权守法的意识2.4.4.3 能依法办事2.4.4.4 能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2.4.4.5 能拒绝违法乱纪的行为2.4.5 道德伦理:懂得自尊自爱、关心父母、亲人、朋友、 师长,关心集体, 热爱祖国。2.4.5.1 能辨别日常生活中家庭道德伦理的表现。2.4.5.2 能懂得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2.4.6 参与公益:积极主动参加一些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活动。2.4.6.1 能知道常见的公益活动。2.4.6.2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公益活动。2.5 安全防范2.5.1 饮食安全

37、:个人和集体饮食卫生、个人 卫生习惯以及防病常 识、常 见急救等常识。2.5.1.1 能辨认食品能否食用。2.5.1.2 能知道常见的食品中毒症状。2.5.1.3 能在发生食物中毒后正确求助。2.5.2 居家安全:介绍使用家电、使用 药物、防止 烫伤、烧伤、防燃气天然气中毒、防食物中毒、防摔伤碰伤等家居活动 中必要的防范与自救知识。2.5.2.1 能了解居家安全的常识。2.5.2.2 能按照安全规范操作居家设施。2.5.2.3 能掌握居家常用急救方法。2.5.2.4 能掌握发生居家事故时的求救方法。2.5.3 校园安全:在课间活动、体育活 动、集会和集体活 动、劳动、教学实验、宿舍与校区安全等

38、方面提供了具体详细的安全与自救的知识。2.5.3.1 能有校园生活的安全常识。2.5.3.2 能懂得避开校园内的安全隐患。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5.3.3 能在发生校园危险和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求救方法。2.5.3.4 能掌握校园危险和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求救方法。2.5.4 人际安全:防止受骗上当、遇歹徒 险情处理、 报警、户外活动、防溺水等各种安全与自救知 识。2.5.4.1 能有人际交往的安全意识。2.5.4.2 能识别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危险。2.5.4.3 能掌握应对人际交往中危险的方法。2.5.4.4 能在遇到人际交往的危险时求助。2.5.5 交通安全:行路常识、骑 自行车常识、乘机

39、动车常识、道路交通标志常识、交通法规常识、交通事故应急常识等安全教育知识。2.5.5.1 能有交通安全意识。2.5.5.2 能遵守交通安全规则。2.5.5.3 能在交通事故中及时运用急救手段。2.5.5.4 能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求助。2.5.6 网络安全:为使学生认识到网络中的一些陷阱,提高自我防范意 识,正确利用网 络,学习电脑知识,强化自身的安全意 识。2.5.6.1 能了解网络知识。2.5.6.2 能了解网络不安全因素。2.5.6.3 能有自我防范意识。2.5.6.4 能在发生网络安全事故时求助。2.5.7 消防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燃放烟花爆竹以及灭火知识、 报警、自救与逃生、消

40、防安全 标志等安全教育。2.5.7.1 能了解消防安全知识。2.5.7.2 能掌握预防火灾常识。2.5.7.3 能在火灾事故中及时运用应急手段。2.5.7.4 能在发生火灾事故时求助。2.5.8 灾害防范:对学生进行地震、 风暴、雷 电、冰雹、洪水、瘟疫以及自救求生、科学救人、科学避灾疏散等防范教育和常识教育。2.5.8.1 能了解自然灾害常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5.8.2 能掌握逃生技能。2.5.8.3 能及时自救。2.5.8.4 能在灾害发生后求助。2.6 实用常识2.6.1 自然常识:与自己生活有关自然现象的一般知识。气候、理化、生理卫生、科普知识等。2.6.1.1 能了解实

41、用的自然常识。2.6.1.2 能用自然常识说明相关的生活现象。2.6.1.3 能运用自然常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6.1.4 能参与有关自然常识的话题讨论。2.6.2 社会常识:有关社会现象的一般知识。比如,历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常识。2.6.2.1 能了解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社会常识。2.6.2.2 能用掌握的社会常识说明社会生活的相关现象。2.6.2.3 能运用社会常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6.2.4 能参与有关社会常识话题的讨论。2.6.3 人文常识:对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的一般知识。比如,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常识。2.6.3.1 能了解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人文常识。

42、2.6.3.2 能用掌握的人文常识说明生活中的相关现象。2.6.3.3 能运用人文常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6.3.4 能参与有关人文常识话题的讨论。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3.生活实践领域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3 生活实践3.1 日常生活3.1.1 个人生活:能应付个人独立生活所需的吃、穿、如厕、清洁、就寝等能力。3.1.1.1 能处理自己的饮食事务3.1.1.2 能处理自己的穿着事务3.1.1.3 能处理自己的打扮事务3.1.1.4 能处理自己的如厕事务3.1.1.5 能处理自己的个人清洁事务3.1.1.6 能处理自己的就寝事务3.1.2 居家生活: 指个人在家庭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打理家务、整理家居等能力 。3.1.2.1 能清扫家庭环境3.1.2.2 能清洗物品3.1.2.3 能晾晒物品3.1.2.4 能整理收藏物品3.1.2.5 能掌握处理食物的方法3.1.2.6 能掌握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3.1.2.7 能掌握烹调食物的简单技法3.1.2.8 能进行家庭布置3.1.2.9 能管理个人钱物3.1.3 社区生活:指人在社区独立生活所须具备的行动、使用交通、采购、就餐、休闲等能力。3.1.3.1 能在社区中自主行动3.1.3.2 能使用社区中的交通工具3.1.3.3 能在社区中购物3.1.3.4 能在社区中就餐3.1.3.5 能在社区中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