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语通论辅导 4第六章 汉语修辞一、修辞和修辞学的定义和性质(一)修辞和修辞学的定义1、 “修辞”一词的含义:(1)修辞活动, (2)修辞现象, (3)修辞学。2、修辞和修辞学的定义:(1)修辞言语交际的产物,是人们为了达到预想的口语或书面语交际目的而进行的修辞活动。 (2)修辞学研究修辞规律的科学。(二)修辞学的性质1、修辞是言语现象。修辞学要从具体的言语活动中归纳出具有制动意义的普遍规律。2、修辞是言语交际中自觉的、成功的表达现象。3、修辞属于言语交际学。二、修辞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一)修辞学和语言学关系1、修辞与语音的关系:(1)音节组合要注意紧接的整齐和匀整;(2)声调的配合要注意平仄
2、相间;(3)韵脚的选择要注意回环和谐;(4)讲求叠音自然和双声叠韵配合。2、修辞和词汇(选择词汇)的关系:(1)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2)词语使用力求准确、贴切;(3)词语间要搭配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4)词语选择要注意词语的附加意义。3、修辞和句法(句式选择)的关系:(1)长句和短句;(2)整句和散句;(3)松句和紧句;(4)肯定句和否定句;(5)口语句和书面语句。 (二)修辞学与逻辑的关系1、使用概念要准确也可打破逻辑常规2、判断要准确也可不构成判断3、推理要有说服力也可违反同一律和矛盾律三、语体(一)口头语体口语中使用的词语具有形象性和临摹性;其句子的特点是短小、上口、简洁、明快
3、、有力。(二)书面语语体书面语体可分为:(1)文艺语体、 (2)公文语体、 (3)科技语体、 (4)政论语体。四、常见修辞格的运用(一)比喻比喻是利用本质上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了描绘事物或说明事理的一种修辞方式。比喻可分为三类:(1)明喻、 (2)暗喻、 (3)借喻。(二)比拟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格。比拟可分为两类:(1)拟人、 (2)拟物。(三)借代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之密切相关的其他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格。借代可分为以下几类:(1)特征、标志代本体;(2)专名代泛称;(3)具体代抽象;(4)部分代替整体;(5
4、)原因和结果互代。(四)夸张夸张是为了取得某种表达效果有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写。夸张可分为三类:(1)夸大夸张, (2)缩小夸张, (3)超前扩张。(五)双关双关是让一个词语同时关涉到两个方面。双关可分为两类:(1)谐音双关、 (2)语义双关。(六)对偶对偶就是把一对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起来,表达相关、相对或相连的意义。对偶可分为三类:(1)正对、 (2)反对) 、 (3 )串对。(七)排比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一种修辞格。排比可分为两类:(1)句子排比, (
5、2)句子成分排比。(八)拈连拈连就是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拈连可分为两类:(1)全式拈连, (2)略式拈连。(九)回环回环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的一种修辞格。(十)顶针(真) 顶真就是用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使前后的句子首尾蝉联、上递下接的一种修辞格。(十一)仿词仿词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十二)反语反语是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的修辞格。第七章 汉语的规范化一、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和意义(一)现代汉语规范化标准1、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2、
6、词汇以北方方言为基础3、语法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国家建设的需要,汉语健康发展的需要。(三)现代汉语规范化要解决问题1、规范不明确的问题2、规范不普及的问题二、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一)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的要求1、语音规范化的必要性:作为普通话语音标准的北京语音内部也有一些分歧现象。2、普通话语音和北京话语音:(1)普通话读音不采用北京土音;(2)对北京话异读词加以规范。(二)轻声和儿化的规范问题(三)异读词的规范问题三、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一)汉字标准化和实行汉字标准化的意义汉字标准化就是对现代汉语用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的基础上,使现代汉字做到“四定”:定
7、量、定形、定音、定序。(二)汉字的规范化和社会用字规范化意义四、汉语词语的规范化和汉语词语的运用(一)与汉语词汇规范化相关的几个问题1、词义的变异与规范问题2、新造词和生造词的界限(二)汉语词语的误用1、 实词的误用2、 虚词的误用五、常见的语法错误(一)改正语法错误的原则(二)常见语法错误举例1、 词性误用2、 成分多余或残缺3、 搭配不当4、 语序不当或句式杂糅第八章 汉语的调查一、汉语调查概说(一)调查的类型(1)方言点的调查, (2)方言片的调查, (3)典型调查, (4)专题调查。(二)调查方式(1)实地调查, (2)非实地调查, (3)通信调查。(三)调查的步骤(1)准备, (2)
8、调查过程, (3)写调查报告。二、语音调查(一)调查前的准备(二)调查步骤和调查方法三、词汇调查(一)汉语方言及其特点(二)词汇的调查与研究(三)方言词典的编撰四、语法调查(一)语法调查大纲的设计(二)语法调查的程序(三)语法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五、社会语言学研究程序和调查方法(一)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程序(二)定性、定量以及抽样的研究方法第九章 辞书查检一、辞书概说(一)工具书简介1、工具书的产生及其发展春秋时期的史籀篇 ,东汉的说文解字 方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辽金元时期,明清时期,近代。2、工具书和一般图书的关系工具书是供人们查检的书籍,它具有:查考性、概括性、易检性。3、工具书的作
9、用4、工具书的分类:(1)辞书, (2)类书和政书, (3)百科全书, (4)目录, (5)索引,(6)年鉴, (7)手册, (8)文摘, (9)表谱, (10)图录。(二)辞书的含义辞书包括字典、词典、韵书。(三)辞书的分类(1)以义为系的字典、词典,如尔雅 ;(2)以形体结构为系的字书,如说文解字 ;(3)以音韵为系的韵书,如切韵 。(四)字典和词典的区别二、常用辞书介绍(一)字典说文解字、玉篇、类篇、字汇、正字通、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新华字典、同音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字典。(二)词典尔雅、释名、广雅、经籍篹诂、辞通、辞源、辞海、四角号码新词典、中文大辞典、现代汉语词典。(三)
10、韵书切韵、广韵、集韵、中原音韵、洪武正韵、佩文诗韵、音韵阐微。三、字典和词典的排检方法(一)音序法1、汉语拼音字母音序,2、注音字母音序、声部编排法、韵部编排法。(二)形序法1、部首法、2、四角号码法,3、笔画法。第十章 古代诗文的阅读一、古代诗文概说古代诗文是用古代书面语文言文记录的。二、古代诗文的用字(一)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1、古今字:从早期汉字分化出来的和原来的字构成古今字。如:错措,景影。2、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代替的音义完全相同的字。如:猨猿。3、繁简字:如:爱愛、来來。(二)通假字古代用同音字来代替原来的字。如:早蚤。三、古代诗文的用词(一)古今词义对比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11、,如:风、雨、山、水。2、古今词义不同,如:行李、去、感激。(二)古代诗文多一词多义,如:雨:不雨、雨人、雨粟。四、古代诗文的语法特点(一)虚词用法灵活多变1、文言虚词一义多词和一词多义。如:都(现代)皆、悉、举、尽、具、毕、既、率、并、咸、佥(古代) 。于(古代)在、从、到(现代) 。2、古今同词不同义或同义不同词。如:因:(古代)于是就、凭借、趁(现代)因为。(古代)斯、是、兹(现代)这。3、古有今无。如:(发语词)夫、盍。(二)古汉语中特有的句式1、判断句。如:者也。2、被动句。 (1) “于”字句,如: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2) “为”字句,如:身为宋国笑。 (3) “见”字句,如
12、: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4) “被”字句,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3、几种特有的表达格式(1)何以为。如:是社稷之臣也,何矣伐为?(2)不亦乎。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无乃乎。得无乎。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4)何之也。何其也。(5)何之有。如:宋何罪之有?五、古代诗文的行文习惯和文体特点(一)古代诗词常识1、古代文体知识古代诗文包括古代散文和古代诗词2、古代诗歌(1)古体诗:先秦、汉魏六朝的诗歌。(2)近体诗:句数固定,押韵严格,讲究平仄,要求对仗的诗歌。分: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四类。3、 词的常识词有词调、词牌、词谱。结构有单调、双调或三段以上的。平仄比近体诗更严格。(二)古人的行文习惯之一:委婉和用典1、用词委婉。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2、用典。如: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三)古人的行文习惯之二:变文避复、减字断取、避讳改字1、变文避复。如:上古竟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2、减字断取。如:引领望京室,南路在伐柯。3、避讳改字。如:晋代把“昭君”改为“明君”或“明妃” ,以避司马昭名讳。(汉语通论辅导 4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