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华尔街日报笔法的中国式解读.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286414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尔街日报笔法的中国式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华尔街日报笔法的中国式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华尔街日报笔法的中国式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华尔街日报笔法的中国式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华尔街日报笔法的中国式解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华尔街日报笔法的中国式解读“给我一个动人的故事吧!” 这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故事笔法的口号,也是该报版面的一种特色。尤其是在“专栏地带 ”刊载的特写和专稿,以悬念、起伏、冲突、幽默等手法,对具有因果关系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进行叙述,将枯燥的财经新闻变为趣味故事,刺激读者的阅读快感,激活受众的获知欲望,彰显了文字美感不可替代的优势。如今,也许受美国金融海啸的影响,点击华尔街日报网的数量激增。道琼斯指数引发的报道让人陷入猜测的苦海,而那些专栏地带的“特稿” ,则让人像看故事一样津津乐道。这就是华尔街日报故事笔法的魅力!眼下,报纸面对电视精彩的画面、广播快速的传播、网络互动的视频、手机简捷的新闻,难以掩饰内

2、心的惶恐。如何使版面文字能够抵抗画面、声音等等的冲击?华尔街日报近百年的故事笔法,怎能不令新闻人神往?“华体”故事笔法的由来追溯华尔街日报的流脉,早年记者深陷于传统消息写作模式,以 5W 的采编原则阐释财经概念,既使普通读者感到深晦难懂,也让财经人士感到平淡无奇。直到 1931 年,精明的巴尼基尔格尔担任主编后,他有一句名言: “不把银行的故事说给银行家听,而是说给银行的客户听”,从而放大了巴伦时代 “讲故事”的比例,更加大胆地喊出口号:“给我一个动人的故事吧!”从此改用趣味情节报道财经新闻,把文字变得散文般动感优美,这就是“华尔街日报故事笔法”。“华体”故事笔法如何选题华尔街日报的报道选题,

3、始终追踪美国和世界的财经热点,揭示重大财经新闻的真相,每天都能给读者以温暖。因此该报财经深度报道占其版面的绝大部分。财经热点:如针对信贷危机在美国金融体系中的蔓延,该报刊发了美国经济前景将会多黯淡?、为何雷曼兄弟已不再重要、纽约证交所交易大厅见闻等等报道。其中,鸵鸟效应可怕吗?的描绘,在一个似乎永远都不缺乏下跌理由的股市,投资者不再觉得自己“牛”,但这也不一定会让你成为“熊” ,事实上,你可能变成了“ 鸵鸟”。科技热点:这是华尔街日报的一个偏爱,也迎合了美国人的口味。粒子对撞揭开宇宙秘密一文,针对科学家计划启动全世界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力图揭开宇宙的奥秘,提出一个问题:这一实验是否会引发黑洞和其

4、他量子事件,让地球毁于一旦呢?狗活一年真等于人活七年?分析,狗活一年相当于人活七年这个公式似乎已经根深蒂固,但真是这样吗?这个公式准确吗?大选热点:如针对 2008 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的财经观点,进行专业分析,既为读者释疑解惑,也提高了华尔街日报的财经报道地位。选总统无关真金白银一文,用过去数十年民主党、共和党执政时期的不同财经政策,来分析新总统上任后对股市影响的差异,引起“想发财”的众多读者高度关注。中国热点: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这一话题近年越来越多。譬如谁吃了三鹿奶粉?等。“华体”故事笔法结构如何华尔街日报毕竟是世界主流财经大报,从趣味情节引入报道主题,目的是分析财经热点,揭示真相。经过近百

5、年的探索,这种故事笔法形成了叙述式、叙论式的写作模式。其中前者以叙述事件来分析该新闻的本质;后者以夹叙夹议来推导该事件的哲理。叙述式的导语,往往是一个饶有趣味的小故事或者趣味新闻,做成一段像“鱼钩” 般具有诱惑力的文字,挑动读者的好奇心作为开头,切入财经事件报道。叙论式则可能用一种有趣的现象、一个幽默的哲理来作为导语,同样强烈吸引读者,引入报道主体。“华体”研究专家廖卫民对此评价说,“这类似于大餐前的开胃酒或精美的甜点,它能使读者在准备咀嚼诸如债券、期货等信息之前,先接触到甜美之味。”此时,新闻导语不再追求教科书的“5W”,而是施展趣味、悬念等手法,引导读者思维演进到新闻主体。如 2008 年

6、美国面临股市海啸,投资者另辟蹊径的报道导语:现年 49 岁、亚特兰大的家庭主夫安迪皮克最近避开股市,转向“流动资产”,在香槟酒上投资 12 万美元。他买了 400 瓶香槟,大多是 1996 年产的陈年佳酿,他说计划把这些酒搁上 10 年或者 15 年,然后卖掉赚上一笔。他还说,收益肯定比看着美林的月度报告要高;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我自己把这些酒喝光了。巴菲特高盛入股记开头描绘:在过去 6 个月信贷危机袭来的日子里,亿万富翁巴菲特打发走了一个个低眉顺眼的华尔街公司。他说,昨天我正坐在奥马哈的办公室里,腿翘在桌上、喝着樱桃可乐、吃着坚果,突然接到高盛一位投资银行家的电话。他以罕见的直率上来

7、就追问我:请告诉我,你会考虑以哪种方式投资高盛?“华体” 故事笔法的主体:从导语过渡至新闻主战场,此时记者笔下的文字用量剧增,使命是按照逻辑顺序推导出新闻主题。由于叙述式的人物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容易引导读者进入期待状态;而叙论式的主体部分,导语讲述的人物可能不再是新闻主角,代之是其他更有趣的故事和人物,而且重点放在分析热点财经现象上。结尾:叙述式会再度让导语人物或故事亮相,让结尾与导语相互呼应;而叙论式则可能在结尾揭示一个哲理,升华主题,如冰岛又要捕鱼为生?的导语讲的是银行高级职员戴维森的命运,但在结尾却是冰岛首相的呼吁:捕鱼吧!中餐为何难上档次的结构是:1.导语(小故事):吃中国菜很远,但是

8、我喜欢。我为什么要冒着炎炎烈日,从美式餐厅云集的纽约市中心前往长岛,奔波 14 英里,来到地铁线最末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就为了去一个名叫“Golden Szechuan”(金四川) 的中餐馆吃饭,这简直太疯狂了。然而,当我把筷子伸进一盘“麻婆豆腐” ,品尝这道中国名菜留在舌尖的麻辣滋味时,立刻感觉这一切都是值得的。2.主体(分析推理):中国菜遍布全球,但在世界美食高端市场却几乎遭到全线溃败。为什么?分析一:虽然从秘鲁首都利马市到美国俄亥俄州的利马市,你都可以找到中国餐馆,但高档中式餐厅就餐者是非华人,连那些中国大厨也无师自通地发明了美式中国菜。分析二:中国菜西化是环境所致,一是做中国菜对外国

9、大厨来说像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二是中餐店用餐环境和服务方式也都西化了。分析三:中国菜“中西合璧 ”是趋势,一些欧洲餐厅也创造出不少融合欧洲风格的中式菜肴,这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3.结尾(回放导语情景):我还是会长途跋涉去法拉盛的中国城,在川菜馆点上一碗担担面。或者去年轻人爱去的“金四川” 餐馆点一个热辣辣的火锅大快朵颐。这是一个典型的“华体”叙述式故事笔法。“华体”故事笔法的由来追溯华尔街日报的流脉,早年记者深陷于传统消息写作模式,以 5W 的采编原则阐释财经概念,既使普通读者感到深晦难懂,也让财经人士感到平淡无奇。直到 1931 年,精明的巴尼基尔格尔担任主编后,他有一句名言: “不把银行

10、的故事说给银行家听,而是说给银行的客户听”,从而放大了巴伦时代 “讲故事”的比例,更加大胆地喊出口号:“给我一个动人的故事吧!”从此改用趣味情节报道财经新闻,把文字变得散文般动感优美,这就是“华尔街日报故事笔法”。“华体”故事笔法如何选题华尔街日报的报道选题,始终追踪美国和世界的财经热点,揭示重大财经新闻的真相,每天都能给读者以温暖。因此该报财经深度报道占其版面的绝大部分。财经热点:如针对信贷危机在美国金融体系中的蔓延,该报刊发了美国经济前景将会多黯淡?、为何雷曼兄弟已不再重要、纽约证交所交易大厅见闻等等报道。其中,鸵鸟效应可怕吗?的描绘,在一个似乎永远都不缺乏下跌理由的股市,投资者不再觉得自

11、己“牛”,但这也不一定会让你成为“熊” ,事实上,你可能变成了“ 鸵鸟”。科技热点:这是华尔街日报的一个偏爱,也迎合了美国人的口味。粒子对撞揭开宇宙秘密一文,针对科学家计划启动全世界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力图揭开宇宙的奥秘,提出一个问题:这一实验是否会引发黑洞和其他量子事件,让地球毁于一旦呢?狗活一年真等于人活七年?分析,狗活一年相当于人活七年这个公式似乎已经根深蒂固,但真是这样吗?这个公式准确吗?大选热点:如针对 2008 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的财经观点,进行专业分析,既为读者释疑解惑,也提高了华尔街日报的财经报道地位。选总统无关真金白银一文,用过去数十年民主党、共和党执政时期的不同财经政策,来分析

12、新总统上任后对股市影响的差异,引起“想发财”的众多读者高度关注。中国热点: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这一话题近年越来越多。譬如谁吃了三鹿奶粉?等。“华体”故事笔法结构如何华尔街日报毕竟是世界主流财经大报,从趣味情节引入报道主题,目的是分析财经热点,揭示真相。经过近百年的探索,这种故事笔法形成了叙述式、叙论式的写作模式。其中前者以叙述事件来分析该新闻的本质;后者以夹叙夹议来推导该事件的哲理。叙述式的导语,往往是一个饶有趣味的小故事或者趣味新闻,做成一段像“鱼钩” 般具有诱惑力的文字,挑动读者的好奇心作为开头,切入财经事件报道。叙论式则可能用一种有趣的现象、一个幽默的哲理来作为导语,同样强烈吸引读者,引

13、入报道主体。“华体”研究专家廖卫民对此评价说,“这类似于大餐前的开胃酒或精美的甜点,它能使读者在准备咀嚼诸如债券、期货等信息之前,先接触到甜美之味。”此时,新闻导语不再追求教科书的“5W”,而是施展趣味、悬念等手法,引导读者思维演进到新闻主体。如 2008 年美国面临股市海啸,投资者另辟蹊径的报道导语:现年 49 岁、亚特兰大的家庭主夫安迪皮克最近避开股市,转向“流动资产”,在香槟酒上投资 12 万美元。他买了 400 瓶香槟,大多是 1996 年产的陈年佳酿,他说计划把这些酒搁上 10 年或者 15 年,然后卖掉赚上一笔。他还说,收益肯定比看着美林的月度报告要高;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情况就是,

14、我自己把这些酒喝光了。巴菲特高盛入股记开头描绘:在过去 6 个月信贷危机袭来的日子里,亿万富翁巴菲特打发走了一个个低眉顺眼的华尔街公司。他说,昨天我正坐在奥马哈的办公室里,腿翘在桌上、喝着樱桃可乐、吃着坚果,突然接到高盛一位投资银行家的电话。他以罕见的直率上来就追问我:请告诉我,你会考虑以哪种方式投资高盛?“华体” 故事笔法的主体:从导语过渡至新闻主战场,此时记者笔下的文字用量剧增,使命是按照逻辑顺序推导出新闻主题。由于叙述式的人物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容易引导读者进入期待状态;而叙论式的主体部分,导语讲述的人物可能不再是新闻主角,代之是其他更有趣的故事和人物,而且重点放在分析热点财经现象上。结尾

15、:叙述式会再度让导语人物或故事亮相,让结尾与导语相互呼应;而叙论式则可能在结尾揭示一个哲理,升华主题,如冰岛又要捕鱼为生?的导语讲的是银行高级职员戴维森的命运,但在结尾却是冰岛首相的呼吁:捕鱼吧!中餐为何难上档次的结构是:1.导语(小故事):吃中国菜很远,但是我喜欢。我为什么要冒着炎炎烈日,从美式餐厅云集的纽约市中心前往长岛,奔波 14 英里,来到地铁线最末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就为了去一个名叫“Golden Szechuan”(金四川) 的中餐馆吃饭,这简直太疯狂了。然而,当我把筷子伸进一盘“麻婆豆腐” ,品尝这道中国名菜留在舌尖的麻辣滋味时,立刻感觉这一切都是值得的。2.主体(分析推理):

16、中国菜遍布全球,但在世界美食高端市场却几乎遭到全线溃败。为什么?分析一:虽然从秘鲁首都利马市到美国俄亥俄州的利马市,你都可以找到中国餐馆,但高档中式餐厅就餐者是非华人,连那些中国大厨也无师自通地发明了美式中国菜。分析二:中国菜西化是环境所致,一是做中国菜对外国大厨来说像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二是中餐店用餐环境和服务方式也都西化了。分析三:中国菜“中西合璧 ”是趋势,一些欧洲餐厅也创造出不少融合欧洲风格的中式菜肴,这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3.结尾(回放导语情景):我还是会长途跋涉去法拉盛的中国城,在川菜馆点上一碗担担面。或者去年轻人爱去的“金四川” 餐馆点一个热辣辣的火锅大快朵颐。这是一个典型的“

17、华体”叙述式故事笔法。“华体”故事笔法突出悬念所谓悬念,是逻辑推理过程最关键之点出现断裂,类似思维线路出现悬崖,引发受众对即将发生的未知情境产生猜测和期待。“华体” 故事笔法不仅导语以幽默趣味、巧妙角度制造悬念,激活读者的好奇心,而且新闻主体也以悬念引发读者的获知欲望,以兴趣、疑问等期待结果,引导其进入阅读状态,从而推导出一个逻辑哲理。2008 年,美国金融海啸似乎使华尔街消失在一个有巨大吸力的黑洞之中,但危机中的企业都像星星般列队等待巴菲特摘取。巴菲特高盛入股记描绘巴菲特接了一通电话后,迅速引发了一连串的事件。在几个小时内,高盛就宣布:巴菲特将向其投资 50 亿美元。此举被许多投资者看作是投

18、向美国金融系统的一个信任票。受此推动,当日高盛股价上涨了 7.95 美元,至 133 美元,不过仍远低于该股逾 250 美元的 52 周高点。但此举的悬念是:“如果国会通过救助计划,他将能大赚一笔;如果国会不能通过救助计划,所有的赌注都将血本无归,他在高盛以及所有其他投资将被扼杀。”接下来的悬念更是让巴菲特惊心动魄:高盛似乎错误估算了危机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公布了自 1999 年上市以来最差的一次季度业绩,巴菲特惊呆了,“我应该继续吗?”“这就好像是一个女人在脱了一半的衣服后问 我可以继续吗? 即便你是个 90 岁的无能老头,你也会让她继续的。”至纽约证交所闭市时,特洛特在与巴菲特的最后一通

19、电话中敲定了这桩投资交易。巴菲特晚上 7 点离开办公室,之后看看报纸,吃了点儿奇多和洋甘草彩色糖果。他说,特洛特又给我打了一两个电话,告诉我股票发售的进展情况。晚上 10 点 30 分前巴菲特就进入梦乡了。对于这笔 50 亿美元的投资,巴菲特收到了不可转换的永久性优先股,股息率为10%。这笔股息大约相当于每日 130 万美元。理论上讲会获得 6 亿多美元的利润。报道结尾,等待巴菲特的新悬念:已投资约 240 亿美元的巴菲特还会在华尔街上有作为吗?巴菲特说,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对 AIG 依然有兴趣。“ 我还剩一点钱。”“华体” 故事笔法偏爱冲突。悬念暴露冲突,趣味装饰冲突,新闻故事才能得到圆满的

20、收尾。当然,故事笔法的细节亮点贯穿在冲突过程。从新泽西买房记可以看到这种典型的冲突记述:人物:“我”和妻子克拉丽莎。背景:“我”是华尔街日报记者,最近从达拉斯调往纽约工作,因此发生了买房的故事。经过:先是遇到别人也看中了同一套房子的冲突;再是“我” 与妻子克拉丽莎对第二套房子看法不同的冲突,上演了一场婚姻危机;“我” 看好第三套房子却遇到价格从 66 万美元提高到 68 万美元的突变。其中房屋经纪人有从中捣鬼的嫌疑。这都是美国人买房会遇到的难题。结局:最后出乎意料的是第一次看过的 58.5 万美元房子,因另一位买主没有搞定贷款,“我”可以买下,终于谈成了!这个报道,看似一个美国家庭的买房故事,

21、却对许多美国人有借鉴,也引起许多读者的共鸣。“华体”故事笔法在中国的植入中国人最会讲故事,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红楼梦等等小说,情节绘声绘色,人物活灵活现。中国记者的写作手法也早就有过类似“华体” 的应用。仅从改革开放以来,关广梅现象、基金黑幕、死亡名单、一块煤的利益之旅、车陷紫禁城等众多深度报道,都以深刻揭示新闻事件的真相和内幕,深深让人心灵震撼。如今,“华体”故事笔法在中国记者的笔下,不仅植入财经深度报道上,还延伸在消息、现场新闻、灾难新闻、风貌通讯、综合报道、会议报道、体育新闻、娱乐新闻、摄影报道、网络新闻等等体裁上。2008 年 1 月 17 日,南方周末刊发低保户为何不能“ 享受”

22、空调,实际上与“华体” 故事笔法如出一辙:导语:“低保户”安绍华不能给儿子买电脑。对于哈尔滨市的“低保户 ”安绍华来说,6000 元奖金如同烫手的山芋。这钱是安绍华用命换来的2002 年 5 月,他揣着 5 万多元公款去银行,路遇 4 名劫匪。安绍华拼死保住了公款,为此付出了重度颅脑伤、双侧股骨头坏死的代价。家,成了哈尔滨的低保户。2007 年 7 月,安绍华获得了省政府 6000 元奖金。他本打算为读大学的儿子买台电脑。但哈尔滨市规定:一年内新购置彩电、冰箱、音响等价值 1000 元以上的家用电器及高档家具的,不得享受低保待遇。主体:中国现行城市低保制度的状况。1998 年底,全国城市低保对

23、象 184 万人,2001 年底一下子达到 1170 万人。“应保尽保”的方案让一些人绞尽脑汁钻空子。“ 我常看到有人开着汽车、牵着宠物狗去领低保。 ”安绍华说。一些骗保、人情保、关系保行为相继在媒体上曝光2006 年,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湖北省通山县两名副局长也享受着这份“特殊待遇”。负面新闻,使得民政部门成为公众指责的对象。各城市陆续制定出限制低保户消费行为的“排除性条款”。因此,就有了不准养宠物、不准使用高档电器、不准开汽车摩托车等等规定。条款细化后,居委会一些优亲厚友的违规行为,得到了很好的监督。因为使用空调、养宠物、小孩是否择校,这些行为是无法瞒过街坊邻居的。哈尔滨市阿城区低保局局

24、长矫晓玲说,“新办法出台后,共清退了 1600 多名不合格者。 ”细化的排除性条款也遭到强烈质疑。中国人民大学社保中心副教授韩克庆认为:那些剥夺他们的子女“就读高额收费的高等院校 ”权利的条款,尤其不公平。结尾:授权基层民政部门拟定排除性条款。为避免陷入困境,重庆市法制办最终决定:“授权各区、县民政部门根据具体情形,来拟定排除性条款。”但是如何保证公正执行政策?贵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熊竹沅说,“ 中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目的不统一,所以在执行同一政策时,结果往往千奇百怪。只有政治体制改革深化到某种程度时才能解决。”“给我一个动人的故事吧!” 这个华尔街日报的响亮口号,并不是记者容易做到的。因为记者讲的故事,并不是直接来自“新闻口” 的叙述,也不是简单来自 “新闻手”的记述,而是源于背后中枢“新闻脑”的构思。华尔街日报故事笔法的最终动力,来自新闻脑。这个理念也许会让你拿到立足媒体而“苦中作乐” 的钥匙。你能写出一篇动人的故事吗?首先,记者要当一个瘾头十足的钓翁,千方百计拿到新闻猛料;然后,记者要当一位手艺神奇的大厨,煎炒烹炸做出色香味形俱全的新闻佳肴;第三,记者要当出众的小品演员,以幽默、悬念等搞笑手法,增添稿件亮点;最后,还要当一回精明的新闻律师,懂得报道游戏规则,不踏入“雷区” ,先保护自己,再揭露阴暗。如此这般,当记者也许能找到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