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计学原理课程实训项目指导书(一)一、实训教学项目名称:关于*的统计调查方案设计例如“物价上涨与消费水平”关于小和山高教园区大学生消费状况的统计调查方案设计二、实训教学要求和目的:要求:学生自己选取一个感兴趣的课题,在对课题进行充分的通盘考虑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统计设计和统计调查的相关理论,运用适当的调查方法, 对该课题的统计调查方案进行设计,使此次统计调查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明确统计设计这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及其重要性,了解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在统计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掌握统计调查的主要种类及调查的具体方法,从而深切体会并关注统计调查对国计民生乃至对个人的分析及影响。三
2、、实训教学步骤:1、首先确定此次统计调查的研究目的和任务;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式;4、确定统计调查类型(如抽样调查、全面调查等) ;5、确定统计调查的方法(如询问法、观察法、问卷法等) ,并具体写明操作方法和步骤;6、确定调查的时间和空间;7、制订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四、实训完成应上交“关于*的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一份五、实训项目指导老师:六、实训项目实施时间: 年 月 日开始,年 月 日完成。实训二:已经:某地 15 个企业工人数和月产量资料序号 工人数 月产量(万元) 序号 工人数 月产量(万元) 12345678 16020735032829244
3、8300182 240220360370380510320190 9101112131415 299252435262223390236 520330550280190610450 要求:分别按工人数和月产量进行分组。统计学原理课程实训项目指导书(三)一、实训教学项目名称:统计动态分析及预测二、实训教学要求和目的: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动态数列及统计预测的相关理论,运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 对某地区的粮食总产量进行动态预测。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了解动态数列及统计预测的相关理论,掌握统计动态分析及预测的具体方法,从而进一步的掌握动态预测在实际经济现象研究中的具体应用。三、实训教学步骤:(
4、一)半数平均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1、根据统计资料首先考察指标值是否存在随时间成直线变化的趋势;2、确定配合的直线趋势方程;3、利用所求模型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二)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1、运用最小平方法确定两个参数;2、确定配合的直线趋势方程;3、利用所求模型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四、实训完成应上交资料:两种方法运用后的两种预测结果及比较分析。五、实训项目指导老师:赵滨六、实训项目实施时间: 2011 年 5 月 6 日开始,2011 年 5 月 13 日完成。实训资料:某地区年粮食总产量如下所示:年份 产量 年份 产量123452302362412462526789102572622762
5、81286要求:(1)试检查该地区的粮食生产发展趋势是否接近于直线型;(2)如果是直线型,请用半数平均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3)预测第 12 年的粮食生产水平;(4)用最小平方法预测第 12 年的粮食生产水平;(5)比较两种结果。统计学原理课程实训项目指导书(四)一、实训教学项目名称:抽样误差的计算和控制二、实训教学要求和目的:要求学生根据抽样调查的相关知识,对实训题目进行一系列计算和分析。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了解抽样调查所存在的误差状况,掌握抽样误差的计算及准确把握,掌握置信区间的计算和确定,以及必要抽样数目的确定。三、实训教学步骤:1、根据实训题目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成数;2、计算样本平均数
6、和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3、对总体指标进行推断,计算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成数的置信区间;4、计算并确定必要抽样数目;(1)重复抽样(2)不重复抽样四、实训完成应上交计算分析资料。五、实训项目指导老师:六、实训项目实施时间: 年 月 日开始,年 月 日完成。实训资料:抽样调查实训题ABC 乡共有 10000 户农民,对其进行月收入调查,随机抽取 1%农户进行调查,有关调查资料如下表所示:ABC 乡农户月收入调查表月收入(元) 户数200 以下 5200400 18400600 30600800 258001000 121000 以上 10合计 100(1)试计算不重复抽样条件下样本平均的抽样平均误差;
7、(2)试以 95.45%的可靠性推断 ABC 乡农户平均月收入的区间范围;(3)试以 95.45%的可靠性推断 ABC 乡农户平均月总收入的金额范围;(4)若概率保证程度提高到 99.73%,允许误差(即极限误差)缩小一半,试问应抽取多少农户进行调查?(5)若要求允许误差范围不大于 20 元,抽样推断的把握程度为 95%,试问应抽取多少农户进行调查?统计学原理课程实训项目指导书(五)一、实训教学项目名称:统计指数分析中的综合指数两因素分析。二、实训教学目的明确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及种类;掌握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及方法;熟练掌握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的方法和应用。三、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要求及步骤资料:
8、已知某企业基期、报告期产品产量、单位销售价格资料。要求:学生独立进行销售收入综合指数的编制及总指数变动中所受影响因素变动的方向及程度,并进行指数体系分析。步骤:(1)根据给定的资料计算基期和报告期产品销售收入;(2)计算销售收入总指数;(3)计算各个因素指数;(4)分别从绝对数与相对数两个方面进行指数体系分析。四、实训完成应上交:综合指数的编制表五、实训项目指导老师:六、实训项目实施时间: 年 月 日开始,年 月 日完成。实训资料:统计指数因素分析实训题1、某市几种主要副食品价格和销售量的资料如下表所示:基期 计算期副食品种类零售价(元/公斤) 销售量(万吨) 零售价(元/公斤) 销售量(万吨)蔬菜猪肉鲜蛋水产品2.11881654.51.21.12.3309185.25.51.151.3试计算:(1)各商品销售量个体指数;(2)四种商品的销量总指数;(3)由于销量变动使该市居民增加支出的金额。(4)各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和个体指数;(5)四种商品的物价总指数;(6)由于物价变动使该市居民增加支出的金额。(7)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进行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