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江县海洋渔业发展初探摘要:本文从连江县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出发,运用 SWOT 方法,对连江县发展海洋渔业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连江县海洋渔业的发展的对策及发展前景展望。 关键词:连江县,海洋渔业,SWOT 分析,发展对策 二十一世纪,世界进入了海洋资源现代开发世纪,海洋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建设海洋强省已成为福建省新世纪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海洋渔业作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历史重任。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福建省的海洋渔业经济与全国国民经济一样,持续快速发展。2002 年福建省的海洋渔业总产值 155.02 亿元,是 1990 年的 3.67 倍,年递
2、增 12.54。近年来,海洋渔业经济在大农业经济中的地位越显重要,19912002 年,海洋渔业经济占大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从 15.81增加到 23.95。福建省的人均水产品从 44kg 增加到 161.2kg,增长了 2.66 倍,人均纯收入从 1279 元增加到 4941 元,增加了 2.86 倍,全省水产品总产量在全国排位第三,全省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居全国首位1。连江县做为福建省的水产大县,2004 年全县水产品总量达 66 万吨,渔业总产值达 42.85 亿元,占全县生产总产值约 50,连续 26 年水产品总量列全省县级第 1 位,从 2002 年至今名列全国县级第 2 位,是全国闻名的水
3、产大县,先后被列为福建省“现代渔业示范区” 、“ 海洋开发试验区” 、中科院海洋所的“贝藻类养殖试验区” ,实现海水养殖规模化、海洋捕捞远洋化、精深加工系列化,并已初步建立了以安凯高塘、文湾等船舶修造为主的临海工业基地雏型3。连江县的海洋渔业经济已成为连江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部分。然而,目前连江县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却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资源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连江县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2。因此,如何有效地克服这些制约因素,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成了发展连江县海洋渔业经济的关键。1 连江县海洋渔业发展的现状分析1.1 连江基本概况连江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东与台湾、马
4、祖一衣带水,马祖列岛与黄岐最近处仅距 8 公里,西傍省会福州,北靠罗源,南与琅岐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同三高速公路贯穿全县境内,县城离省城福州 48 公里,距福州国际机场行程时间只要半小时。建县于晋太康三年(公元 282 年),始称“温麻县”,距今有 1720 多年历史。全县陆域面积1168 平方公里,辖 22 个乡镇 268 个村镇,总人口约 62 万,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其中,渔业人口 20.8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33。全县海岸线长 209 公里,海域面积 3112 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 2.7 倍,滩涂面积广阔,20 米深浅以内浅海面积6727 公顷,海洋资源丰富3。境内著名的
5、“三湾三口”(黄岐湾、罗源湾、定海湾、闽江口、敖江口、可门口)是福建省重要的水产生产区,2900 公顷的大官坂垦区是全省最大的对虾、贝类养殖基地,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位于罗源湾的可门港以及闽江口的粗芦岛都是天然深水良港,水产业已成为连江县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连江县确立了“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水产旺县、港口兴县”发展战略,正举全县之力,规划建设以可门港为中心的可门港组团经济和以城关为中心大城关组团经济,并以先行启动建设可门港组团经济,力争把未来的可门港区建设成福建省最大的能源和冶金材料供应基地,以冶金、机械为主的临海工业基地,闽浙赣和部分内陆省份出海大通道,形成开放型现代化港口新城。1.2 连江海洋
6、渔业的基本情况连江县是一个水产大县,渔业总产值近 20 年来连续排名福建省县级第一,而且势头良好。2004 年,连江县生产总值 951583 万元,农林渔业总产值 537283 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 56.5%。以下是 2004 年连江县农林牧渔各业所占比例,见图 1,从图 1 中可见,连江县渔业产值达 428466 万元,占农林渔业总产值 79.8%。连江县水产业由三大部分组成:1.2.1 水产养殖全县海水养殖量 34 万吨,养殖面积达 13900 公顷,主要为海水养殖,面积达 1667公顷,拥有全省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三湾三口”(黄岐湾、罗源湾、定海湾、闽江口、敖江口、可门口)和全省最大的
7、对虾、贝类养殖基地。连江水产养殖产值约 16 亿元,占全县渔业总产值的 37。以马鼻镇、坑园镇、筱埕镇为例,三镇均为水产养殖重镇,水产养殖面积占全县的 55,主要以贝类养殖和网箱养鱼为主,目前三镇海水养殖产值占全县养殖总产量的 53。三镇海水养殖行业生产投资从 1999 年的 1.8 亿元增加到目前的 3.8 亿元4。1.2.2 水产捕捞2004 年海洋捕捞量 31.3 万吨。全县各种海洋捕捞船共 3627 艘,总运力达 20 多万吨,其中容量 500 吨以上的大型海上收鲜捕捞船 100 多艘。国内已开辟青岛、上海、台湾海峡等作业区域。在远洋捕捞方面,已有 16 对拖网渔轮入渔印尼、6 艘金枪
8、鱼钓船赴南太平洋海域,20 艘渔船入渔巴布亚、新几内亚渔场。海洋捕捞产值约 10.2 亿元,占全县渔业总产值的 234。以苔菜镇为例,该镇是连江县第一水产大镇,海洋捕捞为该镇重要支柱经济,其海洋捕捞量占全县海洋捕捞总量的 46。目前,该镇共对各类海船投资约 2.4 亿元,加上其他与海洋捕捞有关的制冰、鱼糜等加工业,该镇水产业总投资在 4 亿元以上。1.2.3 水产加工2004 年全县拥有水产加工企业共 96 家,其中年产值 500 万元以上的企业 16 家,7 家企业已取得美国 HACCP 认证,6 家通过 ISO9002 质量体系认证,三资企业 10 家,形成冷冻加工、冷冻保鲜、料理食品、罐
9、头食品、饲料加工等多层次加工体系4。主要加工产品有海带结、章鱼段、虾皮、丁香鱼、日本昆布卷等 20 多个品种,销往全国各大城市、日本、南韩以及东南亚各国。水产加工产值约 17 亿元,占全县渔业总产值的 40,为水产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中年产值 500 万元以上的上规模企业共 16家,约占加工企业总量 204。2 连江县海洋渔业发展的 SWOT 分析2.1 优势2.1.1 区位优势独特连江县地处福建省东部,依山面海,全县海岸线曲折,全长 209 公里,海域面积3112 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 2.7 倍。沿海大小岛屿 82 个,岛岸线长 151 公里,浅海、滩涂辽阔,境内著名的“三湾三口”(黄
10、岐湾、罗源湾、定海湾,闽江口、敖江口、可门口)是全县重要的水产生产区。大小海湾 20 多处,天然港湾 47 处,东临闽东渔场,与闽中渔场及台湾浅滩渔场相临。全县海滩面积为陆地面积的 2.7 倍,滩涂面积 2773公顷。目前,连江县拥有 20 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 6727 公顷,其中 10 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 2767 公顷,已利用的海水养殖面积 1333 公顷(2004 年底);全县滩涂面积1167 公顷,其中已利用滩涂养殖面积 500 公顷。连江县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海洋鱼类有 500 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 100 多种,虾蟹类 10 多种,贝藻类 20 多种,这为连江县发展海洋渔业
11、提供优越条件3。2.1.2 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连江县所辖 22 个乡镇中渔业乡镇 13 个,从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 1/3,而且,从五十年代起,渔船“南征北战” ,被到渤海,南到南海,不断大量的吸收沿海各省的的先进技术,使连江县捕鱼技术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同时,随着改革开发,打开国门,连江县海洋捕捞、养殖和加工业、运输业蓬勃发展,更有有一批渔民开赴印尼等国海域生产,为连江县培训了一批远洋渔业各种捕捞人才。从 1956 年海带南移苗种培育成功以来,连江县养殖由传统贝类向多品种发展。特别是进入 8090 年代后,全县最大面积的大官坂垦区为连江县增加养殖面积 133 公顷,以主养对虾,鲍鱼等名贵
12、品种,并推广套养,轮养,混养为主体的养殖技术,效益明显,闻名全省,更在实践中培养出了一批养殖人才。以下是 2004 年福建省渔业总产值前十位县(市)产值示意图(见图 2)。由图可见,2004 年全县水产品总量 66.08 万吨,渔业产值 37.61 亿元(现行价),显著高于其他同类县(市)4。2.1.3 作业种类繁多,多方面发展连江县海洋捕捞有拖、围、张、流、钩、定六大类三十多种作业,全县有机动渔船 6134 艘,总吨位达 27 万吨,总马力 9.6 万匹,其中海捕机动渔船 4073 艘,400 匹以上钢质渔轮 110 对,已开辟印尼、南非等境外渔场进行远洋捕捞4。海洋捕捞的主要品种有鳗鱼、带
13、鱼、昌鱼、马鲛鱼、虾蟹类等 20 多种,海洋捕捞 31.3306 万吨,淡水捕捞 1238 吨。其中鱼类 26.8848 万吨,虾蟹类 2.846 万吨,贝类 1.1274 万吨,其他(主要海蜇)4724 吨,实现了海洋捕捞业稳定快速的发展3。其次,海洋养殖业迅速发展。连江县水产养殖面积 867 公顷,2003 年产量 32.1 万吨,实现水产养殖规模化、工厂化、产业化,初步建立了“八大水产养殖基地”,杂交海带育苗、对虾育苗等技术曾输向日本和台马地区4。目前连江县优高品种面积为:虾塘养殖 1666.67 公顷;传统网箱养殖 8 万箱,其中发展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 21组 84 只(其中升降式大型
14、抗风浪深水网箱 10 组);鲍鱼养殖目前存苗量 1.4 亿粒(去年存量 6000 万粒);牡蛎养殖 4267 公顷。全县海洋养殖水产量达 34.00 万吨、淡水养殖 6347 吨,其中贝类 23.98 万吨,藻类 8.50 万吨,鱼类 9190 吨,虾蟹类 5990吨3。2.1.4 水产品加工运输业蓬勃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连江县拥有水产加工企业 83 家,水产品年加工量 20.5 万吨,产值达 16.5 亿元,形成冷冻加工、冷冻保鲜、料理食品、罐头食品、饲料加工等多层次加工体系,产品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以及美国、日本、南韩和东南亚各国。船舶修造业势头良好。建立了以安凯高塘、文湾等为主的船舶修造基
15、地,拥有大中小型船厂 9 家,形成了船泊工业基地的雏型。其中安凯文湾船舶修造厂拥有一个 3万吨级的船坞,拥有私营 6 万吨级华东最大船坞。还有一个在建设的 6 万吨级船坞。海运业迅猛发展。据分析,连江渔运服务船只总数可超过 1000 艘,可容纳从业人员 4000 人左右4。全县有 10 多家海运公司,拥有 163 艘运输货轮,总吨位达 52 万吨,其中仅官头海运公司的总吨位就达 45 万吨,单艘货轮最大吨位达 16 万吨,辟有多条国内国际航线,北上京辽,南下港澳,成为东南沿海的一支海上运输劲旅4。2.1.5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多年来,连江县举全县之力,聚八方之财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使连江县基础设施
16、由制约型向适应型乃至超前型转变。陆上交通便利。104 国道、同三高速公路贯穿全县,同三高速公路在县内开设 3个互通口,到福州国际机场行程只需半小时。规划的福温铁路也穿越连江境内,并在县城东南方设有编组站。港口条件优越。已建有官头 3000 吨对台贸易码头、黄岐千吨级码头,位于罗源湾的可门港、闽江口的粗芦岛天然深港码头也正在抓紧规划建设之中,拟建 1-30 万吨泊30 多个。同时,拥有便捷发达通讯,市政设施建设逐步配套县城区,为连江县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提供便利条件。通讯便捷发达。全县程控电话容量达到 6 万多部,建立了无线电话通讯网络,城乡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 10.3 部,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
17、百人 3.64 部。县城日益完善。城区“三纵四横”主干路网基本形成,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 6.8平方公里,各种城市化的功能服务设施齐全,随着南江滨路的开发建设,南北呼应的城市雏形已经显现。市政设施建设逐步配套,被评为省二级文明县城。目前,连江县已建成敖江、官头、江南、丹阳等四个工业集中区。其中规划用地达 13 平方公里敖江工业集中区和 10 平方公里官头工业集中已初具规模,成为连江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特别是 2003 年以来,连江县进一步确立“港口兴县”构想,规划建设 100 平方公里可门港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连江县可门港的资源优势,倾力打造东方大港,力争将可门港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门户
18、,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2.2 劣势2.2.1 渔业水域污染日趋严重,渔业经济发展形势严峻水域生态环境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然而,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和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向海洋排放,沿岸近海水域受污染的程度不断加大,加上渔业(尤其是海水养殖业活动)的自身污染加剧了水域环境进一步恶化,破坏了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严重地影响海水鱼类的仔鱼、幼鱼和成鱼的正常生长与种群繁衍。再者,海域污染加重,赤潮频频发生,给海水养殖业带来灾害性的破坏。各种有害有毒物质及抗生素药在鱼体内的累积,也使养殖鱼类食用价值降低,甚至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2。近年来,尽管连江县渔业主管部门
19、认真贯彻渔业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的管理力度,在渔业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渔业水域的污染状况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大量的工业生活污水流入海湾、湖泊,已经严重破坏了渔业资源的生态环境,使部分海域逐渐呈现“荒漠化”,这是直接导致了赤潮等自然灾害频发,养殖病害不断的真正原因2。2.2.2 生产结构不尽合理,资源的衰退局面还未得到遏止海洋捕捞业是连江县海洋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以传统捕捞业为主体,捕捞产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水产品总产量的 90以上。然而,由于海洋水域环境的污染加剧,多年的酷渔滥捕,渔业资源不断衰退,有些优质鱼类,如大黄鱼、小黄
20、鱼等已衰退到枯竭的边缘,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破坏。而且,随着渔业经济的发展和总量的不断增加,渔业产业结构虽然得到了一定的调整,但在资源和生产开发上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近年来主要产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的产品过剩、价格下跌以及养殖病害蔓延等问题。由于控制捕捞强度难度大,过度捕捞开发状态依然严重,难以减缓原本负担过大的近海渔业资源的压力,使部分传统品种资源进一步衰退5。近年来,虽然连江县政府在加强渔业开发的同时,一方面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措施,另一方面加大渔业资源保护力度,如采取伏季休渔、放流增殖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资源。但是,由于局部地区仍然放松对海洋水域环境的保护,片面强调渔
21、业资源开发,不断增船添网,过度捕捞,导致一些海洋资源难于恢复,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局面还未得到遏止。2.2.3 渔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支撑体系尚不健全连江的传统渔业曾经为连江县社会经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连江县传统的渔业基础设施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发展后劲略显不足,渔业生产、加工、运销良性运转受到制约,科技储备不足,成果转化率低,技术开发能力弱;水产流通体系不配套,市场信息体系不完善,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与渔业发达国家相比,在渔港建设、渔船装备水平、渔业综合执法和现代化管理等方面还有相当的差距。同时,标准体系不健全,质量监督乏力,产业素质较低。随着国际上对水产品
22、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如不提高科技质量,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将越来越大。2.2.4 养殖捕捞的生产管理理念落后在“有水就有鱼,增船增网就能增产”、“ 作业单位要低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 ”等等不顾资源承受能力,片面追求渔产量无限止增加的错误口号引导下,一路沿着不断加大捕捞强度的途径发展。虽然一时的辉煌掩盖了资源过度开发所带来的深远后果,但自然的规律毕竟不可违背,和全国一样,从 8O-90 年代起,连江县海洋养殖和捕捞就已经呈现出:尽管投入的捕捞力量不断增大,但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却明显下降的不祥征兆和潜在危机。进入到 90 年代后,渔业资源的总体数量水平,因为长期的“酷渔滥捕”已经降到很低,捕捞生产
23、为此难以维持6。迟到的伏季休渔等“ 亡羊补牢”的保护资源措施,不能解决挽救生产滑坡的“燃眉之急”,渔业资源衰退每况愈下,以致于出现 2002 年伏季休渔之后,由于闽台海峡渔业资源业已到了难以为继的境地,连江渔民翘首以待的开捕丰收,却出现首航出海失望而归的尴尬局面,海洋捕捞已经难为连江渔业的支柱。其次,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突出。目前,大量个体养殖及小渔船在近海捕捞,他们的生产能力低、效益差,使行业管理难度大。而且这些势单力薄、信息不灵的生产者,往往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无法与瞬息万变的大市场对接,使渔业在整个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再次,渔业生产的规模小,效益低。尽管一些渔产品市场销路好,但
24、生产规模小,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渔业加工企业也存在这一问题。结果就是进入市场的多是初级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容量小,因而有些品种不时出现相对过剩的现象,致使价格过低。损害了养殖者的利益。浪费了资源。比如,目前连江县水产品加工利用率只有18左右。而且大部份都是粗加工,如果能把这些水产品的加工利用率提高到 40,全县水产业产值将大幅度的增加。2.2.5 海水养殖病害严重和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低海水养殖病害对该产业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如 1992 年和 1993 年发生的大规模对虾爆发病,使福建省当时养殖业创汇的拳头产品遭受致命的打击,而连江县首当其冲,至今尚未完全恢复。20 世
25、纪末在福建南部海域发生了病毒性疾病引起九孔鲍工厂化养殖大量死亡现象,使连江县养殖业又遭受到了一次寒霜,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在福建、广东和海南等沿海,又自北向南陆续发生了九孔鲍苗期大量死亡现象,俗称“脱板病”,虽然采取了抗菌、防病等措施,但均未见有明显的防治效果。目前,由于水域环境恶化,引起养殖病害的病原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有增无减,致使养殖产量难于持续、健康增长7。在自然灾害预警方面:海洋预报、预警系统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目前渔业生产还处于一种分散经营的状态,单个渔户对此无能为力,而连江县财力又有限。鉴于这个原因,导致了目前海洋环境观测点少,一些水域的常规观测和监测还存在空白区
26、,导致信息处理能力低。2.3 机遇2.3.1 利用入世的机遇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全面参与和融入国际竞争,充分发挥海洋大通道作用,可以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有利于连江县引进外资、设施、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渔业经济技术合作领域,提高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扩大水产品出口创汇;有利于抓住发达国家渔业萎缩的机遇,充分发挥渔业优势,加快渔业基地建设7。2.3.2 利用高新技术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为主要目标的新农业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为开发海洋资源,增加水产养殖品种,提高水产加工水平,搞活水产流通等提供技术支撑,为渔业减轻生产成本提供新成果,为连江县渔业管理高效化、科学化创造条件。2.
27、3.3 利用政策的优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渔业发展,把加快渔业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渔农民收入的首选产业来抓,出台鼓励渔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给加快渔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工作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精神,积极实施项目带动、科技兴海(渔)、可持续发展和依法治海(渔)战略,大力推进海洋综合开发管理,加快渔业现代化建设,为实现连江县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2.4 威胁2.4.1 加剧了水产品企业的竞争入世使竞争必然加剧,影响了渔民就业与增收。从中、短期来看,入世对渔业产生的首要冲击是争夺市场份额和资源。在中美农业协议
28、中,我国政府就水产品关税的降低作出了相应的承诺:降低鱼类进口关税,税率将从目前的 25.3逐步调整到2005 年 1 月 1 日的 10.6。这意味着我国水产品关税到 2005 年将下调 35。同时承诺增加配额额度、提高配额管理透明度、授予外国企业贸易权和分销权等,使国外产品能顺利进入我国水产品市场7。目前国际水产品市场呈供过于求状态,许多国外水产品在价格、质量、产品独特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8。加入 WTO 后,国外水产品的进入以及市场准入对养殖、加工和相关二、三产业的影响,将对连江县渔业的增收和渔民的就业形成新的压力。其次,一批渔业生产企业面临困境。加入 WTO 后,将有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
29、国外企业进入,对连江县渔业生产、贸易领域,争夺生产优势和市场份额,使连江县鱼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经营策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促使企业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竞争激烈。加入 WTO 后,可能会使部分企业自身先乱阵脚,形成无序竞争,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更加严峻,少数企业可能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陷入困境,甚至在竞争中被淘汰9。2.4.2 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资源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几年来,在捕捞强度居高不下和水域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治理的双重压力下,连江县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特别是中日、中韩渔业协定实施后,连江县一大批大马力渔船将要
30、被迫撤回近海作业。给本已衰退的近海渔业资源增加新的巨大压力。由于捕捞产品一直是连江县出口水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 WTO 后,随着相关国家取消市场准入限制或增加配额,必将进一步刺激对捕捞产品的需求。从而加剧连江县近海渔业资源的争夺,对本已脆弱的连江近海海洋环境无疑是雪上加霜,必然对将来海洋渔业的发展留下隐患。2.4.3 渔业格局的冲击随着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连江县渔业多元化生产的格局逐步形成,社会化生产的范围越来越广,产品生产对装备和技术的依赖度也越来越高。加入 WTO 后。外国资本和产品的进入速度如果超过了渔业经济整体发展速度,则意味着国内企业生产规模和份额没有同比增加,必然在短时期内对
31、我国包括加工、制造、饲料等相关产业在内的渔业工业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使生产发展的保障体系受到一定的冲击和损害,影响渔业二、三产业的稳定发展。2.4.4 科技兴渔战略的冲击加入 WTO 后,科技成果应用将面临国外更加先进的科技成果的冲击。国外渔业研究机构将利用 WTO 允许的资源流动与组合的条款,利用经济优势开展对渔业科技人才的争夺。国外企业将利用我国入世所提供的优惠,参与到填补连江县渔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留下的空白。特别是在生产服务效益一体化经营管理方面,国外企业的丰富经验和先进管理,将对连江县广大渔民有相当的吸引力,这不仅对渔业生产企业产生影响,对水产推广体系也将产生较大冲击,给渔业技术推广网
32、络建设带来相应的不利影响。3 连江县渔业发展的对策3.1 加强海域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渔业发展环境一是加强海洋与渔业法规宣传。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全民海洋国土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使珍惜海洋、保护海洋成为全区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二是加强海域环境治理。坚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沿岸工业、旅游业与渔业发展关系,建立海域环境监测新机制,全面加强对辖区海域特别是涉海重点工程海域环境监测。大力发展生态健康模式养殖,降低养殖业自身污染。三是加强海洋监察。依法查处造成海域环境污染行为,从陆海两方面堵住污染“源头”,切实保护和改善
33、海域环境。3.2 调整和规范海洋渔业产业化,促进海洋渔业发展3.2.1 搞好区域布局、积极抓好主导养殖品种要实行渔业产业化,就要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状况、区位优势抓本地域的主导养殖品种,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品种和新项目,大力发展本地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一地一色。但应避免过去在渔业开发中出现的无度、无序和品种趋同的弊端。在品种选择上要突出地方特色,不要强求一律,但也要注意在养殖过程中把海水引上陆地而引起的土地盐碱化和养殖污染。3.2.2 努力促进一体化经营一体化经营是渔业产业化的基本运作方式。也是渔业产业化的本质。也就是说要建立科学的利益分割机制,促进渔业产业化各环节结成利益共同
34、体,从而促进主体经济行为优化。实行一体化经营,最主要的是正确处理龙头企业与渔户之间的关系。健全产业化体系内的约束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达到各利益主体和谐联动,使企业集渔、工、贸,产、供、销为一体的完整的生产经营体系。在体系内以市场所特有的契约关系把分散的渔户聚集在可控性强的体制之中,使渔户由小农经济的自然人变成商品社会的经济人。严格按照企业确定的项目、品种和养殖期去操作以便于规范管理,从而提高渔户和渔业经济的组织化程度。也使外部经济内部化,降低交易成本和经营风险10。3.2.3 建立和完善流通体制和市场体系首先,要在发展和完善集贸市场的同时,加快批发市场、期货市场的建设。使各类渔副产品市场形成结
35、构合理、功能齐全、运转灵活、产销协调的统一整体。其次,在建立和完善各类市场过程中,还需特别培育各类中介组织,因为中介组织为渔业和其产品走向市场架起了桥梁。这有利于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第三,要有完善的市场交易法规来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保证进入市场的各类经济主体公开平等地参与竞争;要加强渔业立法来限翩主体的外部不经济行为,防止破坏重要渔业水域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来规范工商企业的经济行为,限制其随意向渔户转嫁风险。3.2.4 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渔业产业化使渔业由原来传统的生产型扩展到加工、销售和贸易领域,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从而交叉增多。综合性增
36、强,这就要求对其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以保证渔业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比较有效的社会化服务方式是强化信息服务,即采取多种形式向渔户发布市场信息、科技信息,从而形成网络。引导渔户按照市场组织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通不畅的问题;其次,要从政策、资金、技术、物资、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务。强化与产业化相关行业的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的能力。3.2.5 建立科技进步机制,提高渔业产业化主体的能力海洋渔业的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科技。海洋渔业产业化是现代渔业经营方式。对科技进步的要求更加迫切,标准更高。因为,无论是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还是传统海洋产业的改造、升级以及新兴海洋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最
37、终都取决于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所以,应积极地通过公司、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等中介去研究建立多品种混养的生态渔业生产模式。迅速地将一批先进实用的养殖、捕捞和加工技术直接传输给渔户,使科技成果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推广和运用。同时也要根据市场的需要促进新课题的研究。3.2.6 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制,引导渔户走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子对于海洋开发这样的产业。有着市场和自然的双重风险,客观上需要企业不断地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扩大经营规模,增强规模开发的能力。因而构筑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适合产业特点的经营机制显得十分迫切。股份合作制恰恰具有筹资迅速,利益直接。劳动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提的优势。因此受到海洋
38、产业经营者的青睐。而公司+渔户又是实现股份合作制的一种很好的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将渔户直接纳入市场体系,解决渔户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对接的矛盾,使渔户直接接受市场信息,并迅速作出反应,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又可以使渔户在进入市场时有公司的保护。有利于减少市场风险11。3.3 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高科技集约化海水鱼类养殖3.3.1 实施品牌战略,培植龙头企业以增强竞争能力为重点,抓好品牌培植和龙头企业建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下,品牌效应越发的明显。可以说没有品牌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必然被市场所淘汰,因此,企业必须树立产品的品牌观念。连江县海洋渔业经济产量居全国县级第2 位,处于领先地位,
39、但就国际、国内的竞争力而言,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规模小,力量分散,形不成拳头,集团效应不够突出。二是产品知名度低,品牌效应不够突出。加入 WTO 后,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在培植优质名牌产品上下功夫。如在大小黄鱼养殖加工上培植名牌。连江市大小黄鱼养殖产量占福建的 30左右,具有一定的垄断优势。在海水养殖方面,连江是福建鲆鲽鱼类的主产区,拥有省级的牙鲆鱼良种基地。要通过统一注册商标,将连江鲆鲽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在海珍品养殖上,连江也是福建重要的海参、鲍鱼、海胆等海珍品的生产基地,要通过扩大规模、搞好宣传策划,进一步将连江海珍品的牌子打硬、叫响。在海洋食品加工上,连江拥
40、有较高档次的海洋快餐食品加工企业 10 多处,涌现出“百洋”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优势品牌。要以此为基础,扶优扶强,进一步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要强化规模发展意识,在培植龙头企业上下功夫,搞突破。连江拥有年产值过千万的渔业龙头企业 10家左右,但大多结构雷同,规模相近,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重量级企业,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不利于整体竞争能力的提高。要实施集团发展战略,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资产为纽带,打破地域和所有制界限,通过兼并、联合、重组、控股、买断等方式,组建行业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产品主导型的大型企业集团,走专业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的路子,打造海洋与渔业领域的“航空母舰
41、”,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改革,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重复建设格局,集聚优势资产,形成规模效益。3.3.2 大力发展高科技集约化海水鱼类养殖连江县的海水鱼类养殖,尤其是海水养殖网箱的快速发展,使海水养殖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养殖业种类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促进了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全县海水鱼类养殖网箱 15 多万口,占全国海水鱼类养殖网箱总数的 30。然而,由于大量的网箱集中在港湾内,网箱密度过高,养殖总量过大,网箱投喂饵料产生的残渣碎屑、鱼类粪便以及养殖人员的生活污染,使特定海域生态系统的物流和能量流循环受阻或紊乱,加剧了水环境恶化,病原微生物滋生,海水中的溶解氧不足12。因此,为了持续
42、发展连江县的海水养殖业,应该对主要港湾所能承受的海水鱼类养殖容量开展调查研究,在取得基本的科学数据基础上,对海水养殖网箱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时,应建立连江县水产养殖业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实施全县海洋水产业科学化、信息化管理。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是沿岸港湾传统木质网箱的一个很好补充。自 2000 年研制成功以来,连江县已发展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 200 多口。它具有抗风能力强,养殖容量大,养殖水层深,趋近于鱼类生长海区的自然环境,鱼类病害较少,鱼肉质量好等优点,但是由于成本较大,操作、管理不方便,同时也受到如水深、海水流速、海底自然环境等许多条件限制,加上目前网箱的配套设施还未完善,目前还未能广
43、泛被渔民所接受12。因此,应该进一步改进网箱的各方面性能及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同时开展适合抗风浪养殖网箱海域的生态环境调查,从而稳步推广、适度发展深水抗风浪大网箱。海水网箱已为高科技集约化养殖提供了一个平台12。3.3.3 加快招商引资步伐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广泛开展海水养殖特别是水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的合作,推进渔业经济国际化进程。一方面,要不断吸纳本地的民间资金。而另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加快渔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以适应加人 WTO 要求,按国际标准和绿色环保要求,加强水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大力推进绿色渔业发展,提高卫生安全质量水平等措施,来增强国际竞争力
44、。只有使自己的品牌和质量有所保证,才能够更好的吸引外资来连江进行投资。可以通过开展技术合作,展览先进成果等活动扩大知名度,更好引进外资,为连江渔业的发展做出贡献13。3.3.4 大力发展精品渔业,努力增加渔民收入3.3.4.1 重点发展科技型渔业紧紧围绕杂交鲍等海珍品苗种培育、名特优新品种引进、扇贝等传统品种改良、虾鱼类生态养成模式推广和渔业病害防治等“五项课题”,开展专题研究和攻关,加快渔业科技创新,提高渔业整体素质,切实推进渔业“三个转变”,即由传统品种养殖为主向名特优新品种养殖为主的转变,由海上粗养为主向沿岸集约化精养为主的转变,由多限于内湾生产为主向外部深水域扩展为主的转变。3.3.4
45、.2 大力发展新型设施渔业坚持高起点、高档次、高效益的“三高”原则,采取政策引导、财政扶持等方式,重点发展鱼虾类工厂化养殖,积极推进鱼类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进一步完善鱼虾贝越冬设施配套,不断培植渔业新的增长点,为渔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14。3.3.4.3 加快改良传统支柱渔业稳定捕捞和传统虾贝生产,逐步扩大以海参、鲍鱼池养和参虾、参鱼混养以及海水鱼网箱养殖等高附加值渔业规模。不断更新传统养殖品种,加快南美蓝白对虾、大菱鲆、三文鱼、大西洋黄花鱼等高档次品种生产。着力发展日本裙带菜等藻类养殖,逐步实现养殖品种的良种化优质化,为渔业长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3.4 以依法治渔为重点,加强海
46、洋与渔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3.4.1 加强海洋渔业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灾害预防能力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必须强化法律的管理和保障职能,加强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尽快将海洋与渔业发展纳入法制的轨道。要在完善原有行政执法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强化 3 个体系建设:第一,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对全县重要海洋与渔业水域开展常规性监测,定期发布监测公告,公布监测结果,及时发布赤潮公告,指导海洋与渔业防灾减灾,降低经济损失。第二,水产品质量监督监测体系,结合全面推行各项海洋与渔业质量标准,逐步实现对水产品、水产加工品、种苗、渔用饲料、渔药、渔业机械设备等渔业生产全过程的有效监督检验,提高渔业产品的质量,保
47、障水产食品的安全。第三,病害防治和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体系。配备必要的检验检疫设备,健全病害测报网络,做好水产养殖疫情、疫病的检验、检疫,控制和避免重大疫病的发生,将病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3.4.2 完善渔业发展政策,保障渔业持续稳定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规划。着眼于海洋渔业的发展,加强宏观指导与调控,严格按“三个有利于” 原则,统筹安排,合理调整海域使用布局,为渔业长足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二是进一步完善渔业发展政策。制订鼓励和扶持南海深水海域开发的相关政策,推进南部深水海域开发,有效缓解内湾海域供给不足与外部深水海域开发缓慢的矛盾,为养殖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三是进一步探索渔业管理新路子,有计
48、划、有步骤地推行海域使用权公开招标、拍卖制度,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区实际和加快渔业发展要求的海域管理和渔业发展新机制,保障和推动全区海洋渔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3.5 以强化行业自律和保护为重点,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健全的市场中介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标志。只有行业协会真正健全并发挥作用,政府职能转变才能真正到位,市场经济体系才能真正确立。加入 WTO 后,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更需要行业内部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对内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外保护行业利益。海洋与渔业门类众多,涉及多个行业和多个领域,搞好协会建设,对加强海洋与渔业内部的自律和保护就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避免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
49、协调和管理,运营秩序混乱,销售价格大起大落,而且还要经受国外代理商的层层盘剥,付出高额代理费,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通过组建鲜销协会,一是控制总量,维护了秩序,避免和减少了内部无序竞争。二是规范了代理,保护了行业利益。争取多为渔民增收做努力。借鉴威海市海洋渔业协会成功运作的经验,本着政府引导和企业自愿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海洋与渔业内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行业协会。如建立海藻养殖协会、海水鱼养殖协会、海珍品养殖协会、水产品加工流通协会、远洋渔业协会等。通过建立健全这些协会组织,规范行业发展秩序,保护行业自身利益,为海洋与渔业参与国际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3.6 主攻海洋养殖,发展远洋渔业鼓励捕捞渔民积极投身海水养殖业,主攻养殖。这是解决捕捞业结构调整后“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问题的有效举措11。首先,连江围塘资源丰富,通过低产农田、低产盐田、荒地改造,可新增围塘面积 335 公顷,相当于 2000 年围塘总量。第二,浅海面积巨大,港湾优良,许多港湾即可成为深水网箱养殖的大型基地。这些为捕捞渔民投身发展海水养殖业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近年来,连江涌现出了一批弃捕从养的先进典型,为